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成年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氨基酸递质,由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形成,在体内广泛分布,绝大多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中,在多种神经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GABA分别作用于三种受体,即GABAA受体(GABAAreceptors,GABAAR)、GABAB受体(GABABreceptors,GABABR)及GABAC受体(GABACreceptors,GABACR)。与离子型GABAAR和GABACR介导的快速抑制效应不同,GABABR是一种促代谢型跨膜蛋白,介导的是缓慢而持久的抑制效GABARG(Guanosine-bind-  相似文献   

2.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R1是NMDA受体的基本亚基,构成Ca2+通道的主要成分。NR1在兴奋性神经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近期有关NR1亚单位参与兴奋性神经毒的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耳鸣大鼠耳蜗核5-羟色胺受体1B(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1B)和5-羟色胺受体2C(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2C)、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1,GluR1))和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2,GluR2)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耳鸣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4只白色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空白对照组(8只)、Ⅱ组:生理盐水组(8只)和Ⅲ组:耳鸣模型组(8只)。将耳鸣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水杨酸钠造模并用行为学方法证实动物感受到耳鸣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耳蜗核5-HTR1B/2C、GABA、GluR1/2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只注射水杨酸钠的耳鸣模型组大鼠全部造模成功。在耳鸣模型组5-HTR1B、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组(P<0.01);5-HTR2C、谷氨酸受体1和谷氨酸受体2(GluR1/2)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Ⅰ、Ⅱ组5-HTR1B/2C、GABA、GluR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模型大鼠耳蜗核中神经递质及受体发生了改变,其功能失调可能是耳鸣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进行的研究和分类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其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llyl-D-Aspanate receptor,NMDAR)是兴奋性氨基酸的一类特异性受体,当两者结合时才能发挥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NMDAR除了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外,也存在于内耳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本文就目前所获得有关NMDAR在内耳的分布特点与意义的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中的主要成员,除了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在听觉神经系统的听觉传导通路中亦有大量表达。NMDAR可因众多病理因素激发多个分子途径而导致过度激活产生兴奋毒性,从而参与了水杨酸钠致耳鸣、噪声性听觉损伤、老年性聋、药物性耳聋等多种听觉神经疾病的晚期病理过程,是难治性耳聋的交汇点,也是治疗耳聋的靶点。本文综述了NMDAR在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分布及相关听觉神经疾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c-fos及NR2A在耳鸣大鼠听皮层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神经元功能可塑性标记物快反应基因c-fos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亚型NR2A在耳鸣大鼠听皮层中的表达探讨听皮层的可塑性变化及其在耳鸣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30只白色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耳鸣模型组(12只)、生理盐水组(12只)和空白对照组(6只).注射水杨酸钠造模并用行为学方法证实动物感受到耳鸣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动物听皮层中c-fos和NR2A的表达,并用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2只注射水杨酸钠的耳鸣模型组大鼠全部造模成功.c-fos基因的表达产物FOS蛋白主要存在于皮层神经元的胞核,其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在耳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NR2A受体主要表达在锥形细胞的胞膜上,其阳性细胞的数量、染色强度和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强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耳鸣大鼠听皮层中c-fos和NR2A的表达明显增多,一方面表明神经递质及受体可能参与了耳鸣的发生;另一方面提示耳鸣大鼠听皮层中发生了功能可塑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在耳鸣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 aspartate,NMDA)受体亚基NMDAR1和NMDAR2A/B在小鼠前庭神经核的细胞学定位和生后发育特征。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谷氨酸受体在小鼠前庭神经核的细胞学定位和生后发育特征。