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士敬 《家庭医学》2005,(15):40-40
目前国际公认的抗病毒药物只有α-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这三种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使部分乙肝复制指标获得阴转,起到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作用。但是这三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灵丹妙药,只有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获得有限的疗效。这些疗效医学上称为应答,分为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两种。完全应答是指:通过抗病毒治疗后.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用于治疗乙肝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据国外资料介绍,该药治疗乙肝的有效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和转氨酶复常)为30%~40%。但是该药在我国使用的情况却令人堪忧,疗效极不理想,加之价格昂贵、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致使该药难以在我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用于治疗乙肝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据国外资料介绍,该药治疗乙肝的有效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和转氨酶复常)为30%~40%。但是该药在我国使用的情况却令人堪忧,疗效极不理想,加之价格昂贵、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致使该药难以在我国推广使用。1郾我国多数乙肝患者不符合干扰素的适应症。干扰素的适应症是: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所谓的“大三阳”)、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斑点杂交法),转氨酶增高,不是母婴传播引起的感染,临床上无肝硬化、肝功代偿良好的患者。按此适应症,我国乙肝患者绝大多数不在其…  相似文献   

4.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最根本的措施是抗病毒,如能彻底清除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病人就会康复。过去和现在应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及丙肝而疗效确切,但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酸(HBV-DNA)的阴转率仅为30%~50%,停药后还会有部分病例复发,最后有效率只有30%左右。又因干扰素有明显的副作用,有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是干扰素。正确合理地使用干扰素,待疗程结束后,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为30%—50%,停药后一年为20%—30%。但是,从目前国内使用情况来看,取得上述疗效并非一件易事。究其原因,从客观角度讲,有所谓免疫耐受、基因整合、基因变异及干扰素抗体等问题影响了疗效;从主观上看,不合理的使用,是导致疗效难以保障的主要原因。以下介绍提高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具体方法: 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 一些临床经验报道,下列病例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1)病程短者优于病程长者;(2)成人期感染优于婴儿感染者;(3)女性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刘士敬 《家庭医学》2004,(17):42-42
治疗乙肝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使用特效药物或治疗方法,彻底清除寄生和潜藏在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将其杀灭;或彻底抑制其复制增殖,继而从体内清除。从乙肝病毒标记物各项指标看,最好达到完全效应,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阴转,e抗体阳转;从肝功系列指标看,要求所有指标均正常,并在疗程结束后观察2年以上无反复;从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看,其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程度都在不断减轻;从患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上看,疲乏、肝区不适、腹胀、食欲不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A组(替比夫定治疗组)和B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各58例,治疗周期均为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年后A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的复常率为84.5%,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为79.3%,e抗原(HBeAg)的阴转率为50%;B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的复常率为63.8%,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为60.3%,e抗原(HBeAg)的阴转率为2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肝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孙焕林 《家庭医学》2004,(23):58-58
入大学体检时,发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多次化验肝功能正常。最近化验肝功能.除丙氨酸转氨酶(ALT)70单位外,其余各项正常,乙肝病毒DNA超标。去医院看病.有的医生建议抗病毒治疗,有的医生建议观察,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经验主要来自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干扰素的疗程比较确定,获得有效应答的情况下,一个疗程需要半年~1年。如果治疗后肝功稳定,应答持久,可以获得长期效益;如果病情不稳定,可以考虑再次使用。拉米夫定的疗程需视患者的应答情况而作调整, 一旦选择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必须作好长期使用、不能擅自停药的思想准备。拉米夫定的优势是患者的治疗应答率高,完全无应答的患者比例较低,但未达到血清转换的患者在终止拉米夫定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除了那些已经出现乙肝“大三阳”转为乙肝“小三阳”,并且乙肝病毒DNA持续阴性一年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治疗外,其他患者都需要长期连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即便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情况,也不能擅自停药,可以联合或由其他有效抗病毒药物替代。当前抗病毒治疗公认的治疗终点是乙肝“大三阳”患者治疗6个月后,在两次测量下均出现了乙肝病毒e 抗原和e抗体转换,而且乙肝病毒DNA持续阴性。但对于 HBeAg阴性(乙肝“小三阳”)合并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的治疗终点尚不明确,一般主张这些患者的疗程应该在3 年之上。但对于未达到治疗终点的病人的停药时机选择,仍存在诸多争议。2003年亚太乙肝治疗共识认为,对于那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权威的诊疗标准,现在治疗慢性乙肝所能获得的最佳疗效为显效,尚无彻底治愈之说。获得显效是指肝功复常,乙肝病毒指标(乙肝病毒DNA、e抗原、表面抗原等)悉数转阴,并能够保持一年以上。达到如上目标并非易事,必须作到科学、合理用药,以下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11.
抽血化验检查,一旦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一连串的麻烦和痛苦接踵而来。患者四处求医,力争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摘掉乙肝这顶讨厌的“帽子”。但是,许多患者在经历了各种治疗后,始终未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而渐渐失望。那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到底能否转阴?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呢?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PHC)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被认为是PH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进展为肝硬化的患者PHC发病率更高。本文对1990—2018年国内外乙肝肝硬化进展为PHC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严重,乙肝病毒DNA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乙肝e抗原表达状态、抗病毒治疗时间、抗病毒药物、肝硬化严重程度、谷丙转氨酶水平和家族史是乙肝肝硬化发展为PH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乙肝患者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抗HBc)、e抗原(HBeAg)同时阳性,俗称"大三阳";检测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体(抗HBe)同时阳性,称"小三阳";检测出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称为"小二阳".这些情况都属于乙肝病毒现症感染者,如果同时化验乙肝病毒DNA阳性,肝功异常,就应该积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耐药及应答不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在抗病毒治疗时,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联合应用中药免疫调控治疗,不仅能提高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还能降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肝炎答疑     
一、有人认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疗时应以抗肝纤维化、预防并发症为主,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由乙肝转为肝硬化后,乙肝病毒仍在活跃复制,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源就难以控制,肝硬化有可能迅速进入失代偿期,诱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腹水、肝肾综合征等症。经专家研究,将乙肝e抗原阳性的肝硬化患者分为二组,一组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另一组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结果,前者血清e抗原很快阴转,肝炎活动明显减轻或消退,而后者阴转较慢。据研究e抗原阳性者易癌变、恶化快、并发症多。 二、未能列入“两对半”的另一项是什么?其临床意义如何? 未能列入常规检查乙肝“两对半”的另一项是乙肝核心抗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由此引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数量大,病势严峻,值得国人高度重视。 很多HBV(乙肝病毒)携带者议论:“花了不少钱,用了很多药,就是没疗效,澳抗阳性真是烦死人!”为什么国内外医学界有此难题?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清除人体乙肝病毒基因(HBV-DNA)的药物。即便是国际公认有效的a-干扰素(用此药须有严格的病例选择),花上数万元,治疗6个月,也只能使30%~50%的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及e抗原转阴,且HBsAg(表面抗原)阴转率不超过10%,远期有效率也低。  相似文献   

