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的相关神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在200例DPN患者中,神经电图总异常率高达71.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EM G异常率的发生逐渐增加。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EM G异常率为40.8%,而病程在10年以上者异常率达到92.2%。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H反射异常率为46.9%,而病程在10年以上者H反射异常率达到94%。其次是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分别是43.1%和58.8%,均超过40%。EM G结果提示:病程<1年组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胫前肌、趾总伸肌EM G异常率均为0,病程≥10年组异常率分别为17.6%、9.8%、21.5%、31.4%,同样随病程延长而异常率增加。结论:EM G在诊断DPN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主要探讨的是神经肌电图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组,包括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10年)和C组(病程〈1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正中、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运动传导速度),SCV(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A组57例,B组65例,C组58例。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9.104,P=0.011)、尺神经(χ2=9.335,P=0.009)、腓总神经(χ2=9.898,P=0.007)的M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13.44,P=0.001)、尺神经(χ2=13.56,P=0.001)、腓总神经(χ2=24.09,P=0.000)的S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9.12,P=0.000),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而尺神经F波异常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152,P=0.207)。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相应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中的异常比例,以及胫神经的H反射异常检出率越高。结合尺神经F波可早期客观检测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近端损害,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并观察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然后用亚致病剂量的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高血糖。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其肌电图和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结果:此方法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有:1、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降低。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2、腓肠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的总截面积和纤维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结论:Wistar大鼠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具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是研究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
单纤维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Viking Ⅳ肌电图仪,测定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指总伸肌的颤抖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颤抖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1C呈正相关。18例NCS异常者,颤抖值均超过正常范围(11例伴阻滞),14例FD增加;18例NCS正常者,7例颤抖值增大(3例伴阻滞),5例FD增加。结论 颤抖和FD所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MG是DPN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发性硬化(MS)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时的肌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共对69例MS进行了系统的肌电图测定,测定内容包括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F波和同芯针电极肌电图,并对测定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69例MS患者中10例存在肌电图异常.在所测定的神经中,22.2%(12/54)存在运动和/或感觉传导异常,12.5%(2/16)F波异常;13.8%(8/58)肌肉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10例中4例患者分别存在1~2根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严重者甚至引不出波形;3例患者存在1~2根神经的运动传导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例存在胫后神经感觉运动纤维传导减慢;1例表现为双侧正中神经的F波异常;4例患者存在某一肢体同芯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结论 MS患者肌电图检查所发现的异常,一般为单神经或神经根病变,以轴索丢失为主,其病因较难用MS的发病机制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肌电图室检查的164例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症状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DPN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86例,年龄50~87岁.病程5年以下患者以正常肌电图为最常见,肌电图异常者以交感神经皮肤反射(SSR)异常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为最常见3种类型.不同年龄组患者上述3种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病程是影响DPN进展的重要因素,年龄与疾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肌电图检查对于早期评价DPN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肌电图特点、诊断价值。方法:采用NDI-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50例,与35例正常人肌电图对照,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NCV检查260条神经异常率80%。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腌肠神经全部受累,下肢比上肢重,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可见纤颤电位、正相波以及增大的波幅和时限。对照组NCV检查周围神经无异常。结论:NCV和EMG能敏感地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肌单纤维肌电图的特点,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腹腔注射STZ60mg穔g-1诱导成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在注射STZ后4、6、8、10和12周进行坐骨神经神经传导检查和腓肠肌单纤维肌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性周围神经病变(sDPN)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南院区住院并完成EMG检查、且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临床和体征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异常诊断为sDPN。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无DPN组和sDPN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与sDPN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无DPN症状和体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7例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异常诊断为sDPN。与无DPN组患者相比,sDPN组患者年龄更高,长病程比例更高,空腹C肽水平更低,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比例更高(均P0.05)。低空腹C肽和高UACR是s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3,95%CI:1.156~4.312;OR=3.255,95%CI:1.305~8.120)。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长,空腹C肽水平低、UACR高均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DPN的风险,尤其是大量白蛋白尿和低空腹C肽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DPN的症状和体征,也应考虑有sDPN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引起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很多,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逐渐增高。分析了25例中毒引发的周围神经病的肌电图(EMG)及神经电图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25例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病人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34.7岁。中毒后检查时间,最短20d,最长20年。中毒原  相似文献   

11.