结果NMDAR1和NMDAR2A/B免疫反应产物丰富的分布在前庭神经上核、外侧核及部分下核、内侧核,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样纤维终末上。生后早期的NMDAR1和NMDAR2A/B表达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生后7天(P7)的表达微弱,随后逐渐上调,至P21达高峰,然后维持此水平。结论NMDAR1和NMDAR2A/B是构成前庭神经元功能性NMDA受体的重要亚基,NMDA受体可能参与小鼠出生后神经元成熟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NMDAR2B)的表达变化与大鼠耳鸣之间的联系。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水杨酸钠14天组(S14组)和腹腔注射水杨酸钠14天后停药恢复7天组(R7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和造模结束后的惊跳反射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后处死大鼠并迅速分离出海马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TNF-α、IL-1β和NMDAR2B的表达。结果①S14组大鼠前脉冲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提示耳鸣模型建立成功;②S14组大鼠的ABR反应阈为51±1.87 dB SPL,较对照组(36.67±1.05 dB SPL)显著升高(P<0.01);R7组大鼠的ABR反应阈为35±1.29 dB SP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14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和NMDAR2B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R7组大鼠海马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和NMDAR2B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可诱导大鼠产生耳鸣,并可能通过上调大鼠海马区TNF-α、IL-1β和NMDAR2B的表达水平参与耳鸣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光学成像蜗核谷氨酸受体的兴奋性传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二维动态观测蜗核(CN)神经元兴奋性谷氨酸递质受体的传导机制.方法自新生小鼠制备脑干切片,用吸光性电压敏感染料RH 155染色,并成像于16×16 elements Photodiode Arrays光学记录系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断端.为了观察谷氨酸是否为耳蜗核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用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APV,non-NMDA受体拮抗剂CNQX)灌流脑片.结果①电刺激nⅧth断端后光学记录显示兴奋传导至CN区域;②CN神经兴奋有激发延迟和高峰延迟,DCN和VCN之间激发和高峰延迟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光学记录可以同步观察氨基酸拮抗剂对多个神经元核团兴奋性传递的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APV和non-NMDA受体拮抗剂CNQX对EPSP的抑制作用及其在VCN和DCN的作用方式不同.APV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计算其减低比率,在VCN为99.10±0.02%(n=18 elements),DCN为76.00±19.20%(n=46 elements).同时,CNQX灌流后神经元的EPSP被抑制,用相同方法计算其减低比率,在VCN为0.90±0.02%(n=18elements),DCN为24.00±19.20%(n=46 elements).结论光学记录膜电位方法可以在神经细胞群的水平上直观观察CN神经电活动的时空二维方式及其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药理实验证实,谷氨酸是CN的神经元突触后电位传导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两种受体NMDA和non-NMDA均参与介导CN神经元EPSP;NMDA受体和non-NMDA受体的作用在VCN和DCN的不同神经元核团之间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外周活性依赖的听觉可塑性分子机制涉及兴奋性突触后膜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s)激活所诱导的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rionic acid(AMPA)受体,NMDARs和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 protein kinases,MAPK)参与的基因转录调节及突触局部选择性mRNAs翻译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听觉传入活性改变引起听觉中枢可塑性的基因转录产物表达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局部mRNAs选择翻译及这两种调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活性依赖的听觉中枢可塑性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活性依赖的听觉可塑性分子机制涉及兴奋性突触后膜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NMDARs)激活所诱导的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rionic acid (AMPA)受体,NMDARs和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 protein kinases, MAPK)参与的基因转录调节及突触局部选择性mRNAs翻译调节,本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听觉传人活性改变引起听觉中枢可塑性的基因转录产物表达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局部mRNAs选择翻译及这两种调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诱发电流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采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NA对GABA诱发电流的作用.