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联合钙镁合剂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对48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接受钙镁合剂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未接受相应预防治疗。结果四个周期后,治疗组有5例出现神经毒性,而对照组为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谷胱甘肽联合钙镁合剂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弥可保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弥可保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对103例应用5-Fu、CF及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于第1天化疗开始前予以弥可保针剂0.5mg静脉推注,连续3—5d,观察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0.8%(16/52),对照组82.4%(42/51),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弥可保对预防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外洗对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加中药外洗)3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36例.观察4个化疗周期后两组患者的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持续时间及程度.结果 治疗组末梢神经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外洗治疗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钙镁合剂联合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静  吴海良 《吉林医学》2008,29(17):1458-1459
目的:观察钙镁合剂联合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56例接受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钙镁合剂联合谷胱甘肽,对照组未接受相应预防治疗。结果:4周期后,治疗组有8例出现神经毒性,而对照组为19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钙镁合剂联合谷胱甘肽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药泡洗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泡洗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文献应Pfl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Kevman5.0软件进行Mata分析。结果:共有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与对照组比较,中药泡洗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优势比oR合并值为0.26,95%可信区间(CI)为(0.17,0.40)。结论:根据目前获得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泡洗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治疗有效,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晚期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奥沙利铂联合5-Fu/CF;另一组为对照组5-Fu/CF。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2.8%,对照组有效率30.6%.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贫血和感觉神经毒性,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影响较小。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98例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同时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似,但治疗组神经毒性的发生数以及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能有效的干预和拮抗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联合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对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对48例入选患者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奥沙利铂全身化疗前2d开始使用谷胱甘肽1800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连用7d;化疗前30min,给予卡马西平100mg,每日三次口服,连用5d,葡萄糖酸钙1g,每日一次静脉推注,连用2d,硫酸镁1g,每日一次静脉推注,连用2d。对照组:不用谷胱甘肽和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其它用药与治疗组相同。观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率22.7%(5/22),对照组为57.7%(15/2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用谷胱甘肽联合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疗效确切,是预防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法对奥沙利铂化疗产生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胃及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奥沙利钠结合5-Fu、CF化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6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益气温阳活血法可消除化疗药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新建  曹翠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16-116,119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方法将上肢静脉滴入奥沙利铂的患者随机抽样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40例按常规方法静脉滴入奥沙利铂。结果68例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癌病人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12例肝癌病人和32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肝癌组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77.56,q=8.87,P<0.05),且肝癌组叶酸缺乏者显著多于对照组(χ2=74.55,P<0.05);两组维生素...  相似文献   

12.
舒敏  车宇光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19-1120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对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肠道菌群、血氨、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经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检查异常的SHE患者按所在医院分组,A组(中山医院组)为治疗组(32例),给予地衣芽孢杆菌0.5g和复合维生素B2片,3次/d,口服;B组(第二人民医院组)为对照组(30例),给予复合维生素B2片,3次/d,口服。两组均服药4周。在服药前及第4周末随访,作血氨、肠道菌群(肠球菌、双歧杆菌)菌落计数,NCT、DST检测并观察肝性脑病(HE)的发病率。结果治疗后双歧杆菌由(8.56±4.04)logn/g增至(10.91±1.35)logn/g,血氨水平降低,NCT、DST、肝性脑病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衣芽孢杆菌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改善智力测验和降低HE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叶酸(Fa)、维生素B12 (Vit 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7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是脑梗死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锌和维生素E对肝辐射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小鼠肝辐射损伤后锌(Zn)和维生素E(VE)对肝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7.5Gy)小鼠0.5h后给予Zn和VE进行不同时间的保护性治疗,测定肝组织匀浆中LPO含量和GSH-Px活力。结果发现,^60Co照射小鼠后,其肝组织匀浆后LPO值显著升高(P<0.01),GSH-Px活力明显下降(P<0.01)。单纯Zn治疗组,其LPO值无明显下降,而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1)。单纯VE组,LPO值明显下降(P<0.05),GSP-Px活力显著增加(P<0.01)。Zn VE联合治疗组与单纯VE组比较,在治疗后第15d,GSH-Px活力显著增加( P<0.01)。提示在肝辐射损伤中,补充VE对降低LPO含量、增加GSH-Px活力均有重要作用。Zn VE联合治疗在提高GSH-Px活力、阻止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合剂穴位注射疗法和西药口服治疗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碳酸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133次。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7.88%,对照组治愈率3.12%(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碳酸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合剂穴位注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I)患者血清铁蛋白 (SF)、叶酸和维生素B12 (VitB12 )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 4 1例急性CI患者、37例CI恢复期患者及 4 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了血清SF、叶酸和VitB12 水平。结果 :急性CI患者血清S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VitB12 含量也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恢复期SF、叶酸和VitB12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F、叶酸和VitB12 可能参与了CI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态测定血清SF、叶酸和VitB12 有助于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叶酸和维生素B12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叶酸组(1.875 mg/L)、维生素B12组(800μg/L)、叶酸(1.875 mg/L)+维生素B12(800μg/L)组,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计数分析以及测定各组细胞的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叶酸+维生素B12组的细胞计数和MTT代谢率升高(P<0.05),LDH漏出率降低(P<0.05),在细胞形态上,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叶酸+维生素B12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现为细胞胞体饱满、存活细胞数目增多、贴壁良好、突起延长。结论叶酸、维生素B12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HOP方案化疗,同时观察组给予斑螯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共进行4周期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进行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T细胞亚群监测。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CR)24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CR29例,PR3例,SD2例,PD1例,总有效率为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降低、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提高近期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国强  王晓明  孙慧  肖新芝 《海南医学》2016,(22):3645-36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维生素D2、D3、Hcy及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检测,根据维生素D水平的不同分为A、B、C、D四组,A组(<10 ng/mL)24例,B组(10~20 ng/mL)120例,C组(20~30 ng/mL)55例,D组(≥30 ng/mL)1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Hcy和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结果四组患者的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为(1420±158) pg/mL,明显低于B组的(2000±256) pg/mL、C组的(2000±248) pg/mL和D组的(2000±18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叶酸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Hcy水平为(15.62±3.54) pg/mL,明显高于B组的(14.20±1.28) pg/mL、C组的(13.65±2.68) pg/mL和D组的(13.05±3.6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维生素D与Hcy、叶酸、维生素B12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076、-0.271、-0.234,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Hcy、叶酸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补充维生素D、叶酸有助于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口服、静脉滴注及穴位注射3种不同方式给予维生素B6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盲取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A组口服维生素B6,B组静脉滴注维生素B6,C组穴位注射维生素B6。观察3组治疗前后胃动素含量及治疗效果。结果:经1周治疗后,C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均明显高于A组的71.43%和B组的82.14%(P<0.01)。治疗后C组胃动素水平高达(133.53±33.16)ng/L,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 C组中仅1例由于按压时间短发生皮下出血,未给予特殊治疗,自行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6可有效提高胃动素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达到治疗妊娠剧吐目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静脉滴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