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7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及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40.8%子宫动脉起源于臀下阴部干;29.6%源于臀下动脉;18.3%源于阴部内动脉,8.5%源于脐动脉,2.8%髂内动脉主干。47.3%子宫动脉在正位造影显示较好,86.2%子宫动脉在10°~30°右斜位造影或10°~30°左斜位造影显示较好。结论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分支;斜位造影显示子宫动脉优于正位造影。  相似文献   

2.
盆腔动脉造影正位与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最佳位置 ,指导医生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血管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同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分为 16°~ 30°,31°~ 4 5° ,4 6°~ 6 0°三组 ) ,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与角度。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6 %、6 5 .4 %和 12 .5 %(χ2 =2 8.12 ,P <0 .0 1)。 (2 )同侧斜位 16°~ 30°、31°~ 4 5°和 4 6°~ 6 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2 5 %、85 .7%和75 %。结论 髂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为同侧斜位 ;最佳倾斜角度为 31°~ 4 5°。  相似文献   

3.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治疗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8例正常的女性盆腔血管造影进行子宫动脉的分析。对 14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进行前瞻性分析 ,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结果 :正位投照子宫动脉开口显示仅 9.4% ,子宫动脉开口主要被臀上动脉掩盖为 86 .2 1% ;子宫动脉开口显示在左、右前斜位 2 5°~ 30°头侧倾斜 15°对子宫动脉显露最为理想。术前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肌瘤组 ( 10 /11) 91%、腺肌症组 3例均符合。单侧的子宫动脉卵巢支栓塞 ,术后性激素变化未见异常 ,月经正常来潮卵巢功能未见受损。结论 :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中对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利于客观及科学的评价 ;左右前斜位 2 5°~ 30° ,球管向头侧倾斜 15°是利于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角度 ;单侧的子宫动脉卵巢支栓塞不会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4.
子宫动脉开口摄影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在DSA图像上的“最易显示角度区间”.方法 对12例患者子宫动脉开口部CTA三维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进行标准正位和旋转观察,在正位分析出子宫动脉开口与其附着动脉的内外关系,在左右斜位获得能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小角度区间.对27例患者子宫动脉开口部用同样方法于DSA造影过程中验证这个区间的准确性.结果 41支子宫动脉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外侧,向对侧倾斜10°~40°可显示清晰;13支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内侧,向同侧倾斜30°~50°显示清晰;24支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前方,大角度倾斜40°~60°显示清晰.结论 “最易显示角度区间”能很轻易、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1151例,探讨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特点,评价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陕西省多个医疗机构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1151例子宫肌瘤介入栓塞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单侧或双侧股动脉选择插入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内并行超液态碘化油加平阳霉素混合液栓塞瘤血管床至瘤染色消失.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B超,观察瘤体大小.结果 子宫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髂内动脉主干、臀下阴部干、阴部内动脉、臀上动脉的比率依次为73.8%、12.6%、7.6%、4.5%、1.6%.子宫动脉起始段成角分别为锐角63.4%、直角22.1%、钝角14.5%.DSA能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行程的投照体化分别为:正位18.5%、同侧斜位56.2%、对侧斜位71.6%,提示对侧斜位投照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行程的最佳体位.子宫肌瘤供血情况:早双侧优势型约占65.3%、呈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单侧优势型约占24.7%、呈单侧供血型约占10.1%.瘤体染色特点: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主干明显增粗、迂曲,动脉期肿瘤血管增多、增粗、扭曲,形成抱球状血管网,瘤巢内血管增多、紊乱,聚集呈毛线团状结构,称毛线团征;实质期,单发肌瘤瘤体呈浓密均匀染色,轮廓清楚.多发肿瘤呈边缘呈波浪状染色;肿瘤染色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形态、边缘.术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瘤体缩小比率:3个月缩小1/2的约31%,6个月缩小1/2的约61%,12个月缩小1/2的约78%,约6.9%瘤体大小无变化.约1.4%无效.结论 大样本多中心观察表明,子宫肌瘤是富血供良性肿瘤,大样本子宫动脉栓塞术证明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了解子宫动脉的血管解剖特点、采取合适的投照体位,可以明显提高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认清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和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分析及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75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彩超和(或)CT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16例;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54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其分支、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①大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的臀下动脉阴部干,其次为髂内动脉主干和臀上动脉。②子宫肌瘤供血情况分为:a、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b、双侧子宫动脉均衡供血型。c、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③卵巢支的栓塞几乎不可避免,其临床后果仍存在争议。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对提高技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栓塞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DSA造影解剖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与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0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彩超和(或)凹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单发肌瘤52例,多发肌瘤18例;其中黏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51例,浆膜下肌瘤12例。经右侧或左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分别插至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其走行、分布、血供程度、肌瘤表现和特点,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①大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的臀下动脉阴部干,其次为髂内动脉主干和臀上动脉;②子宫肌瘤供血情况分为:a、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b、双侧子宫动脉均衡供血型。c、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③大多数子宫动脉发出卵巢支,子宫肌瘤栓塞术不能避免栓塞卵巢支。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子宫肌瘤的血管解剖对提高技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栓塞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已熟练开展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且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盆腔空间相对狭窄,血管分支多,各血管分支易前后重叠,子宫动脉开口起源复杂,走行迂曲,髂内动脉与髂总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化大,因此,子宫动脉起源、开口的清晰显示,熟练的子宫动脉内插管操作及适度的栓塞是该项技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采取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置鞘、插管[1~3],以Cobra或者Robert导管进行.造影取正位或左右斜位显示子宫动脉[1,2,4~7].该方法有如下缺陷:①股动脉途径操作时术者手、臂部接近盆腔易受辐射;②正位或左右斜位均不能很好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起始段;③同侧子宫动脉插管时无法行导丝引导,对侧子宫动脉也常常不易选择性深插.  相似文献   

