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新药物研究与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药研究的资料,讨论了创新药物的特点和开发研究的规律,总结了创新药物的类型,论述了创新药物的发现、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思路.根据实际工作内容,介绍了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论述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通量筛选与药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李鹏  齐帜 《上海医药》2004,25(2):67-69
药物研究是关系人类健康的事业,开发新药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医药领域长期的重要课题。新药研究不仅需要依赖坚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其自身也具有独特的规律和要求,掌握这些规律和要求,有助于促进创新药物的发现和研究。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讨论了创新药物的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创新药物研究的理论和高通量药物筛选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药物研究是关系人类健康的事业,开发新药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医药领域长期的重要课题。新药研究不仅需要依赖坚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其自身也具有独特的规律和要求,掌握这些规律和要求,有助于促进创新药物的发现和研究。笔者根据相关文献,讨论了创新药物的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创新药物研究的理论和高通量药物筛选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冠华 《医药导报》2001,20(6):339-340
为了发现更为有效的药物 ,医药学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创造了大量新的发现新药的方法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技术手段也不断改进 ,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本文根据药物发现的基本规律 ,介绍新药发现的过程及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药物研究的基本过程。根据药物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特点 ,药物研究的全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药物发现 ;药物的临床前研究 ;药物的临床研究。只有完成临床研究并通过国家新药审批的药物才能正式用于临床。1.1 药物的发现 药物的…  相似文献   

5.
化合物药物活性的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介绍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技术。结合国家药物筛选中心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化合物药物活性的高通量筛选的4 个组成部分及其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以分子生物学、新型检测技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药物发现系统。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顺利开展可以加速我国的新药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进展与新药开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新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在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生命科学技术、化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中提出了大量新的课题,极大地促进医药研究的进程。但新技术的应用,必须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才能真正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本文讨论了计算机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组合化学合成技术、组合生物合成技术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和特点,探讨了新的药物发现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新技术应用条件下药物发现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佳  杨建波  杨洁 《药学进展》2004,28(1):5-10
介绍了可用于药物筛选的3种新的快速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基于反酵母双杂交的筛选系统;细胞平台伤的高通量筛选系统以及动物水平的筛选系统。并对其应用原理,应用情况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何小爱  刘智  程泽能 《中南药学》2008,6(5):596-599
现代药物研发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包括基于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应用高通量技术对化合物和/或天然产物库进行筛选、对先导化合物的进行结构优化并进行体内外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最后进入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临床广泛应用药物的主要靶点之一。靶向GPCR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发现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药物提供可能,并使选择合理的GPCR药物筛选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靶向GPCR药物高通量筛选相关技术及策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GPCR受体配体结合、第二信使、β-arrestin、调控元件报告基因、内化、聚合体及变构调节剂等方面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代表性商品化产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物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已有大量应用, 除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还涉及药代动力学性质、不良反应等的检测分析。本文分类列述了一些近年来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高通量筛选分析方法,对大多数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述。认为自动化 技术、“同质”技术和报告基因技术等对实现高通量筛选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高通量筛选算法研究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埃博霉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微管的解聚,使细胞周期停止,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已经或正在开发的几种埃博霉素类似物有伊沙匹隆、埃博霉素B、沙戈匹隆、埃博霉素D、21-氨基埃博霉素B和KOS-1584,特别是沙戈匹隆极有可能成为高效候选抗肿瘤新药。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埃博霉素类化合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其毒性反应研究进行综述并从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出发,重点论述伊沙匹隆和沙戈匹隆的研发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药物高通量筛选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介绍药物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基础上,就组建高效能的高通量筛选体系需要关注的因素,如作用靶点、测试方法、检测方法与作用靶点的匹配、关键参数、效能评价等进行了重点阐述,为高通量筛选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新药研发风险高而且周期长,资金投入也逐年增长,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新药研发模式,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再研成本。AI技术不仅能应用于靶点筛选,还能应用于表型筛选(phenotypic screening),从而开展针对复杂疾病的新药研发,同时,小样本学习使得AI技术更加具有普适性。而Alpha Go Zero的出现为AI技术带来重大突破,将会推动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nxiolytic action of drugs, a simpl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using a corridor-type runway was designed. In this apparatus, five food pellets were set in a row on a plastic platform. Rats with one day food-deprivation take a food pellet and then usually return to the start box. The time required to take 5 pellets (total time) and the number of returns were recorded. Diazepam (DZP) at 1-3.2 mg/kg and zopiclone (ZOP) at 10 mg/kg caused decreases in both parameters. These effects were blocked by th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blocker, Ro15-1788, at 10 mg/kg. However, tracazolate failed to produce any change in both parameters. Haloperidol and imipramine prolonged the total time while reducing the number of returns. In contrast to DZP and ZOP, pentetrazol, well known to possess an anxiogenic effect, prolonged the total tim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creases in both the total time and the number of returns produced by DZP and ZOP may be related to their anxiolytic action which is mediated by a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Therefore, this procedure would be a simple and selective method for detecting benzodiazepine-type anxiolytics.  相似文献   

