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经手术切除的134例原发性肺癌组织,用刀豆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onA-HRP)定位技术观察刀豆凝集素(ConA)受体的分布。癌细胞内ConA受体可见于核膜、质膜及细胞质内,其分布与组织学类型有关,鳞癌核膜上ConA受体阳性反应高于腺癌,而腺癌细胞质内ConA受体高于鳞癌。组织学分级与鳞癌质膜ConA受体呈负相关(P<0.01),而腺癌与细胞质内受体分布呈正相关(P<0.05),未分化癌主要见于核膜上。未发现ConA受体的分布与患者预后之间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通过胎盘对动物胚胎及仔鼠肝脏正常发育与功能变化的影响,我们分别给妊娠11d、13 d、15 d、17 d及19 d的Swiss种小白鼠皮下一次性注射乌拉坦1mg/g bw,用酶组化方法检查不同时期胚胎肝及新生仔鼠肝脏几种酶的变化。对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三磷酸腺苷酶(ATPase)、5’-核苷酸酶(5’-Nase)、碱性磷酸酶(AKP)、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糖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在肝内分布及质与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在不同妊娠时期,这种化合物对胚胎及生后仔鼠肝脏酶活性均有明显影响。而且在给药后第3天这5种酶均有明显改变,尤以肝细胞酶形成期接受致癌剂后改变更明显。有意义的是G-6-Pase、ATPase、5′-Nase、ALP及糖原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反映了这类致癌(畸)性化合物在诱发动物产生形态学明显的肿瘤或畸形之前,肝细胞内某些酶的生成与正常调控已先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β-catenin在大鼠胚胎肝脏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在大鼠胚胎肝脏发育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β-catenin在12、16d胎龄大鼠、新生鼠、成年鼠以及肝癌模型鼠肝脏中的表达;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β-catenin mRNA在标本中的转录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12d胎龄大鼠肝脏中,β-catenin在几乎所有的肝细胞浆中都有比较强的表达,部分细胞的核膜上也有阳性着色;在16d胎龄大鼠肝脏中,β-catenin在肝细胞浆中仍有表达,但是无论是表达强度还是阳性细胞的数量都较前时期有所下降。在大鼠肝癌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定位也以胞浆为主。而在新生鼠和成年大鼠的肝脏中则未见β-catenin表达。RT-PCR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新生鼠、成年鼠肝脏还是胚胎以及肿瘤肝脏中均存在β-catenin的转录,而且转录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大鼠胚胎肝脏发育和肿瘤的发生中被激活。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浆中的积累可能不是因为转录水平的提高而是其未被降解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Con A-HRP定位技术观察食管上皮细胞ConA受体分布。结果概括为:(1) 增生食管上皮细胞的ConA受体主要位于表浅细胞和棘细胞质膜;(2) 癌细胞的ConA受体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细胞核膜上出现ConA受体;(3)自原位癌,Ⅰ、Ⅱ至Ⅲ级鳞状细胞癌,核膜的ConA受体似乎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提示核膜上的受体可能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胚泡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经,提示了宫内膜糖基的变人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孕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的表达 ,探讨ICP的发病机制。用电镜观察孕晚期接受不同剂量苯甲酸雌二醇的清洁级孕鼠孕足月和分娩一周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对肝细胞EGFR/EGFRmR NA表达进行分析。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后 ,孕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改变 ,核内异染色质异常分布 ,滑面内质网增多、扩张 ,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 ,胞浆出现空泡 ,毛细胆管扩张、胆汁淤积等。随雌激素剂量增加变化更显著 ;分娩一周后 ,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各组足月孕鼠肝细胞EGFR/EGFRmRNA的表达均随雌激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雌激素可引起孕鼠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超微结构可逆性改变 ;肝细胞EGFR及其mRNA表达减低 ,并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缺氧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在缺氧习服过程中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在5000m模拟高原缺氧5、15和30d后,用碱性磷酸酶(ALP)组织化学表达方法显示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并进行图像分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心肌组织中VEGFmRNA、VEGF、FLK和Fl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15d时,右室心肌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C/M)显著增高。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EGF mRNA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而VEGF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的胞浆、胞膜及心肌细胞间隙中。机体缺氧时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普遍增强,5d时达高峰。FLK和Flt-1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的胞浆、胞膜及心肌细胞间隙中。