分析22例临床有或疑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仅3例被临床诊断为SLE合并周围神经病,然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13例为周围神经损害。主要临床特点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四肢远端麻木、疼痛,深浅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萎缩等。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异常自发电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运动单元多相电位增加。电生理检查与病理改变相符:SLE合并周围神经病既有轴索损害,又有脱髓鞘改变。提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为SLE患者提供早期或亚临床周围神经损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笑气滥用导致的周围神经病(PN)的肌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4例笑气滥用的临床资料。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估PN,TCSS评分≥6分判定为PN。结果 124例中,78例发生PN,发生率为62.90%(78/124)。与无PN病人相比,PN病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CMAP波幅明显降低(P<0.05),腓浅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CV、SNAP波幅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CMAP波幅降低,以及腓浅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CV、SNAP波幅降低是笑气滥用病人发生PN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 0.790~0.900;P<0.001)。结论 笑气滥用导致的PN肌电图会发生异常改变。笑气滥用病人进行肌电图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PN。  相似文献   

13.
脂肪累积肌肉病的病理和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和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肌肉活检病理改变和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肌活检确诊患者的肌肉病理改变分为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和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两组,对比两者肌纤维内脂肪沉积的程度以及肌电图改变的差异。结果33.3%为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66.7%为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前者肌纤维内脂肪沉积程度显著,7例出现小组样分布的小角状萎缩的肌纤维,后者脂肪沉积的程度相对轻,只有3例患者出现小角状萎缩的肌纤维。在前者81.8%的患者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18.2%为混合性损害、45.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在后者59.1%的患者出现肌源性损害、13.6%出现混合或神经源损害、27.3%肌电图正常、22.7%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和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比较,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脂肪滴沉积程度更显著以及更多的患者出现肌纤维萎缩,更易导致骨骼肌的电生理改变以及合并周围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间的关系及叶酸对Hcy水平的影响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糖尿病KKAy小鼠分为3组:糖尿病诱发饮食组(KA组);高蛋氨酸饮食组(KB组);喂养高蛋氨酸饮食的基础上加用叶酸组(KC组).16只C57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为2组:糖尿病诱发饮食组(CA组);高蛋氨酸饮食组(CB组).测定血糖、体重、血浆HCY、叶酸浓度,并观察光镜下及电镜下坐骨神经结构变化.结果:糖尿病小鼠喂饲蛋氨酸后出现高Hcy血症,对照组无此改变.糖尿病小鼠的坐骨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且与Hcy水平相关.叶酸可减轻坐骨神经损害的程度.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叶酸可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浙江省临海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多级分层抽样对临海市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DPN筛查,有效筛查2609例,男性783例,女性1826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为(64.24±9.93)岁。DPN采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筛查流程(DPN-SP)进行社区糖尿病患者DPN筛查,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与非DPN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DPN有关的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临海市DM人群中DPN患病率为38.67%。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史、腰围、体质指数(BMI)、SBP、DBP、空腹血糖、肌酐、甘油三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PN患病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有关。结论重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达标管理,加强体质指数、腰围的干预,对控制和延缓DPN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EX)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3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组、EX小剂量治疗(EXmin)组及大剂量治疗(EXmax)组.后3组大鼠给予脂肪乳灌胃,14 d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肌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测试的临床价值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肌电图仪对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进行测定,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病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结果肌电图测试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符,具有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轻收缩峰电压明显高于无神经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轻收缩峰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比数增大,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程延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控制空腹血糖及HbA1c有助于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肌电图检测适用于临床检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 ( DPN)的危险因素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测定 1 0 6例伴或不伴有周围神经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 FBG)、糖化血红蛋白 ( Hb AIC)、甘油三酯 ( TG)、总胆固醇 ( T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 HDL-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 LDL-C)、脂蛋白 ( a) [Lp( a) ]、载脂蛋白 A( Apo-A)、载脂蛋白 B( Apo-B)以及身高、体重、血压 ,行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 ,筛选 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病程、身高、舒张压、Hb AIC、TC、Lp( a)是 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Apo-A是 DPN的保护因素。结论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良导致 DPN的发生和发展 ,代谢因素和血管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肌电图特点、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NDI 2 0 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 5 0例 ,与 3 5例正常人肌电图对照 ,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NCV检查 2 60条神经异常率 80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全部受累 ,下肢比上肢重 ,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可见纤颤电位、正相波以及增大的波幅和时限。对照组NCV检查周围神经无异常。结论 :NCV和EMG能敏感地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胰岛素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组,记录年龄、性别、BMI、病程等一般项目并测定空腹血糖、血浆C肽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用酶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ATP酶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C肽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结果 (1)2型糖尿病单纯胰岛素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较磺脲类降糖药组为低(P<0.05);(2)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血浆C肽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随血浆C肽浓度降低而逐渐升高。结论 C肽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减轻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