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9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平均年龄为59岁.术前诊刮的准确率为44.4%.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补充放疗或化疗.随访7例,1例阴道断端复发,3例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内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低,年龄较大,诊刮准确率低,预后差.治疗强调全面的分期手术,术后辅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及腔内、体外放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输卵管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进行分析。方法以手术为主。以于外院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结果我院术后病理子宫内膜未见病变,借阅外院子宫内膜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后方可确诊。结论因此病历只有1例无法进行大规模规范的研究,所以,术后辅助治疗方面主要参考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妇科肿瘤之一,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常见,约占 80%。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ECCC) 是子宫内膜癌特殊而少见的病理类型,仅占所有子宫内膜癌的 1%~6%[1-4]。 它通常发生在绝经后的非肥胖妇女(平均年龄 65 岁),与雌激素使用无关。 按既往提出的“二元论”的分类方法,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被归为 II 型子宫内膜癌,侵袭性高,复发率及死亡率高,预后较差[5]。 目前女性生殖系统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为超声,对于子宫病变临床常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典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图像有宫腔内不均质回声,或宫腔线消失、肌层内有不均质回声区。 超色多普勒显像可显示丰富血流信号。MRI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常规 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 MRI图像均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6]。 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诊刮准确率低[7-8]。 分段诊刮容易导致漏刮、漏诊。 与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透明细胞癌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也较低[9]。 因此,子宫透明细胞癌的 5 年总生存率仅为 60%,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 80%。 根据分期,五年生存率如下:I 期约 79%;II 期约 77%;III 期约 47%;IV 期约21%[1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临床病理分期均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Ⅲc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呈阳性表达.病例1手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于手术后5月死亡;病例2手术后立即给予化疗和盆腔大野放疗,已无瘤生存2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朱益静 《吉林医学》2014,(35):7859-7860
目的:研究比较诊刮与宫腔镜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疑似病例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采取诊刮术诊治的诊刮组(60例)与采取宫腔镜诊治的宫腔镜组(60例),两组均进行病理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两组各自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两组均进行为期3~6个月的孕激素治疗。结果:诊刮组与病理检测的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74.47%,宫腔镜组与病理诊断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55%,两组诊断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刮作为传统子宫内膜及息肉获取方法,由于操作盲目,时常出现漏诊等情况,相比之下宫腔镜检测则更为直观、准确,是当今临床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式,同时配合孕激素治疗可有效减少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和分析诊刮与宫腔镜对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阴道超声检查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诊刮组(66例)和宫腔镜组(66例),均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诊刮、官腔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孕激素治疗3~6个月。结果诊刮检查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75%,官腔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6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及术后随访的手段;诊刮作为传统获取子宫内膜的方法,因其操作相对盲目,可能造成漏诊;官腔镜检查更准确、直观、全面,是目前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配合孕激素治疗可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7.
陈明清 《河北医学》2013,19(1):45-48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0例患者同时进行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80例患者经诊刮、手术联合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内膜癌3例。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增生3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炎15例,子宫内膜癌3例。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炎17例,子宫内膜癌3例。②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2.5%,误诊率为27.5%;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0%。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误诊率显著低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具有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的特点,是子宫内膜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月经后半周期口服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子宫内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孕激素组(n=56)与诊刮术组(n=42),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口服孕激素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诊刮术组的90.5%,同时,前者的经期规律化显著并变短,月经量也显著递减,子宫内膜的厚度也比实验之前变稀薄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后半周期口服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口服少剂量的安宫黄体酮等孕激素,可以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同时也能够起到抑制子宫内膜病症复发的效果,其疗效远胜于诊刮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对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以期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诊刮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经检查无介入化疗禁忌证的患者13例,术前1周经股动脉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两侧分别单次注射单药顺铂(DDP)30 mg,总量60 mg,同时双侧子宫动脉予以栓塞.化疗1周后常规手术.术后病理与术前诊刮病理作对照.结果:13例中,12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成功,注药后8例栓塞,4例未栓塞;1例插管仅达双侧髂内动脉,双侧注药后未行栓塞.术后子宫内膜癌灶标本组织检查发现:8例癌巢消失,细胞呈变性、坏死样变化,盆腔淋巴无转移;2例有癌细胞残存,癌细胞与诊刮标本对比,细胞分级降低,且有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及淋巴细胞增生;3例无效.1例患者伴输卵管、宫颈及髂总淋巴转移,术后继续全身化疗后予以放疗.结论:子宫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后双侧栓塞,对不同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短期疗效显著,有利于彻底手术,并降低术后放疗率,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能否成为根治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方法有待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完全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根据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决定术后是否配合孕激素治疗。