机体缺氧时心肌组织中VEGF的表达普遍增强,5d时达高峰。FLK和Flt-1主要分布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各组中FLK和Flt-1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鼠在缺氧习服过程中,左、右室心肌毛细血管出现增生,其机制可能与VEG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正常发育期间重组激活基因1(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分别取孕11d、13d、15d、17d、19d,新生(P0)和成年的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观察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同时,经冠状切面制作各组脑组织的连续冰冻切片,进行RA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AG-1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增加,19d到达高峰,RT-PCR显示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RAG-1蛋白主要表达在发育过程中的杏仁核、下丘脑、丘脑、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的表达逐渐出现于室管膜层、中间层、室管膜下层和皮质板层。结论:在小鼠胚胎脑发育期间,RAG-1表达时序和脑发育一致,而且表达高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细胞粘附与信号转导分子E -Cadherin ,α-actenin和 β-catenin在正常肝组织、肝癌旁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胞内分布变化 ,以探讨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链霉抗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显色 )对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进行染色。结果  2例正常肝组织中表现为上述分子在胞膜表达 ,胞浆不表达。 1 7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中上述分子出现胞膜表达增强 ,胞浆也出现表达。 1 7例肝癌组织中上述分子表现为胞膜表达减弱或消失 ,胞浆表达增强 ,且表达的细胞稀少和分布不均。结论 肝癌细胞内粘附和信号转导分子E-Cadherin ,α -catenin和 β-catenin发生转位或再分布现象 ,提示癌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粘附和信号转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和受体荧光定量测定法,动态观察DMSO(二甲亚砜)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沿粒系统成熟分化过程中细胞膜流动性及膜ConA受体结合量的改变,还测定Molt4和Raji淋巴瘤细胞膜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随分化细胞百分率增加膜流动性和ConA受体结合量降低,呈现有意义的逆转改变(P<0.01).二株淋巴瘤细胞膜的流动性和ConA受体结合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实验结果证实了膜流动性增高及ConA受体结合量增加是HL-60细胞的膜表型特征,并能随恶性细胞的诱导分化而逆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风藤酮对小鼠的抗着床作用及其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②方法向妊娠第2天小鼠子宫角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海风藤酮,于妊娠第8天和第10天观察其对滋养层细胞的刀豆凝集素(ConA)受体和麦胚凝集素(WGA)受体表达,以及对滋养层细胞和子宫蜕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③结果随着海风藤酮剂量增大,滋养层细胞的WGA和ConA受体的阳性反应减弱,以WGA受体的改变更明显。电镜所见,实验组绒毛浅层滋养层细胞胞浆电子密度低,核固缩;深层滋养层细胞溶酶体增多,见髓样小体,子宫蜕膜的大蜕膜细胞胞浆溶酶体增多,胞浆空泡化,核膜溶解。④结论海风藤酮可使小鼠胚胎滋养细胞的WGA和ConA受体糖蛋白减少,从而干扰了细胞之间的识别黏附,破坏了胚胎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内环境,抑制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鞭草抗早孕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给早孕小鼠灌服马鞭草提取液,光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细胞的变化及微血管分布情况。观察其对早孕小鼠子宫、胎盘、胎仔的影响,并作形态描述。实验表明:马鞭草能明显抑制胚胎生长使其固缩死亡,胚胎重量0 .129 ±0 .075 g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5) ;胎仔长0 .32 ±0 .14 cm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与米非司酮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光镜显示:胎盘滋养层细胞退变凋亡,可见核固缩,染色质向细胞核膜下集聚。光镜下采用NYD1000 型图像分析Q 系统测定胎盘组织微血管分布面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 P< 0 .01) ,与米非司酮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5) 。结果表明马鞭草的抗早孕可能与其抗孕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钟旗  郑健 《重庆医学》2006,35(4):329-331