17.
笔者随机调查前来就诊的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84名,使用过抗病毒药物者67位,占调查人数的79.76%;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拉米呋啶、无环鸟苷、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等,从总体治疗效果看,收效甚微。67位患者中,61位乙肝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依然阳性,其中13位患者病毒复制指标曾有过-过性转阴,但目前又都转为阳性;有6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指标全部阴转,但自我感觉一直不佳,常有疲乏、失眠、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检查转氦酶等指标反复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情况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随机抽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自然分娩组180例,剖宫产术组(简称手术组)112例.所有孕妇孕期均未使用过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其他任何抗病毒药物.观察婴儿生后0、3、6个月静脉血乙肝抗原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定性.结果 自然分娩组180例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者5例,乙肝病毒阳性率为2.78%;剖宫产术组112例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者4例,乙肝病毒阳性率为3.57%.两组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46,P=0.736).所有乙肝病毒阳性新生儿乙肝e抗原均呈阳性.自然分娩组乙肝表面抗原无阳性,剖宫产术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1.79%,经检验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仅占乙肝病毒阳性新生儿的少数,所有乙肝病毒阳性新生儿均可出现乙肝e抗原阳性.  相似文献   

19.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及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以乙肝病毒学指标,所谓“大三阳”(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为阳性)、“小三阳”(即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为阳性)等来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并且视“三阳”是否阴转为疗效好坏的唯一指标,这是极其错误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只能说明体内携带有乙肝病毒,不能说明病情的严重性,也不能代表肝病到了什么程度或体现疗效的好坏。以下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家庭健康》2009,(6):54-54
我准备结婚,前两天作婚前检查时查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为阳性,而且转氨酶指标也高。医生建议我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婚事。请问结婚后再治疗行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