结果:16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95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8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术后给予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周期性治疗3个月~6个月(安宫黄体酮片6mg1次/d口服),经随访观察(12例失访),84例无复发;有5例因未按正规方案口服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14个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予宫腔镜复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36例随访观察(6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的29例患者中,输卵管开口附近息肉者21例,术后成功妊娠2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盲目辅助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没有必要;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1例,加大网膜切除1例,单纯行全子宫切除1例、子宫次全切除1例,4例辅以全盆腔放疗,放疗加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4例,化疗1例。结论: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是必要的,疑是恶性应送病理,术中剖示标本冰冻检查,治疗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放疗、化疗加口服孕激素治疗最好。  相似文献   

12.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云芬  钱晓萍 《广东医学》2007,28(9):1523-1524
目的 探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生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孕激素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病理确诊,治疗后每3~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 治疗后78例缓解,15例有效,3例无效,4例复发.其中60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经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育治疗后,40例成功受孕.结论 对于要求保留子宫功能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辅助生育措施的介入可以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茅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79-2280
目的:探讨使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使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12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全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大出血和子宫穿孔等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使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确诊率高、易操作、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该患者接受广泛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双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术后病理标本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光镜检查见包块中细胞体积小,胞浆少、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见。临床病理分期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Ⅰb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突触素(Syn)、CD56、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约70%(+),呈阳性表达。结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的诊断必须依靠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8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其中5例发生在绝经前.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有5例病理报告子官内膜和卵巢同为子宫内膜样癌08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全部患者随访3~66个月,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较单纯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发病年龄早,以内膜和卵巢同为子宫内膜样癌为主要病理类型,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辅以化疗,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徐亚萍 《吉林医学》2014,(35):7878-7878
目的:探究119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119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诊刮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1%,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子宫内膜厚度减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刮术有助于明确围绝经期功血诊断类型,术后联合孕激素规范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丽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63-1866
目的 对接受调强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2年9月—2013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调强放疗,以放疗前以及同步放疗时接受化疗方案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下FIGO分期、复发部位数量、复发部位、病理分类、分化程度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全部患者生存率,比较不同化疗方案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 结果 接受放疗前初始化疗患者14例(35%),放疗时同步化疗22例(55%)。FIGO分期Ⅰ/Ⅱ期21例、Ⅲ/Ⅳ期19例,单处复发15例、多处复发25例,复发部位大小<3 cm 23例、≥3 cm 17例,盆腔复发1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8例、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19例,子宫内膜腺癌31例、透明细胞癌3例、腺麟癌3例、浆液性腺癌3例;低分化7例、中分化22例、高分化11例;不同放疗方案下的患者FIGO分期、复发部位、复发部位数量和大小、病理分类、分化程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为72.5%,放疗前化疗患者生存时间较未接受初始化疗的患者短(P=0.043),放疗时同步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复发患者远期生存时间,而放疗前化疗不利于生存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3月 ~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8岁,其中 13例为绝经后患者。按FIGO分期(2009年),Ⅰa期7例,Ⅰb期3例,Ⅱ期1例,Ⅲa期3例,Ⅲc2期1例,Ⅳ期1例。15例患者术 前行子宫分段诊刮术,病理均取得恶性证据。13例患者入院时查血CA125,2例升高。16例患者总生存率75.0%,无复发生存率 68.8%,随访期超过3年的患者11例,3年生存率72.7%。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2例,2例复发;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4例, 3例复发。术后接受化疗者13例,3例复发;未接受化疗3例,2例复发。接受术后放疗6例,1例复发;未接受术后放疗10例,4例 复发。Ⅰ~Ⅱ期11例,复发率18.2%;Ⅲ~Ⅳ期5例,复发率60%。结论术前行子宫分段诊刮术对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有较 大的诊断价值,手术病理分期是重要预后因子。早期诊断、完整的手术分期、术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子宫恶 性苗勒氏管混合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7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治疗3例,1例随诊治疗中,2例诊刮结果为良性病变。手术治疗17例,随诊患者均无复发。外地患者4例未随诊。结论:通过普查筛选,检查出癌前病变及早期内膜癌,使多数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以预防其向内膜癌过渡。  相似文献   

20.
阴道B超检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的分析,确定子宫内膜病变的程度。方法选取4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诊刮术前常规行阴道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病灶范围,然后行诊刮术,诊刮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在48例患者中,有3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5mm,其中18例(52.9%)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4例子宫内膜厚度<5mm者,病理检查未发现1例子宫内膜癌。结论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无创痛,可作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