结果 大鼠螺旋神经元GABA诱发反应的反转电位为(-0.78±0.05)mV(n=8),与Cl-平衡电位一致.GABA在钳制电位为-50 mV时,可引起内向电流,EC50为(5.2±0.5)μmol/L,Hill系数为1.03(n=26),该电流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NA对该电流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NA可以抑制螺旋神经元GABA-A受体介导的门控氯通道电流,该作用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对听觉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前庭内侧核脑片可视法膜片钳实验技术,探讨前庭内侧核神经元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M受体)介导电流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15只Wistar大鼠用于制备前庭内侧核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infrared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IR-DIC)技术结合电荷耦合式感光成像(charge coupled device-camera,CCD-camera)系统,在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对20个正常功能状态的前庭内侧核神经元M受体的通道电流性质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可视法脑片膜片钳技术可对神经元直接进行准确定位和功能状态的筛选.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给予毒蕈碱后电流-电压(I-V)曲线斜率增加,毒蕈碱引发效应电流的反转电位为(-88.4±4.9)mV((-x)±s,下同),表明M受体去极化效应是由钾电导的减少所介导;M受体介导电流的电压敏感性测试显示:毒蕈碱引发的效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反转电位为(-86.7±3.5)mV,提示毒蕈碱所阻断的钾电流为非电压敏感性的漏钾电流.结论 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克服了盲法脑片膜片钳技术的缺陷,提高了神经元封接的成功率.通过对前庭内侧核神经元M受体通道电流性质的分析,进一步揭示毒蕈碱样胆碱能机制的兴奋性调节作用,为临床抗胆碱药物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不同受体在前庭核神经元电活动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6只,以在体微电泳方法检测γ氨基丁酸、荷包牡丹碱(bicuculine,BIC,γ氨基丁酸A拮抗剂)和2羟基巴氯芬(2hydroxysaclofen,SAC,γ氨基丁酸B拮抗剂)对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记录了42个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对γ氨基丁酸的反应,以10、30、50nA的电流微电泳γ氨基丁酸,放电频率的减少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平均放电频率(x±s)由基础频率的(14.8±5.6)次/s分别减至(8.7±3.4)次/s、(4.1±1.6)次/s和(2.2±1.1)次/s;观察了37个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对BIC的反应,微电泳BIC后,86.5%(32/37)神经元出现兴奋性反应,13.5%(5/37)无反应;以10、30、50nA的电流电泳BIC,放电频率分别由基础状态下的(15.3±6.3)次/s分别增加至(16.8±7.1)次/s、(25.9±10.1)次/s和(32.7±11.3)次/s,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并能完全阻断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效应;但微电泳SAC对大多数前庭内侧核神经元无明显影响,对γ氨基丁酸的阻断作用也不明显。结论γ氨基丁酸能明显抑制前庭内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γ氨基丁酸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痰开窍方对耳鸣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中5羟色胺(serotonin,5-HT)1B、2C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只健康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生理盐水组),耳鸣模型组50只(采用水杨酸钠腹腔注射联合"饮水抑制"大鼠行为学实验方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耳鸣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再分为水杨酸钠组10只、中药组30只(补肾活血化痰开窍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西药组(卡马西平组)10只,除水杨酸钠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造模成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耳蜗SGN中5-HT1B、2C受体的表达。结果耳鸣造模成功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各组大鼠耳蜗SGN中均有5-HT1B、2C受体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水杨酸钠组中5-HT1B表达减少,5-HT2C表达明显增多;与水杨酸钠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耳蜗SGN中5-HT1B表达增多,2C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耳鸣大鼠耳蜗SGN中的5-HT1B受体表达减少、5-HT2C表达增加,应用补肾活血化痰开窍方后5-HT1B表达增多而5H2C表达降低,产生了拮抗作用,该方可能应用于耳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发育期下丘GABAARβ2和γ2亚单位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生后P1到P16天的正常大鼠,将下丘组织提取的GABAARβ2和γ2亚单位mRNA用RT-PCR半定量,原位杂交方法定位和定性。将引物与内参GAPDH一起进行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在紫外分析系统下进行灰度分析比较。用非放射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GABAARβ2和γ2亚单位在生后正常大鼠下丘内表达的总体趋势是非线性增加的,P7表达最低,P13为高峰,P16下降到与成年时的水平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丘GABAARβ2和γ2亚单位的表达模式相似。结论GABAAR两种亚单位在生后大鼠下丘的表达是阶段性和波动性的。两种亚单位在下丘内同步表达。  相似文献   

17.
