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277例晚期胃癌浆膜浸润长度(LSI)与预后的关系。根据组织学检测将浸润方式分为增生型(88例)和浸润型(189例)。增生型LSI0.1~10.0cm,0.1~6.0cm80例(91%),大于6.0cm8例(9%)。发生淋巴转移67例(76%),肝脏转移15例(17%),腹膜转移5例(6%),邻近器官直接浸润20例(23%)。浸润型LSI0.1~19.0cm,其中0.1~2.0cm36  相似文献   

2.
胃癌侵出浆膜及其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早期诊断、合理手术,其疗效是可期待的。迄今为止仍有众多学者认为胃癌手术愈广泛,疗效愈好。据目前国内外可鉴之临床资料,有关预后手术根治度是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更为重要的监控,应强调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诸如肿瘤浸润与否,浸润深度,广度,侵出浆膜与否,其面积大小,盆底Dougla’s窝瘤细胞阳性、阴性,术中腹腔内是否注入化疗药物等,均与之密切相关,继而影响术后生存期犤1犦。1侵出浆膜与预后关系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病期及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为最显著独立相关犤2犦。侵出浆膜与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侵出者即使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其手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 月至1999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初治患者782 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比较血小板增高情况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 检验,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胃癌患者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11.4%(89/782),血小板增高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无血小板升高与血小板升高的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5.0%vs 52.8%(P<0.01)、40.1% vs 16.9%(P<0.01)、28.9% vs 13.5%(P=0.002)。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组织分化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而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血小板升高的患者相对危险度(RR=1.454,95%CI:1.135~1.861,P=0.005)表明血小板升高患者死亡危险为血小板无升高者的1.454 倍。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影响胃癌初治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Langerhans细胞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宁  祝庆孚 《中华肿瘤杂志》1992,14(6):421-422,T02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无胃癌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4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有胃癌家族史者102例。采用双侧χ~2检验分析有、无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在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中,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5 cm、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以及M_0分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P<0.05)。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6.1个月,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的51.0个月(P=0.318);但在发病年龄<50岁的亚组中,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中位OS显著优于无胃癌家族史患者(未达vs.53.0个月,P=0.02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有胃癌家族史患者OS的因素为N分期和M分期(P<0.05),影响无胃癌家族史患者OS的因素为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和M分期(P<0.05)。结论有、无胃癌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存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其OS亦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胃癌患者血浆胃动素与胃收缩运动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对26名胃癌患者进行了研究。检查前,所有受试者禁服药物及水,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空腹血浆胃动素的测定。胃收缩运动采用压力传导装置进行记录,压力管前端附有一小橡皮囊并置于胃窦部,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相通。结果(1)胃癌患者的胃收缩运动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胃癌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3)胃癌患者血浆胃动素与胃收缩运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和血浆胃动素代谢紊乱,胃癌组织中胃动素分泌增加可能是其血浆胃动素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对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分析胃癌患者预后和UICC/AJCC 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为42.0%,UICC/AJCC 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是胃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因素。根据UICC/AJCC N分期系统,获得淋巴结总数大于15枚和少于15枚的同一N分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但根据淋巴结转移率分期系统,淋巴结总数大于15枚和少于15枚的同一淋巴结转移率分期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胃癌患者的简单、可靠的预后预测因素,可以防止获得淋巴结总数不足导致的N分期降低。  相似文献   

8.
 我们将收检胃癌切除标本的病理类型、肿痛侵犯范围、肿瘤间质、和胃旁淋巴结反应等方面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希能为改进胃癌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病理形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在健康者与胃癌患者水平、胃癌患者手术前后endost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检测33例健康对照组及67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皮抑素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statin水平为(32.4±10.4)μg/L,明显低于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endostatin的水平(49.9±14.3)μg/L,P值<0.01,胃癌患者手术后4周endostatin的水平(52.5±14.2)μg/L高于手术前endostatin的水平(P=0.016);Ⅲ+Ⅳ期胃癌患者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者,分别为(52.9±14.8)μg/L与(45.4±12.6)μg/L,P<0.01,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53.4±12.3)μg/L)明显高于肠型(46.0±15.5)μg/L,P<0.05。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局部血管浸润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手术前血清Endostatin低于平均值(49.9μg/L)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平均者(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手术前endostatin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并与胃癌TNM分期、L auren分型密切相关,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清endostatin水平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也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间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1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而在相同浸润深度时,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对于浸润深度相同,而淋巴结转移程度不同的胃癌,积极手术治疗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前有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在胃癌相关领域的研究仍有限.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TRAF6表达,探讨其与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关系,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08-01-01-2013-06-30浙江省人民医院102例胃癌患者及53例腹腔良性疾病患者组织(腹直肌、血清)中TRAF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癌患者腹直肌中TRAF6 mRNA的相对表达量(3.89±0.09)较腹腔良性疾病患者(1.77±1.08)明显升高,t=13.050,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腹直肌中TRAF6蛋白表达较腹腔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4.89±1.09)较腹腔良性疾病患者(2.78±1.18)明显升高,t=14.595,P<0.001.