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豆杉叶中的化学成分 ,探讨紫杉醇药源新途径。方法 :采用HPLC、NMR、IR、MS等方法 ,对红豆杉叶醇浸膏中分离精制所得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 :经分析、对照 ,确定了三个化合物的结构 ,它们分别是 :紫杉醇、紫杉醇前体物浆果赤霉素Ⅲ和浆果赤霉素Ⅵ。 相似文献
2.
3.
作者曾从云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紫杉烷二萜 dantaxusinA 和 B 及6个已知的紫杉烷二萜,现又从云南红豆杉 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K.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不同部位南方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部位南方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测定紫杉醇时的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测定10-DAB和巴卡亭Ⅲ时的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为25℃。结果紫杉醇的线性范围为168~840n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6.86%,RSD为2.01%;10-DAB的线性范围为200~1000n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27%,RSD为1.73%;巴卡亭Ⅲ的线性范围为232~1160n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07%。RSD为1.4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南方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针叶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1D 'NMR、2D NMR及FAB-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β-羟基-2a,9a,13a-三乙酰氧基-5a-肉桂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10β-hydroxy-2a,9a,13a-tri-acetoxy-5a-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Ⅰ)、7,13-二去乙酰基-9,10-去苯甲酰基taxchinin C(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Ⅱ)、2-去乙酰基taxin B(2-deacetyhaxin B,Ⅲ)、7,9-二去乙酰基-5-去肉桂酰基紫杉宁J(7β,9a-dideacetyl-5-decinnamoyhaxinine J,Ⅳ)、2a,13a-二羟基-9a,10β-二乙酰基-5a-肉桂酰基紫杉-4(20),11-二烯(2a,13a-dihydroxy-9a,10β-diacetoxy-5a-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Ⅴ)、5-去肉桂酰基taxuspine D(5-decin-namoyltaxuspine D,Ⅵ).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和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提取物中分离紫杉醇及其类似物三尖杉宁碱的方法,提高紫杉醇的回收率及质量分数。方法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提取物先经Al2O3柱纯化后,再以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乙醇-水(5∶7∶5∶1∶6.5)为溶剂系统,利用循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结果 经循环高速逆流色谱循环一次后,三尖杉宁碱与紫杉醇即达到基线分离,紫杉醇质量分数达98.2%以上,回收率83.0%。结论循环HSCCC法为分离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提供了一条简便、快速的方法,使制备高质量分数、高回收率的紫杉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从四川省木里县采集的云南红豆杉 Taxus yunnanensis的树皮中分得 3个紫杉烷类似物,经解析其~(1)H,~(13)CNMR、EIFAB MS谱及DEPT实验证明此3个类似物为1-β-hvdroxy-baccatinI(I)、 10-deacetyltaxol(Ⅱ)、 7, 9-dideacetylbaccatin Ⅵ( Ⅲ)。此 3个化合物存在于红豆杉属的其它植物中,但首次从云南红豆杉中分出。 相似文献
8.
9.
两种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提取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结果和结论:首次从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紫杉烷类二萜化俣物,经鉴定为14β-(2-甲基丁酰氧)-2α,5α,10β-三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1)和5α-肉桂酰氧砸碎β,9α,10β,13α-四乙酰氧-紫杉-4(20),11-二烯(2)。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进一步了解云南红豆杉心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云南红豆杉心木的乙醇提取物,经用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从其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得18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UV、IR、ESI-MS、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这18个化合物分别为12个紫杉烷:2α,5α,7β,9α,10β,13α-六乙酰氧基-4(20),11-紫杉二烯(Ⅰ)、紫杉素(Ⅱ)、紫杉-4(20),11-二烯-2A,5A,10β-三乙酰氧基-14β,2-甲基丁基(Ⅲ)、10B-羟基-2A,5A,14β-三乙酰氧基-4(20),11-紫杉二烯(Ⅳ)、1-去羟基巴卡亭Ⅳ(Ⅴ)、巴卡亭Ⅳ(Ⅵ)、巴卡亭Ⅵ(Ⅶ)、7,9-去乙酰基巴卡亭Ⅵ(Ⅷ)、10-去乙酰基云南红豆杉素(Ⅸ)、1B-乙酰氧-5-去乙酰基巴卡亭Ⅰ(Ⅹ)、巴卡亭Ⅰ(Ⅺ)、taxuchinA(ⅩⅡ);4个木脂素:开环异落叶松树脂素(ⅩⅢ)、A-conidendrin(ⅩⅣ)、异紫杉脂素(ⅩⅤ)、落叶松脂醇(ⅩⅥ);2个其它化合物:肌醇甲醚(ⅩⅦ)、β-谷甾醇(ⅩⅧ)。其中化合物Ⅰ、Ⅴ、Ⅵ、Ⅺ、ⅩⅡ、ⅩⅥ为心木部位首次分得的成分。结论云南红豆杉心木部位的化学成分同云南红豆杉其他部位有一定的差异,但就红豆杉属而言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继续研究蜀葵花[Althaea rosea (Linn.) Cavan.]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手段对蜀葵花中的二氢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单体成分的结构。[结果] 从蜀葵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二氢黄酮类成分, 分别为(2R, 3R)-二氢山柰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R, 3R)-(+)-花旗松素(2)、(2R, 3R)-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2R, 3R)-花旗松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2R, 3R)-二氢杨梅素-3'-O-葡萄糖苷(5)、(2R, 3R)-3, 5, 6, 7, 4'-pentahydroxyflavanonol(6)、(2S)-4', 5, 7-三羟基黄烷酮(7)、南酸枣苷(8).[结论] 3~6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并利用圆二色光谱确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白鲜皮中的脂肪酸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单体成分,分别为亚油酸(1)、1-O-linoleoyl-glycerol(2)、油酸(3)、棕榈酸(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白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从绵萆薢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Tachioside(1)、Isotachioside(2)、3,5-二甲氧基熊果苷(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淫羊藿次苷D2(5)、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腺苷(7)等7个单体成分。[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薯蓣属中分离得到,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究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药效物质基础,为双黄连粉针剂更合理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理化、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丁、黄芩苷和葡萄糖。结论 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可食用植物沙葱(Allium mongolicm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从沙葱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异槲皮苷(1)、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4′-二-O--D-吡喃葡萄糖苷(3)、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4)、芦丁(5)、quercetin 3-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7-O-β-D-glucopyranoside(6)等6个单体成分。[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葱属中分离得到,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