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经治疗缓解后而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过伟峰教授临证30余年,独辟蹊径,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虚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是中风后遗症的基本病机,提出补肾化痰通络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基本大法,自拟"中风方",标本兼治,临证时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中医理论的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大鼠模型.方法在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恐伤肾"及"过食肥腻滋生痰浊"的理论,采用猫吓鼠法及高脂饮食法制作"肾虚痰瘀"病理模型.结果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均出现了偏瘫症状,同时模型组大鼠还出现了中医肾虚痰瘀的证候特点:毛发卷曲黯淡无泽、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表情惊恐,饮水减少,二便失禁(粒次数增多、粪便颗粒变小);生化指标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模型组血脂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 <0.01和0.05),模型组脑组织及血浆MDA含量[脑组织MDA(165.27±7.61)nmol/g;血浆MDA(155.27±7.53)nmol/g]也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脑组织MDA(153.94±5.73)nmol/g;血浆MDA(153.89±5.67)nmol/g](P <0.05),模型组脑组织及红细胞SOD活性[脑组织SOD(72.44±0.55)Nu/mg;红细胞SOD(60.44±0.55)抑制%]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脑组织SOD(79.97±0.43)Nu/mg;红细胞SOD(64.97±0.34)抑制%](P <0.05).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制作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大鼠模型,该模型可作为研究中风后遗症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中医理论的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大鼠模型。方法在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恐伤肾”及“过食肥腻滋生痰浊”的理论,采用猫吓鼠法及高脂饮食法制作"肾虚痰瘀"病理模型。结果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均出现了偏瘫症状,同时模型组大鼠还出现了中医肾虚痰瘀的证候特点:毛发卷曲黯淡无泽、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表情惊恐,饮水减少,二便失禁(粒次数增多、粪便颗粒变小);生化指标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模型组血脂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0.05),模型组脑组织及血浆MDA含量[脑组织MDA(165.27±7.61)nmol/g;血浆MDA(155.27±7.53)nmol/g]也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脑组织MDA(153.94±5.73)nmol/g;血浆MDA(153.89±5.67)nmol/g](P<0.05),模型组脑组织及红细胞SOD活性[脑组织SOD(72.44±0.55)Nu/mg;红细胞SOD(60.44±0.55)抑制%]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脑组织SOD(79.97±0.43)Nu/mg;红细胞SOD(64.97±0.34)抑制%](P<0.05)。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制作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大鼠模型,该模型可作为研究中风后遗症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自然衰老大鼠建立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按中医肾虚痰瘀证标准从老龄鼠中进行筛选纳入老龄组,并设青龄组作对照。经检测部分老龄鼠相关指标、确定肾虚痰瘀证存在之后建立中风后遗症模型,于造模前后进行证候观察及相关指标检测并作反证治疗。结果老龄大鼠可见毛稀竖立、黯淡无泽、弓背、懒动、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采食饮水减少、睡眠增多、阴囊皱缩、睾丸回升、舌质及尾部皮色暗或紫、眼球暗红等肾虚痰瘀证候,青龄大鼠未见上述证候;同时老龄鼠性功能、睾酮、红细胞SOD活性均低于青龄组(P<0.01),血浆MDA、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青龄组(P<0.01)。造模后:老龄模型组出现了典型的偏瘫症状和肾虚痰瘀证候,经反证治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老龄模型组[(2.41±0.31)分]高于假手术组[(0.00±0.00)分](P<0.01),反证组[(1.50±0.33)分]低于老龄模型组[(2.41±0.31)分](P<0.05);红细胞SOD活性:老龄模型组低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浆MDA: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清睾酮: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5);脑组织SOD活性:老龄模型组低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脑组织MDA: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1)。结论经按肾虚痰瘀证标准筛选的自然衰老大鼠基本具备肾虚痰瘀证的生物学特点,以此类大鼠建立的中风后遗症模型可作为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水肿的中医治疗马(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中风,水肿,中医药疗法中风患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出现肢体水肿,且多见于瘫痪肢体。中医认为这种水肿属“阴水”与“脾虚运化失司”、“肾虚气化不利”有关。治疗应着重补脾益肾,临床上可分为两...  相似文献   

6.
