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素养汤(西兰花和紫甘蓝,SYZ)预防治疗大鼠胃癌的药效学及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醋酸+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组),MNNG+环磷酰胺(CY)组,MNNG+SYZ 5、10、20 g/kg组,每组15只。造模前1 d,SYZ开始灌胃给药(qd);造模第6周开始每隔2 d腹腔注射给药CY 200 mg/kg,直至第25周时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死亡率、成瘤等。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总数;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 MNNG组大鼠活动减少,倦怠,精神不佳,食欲减少,MNNG+CY和MNNG+SYZ组显著得到改善。MNNG、MNNG+CY、MNNG+SYZ 5 g/kg、MNNG+SYZ 10 g/kg、MNNG+SYZ 20 g/kg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53.3%、46.6%、53.3%、40.0%、33.3%。MNNG+CY、MNNG+SYZ 5 g/kg、MNNG+SYZ 10 g/kg、MNNG+SYZ 20 g/kg组大鼠体重分别为523、200、325、401 g,均高于MNNG组的125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NNG组比较,MNNG+CY、MNNG+SYZ10 g/kg、MNNG+SYZ 20 g/kg组增生、溃疡浸润减少,HE显示出现少量的炎症细胞。MNNG组脾脏和淋巴结中Treg细胞总数(6.91±0.27)×105、(9.40±0.74)×1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08±0.27)×105、(5.19±0.4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NG+CY组(4.70±0.41)×105、(6.65±0.52)×105,MNNG+SYZ 10 g/kg组(5.97±0.47)×105、(7.70±0.66)×105,MNNG+SYZ 20 g/kg组(4.99±0.36)×105、(7.73±0.86)×105较MNN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MNNG组大鼠组织的AQP4,Caspase-3、9,PARP的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NG+CY、MNNG+SYZ 10 g/kg、MNNG+SYZ 20 g/kg组AQP4,Caspase-3、9,PARP较MNNG组升高,Bcl-2较MNN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Z 10和20 g/kg预防给药能有效保护/改善大鼠胃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激活Caspase-9、3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蒜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 MNNG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给予MNNG(每天 5ml,含MNNG 1.2 5m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 ,预防组另给 10 %大蒜匀浆 10ml/d ,10个月后停药。预防组与治疗组继续给大蒜匀浆 ,至 16个月。结果 MNNG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诱发大鼠不典型增生 2 4只 (96 .0 % )、16只 (53.3% )和 9只 (4 5.0 % ) ,癌变 15只 (6 0 .0 % )、7只 (2 3.3% )和 4只 (2 0 .0 % )。经统计学处理 ,加用大蒜的预防组、治疗组与MNNG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表明大蒜对MNN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配脱氢酶释放试验测定了榄香烯乳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胃粘膜异型增生模型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表明MNNG可明显导致大鼠NK细胞活性下降,而榄香烯乳可预防MNNG的这种作用。提示,榄香烯乳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可能为它预防肿瘤发生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4.
大鼠的实验性胃癌一、实验方法与结果藤青等用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自由饮用含MNNG(甲基硝基亚硝基胍)的饮水作实验性胃癌试验。第一组30只大鼠给MNNG浓度为83μg/ml共7个月;第2组30只喂浓度为167μg/ml共7个月。此二组大鼠从停药时至实验结束止,改饮自来水。第3组40只大鼠给药浓度为167μg/ml一直至实验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与其腺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N甲基 -N’ -硝基 -N亚硝胍 (MNNG) 2 0mg/kg给大鼠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0天 ,以诱导大鼠腺胃癌 (大鼠腺胃异倍体形成 )。第 2 5周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腺胃幽门粘膜细胞DNA异倍体形成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大鼠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MNNG所致大鼠腺胃癌 (腺胃异倍体形成 )的过程中 ,其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增强 (P <0 .0 5,P <0 .0 1)。结论 胃、胰CGRP阳性细胞可能与MNNG所制大鼠腺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在大鼠实验性胃癌发生过程中对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GH细胞和TSH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影响。方法:用断乳雄性Wistar大鼠62只,分正常对照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实验对照组、MNNG低硒组和MNNG高硒组。43周时取大鼠垂体和胃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垂体ACTH细胞、GH细胞和TSH细胞,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MNNG实验对照组和加硒组均有数只大鼠胃浆膜面出现肿块,且光镜下显示为肠上皮化生,其中加硒组的肠化生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MNNG实验组、低硒组、高硒组大鼠垂体远侧部ACTH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0623±0.02024、0.0680±0.08948和0.0574±0.01949;GH阳性细胞MOD分别为0.0380±0.01311、0.0415±0.01559和0.0293±0.01323;TSH阳性细胞数MOD分别为0.0943±0.18606、0.1272±0.05389和0.1044±0.04166。结论:在实验性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低剂量亚硒酸钠组的大鼠腺垂体远侧部ACTH、GH和TSH阳性细胞反应增强;而高剂量亚硒酸钠的作用则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7.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是一种化学诱变剂及致癌剂,人类在长期摄入MNNG后易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许多学者将MNNG作为诱发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动物模型造模制剂,以制备出符合实验要求的PLGC动物模型.