海人酸致鸡耳蜗传入神经元迟发性死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谷氨酸(G1u)类似物海人酸(kainic acid,KA)导致鸡基底乳头(以下称为“耳蜗”)传入神经元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 death,DND)及相应的耳蜗电生理改变,探讨兴奋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规律。方法:34只成年来亨鸡分3组。第一组经左耳蜗鼓阶灌注高剂量以(5mM,KA—H组)后测量不同时点的CAP、CM和DPOAE,并观察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第二组灌注低剂量以(0.3mM,KA—L组)后只观察各时点耳蜗形态变化;第三组灌注Hank氏液(HBSS)作对照。结果:①以KA灌注后,KA—H和KA—L组高毛细胞(THC)下方的传入树突均迅速水肿,CAP振幅大幅下降;矮毛细胞(SHC)的形态不受影响。②KA灌注后,KA—H组大量传入神经元于2—4周后发生DND并有不可逆听力损伤,但THC长期存活;而KA—L组传入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减少,且神经元和髓鞘病变在l周后开始恢复。结论:①以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选择性损伤鸡耳蜗传入神经元;局部高浓度可造成DND,其发生的时间在以处理2—4周后;②鸡耳蜗THC可在没有传入突触联系的情况下长期存活,这可能用作实验模型;③为推测人类耳蜗兴奋性损伤及其机理,有必要用生理性递质G1u对哺乳动物进行在体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 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对缺氧致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兴奋性异常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9周龄C57BL/6小鼠6只,随机分为常氧组(吸入常氧,21%O2/5%CO21 h)和缺氧组(吸入低氧,5%O2/5%CO21 h),每组3只,缺氧组制备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缺氧损伤模型后,与常氧组小鼠均断头处死取脑,冠状切取脑片,并将缺氧组小鼠的脑片随机分为无NS1619(特异性BKCa诱导剂)预处理组9张脑片,NS1619预处理组8张脑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小鼠脑片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及 BKCa 通道电流幅值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BKCa通道α亚单位的表达。结果 NS1619预处理能显著性延缓缺氧致MVN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增加至峰值的达峰时间(P<0.05)、降低缺氧3 min后 MVN 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增加幅值(P<0.05),降低缺氧10 min后 MVN神经元静息膜电位去极化幅值(P<0.05)。缺氧可导致 MVN 中BKCa通道α亚单位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氧损伤后,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兴奋性增加,BKCa 通道的减少参与缺氧致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兴奋性异常。  相似文献   

19.
成年哺乳动物的嗅觉受体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可自我更新,成年人的嗅上皮也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而嗅上皮的这种特性使嗅觉障碍的恢复和治疗成为可能.ORNs是脊椎动物中惟一一种胞体同外周环境直接接触的神经元.外界环境中细菌、病毒、吸烟以及物理性损伤都可以造成ORNs损伤和死亡.随着对嗅觉及嗅觉障碍等相关研究,在对嗅神经元的增殖与凋亡方面也有更加深入的进展.本文就嗅觉神经元的凋亡与其相关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噪声性聋耳蜗螺旋神经节磷酸化c-Jun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神经损伤性噪声引起4周昆明小鼠出现暂时性阈移(TTS)和永久性阈移(PTS),探讨听觉通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活性调节耳蜗螺旋神经节(CG)磷酸化c-Jun变化.方法:采用30只昆明小鼠制作噪声性聋动物模型,进行听觉脑干诱发反应听力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耳蜗听觉通路中NMDAR关键成分(磷酸化c-Ju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噪声性聋诱导PTS后8 h、48 h、7 d、14 d CG磷酸化c-Jun的相对吸收度值明显增加,而阳性细胞数依次减少.噪声性聋诱导PTS前后立即腹膜腔注射MK-801引起相似改变.而诱导TTS后48 h则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磷酸化c-Jun在噪声性聋后表达的增加具有时间相关性;MK-801通过阻断噪声暴露后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减少突触后钙内流所致的兴奋性毒性,从而保护听觉神经.因此,NMDAR可能参与了内耳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