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在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allograftinterbodyfusioncage,AIFC)治疗腰椎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腰椎不稳病人实施了后路椎板减压、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手术共植入AIFC40个,其中17例同时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内固定组94.1%,非固定组88.9%。X线动态观察:两组术后3觸4个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有1~2mm的回落丢失,但均获骨性愈合。并发症:内固定组椎间隙感染和断钉各1例;非固定组AIFC滑移和破裂各1例。结论AIFC具有较好的支撑、抗滑能力,椎间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和方法;椎弓根内固定器有增加椎体即时稳定,又同时具有进一步增强AIFC稳定作用,可促进骨愈合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 (AIFC)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32例 ,Ⅰ~Ⅱ度滑脱 2 0例 ,Ⅱ~Ⅲ度滑脱 8例 ,退行性腰椎不稳 4例。前路手术 5例 ,后路手术 2 7例 ,其中 18例同时行内固定 ,手术共植入AIFC 4 6个 ,其中一个间隙植入 2个 10例 ,植入 1个 18例 ,同时 2个间隙各植入 1个 4例。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 :优 2 6例 ,良 5例 ,可 1例。X线动态观察 :术后 3~ 4个月部分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有 1~ 2mm的回落丢失 ,发生椎间隙感染、AIFC破裂、断钉各 1例 ,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 ,抗滑稳定性好 ,椎间融合率高 ,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 ,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AIFC)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32例,Ⅰ~Ⅱ度滑脱20例,Ⅱ~Ⅲ度滑脱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4例。前路手术5例,后路手术27例,其中18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46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10例,植入1个18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4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6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个月部分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有1~2mm的回落丢失,发生椎间隙感染、AIFC破裂、断钉各1例,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31例经8~31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优良率87.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腰椎不稳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经后外侧小切口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73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观测影像学改变及植骨融合率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0.24±3.68)分,术后3个月为(20.18±3.89)分、术后2年为(20.83±4.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9例,良22例,中17例,差5例,优良率为69.9%。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83±1.71)mm,术后3个月为(9.45±1.36)mm、术后2年为(8.96±1.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2年的节段活动度、矢状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为87%。结论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重建腰椎生理前凸,并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环境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AIFC)加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腰椎滑脱患者实施后路椎板减压、AIFC椎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其中Ⅰ~Ⅱ度滑脱10例,Ⅱ~Ⅲ度滑脱7例.手术共植入AIFC 27个,其中1个间隙植入2个8例、植入1个7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临床疗效:优1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6/17.X线动态观察:术后3~4个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有1~2 mm的丢失,椎间隙感染和断钉各1例,AIFC无移位、成角畸形,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AIFC具有足够支撑、抗滑移能力,椎间融合率高;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进一步增加椎体即时稳定,二者结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植骨治疗腰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65例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优良率达90.80%。57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达87.7%,8例融合欠佳,但原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断钉退钉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不稳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2005年3月对我院通过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32例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1~79岁,平均69岁;病史5~12年,平均9.7年。术前:腰痛32例,臀部及腿痛31例,间歇性跛行26例,大小便障碍2例。术前均经过3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单侧小开窗椎间及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3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取得良好的较果。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8-65,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间植骨融合。随访1~7年,观察JOA评分、融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3.53、82.35和85.29。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科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症患者17例,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32~65岁。病程4~72(28&#177;3.5)个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腰痛。间歇性跛行12例,伴有明显椎管狭窄11例,双侧或单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10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2例,肌力减弱13例,性功能减退1例。  相似文献   

12.
腰椎滑脱症已被认识200多年,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椎板切除减压,峡部直接修复植骨内固定,脊椎融合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8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该症,疗效明显提高,90年代以来椎间融合器也被逐渐采用,疗效也较好,这二种方法各有所长,尚难分优劣,我院结合二种方法优点,自1999年7月-2002年1月,联合使用两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术后31例症状消失,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很多,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因具有有效撑开椎间隙,恢复前、中柱承重及融合率高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公认[1].我院自2004-03-2007-05,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同时行单枚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术中采用先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撑开椎间隙,体外辅助提拉复位同时行钉棒复位,椎间隙前1/4植入骨粒再行单枚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动力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方法及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测量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采用“U”型钉、Tenor、Diapason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撑开椎间隙后进行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开孔取自体髂骨植骨或用椎间融合器Cage或Telamon。结果 35例经6~4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5例,明显减轻8例,优良率达94.2%,X线显示椎间融合率88.6%。结论 使用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失稳腰椎,使滑移复位或减轻,在有效减压和髓核摘除后,能达到椎间即刻稳定,增加了植骨床的稳定性有利于融合,并能维持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恢复前中柱承重,融合率高。术前术中C臂机应用具有缩小手术范围、监控复位程度、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方法]81例临床病人,男38例,女43例;年龄47~71岁,平均62岁;病变部位:L2、3间隙2例,L3、4间隙63例,L4、5间隙33例,L5S1间隙5例;2节段椎间融合21例,3节段椎间融合15例,4节段椎间融合2例;伴椎体Ⅰ度滑脱26例,伴有>15°侧凸的4例.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减压、自体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行撑开、提拉,将减压的自体椎板骨质修整,颗粒状碎骨填充于Cage,块状较大的骨块植入椎间隙,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4年,术后均行X线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后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彻底减压、自体骨混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情况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与传统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和椎管减压的基础上,42例行cage融合器椎体间植骨(A组,植骨仅用减压时取下的松质骨),36例取自体髂骨块行椎体间植骨(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变化、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78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术前和术后2周的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A组优良率92.86%,B组72.22%(P〈0.05);植骨融合率A组95.24%,B组83.33%(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腰椎不稳症,均能有效的恢复腰椎的稳定性,cage椎体间融合在症状改善、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维持、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比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2月-2003年8月我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2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复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16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均顺利置钉,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1例失访。患者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85%±5.5%。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为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提供良好的固定。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关节突关节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7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的方法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患者30例,经6个月至2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