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使用MNNG复制PLGC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根据使用MNNG造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造模方式分类,比较构建PLGC大鼠模型的多种方法,探寻更为简单易行的PLGC动物模型造模方式,为深入开展该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更符合科研与临床实际要求的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对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肥大细胞与VEGF的影响。方法 用MNNG(2 0mg/kg)给大鼠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0天 ,以诱导大鼠胃癌形成。观察到实验的第 4 3周 ,用HE染色、病理诊断和AB PAS反应方法比较了硒在MNNG诱导Wister大鼠腺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用 0 2 5 %甲苯胺蓝(toluidineblueTBpH6 4 )染色显示肥大细胞 ,并进行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在此过程中VEGF蛋白表达 ,并对其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图像分析。结果 饮水中加入 2mg/L和 4mg/L的亚硒酸钠加重胃粘膜的糜烂、出血 ,促进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 (P <0 0 5 ) ,更有意义的是在MNNG诱癌过程中发生了浆膜下平滑肌瘤 ,而且亚硒酸钠可以增加平滑肌瘤的发生率。肥大细胞计数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VEGF阳性产物呈棕黄色 ,广泛分布在胃粘膜全层 ,主要分布在胃腺细胞的胞质内。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实验对照组比正常对照组VEGF的平均光密度 (MOD)略有增高 (P >0 0 5 ) ,加硒各组VEGF的MOD比实验对照组也略有增高 (P >0 0 5 )。结论 在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 ,亚硒酸钠并不能预防肿瘤发生 ,其机制与胃壁内的肥大细胞和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关键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胃癌前病变的干预对胃癌防治有重大意义。目前MNNG溶液(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联合多因素造模法是胃癌前病变动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对于MNNG溶液的给药方式、浓度及其联合因素的具体选择、用药时间还尚未明确,本文结合近五年的PLGC大鼠造模情况,总结出四种使用率较高的MNNG溶液复合法,在其浓度、给药方式及多因素联合作用的背景下讨论胃癌前病变大鼠的造模研究进展,以期为动物实验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入研究PLGC提供模型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MNNG所致大鼠腺胃癌形成过程中机体自然抗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体的自然抗肿瘤作用。方法 给断乳雄性Wistar大鼠MNNG灌胃 ,每天一次 ,连续 10天 ,以诱导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 (大鼠腺胃癌模型形成 )。第 2 5周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腺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过程中 ,腺胃胃泌素细胞胃泌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MNNG所致大鼠腺胃癌形成过程中其腺胃胃泌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强度均明显增强 (P <0 .0 1,P <0 .0 5)。结论 胃内分泌细胞可能介导了MNNG所致大鼠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有关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蒜素抑制与逆转实验性胃癌与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应用100μg/ml的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和标准颗粒饲料联合喂养Wistar大鼠共28周,诱发胃粘膜病变,实验从第29周起,对照组继服MNNG,治疗组同时予大蒜素600μg/ml口服,满36周,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大鼠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及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00%,73%,20%和67%,23%,0%,大蒜素治疗组异形增生程度明显减轻,两组相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表明大蒜素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及癌前病变有显著逆转与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参七汤治疗胃、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2)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的体内抑制诱癌率实验;(3)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体内抑制实验。结果:(1)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半数杀伤浓度(LC50)为0.048g/ml,随药物浓度增高,杀伤作用亦增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07g/ml,随药物浓度增高,抑制有丝分裂指数逐渐减小,而抑制细胞集落形成亦增大;(2)复方参七汤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为6.9%(3/43)显著低于对照组58.9%(23/39),(P<0.01);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组织中PCNA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实验组为13.88%(5/36)和22.86%(8/35),显著低于对照组75.76%(25/33)和62.86%(22/35),(P<0.01);(3)复方参七汤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株接种裸鼠肝转移的肝转移数、肝转移癌重和肝癌重/肝重明显降低,实验组为2.42±0.99,63.67±21.29和8.90±3.10,显著低于对照组4.17±1.99,94.32±37....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动物大肠癌模型的研究进展较快。1978年起本组巳用直接致癌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肌(MNNG)(')、甲基硝基脉(MNU)(')长期灌肠诱发了小鼠、大鼠大肠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健脾解毒汤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大鼠p53/Hippo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及造模组(48只),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喂养法建立胃癌大鼠模型,建模完成后大鼠随机分为胃癌模型组、健脾解毒汤组、5-FU组、健脾解毒汤联合5-FU组,健...  相似文献   

15.
