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悬灸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非热敏腧穴悬灸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热敏腧穴温和悬灸治疗,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对照组采用非热敏腧穴温和悬灸治疗,每次40min,两组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d),于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热敏腧穴悬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悬灸,热敏腧穴准确定位能提高灸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传统灸量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试验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对照组每次15 min,两组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试验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传统灸量对照组,消敏定量为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和灸不同腧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艾灸选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85例,随机分为翳风组和下关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翳风和下关穴施以温和灸,每次45min,每日1次,共10d;每次艾灸治疗后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20d,针灸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观察2组患者的热敏灸感出现情况。结果 2个疗程后,翳风组临床显效率为69.77%,下关组临床显效率为4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翳风组热敏灸感出现率为81.40%,下关组热敏灸感出现率为5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是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较佳选穴,重视热敏灸感出现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热敏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筛选8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常规艾灸治疗组,各42例.根据分组,对热敏灸治疗组患者采取热敏灸方法进行治疗,对常规艾灸治疗组采取常规艾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热敏灸治疗组患者的C-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常规艾灸治疗组(P<0.05);且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艾灸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艾灸治疗方法相比,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热敏灸的方法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痛经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6.
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分别用热敏灸和电针治疗,每日1次,周六、日除外,总共治疗10次,对比观察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组21例共治愈14例,治愈率66.7%,好转7例,无效0例,且有4例不到10次即提前结束治疗;电针组16例,治愈5例,好转11例,治愈率31.3%,两组的治愈率比较χ2=4.5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临床高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药治疗往往有不良反应,且易反复发作.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结合多种治疗手段,包括针灸、中药外治、内服及中医综合治疗等,主要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较少.热敏灸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绿色疗法,导师邱东升主任将热敏灸疗法广泛运用于...  相似文献   

8.
邓玉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52-15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针刺组,分别用热敏灸和针刺治疗。结果:热敏灸组治愈率为86.9%,对照组为65.2%。结论:热敏灸治疗对肌筋膜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假性近视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给予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眼周局部普通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仅为8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热敏灸疗法可有效减轻假性近视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施行热教灸法.在大椎穴、夹脊穴、风池穴、阳陵泉穴、手三里穴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5日为一个疗程(月6、7日休息),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0例,治愈30例,显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热敏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近5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介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各种疗法,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推荐的对偏倚风险的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1255例患者进行分析,合并RR值为1.19,95%CI(1.13,1.25),合并效应检验值Z=6.85,P〈0.01,针灸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尚需严格设计、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按照患者自愿就诊的诊室,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电针治疗,第2组采用芒针治疗,第3组采用火针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均采用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治疗相结合。通过VAS视觉模拟量表、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频率、起效时间和再次发作时间评价不同疗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从VAS量表、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来看,疗后与疗前差值、随访与疗前差值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组治疗该病的近、远期疗效相当;从起效时间及再次发作时间来看3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三种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学斌 《中外医疗》2016,(1):134-135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给予观察组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吸烟对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3例,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非吸烟组。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卡马西平0.1g,2次/d口服,逐渐加量至疼痛完全消失,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记录每个患者最小维持剂量,算出最小维持剂量/体表面积(S值,g/m2)。对所有患者进行规律电话随访,电话随访时间1次/3月。再次加量或者放弃服药选择其他治疗视为治疗失败。记录最小维持剂量应用后的无进展时间(PFS)。比较各组治疗成功率、S值以及PFS。结果:吸烟组92人,非吸烟组111人。吸烟组中成功率58.7%,非吸烟组中成功率79.3%(χ2=10.14,P=0.001〈0.05);吸烟组中S值为(0.61±0.24)g/m2,非吸烟组中S值为(0.30±0.16)g/m2,(F=121.46,P〈0.001);两组PFS比较,结果提示吸烟组PFS为(37.09±2.31)个月,非吸烟组为(58.73±1.43)个月(χ2=35.38,P〈0.001)。结论:吸烟可降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增加最小维持剂量和缩短无进展生存时间。戒烟是否能够提高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峰  韦程瀚 《医学综述》2013,19(3):543-54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组(A组)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各45例,A组每天口服加巴喷丁1200 mg,连服4周;B组加巴喷丁用法与A组相同,同时每周给予神经阻滞治疗1次,连续3周。4周后观察两组的疼痛强度(PI)、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B组在治疗后3、7、14、21、28 d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镇痛效率在治疗后3、7 d与A组无差别,在治疗后14、21、28 d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非手术疗法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治疗病例的随访,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GE1.5TMRI定位,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例,治疗靶点定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设1-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80~85Gy,以5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点,脑干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治愈6例,疗效显著1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治愈 显著 显效)8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放射外抖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对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首选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肖峰  徐淑珍 《中医学报》2016,(6):918-921
目的:探讨逐瘀活络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瘀阻脑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逐瘀活络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者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χ2=5.315,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A、HAMD和PSQL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高于观察组的2%(χ2=14.513,P0.01)。结论:逐瘀活络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瘀阻脑络证),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卡马西平,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将三叉神经痛分为风寒、(火)热、痰浊、瘀血4型,采用对症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效果好于单一的针灸或药物。因此,笔者认为,采用针药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病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