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赵红地,叶秀荣,张万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之一,由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技术问世,了解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Bruch氏膜复合性损伤导致相应位置视网膜外屏障功能破坏,以致脉...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为自限性疾病,但病程常达数月,易反复发作,影响视力,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视瞻”、“昏渺”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眼底血管荧光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认识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Bruch氏膜复合性损伤导致相应位置视网膜屏障功能破坏,以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脱离是本病的基本发生机理。该病病因不明,治疗方法虽多,但针对性不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机能失调和淤血阻络有关。近年来,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唐由之老师在治疗该病方面经验丰富,他认为该病的病机是内虚为本,邪犯为标,和脾肺肾等脏腑有关,在治疗上要以局部辨证为主,兼顾全身,根据不同的阶段采用健脾利水,疏风清热,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方法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药联合激光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分期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8%(95%CI=86.35%-99.61%);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4.42%(95%CI=61.38%-87.4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03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优于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0.22(95%CI=0.06~0.75),NNT=5(95%CI=3.1—21.1)。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有自限性特点,好发于青壮年.部分患者虽有自愈倾向,但病程冗长,并易复发,可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由于病因不明,机制不清,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就诊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眼底表现,运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分期治疗(治疗组)36例(42眼),并与西药(对照组)28例(32眼)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林曦 《福建中医药》2000,31(5):17-1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因至今未明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感染、过敏、脉络膜静脉引流障碍、热调节功能衰竭均能促发本病 [1] 。该病虽有自限性 ,但病程冗长 ,易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对视功能造成损害 ,临床尚无理想疗法。现将根据患者病史、病程、眼底病变及全身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5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58例 (6 3只眼 ) ,其中男性4 1例 ,女性 17例 ;年龄最大 51岁 ,最小 2 4岁 ,平均32 .3岁 ;病程最短 3d,最长 5a。视力 :4 .2~ 4 .5者 19只眼 ,4 .6~ 4 .9者 38只眼 ,5.0以上者 6只眼 ,伴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9.
朱丽 《天津中医药》2002,19(4):24-25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损害的自限性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临床上以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有黑影挡住为主诉,有时视物可变形、变小,眼底以黄斑水肿、渗出,中心凹反光减弱、弥漫或消失为特征.确切病因不详.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中青年,常单眼发病,亦有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是  相似文献   

11.
激光和中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我国最常见的眼底病 ,好发于 2 0~ 4 5岁的健康黄种人男性 ,本病发病的确切原因与病理基础仍不明了 ,因而尚无针对性有效药物治疗〔1〕,一般认为激光光凝可使病程缩短。我们使用倍频Nd :YAG固体激光器结合中药治疗本病患者 76例 (93只眼 )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为 1 998年 8月~ 1 999年 1 0月本院眼科门诊拟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而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 ,发现有明显渗漏点而确诊者。均做视力、眼前节和眼底检查 ,渗漏点位于黄斑区拱环内不做光凝…  相似文献   

12.
曹本友 《四川中医》1998,16(9):13-1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造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1]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范畴。其确切病因不详,虽有自限性,但具视力障碍重、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近年来,眼科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进展,现就有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分期辨证治疗袁氏[2]将该病分三期:早期肝肾亏损型用滋阴养肝汤,脾肾阳虚型用五善散加附子、干姜,肝郁气滞型用丹振逍遥散加郁金、赤芍,无症可辨者用退…  相似文献   

13.
加味五苓散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色,眼前有实性中心暗影,及眼底视网膜黄斑水肿、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为主要特征,一般病程较长,属中医“瞻视昏渺”、“瞻视有色”范畴。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加味五苓散治疗本病45例,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加味五苓散组成:猪苓10克,茯苓15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眼底病,据其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大为小、视直如曲、视正反斜、视惑、目茫茫候、目黑候等病的范畴。现将1979~1988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况综述如下。一、辨证分型治疗 1、脾虚湿滞型:症见胸膈满闷、头重而昏、食欲不振、肢体倦怠、舌苔厚腻、脉濡缓、眼前有圆形灰黄色暗影、眼底黄斑部水肿混浊较重、黄斑周围反光晕明显。用参苓白木散加减。有人根据“血不利则为水,因而聚湿为肿”的理论应用活血理气、健脾利水法,用五苓散加陈皮、川芎、丹参治疗。秦大军用五等散加丹参、红花、鸡血藤、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自拟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8例,痊愈28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片、肌苷片、地巴唑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视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1);试验组治疗后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黄斑中心区直径1 mm范围的厚度、黄斑中心区直径6 mm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区直径6 mm的总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提高患者视力,促进黄斑水肿消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例80例,以中西医结合及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7.5%,西医组为90.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R)是最常见的一种眼底病,患者多见于20~45岁的男性青壮年,男女之比为7~10:1。单眼发病,约有1/4累及双眼,先后不同时间发病。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初次发病90%患者1~6个月自行消退,轻者视力可以恢复正常,但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视物变形、中心暗点或有轻度的色觉缺陷,多次反复发作,将发生永久性的视力减退。本病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本病多与精神紧张、情绪异常、过敏、感冒、过度疲劳、烟酒刺激等有关,致使黄斑部脉络膜毛细血管发生渗透性改变。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有视物变形、变小、色视、眼前黑影,轻度视力减退,并有暂时性远视。我们2000年5月~2007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