蚁王壮力胶囊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王壮力胶囊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11)杨世红王俊英林柏吉林市妇产科医院杨晓燕王季颖【关键词】蚁王壮力胶囊气虚肾虚胸痹痹证1995年8月~12月笔者运用蚁王壮力胶囊对因气虚、肾虚、心气虚所致的胸痹、痹证、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进行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用自然衰老大鼠建立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按中医肾虚痰瘀证标准从老龄鼠中进行筛选纳入老龄组,并设青龄组作对照.经检测部分老龄鼠相关指标、确定肾虚痰瘀证存在之后建立中风后遗症模型,于造模前后进行证候观察及相关指标检测并作反证治疗.结果 老龄大鼠可见毛稀竖立、黯淡无泽、弓背、懒动、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采食饮水减少、睡眠增多、阴囊皱缩、睾丸回升、舌质及尾部皮色暗或紫、眼球暗红等肾虚痰瘀证候,青龄大鼠未见上述证候;同时老龄鼠性功能、睾酮、红细胞SOD活性均低于青龄组(P<0.01),血浆MDA、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青龄组(P<0.01).造模后:老龄模型组出现了典型的偏瘫症状和肾虚痰瘀证候,经反证治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老龄模型组[(2.41±0.31)分]高于假手术组[(0.00±0.00)分](P<0.01),反证组[(1.50±0.33)分]低于老龄模型组[(2.41±0.31)分](P<0.05);红细胞SOD活性:老龄模型组低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浆MDA: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清睾酮: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5);脑组织SOD活性:老龄模型组低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脑组织MDA: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1).结论 经按肾虚痰瘀证标准筛选的自然衰老大鼠基本具备肾虚痰瘀证的生物学特点,以此类大鼠建立的中风后遗症模型可作为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风泛指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半年以上未能恢复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急性期过后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特种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简、便、验、廉等优势。本文通过介绍头针、腕踝针、浮针、火针、小针刀等特种针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概况及作用机理,了解目前中风后遗症的特种针法治疗现状,分析不同特种针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势,总结目前针灸治疗此病存在的不足。特种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证实有效,值得重视、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遗症是在中风发生后常出现的一类神经性疾病,有着广泛的症状表现,中药温胆汤清热化痰为我国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经典方剂,临床常被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显著,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该文在对近些年有关温胆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历史源流、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三个方面探讨温胆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临床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对机体的效果.方法 直接采用补阳还五汤运用治疗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肢麻、跛行、颅脑外伤后遗症的病患.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脑血管病总有效率为96.8%;中风总有效率94.5%,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7%,气虚血瘀型中风总有效率为98%,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4.4%,中风后遗症总有效率为86.7%,中风偏瘫总有效率为93.5%;高血压性肢麻、跛行总有效率96.7%;颅脑外伤后遗症总有效率为97.2%.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肢麻、跛行,颅脑外伤后遗症病患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辨治中风后遗症7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辨治中风后遗症70例方毓萌(安徽省歙县人民医院245200)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辨证论治;偏瘫汤中图法分类号:R255.2;R743.3自1988年以来,笔者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7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0例,门诊44例,住院26...  相似文献   

13.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数中风患者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医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了解目前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治疗现状,文章对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及中医综合方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肾虚气弱是缺血性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1.1 中风病以肾虚立论的学术渊源 早在《内经》中就已认识到肾虚与中风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真元亏虚是外风侵袭的内在基础。《素问·脉解篇》指出,“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灵枢·刺节真邪》亦说:“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以上两段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香港西医和中风后遗症病人对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认同程度,探讨促使针灸疗法加入香港公营医院常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调查香港注册西医202例和2012年2月至4月期间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中风后遗症病人82例.问卷内容包括:1.对针灸疗法的整体看法;2.对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成效的认同程度;以及3.对公营医院是否应该为中风病人提供针灸治疗的看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西医对针灸疗法的整体态度正面,但对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总体认同程度偏低.2.有针灸经验的西医受访者明显比无经验者对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更认同,更愿意转介中风后遗症病人接受针灸治疗.3.约有50%的西医受访者认为公营医院应提供针灸治疗予中风后遗症病人,因为可以方便病人.病人组则有97.5%的受访者认为公营医院应提供针灸服务,因针灸有疗效和针灸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香港中医界应系统整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据,积极推动受惠病人与西医的互动交流,加强与西医的科研合作,提高香港医疗系统决策者对针灸疗法的认识,促使针灸疗法早日纳入香港公营医疗系统.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浅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方法 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75例,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基本痊愈11例,占14.7%;显效30例,占40.0%;有效27例,占36.0% ;无效7例,占9.3%.总有效率90.7%.91.7.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中药汤剂与针灸方式联合对患有中风后遗症的家庭病床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家庭病床和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病例各45例,将其分为定义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汤剂与针灸技术联合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所需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药汤剂与针灸方式联合对患有中风后遗症的家庭病床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6个月以后,仍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麻木、言语蹇涩不利、口舌(喁)斜、痴呆等,也叫做脑中风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临床各种治法,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且效果满意.现就2007年以来针对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试论脾虚血亏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常用补脾养血法治疗该病.现就中风后遗症病机、治法探讨如下. 1 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探讨 目前,对中风后遗症的病机认识虽未统一,但不外乎本虚标实,多认为此症属虚实夹杂证,其虚多为气虚、阴虚,实多为痰、瘀、浊、毒,诸病理因素能否全面反映中风后遗症的本质?除此之外是否尚有更深层次的病机?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论述头部与经脉的关系,头针疗法的应用及实验理论的基础,探讨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述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手法疗效探讨,阐述了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性。结合医案讨论,更加进一步论证了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可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