10.
盆腔肿瘤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盆腔内中、小血管的造影表现,为盆腔肿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测并测量42具成人尸体的髂内动脉各分支起源、长度、外径和血管夹角.观察42例盆腔肿瘤患者和50例其他疾病的盆腔正常者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的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①两侧髂总动脉间夹角平均为(58.9°±7.3°),髂内外动脉间夹角平均为(27.6°±5.3°);髂腰动脉多起自髂内动脉主干或其后干,分别占50.0%和30.2%.闭孔动脉主要起自髂内动脉,占84.8%.②在尸体上所测盆腔内中、小血管直径较动脉造影结果小,有显著差异.结论 髂内动脉各中、小分支血管的起源、开口位置和走行有许多变异.  相似文献   

11.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AE)对子宫平滑肌瘤 (UF)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资料和方法 :5 1例患者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9 9岁 ) ,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 (月经过多 ) ,盆腔压迫症状 ,盆区疼痛。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经影像学检查和专科医师检查确定 ,并排除与症状有关的其它妇科疾病。 5 1例患者行 5 2例次子宫动脉栓塞 ,其中双侧者 49例次 ,单侧者 3例次。栓塞剂为直径 5 0 0~ 710 μ的PVA微球。 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为 94 2 % ( 49 5 2 )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44例 ,时间 2~ 19个月 ,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 43例 ,无改善者 1例 ,与仅行单侧栓塞有关。术后 4个月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47%。结论 :UAE是一治疗UF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优良 ,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双侧栓塞子宫动脉  相似文献   

1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UF)的临床疗效。方法  2 6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则 (月经量增多、月经经期延长 ) ,盆腔区坠痛 ,盆腔区压迫症状 (尿频或便意感 )及贫血。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 ,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远端 ,用PVA微粒 ( 3 5 5~ 5 0 0 μm) 2 0例 ,丝线微粒 6例。 结果 所有病例经 6~ 18个月的随访 ,2 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2例无效 ,均是丝线微粒作为栓塞剂 ,13例 2~ 6个月B超随访瘤体体积缩小 45 %~ 75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显著、较为安全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结局.方法 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7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阴道超声确诊,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4例患者均保留子宫,患者均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5天内行清宫术,行清宫术的患者中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 mL,中转开腹行子宫疤痕切除、子宫修补术,术后住院时间8-21天,平均住院时间(13.76±1.08)天;随访3个月,74例患者月经均恢复.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最大化保留生育功能,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栓塞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从而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使子宫肌瘤体积逐渐缩小,临床症状缓解,达到治疗的目的.近二十年来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它能保留患者子宫,改善生活质量,副作用小,是一种成熟的技术.虽然在对卵巢功能和生育方面的影响尚不完全确定,但手术能够保留子宫,提高患者自我性别认同,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替代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the evaluation of uterine fibroid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producibility of MRI in the assess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uterine fibroids and concomitant adenomyosis in women scheduled fo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 Forty patients (mean age: 44.5 years)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 who were scheduled for UAE underwent T1- and T2-weighted MRI. To study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agreement 40 MR images were evaluated independently by two observers and reevaluated by both observers 4 months later.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agreement was calculated using Cohen’s κ statistic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categorical and continuous variables, respectively.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for uterine volumes (κ = 0.99, p < 0.0001), dominant fibroid volumes (κ = 0.98, p ≤ 0.0001), and number of fibroids (κ = 0.88; CI, 0.77–0.93; p < 0.0001) was excellent. For the T1- and T2-weighted signal intensity of the dominant fibroid there w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observers (87%; 95% CI, 71.9%–95.6%) and the intraobserver agreement was good for observer A (95%; 95% CI, 83.1%–99.4%) and moderate for observer B (κ = 0.47). The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presence of adenomyosis was good (κ = 0.73, p < 0.0001), while both intraobserver agreements were fair to moderate (observer A, κ = 0.55, p = 0.0003; and observer B, κ = 0.66, p < 0.0001). In conclusion, MRI criteria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UAE patients show good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相似文献   

16.
急性子宫出血栓塞时机及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产科大出血为常见急症,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临床应用已较普遍[1].本院自2004-06-2009-06有11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通过对介入治疗情况的分析,探讨子宫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时机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营  陈俊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8):1098-1099
目的探讨宫腔浸润麻醉在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的镇痛价值。方法将69例子宫肌瘤病人分为A组(25例),B组(21例)及C组(23例),分别用肌注哌替啶、子宫动脉内注射地塞米松 布洛芬和宫腔浸润麻醉,行子宫动脉超选插管造影栓塞,观察各组栓塞后疼痛的程度,从而对镇痛方法做出评价。结果A组镇痛优良率29%,B组镇痛优良率52%,C组镇痛优良率84%。结论宫腔浸润麻醉法镇痛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行子宫动脉栓塞时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5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通读动脉栓塞治疗,分别于栓塞后1、3、6、12个月行B超随访肿瘤体积变化。结果:现例均无子宫坏死一严重并发症。栓塞后6个月,肿瘤体积缩小大于50%、20% ̄50%和小于20%者分别为41例(占80.4%)、9例(17.6%)和1例(占2%),其中2例肿瘤全部消失。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4例自然受孕。结论:子宫动脉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