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小勤 《家庭育儿》2020,(4):0056-0056
户外混龄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其活动主体囊括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班级区域游戏的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我园户外混龄游戏锦西小世界,打造了18个游戏区域;游戏中尊重幼儿自主为先;同时新生代教师借助多平台学习、培训,以求科学指导幼儿游戏;幼儿园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提升家长对混龄游戏的认知。后期幼儿将借助多种类、多形式和多元化的游戏环境、材料,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实现高质量区域跨界、多区域联合联动游戏形式。旨在提升幼儿游戏水平,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丁妞园 《家庭育儿》2020,(2):0144-0144
主题活动是H幼儿园长期坚持做的一个项目,H幼儿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园内外学习活动及教学研究,为主题活动开展提供专业支持。以“混龄玩绳”游戏为例,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网络图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主题课程调整,为寻求适合本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主题活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园实施"走班制"区域游戏活动以来,在开放的幼儿园室内外公共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计划、自由选择、混龄合作,打破了班级之间的壁垒、幼儿不同年龄之间的界限,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提供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游戏的机会,创设一个自由结伴、鼓励探索、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幼儿园开展"走班制"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是开放的,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游戏小团体成员也是流通、变换的。因此,幼儿挑选游戏区域、选择材料和玩伴、商定游戏规则……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对教师个别化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营造良性的自主游戏环境,提高"走班制"区域游戏的价值,提升幼儿交往策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材料作为一种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是指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一起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利用多层次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通过模仿、经验分享、相互帮助等,以"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形式在"幼儿影响幼儿"中使其自然、轻松地获取经验和新知。※提供层次性混龄区域材料,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需要常规性区域活动通常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混龄班级因为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来确定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一个区域中制定两层或三层活动目标,这样才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也更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在设计混龄区域活动目标时,我们尝试以层次目标替代年龄目标,并通过调节活动中问题的深浅、材料的难易程度、活动要求的高低等方式来设定不同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5.
"走班制"是近几年来教育工作者经过大量研究探索出来的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但目前这种走班的形式在幼儿园应用的案例还不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应为幼儿创设可探索体验的游戏空间。我园借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以及福禄培尔的"幼儿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游戏"等理论,结合园内幼儿区域活动内容,创设全园性走班式区域活动,将各班级教室创设为专题体验馆,丰富环境,投放低结构材料,设置各馆游戏内容,以环境固定、教师固定、幼儿自主选择的形式组织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希 《家庭育儿》2020,(4):0044-0044
游戏化教学一直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形式。户外混龄游戏在原有游戏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具有更加开放性的特征。让幼儿能走出教室,在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和不同年龄段,班级的幼儿一同参与游戏,能激发其更强的自主性,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互相影响下实现共同的提高与进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对户外混龄游戏开展原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具体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主题背景下混龄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通过对主题活动的理解,创设一系列教学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及能力选择相关联的活动区域,加深对主题活动的认识,从而实现主题活动所预设的发展目标,这便是主题背景下混龄教育活动的特色所在,混龄活动区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混龄班就是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方式,将不同年龄的孩子编在同在一个班级共同学习、生活,让他们相互学习、模仿,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江芸佳 《家庭育儿》2020,(1):0046-0046
随着幼儿年龄渐长,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增多,思维能力日益增强,而探索世界的欲望却不会消退,只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再加上他们惯于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实现学习成长,很多幼儿教师会在大班阶段积极引入更多、更复杂的手工活动内容。客观上手工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种学习理解的方式,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赖于幼儿教师灵活有效的指导。本文即从制定合理活动目标、科学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搜集活动材料三个方面,谈一谈对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指导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常规需要建立在班级教师的科学制定上,有秩序的常规管理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自律能力,增强幼儿有条理、有组织的办事能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早锻炼、早操活动、进餐活动、区域活动、午睡、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一日生活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一日常规的建立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操作、学习的机会.区域结合课程主题活动、节日、幼儿兴趣,以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及丰富多样的内容、材料吸引幼儿探索、操作、发现、学习.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进行多方面学习、探索,获得多方面发展.那么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场地、环境?如何促进小班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提高区域游戏这块小天地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的室外活动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模式中"区域体育活动"的教学形式,不论从教学的实施、幼儿对内容的学习还是最终的教学效果上,都比单纯的室外活动开展更具优势.此外,因为"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突破了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在促进幼儿社交能力发展方面也有着重大意义,值得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区域分布于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如何充分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于是“户外混龄游戏手册”应运而生。我们以“户外混龄游戏手册”为研究载体,通过游戏记录与幼儿进行对话,进而更加全面地掌握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实际情况,更加精准地解读幼儿的行为。如此,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支持幼儿的混龄游戏,全面提升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质量,使得户外混龄游戏真正成为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4.
“环境即课堂”,而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幼儿园的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学习、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结合我园的民间游戏这一特色课程,我们通过幼儿视觉、动手、听觉三个方面来创设环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到民间游戏的乐趣。我们巧妙的利用幼儿园文化墙,公共区域、楼梯间等空间位置,创设大量幼儿易学易玩的民间游戏内容的环境,让独具民间游戏特色的环境把幼儿带入神奇的民间游戏世界,吸引着幼儿在自由活动、餐前餐后等空余时间自主地欣赏、游戏,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激发幼儿参加民间游戏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早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幼儿运动系统及心肺功能的发展,同时对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端正幼儿的身体姿态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早操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既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又能在一日生活活动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着重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并挖掘其潜在的教育意义,探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早操活动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混龄教育模式和同龄教育模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为广泛开展混龄编班的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设置糖果、玩具、经验三种不同的分享物,区分两组不同的分享对象-低龄幼儿和同龄幼儿,对来自不同教育模式的 60名中班和大班幼儿进行考察。 结果 幼儿的分享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效应,但是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龄教育幼儿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行为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经验分享、玩具分享、糖果分享;同龄教育幼儿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行为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经验分享、糖果分享、玩具分享。混龄教育的幼儿比同龄教育的幼儿更倾向于与低龄幼儿分享,这一效应在玩具分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混龄教育可显著促进儿童与低龄对象的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7.
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阶段开展启蒙教育,让幼儿了解家长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半旦节文化是福州所特有的民俗文化,在闽侯上街一带尤为盛行,本文通过把"半旦"节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所开展的系列活动进行研究,促进幼儿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了解,形成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节日区域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是幼儿在幼儿时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方式,近年来,国家以及教育有关部门对幼儿园教育以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强调幼儿园要通过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各项重要学习品质。这些学习品质的培养,需要从人的幼儿阶段开展,且幼儿阶段是这些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进行了概述,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的幼儿学习品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在明确这些分类的基础上针对这些学习品质重点论述了如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这些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含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幼儿在探究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着自我成长,而“跑班活动”恰恰可以让幼儿在园内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这里的“跑班活动”是指大班幼儿在年级组六个班之间自由选择班级进行游戏和学习。为了让跑班活动更加有效,我们以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为例,并对跑班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精心审议,主要包括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以便对课程内容、实施策略等作出选择。实践证明,跑班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还可以为幼儿适应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如今社会的主旋律是要坚持中华文化自信,所以各地都在探索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幼儿教育领域而言,家乡民俗活动由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有利于扩展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因此,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接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助力他们健康成长。但如何对家乡民俗活动进行有效开发并将其顺利融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来就成为了关键所在。本文正是基于此,试图就家乡民俗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