大鼠Hp相关性慢性胃炎模型的制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较理想的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模型。方法 二级雄性Wister大鼠 4 3只 ,随机分为制模组 [H .pylori及 1 甲基 3 硝基 1亚硝基胍 (N methyl N’ nitro N nitrosoguanidine ,MNNG)组 ]1 3只、对照Ⅰ组 (正常对照组 ) 1 0只 ,对照Ⅱ组 (H .pylori感染组 ) 1 0只 ,对照Ⅲ组 (MNNG组 ) 1 0只。对模型组动物 ,采用H .pylori及MNNG的综合方法制模 ,共 1 2周。采用胃黏膜涂片革兰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 .pylori定植情况。并对胃窦黏膜组织学各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1 )H .pylori感染情况 :正常对照组和MNNG组 :其胃窦黏膜无H .pylori感染 ;H .pylori感染组和制模组分别处死 9只、1 0只大鼠 ,其中 8/9、7/1 0胃窦黏膜有H .pylori定植。 (2 )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制模组胃窦黏膜变薄 ,固有层腺体中度减少 ,未见腺体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伴有中度慢性活动性炎症。MNNG组胃窦黏膜变薄 ,固有层腺体中度减少 ,亦无腺体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伴轻度慢性炎症 ,但无明显急性活动性炎症。H .pylori感染组仅有中度慢性活动性炎症 ,胃窦黏膜厚度正常。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基本正常。制模组慢性活动性炎症与H .pylori感染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萎缩性病变 [病理积分 (2 2±0 4 2  相似文献   

16.
MNNG诱导大鼠胃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构建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胃癌转移及其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学表现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根据饲养的不同阶段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MNNG喂养Wistar雄性大鼠,定期取材,HE染色,观察鉴定。结果 MNNG喂饲24周可见胃黏膜内癌;40周可见黏膜下层及肌层浸润癌。结论 阶段口服MNNG混合法可成功诱发Wistar大鼠胃腺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随机将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40μg/mL MNNG造模)、模型2组(60μg/mL MNNG造模)、穴位1组(40μg/mL MNNG造模+穴注)与穴位2组(60μg/mL MNNG造模+穴注)。穴注组均于造模10周开始以黄芪、当归注射液等份混合注入足三里穴。造模31周时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及胃粘膜屏障的改变。[结果]随造模浓度的增加,胃粘膜损伤,粘膜上皮细胞连接减少、间隙增宽,其变化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数呈正相关(均P<0.05)。穴注组均细胞间隙明显缩小,胃粘膜损伤减轻(均P<0.05)。[结论]黄芪、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可以抑制实验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七年Sugimura等发现N-methyl-N’-nitro-N-nitroguanidine(MNNG)有高度诱发胃癌的作用。齐藤等于一九六九年取15只日本Biegle犬(7个月、体重10±2kg),分为三组,第1组10头,投饲83毫克/升MNNG的水溶液33周,以后再投饲50毫克/升MNNG+4克/升Tween60的混合液,直至超过HNNG总摄取量7克以上(每只犬摄取MNNG平均总量为7.75克)。第2组3头,投饲50毫克/升MNNG+Tween60的混合液52周,每只犬摄取MNNG平均总量为13.15克,第3组2头,投饲83毫升/升MNNG水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构建动物模型 ,研究大肠癌病灶区淋巴管及癌转移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直肠灌注法对Wistar大鼠每日灌肠 ,定期取材。结果  16周HE染色可见局限粘膜层发生癌肿 ;2 2周可见粘膜下层癌肿 ;2 6周可见肌层内癌肿。结论 MNNG直肠灌注法诱发大肠癌成功率高 ,周期相对较短 ;但也存在操作有一定难度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7周龄LACA小鼠550只,分3批实验,每批分正常对照(MNNG)、魔芋精粉(AK)复合(MNNG+AK)及空白对照(C)等4个组。MNNG组给予MNNG250μg水溶液0.2ml/次5天,共7次,总量1.75mg静脉注射;AK组用8%AK普通饲料长期喂饲;MNNG组及C组长期喂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小鼠自死或濒死处死,常规尸解。3批实验经73~96.4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