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地骷髅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 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方面对地骷髅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地骷髅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完善了地骷髅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莱菔叶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修订并完善蒙药材地梢瓜的质量标准,着重建立地梢瓜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10批蒙药材地梢瓜进行显微、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查。结果修订了蒙药材地梢瓜原质量标准中的显微和理化鉴别,并建立了其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分别≤7.13%、5.42%、0.71%,浸出物≥19.25%。结论修订和完善了蒙药材地梢瓜的质量标准,并为其对照药材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设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灵丸的定性鉴别方法,制定其质量控制指标,以更好地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化学反应、薄层色谱方法鉴别桂灵丸处方中组分。结果①显微鉴别中将罂粟壳、五味子的显微特征列入控制指标,具有专属性;②采用化学反应对罂粟壳进行鉴别,结合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更全面控制其质量;③薄层色谱鉴别对麻黄、罂粟壳、苦杏仁(炒)、五味子进行了研究,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结论文中的显微鉴别、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作为桂灵丸的定性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牛大力进行性状、理化鉴别,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方法对牛大力性状进行性状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大力所含芒柄花素进行定性鉴别;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牛大力中所含芒柄花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鉴别牛大力的性状鉴别和芒柄花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HPLC方法准确性,重复性好,可对牛大力进行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柴黄双解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方中黄芩、大黄、青蒿、大青叶和草果。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色谱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方法可靠,可作为柴黄双解颗粒的定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柴黄双解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方中黄芩、大黄、青蒿、大青叶和草果。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色谱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方法可靠,可作为柴黄双解颗粒的定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附子及其新伪品红薯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三个方面进行鉴别研究。结果:通过附子及其伪品的气味、切片边缘钉角、粉末中草酸钙簇晶及石细胞的有无等方面能够有效区别附子及其伪品,并建立了附子及其伪品红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经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新出现的附子伪品为旋花科植物红薯的块根加工品,其充伪率达60%,本实验首次建立了附子及其伪品红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调脂康口服液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主要药味—浙贝母、郁金、炒白术、茯苓和泽泻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调脂康口服液中浙贝母、郁金、炒白术、茯苓和泽泻的薄层色谱上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Rf值符合要求,阴性无干扰。结论: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调脂康口服液的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竹格叉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竹格叉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竹格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养阴清肺颗粒原质量标准中芍药苷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处方中玄参与芍药苷的鉴别,能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板中进行鉴别。方法:对原标准中芍药苷的薄层鉴别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将提取方法改为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进行萃取,增加玄参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方法,按原标准中的薄层色谱条件同时鉴别处方中的芍药苷和玄参。结果:改进后薄层色谱方法在同一薄层条件下同时鉴别处方中的芍药苷和玄参,且色谱斑点凌晰、无干扰、分离度及重复性好。结论:改进法更有利于控制产品的质量,且简化了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莼、网地藻藻际微生物丰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石莼、网地藻所附着的藻际微生物丰度进行研究(细菌16S rDNA以及真菌18S rDNA丰度)。结果:石莼多糖含量、藻际微生物总DNA含量均显著高于网地藻(p <0.05)。石莼藻际微生物丰度(细菌1.04×1010-1.42×1010拷贝数/g干样,真菌1.01×107-1.38×107拷贝数/g干样) 显著高于网地藻(细菌2.05×108-6.9×108拷贝数/g干样、真菌2.59×105-4.79×105拷贝数/g干样)(p<0.01)。典型对应分析(CCA分析)表明石莼、网地藻多糖含量与藻际微生物(细菌、真菌)丰度显著相关。结论:石莼、网地藻藻际微生物丰度对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郑传痴  张倩茹  王强  杨杰  李群芳 《中国药房》2010,(27):2524-2526
目的:研究石莼硫酸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方法:对石莼水溶性硫酸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优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中多糖的含量;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多糖分子量;红外光谱和碳谱分析多糖结构。结果:石莼硫酸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材料粉碎20目,用20倍量水85℃煎煮3次,每次2h。多糖含量为22.64%,分子量为1156112。所得可溶性多糖结构中主要含有β-葡糖醛酸和鼠李糖2种单糖,且多糖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莼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24R,28R环氧5烯3β醇(Ⅰ)、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Ⅱ)、豆甾5,28(29)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酸(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除(Ⅱ)以外均为首次从石莼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石莼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莼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二甲基-2,5-哌嗪二酮(1)、吡咯并哌嗪-2,5-二酮(2)、3-异丙基-6-甲基-2,5-哌嗪二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5)、单棕榈酸甘油酯(6)、苯丙氨酸(7)、亮氨酸(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从石莼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钟越  雷钧涛  曹渊 《中国药房》2008,19(27):2138-2140
目的:寻找快速准确鉴别枸杞子质量优劣的方法。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枸杞子的千粒重、酸碱性、紫外光谱(UV)、薄层色谱(TLC)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正常枸杞子和硫磺熏蒸的枸杞子不仅千粒重差距很大,其它各项指标差距也很大。结论:采用UV、TLC法鉴别枸杞子方法简便、可靠,可考虑作为枸杞子及其中成药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益智合剂中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TLC)鉴别益智合剂中的远志、黄柏、甘草。结果:薄层色谱鉴别可检出样品中各相应的薄层斑点。结论:该法准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能有效地控制益智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天银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醇提工艺制备本品;对本品的薄层(TLC)鉴别、水分、崩解时限等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天麻素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样品进样量在0.0992~3.174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4%,RSD=1.35%(n=9)。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李育民 《中国药业》2013,(23):33-35
目的 建立鉴别香芍颗粒质量的薄层色谱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香附、白术、白芷、淫羊藿进行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清风藤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江苏特色中药材清风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清风藤药材的地方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采用性状描述、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来控制清风藤质量。结果清风藤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简单、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能为清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煎煮工艺,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陈皮、延胡索、枳壳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制剂的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薄层色谱可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陈皮、延胡索、枳壳进行有效鉴别,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结论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