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体质量丢失(χ2=12.901,P<0.001)、血清白蛋白(χ2=17.422,P<0.001)及血红蛋白水平(χ2=4.886,P=0.027)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胃癌病理类型(χ2=6.154,P=0.046)、淋巴结转移(χ2=10.237,P=0.001)及TNM分期(χ2=7.727,P=0.005)有关.胃癌患者血清中TRAF6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有关,χ2=6.641,P=0.010.结论 胃癌患者腹直肌及血清中 TRAF6 mRNA 和蛋白表达升高,且血清中 TRAF6 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存在关联.TRAF6 可能与胃癌患者癌性恶病质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研究胃癌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胃癌组织蜡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分析局部免疫活性细胞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局部免疫活性细胞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组织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 细胞、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及免疫细胞联合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记忆性T 细胞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局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可以很好地预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胃癌局部浸润的记忆性T 细胞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SII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χ2检验评价SII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771例患者,其中男性606例、女性165例,年龄25~81(56.91±9.546)岁。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r=0.399,P<0.001)。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489.52,将771例胃癌患者分为低SII(L-SII)组(SII≤489.52)和高SII(H-SII)组(SII>489.52)。Kaplan-Meier分析显示L-SII组胃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H-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期中L-SII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SII组(分别为81.8% vs. 24.8%、56.5% vs. 21.2%、62.5% vs. 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3.919,95%CI:3.087~4.977,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7,95%CI:2.074~3.533,P<0.001)。再次通过ROC曲线比较SII与其他指标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能力,显示SII具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将SII联合Alb、CEA、CA125、WBC较单独预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AUC=0.786)。  结论  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外周血SII的升高提示着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间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1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而在相同浸润深度时,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 对于浸润深度相同,而淋巴结转移程度不同的胃癌,积极手术治疗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约有1/2~2/3已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治愈率明显下降。胃癌切除致死亡者尸检中,在胃周围发现有淋巴结转移高达22%。因而,如何彻底清除已转移淋巴结防止残留复发,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癌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同样也是衡量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如Mine认为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受累患者清扫至第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胃癌病人腹腔内癌细胞的播散程度,在日本对100名胃癌病人于手术开始时开腹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道格拉斯窝,随即吸出20毫升冲洗液,立即离心和染色。为了研究胃浆膜浸润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目之间的关系,对胃浆膜明显的癌样浸润面积进行了测定。对14名已有浆膜浸润或腹膜转移的病人,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了癌细胞的活性。对有癌性腹水的病人,在抽出腹水后腹腔内注入10毫克丝裂霉素C,30分钟以后第二次抽液,并重新测定癌细胞的活性。结果:1.没有或疑有浆膜浸润的胃癌病人,在腹腔内未发现有游离癌细胞。相反,在肯定有浆膜浸润的病人中,31%在其冲洗液中发现了癌细胞。如果病变侵及到其它器官,则65%的病人在其腹腔内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1或D2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不同淋巴结清扫术后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D2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5.0个月(95%CI:51.1~58.9),明显长于行D1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28.5个月(95%CI:21.3~34.7)(P<0.01)。结论肿瘤最大径、Borrmann分型、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可能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而D2淋巴结清扫术后进展期胃癌患者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subtotal gastrectomy,SG)与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对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17年09月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入院诊治的1 903例II/III期胃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其中SG组1 020例(53.6%),TG组883例(46.4%),运用单、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生存差异及预后因素。结果:与TG组相比,SG组的总生存率较高(67.3% vs 49.0%,P<0.001);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支持:年龄、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等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对肿瘤位置和分期进行分层,肿瘤位于上段Ⅱ/Ⅲ期患者的总生存差于中、下段患者(58.3% vs 66.6%、62.6%,P<0.05);肿瘤位于上、中段接受SG和TG的长期生存无差异,而肿瘤位于下段的III期胃癌患者行TG的5、7年长期生存高于SG(30.6% vs 17.1%,29.4% vs 3.7%,P<0.05)。结论:与全胃切除术相比,无论肿瘤位于上、中、下段,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可提高Ⅱ/Ⅲ期胃癌患者短期生存率,而分化程度较差、分期较晚的下段胃癌患者,情况允许时全胃切除术可常规实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癌(PGC)患者术后体质指数(BM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 月收治的362例P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MI中国标准分为低体重(BMI<18.5 kg/m2 )、正常体重(BMI 18.5~23.9 kg/m2 )、超重(BMI 24.0~27.9 kg/m2 )、肥胖(BMI≥28.0 kg/m2)四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4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PGC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0%、77.4%、 78.9%和79.8%,经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0, P=0.832);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PGC的5年总生存率 分别为:32.3%、86.9%、71.5%和69.0%,经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6, P=0.027),且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体 重和肥胖患者的总生存率水平最低。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正常体重患者,肥胖(BMI≥28.0 kg/m2)患者(RR=1.559,95%CI= 1.262~ 2.420, P=0.022)、体重过低(BMI≤18.5 kg/m2)患者(RR=3.385,95%CI=1.698~6.767, P=0.002)是影响PG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 因素。结论 术后体重过低及肥胖可作为影响原发性胃癌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确定胃癌患者内窥镜改变对检测预后是否有用。方法:68例胃腺癌患者作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排除其他型肿瘤。检查均用Olympus前视式广视野内窥镜。男47例(69%),女21例(31%)。平均6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