目的 观察胎鼠发育过程中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特点。方法 在妊娠8~10d、12~13d和15~16d的孕鼠,分别于腹膜腔内注射BrdU,妊娠17d时取其胎鼠脑组织制备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BrdU标记的增殖细胞密度和分布;取E13d、E15d和E17d胎鼠皮质,分离获得神经细胞并制备成滴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抗nestin和抗NeuN染色,观察不同胚期胎鼠皮质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比例。结果 E8~10d时BrdU标记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脑室周围和顶叶皮质;E12~13d时BrdU标记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脑室周围、基底节区和顶叶皮质;E15~16d时BrdU标记的细胞主要分布于丘脑和颞叶皮质。E13d、E15d和E17d胎鼠皮质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比例随胚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分别为66.4%、32.1%和3.4%),Neu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17.2%、35.6%和92.3%)。结论 胎鼠发育过程中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并按一定模式顺序迁移至各脑区,至出生前皮质神经细胞已基本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人胚胎卵巢组织中褪黑素(Mel)受体的存在及分布。方法:取人胚胎卵巢,石蜡包埋、切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卵巢细胞的细胞膜、胞浆、细胞核中Mel1a、Mel1b均呈棕褐色;原位杂交方法显示褪黑素受体Mel1a、Mel1b位于卵巢细胞的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呈蓝紫色颗粒。结论:人胚胎卵巢组织中存在有Mel1a及Mel1b两种褪黑素受体,位于卵巢细胞的细胞膜、胞浆、细胞核中,证明卵巢是褪黑素作用的靶器官,褪黑素可能直接作用于卵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PASG基因敲除对脑等多器官发育的影响,为研究胶质瘤发生的分子病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经典的基因敲除法选择性缺失小鼠PASG基因第10~l2外显子,并以组织学及Western bolt法检测基因敲除鼠的中枢神经细胞形态和基因改变。结果PASG基因敲除小鼠显示出脑、肺、肾和骨等器官一系列表型变化,尤其是脑发育延缓,海马区组织结构异常,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等。结论PASG是调控细胞增殖发育相关基因,它的缺失可导致多器官功能异常,尤其是脑海马区细胞的变化与神经干细胞关系密切,可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发生的分子病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Yaa基因与骨髓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是否有相互关系.方法:用Whitlock-Witte法从骨髓细胞中培养纯化出B细胞系细胞,继而检测B细胞系细胞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后的表型、增殖反应和抗DNA抗体的产生以及对地塞米松诱导后的凋亡情况.结果:用Whitlock-Witte法成功地从骨髓细胞中培养分离出B细胞系细胞.经LPS刺激后,雌雄BXSB小鼠B细胞系细胞膜表面CD19抗原和膜表面Ig的分布相似,都出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和产生IgM类型的抗ssDNA和dsDNA 抗体,但是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凋亡作用不敏感.结论:Yaa基因对BXSB小鼠骨髓中B细胞系细胞的分化发育无影响,提示Yaa基因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成熟B细胞中表达活性;并且BXSB小鼠骨髓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系细胞未被删除,可能是产生自身抗体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NF-α、TGF-β1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的变化及其对肝脏干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行胆总管 结扎术,血生化指标和肝脏HE染色评价造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造模后TNF-α、TGF-β1的变化;以小鼠胚胎肝 脏干细胞HP14-19为研究对象,TNF-α、TGF-β1分不同浓度干预,蛋白印迹、Real-time PCR、PAS染色评价分化情况。结果胆总 管结扎组中血生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见胶原纤维增多,TNF-α、TGF-β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TNF-α、TGF-β1 诱导分化3 d后,其分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诱导分化5 d后,TNF-α、TGF-β1各浓度组的PAS染色强于对照组,TNF-α 20、40、80 ng/mL浓度组的细胞角蛋白18(ck18)明显高于细胞角蛋白19(ck19)(P<0.05),而TGFβ1则相反,20、40、80 ng/mL浓度组 的ck19 高于ck18(P<0.05);诱导分化10 d 后,TNF-α、TGF-β1促分化的趋势与诱导5 d 时相同,且蛋白印迹、PAS染色更强,但 Real-time PCR表达更低。结论胆总管结扎术能成功模拟胆汁淤积性肝硬化,TNF-α、TGF-β1在该疾病中表达均增加,但它们对 于肝脏干细胞的分化平衡发挥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前者主要促进肝脏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而后者则主要促进其向胆管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人类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后各时相细胞表面5种凝集素受体的变化.方法:以刀豆凝集素(Con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蓖麻凝集素(RCA)、荆豆凝集素(UEA-1)共5种Na^125I-凝集素,标记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检测各时相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变化.结果:HL-60细胞从幼稚分化发育至成熟各阶段中,细胞表面与UEA-1、WGA、ConA结合的凝集素受体有增多的趋势,诱导分化前后各凝集素放射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WGA放射活性在分化前后明显增加,而与PNA结合的凝集素受体在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呈减少的趋势,在诱导分化后期减少最为明显,诱导分化前后放射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半乳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结构主要表达于HL-60细胞早幼粒阶段,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而显著减少,其可能是肿瘤特异性抗原.HL-60细胞在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含L-岩藻糖糖链结构增多,N-乙酰氨基葡萄糖结构增多和/或唾液酸化作用增强,并出现D-葡萄糖和/或D-甘露糖糖链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