15.
Enzyme inhibitors selected from either natural product screening or synthetic chemistry programmes can be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a number of criteria to determine their usefulness as potential drug candidates. Inhibition may be classified as either irreversible or reversible. Irreversible inhibitors may be described with respect to 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s or half-times for inactivation. Reversible inhibitors should be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Ki values rather than I50 values. Assays should be designed using the simplest and most precise procedures available. If possible, assays utilizing continuously-recording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When reversible inhibitors are desired, greater sensitivity for inhibition is achieved using low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For irreversible inhibitors or tight-binding competitive inhibitors, low enzyme concentrations also result in greater inhibitory sensitivity. The order of addition of enzyme and substrate should be varied to determine whether inhibition requires preincubation of enzyme and inhibitor for maximum effect. Time-dependence of inhibition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Enzyme inhibitors should be specific for the enzyme that is being targeted. Novel competitive inhibitor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were isolated in the author's laboratory using the above philosophy of screening for enzyme inhibitors. The properties of the muraceins, phenacein and aspergillomarasmine 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一种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 建立一种细胞水平的心律失常模型 ,以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方法 酶解法分离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 ,在细胞水平给予传统诱发心律失常药物乌头碱 ,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记录应用乌头碱后心肌动作电位时程 (APD)、钠电流 (INa)、L 型钙电流 (ICa L)、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及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的变化。结果 应用乌头碱 1μmol·L-1使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 90 %复极化动作电位时程(APD90 )从给药前的 ( 15 0 2 3± 7 0 2 )ms延长至 ( 2 3 6 0 3±2 3 2 2 )ms(n =8,P <0 0 1)。应用奎尼丁 10 μmol·L-1后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与乌头碱组比较 ,APD90 进一步延长 (n =6,P <0 0 5 ) ,但应用维拉帕米 10 μmol·L-1后被乌头碱延长的APD恢复近于正常 ,在乌头碱的作用下 ,除极电压为 0mV时ICa L从 ( 72 7 9± 178 0 ) pA增加至 ( 10 82 1± 2 2 2 2 ) pA(n =6,P <0 0 1) ;钠电流 (INa)在 - 5 0mV刺激电压下从( 2 5 4± 5 5 3 ) pA增加至 ( 45 3 0 2± 475 1) pA(n =4,P <0 0 5 ) ;IK1在 - 12 0mV的刺激电压下 ,Ik1的内向成分从( 2 0 0 7 1± 3 5 9 3 ) pA增加至 ( 2 3 17 7± 40 1 8)pA(n =10 ,P <0 0 1) ;奎尼丁、维拉帕米对乌头碱诱发的钠电流和钙电流增加有抑制的作用。结论 乌头碱使?  相似文献   

17.
从新药研究和评价的角度,结合中药新药注册中的注意事项,对中药新药工艺研究的探索性、阶段性、针对性、关联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并对中药新药工艺研究中的部分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