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国内快速爆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出不同的诊疗方案。目前根据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认为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之一,生脉散为备选中成药。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是生脉散的现代制剂,对COVID-19的可能病理过程及注射用益气复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治疗的药效作用及临床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COVID-19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控制并发症为主。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的诊疗方案中推荐藿香正气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临床治疗期"湿邪、寒湿、疫毒"相关中医证型的治疗。藿香正气为常用的祛湿剂,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从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了藿香正气的抗病毒、抗炎和改善相关症状等的研究进展,并尝试探讨了藿香正气用于防治COVID-19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藿香正气防治COVID-19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昱  李奕  王英  袁仲兰  王彦 《药学实践杂志》2020,38(5):398-403,4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造成全球疫情并仍在持续蔓延。大量COVID-19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诊断标准,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对COVID-19的防控有重要意义。对COVID-19病毒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联合黏液溶解促排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及Cochrane 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根据Cochrane 协作网手册评估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的方法学质量,对所纳入的关于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联合黏液溶解促排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5.2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绘制相应的森林图。结果 共5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累计治疗组226 例(311耳),对照组188 例(251耳)。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联合黏液溶解促排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75,95% CI (2.27,6.18),P<0.00 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联合黏液溶解促排剂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然偏少,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仍有待于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药物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及各地COVID-19诊疗方案中收集并归纳出可能有效的西药和中药,分析其在疾病各阶段的使用。结果与结论治疗COVID-19可能有效的西药是靶向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以及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药物等,可能有效的中药是抗病毒中药构成的中成药和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6.
COVID-19的发病特征为发热、干咳、乏力,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甚至危及生命。SARS-CoV-2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入侵细胞并导致ACE2表达下调。ACE2表达下调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失衡,从而引起后续病理状态发生,RAS在ARDS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RAS系统在COVID-19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以及基于RAS对于COVID-19的治疗可能,为优化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敖玉梅 《北方药学》2011,8(2):27-27
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化学成分为盐酸氨溴索,其化学名称为反式-4-[(2-氨基-3,5-二溴苯基)-氨基]-环己醇盐酸盐。有较好祛痰作用,为临床常用祛痰药。本品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方法COVID-19疫情暴发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迅速深入一线,在准确辨证论治基础上,制订了中医药防治方案,研发出临床预防、治疗用中药“扶正辟邪方(新冠0号)”“清肺排毒合剂(新冠1号)”,后者因治疗效果好,获批在四川省205家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直接调剂使用;同时研发出方便生活中预防COVID-19的“芳香防疫辟秽香囊”“防疫辟秽烟熏剂”。结果截至2020年2月28日,该院共开出“新冠0号”28647剂,受益11051人。截至2月24日,四川省共9个地市州、16家医院使用“新冠1号”合剂治疗确诊患者151例,30例治愈出院,36例症状消失,59例症状改善,11例症状平稳,有效率达90.07%。截至2月28日,该院共开出“新冠1号”散装147剂,“新冠1号”合剂3384瓶。结论中医药在COVID-19的疫情防治工作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胸腺肽类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及临床试验注册网站,汇总分析胸腺肽治疗COVID-19的相关文献及临床试验。通过AMSTAR 2量表和GRADE分级系统分别对纳入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目前并无相关指南对胸腺肽类药物用于COVID-19做出明确推荐。最新发布的诊疗方案中仅有《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中提到胸腺肽用于COVID-19的免疫增强治疗,其他均未提及。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胸腺肽治疗COVID-19并没有改善临床结局。胸腺肽在COVID-19患者中的安全性未知,可能存在更高的用药风险。结论胸腺肽类药物用于治疗COVID-19的有效性尚缺乏明确的证据支持,不推荐胸腺肽用于COVID-19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恢复期肛拭子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 酸的检出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痰液、咽拭子和肛拭子3种来源的标本同期进行 SARS-CoV-2核酸检测。分析3种标本类型的病毒核酸阳性率及肛拭子病毒核酸阳性时痰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中 病毒核酸检出情况。结果 共收集50例COVID-19患者的156份样本,其中痰液标本41份,检出SARS-CoV-2阳性 8份(19.5%);咽拭子标本55份,检出SARS-CoV-2阳性6份(10.9%);肛拭子标本60份,检出SARS-CoV-2阳性11份 (18.3%)。50例COVID-19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病毒核酸阳性者痰液、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核酸检测阳性分别有8例 (19.5%)、6例(12.0%)和10例(20.0%)。10例肛拭子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显示9例为阴性。结 论 COVID-19患者恢复期肛拭子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较咽拭子和痰液标本检出率稍高。患者恢复期的 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连续检测阴性时,应考虑添加肛拭子检测作为出院或者隔离标准。  相似文献   

11.
沐舒坦雾化吸入对老年人胸部全麻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感染,保护肺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它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还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从而保护肺功能。沐舒坦是一种新型呼吸道润滑祛痰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盐酸氨溴索,最早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沐舒坦不仅是一种黏液溶解剂,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松弛气道平滑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78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8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支气管镜下最常见的病因为炎症:其中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59例(75.6%),伴痰栓、痰液阻塞6例(7.7%),炎性狭窄5例(6.4%)。肺不张1例因炎症感染形成的黏液栓阻塞引起,通过支气管镜灌洗、嵌夹治疗后多数患儿炎症吸收,肺不张消失。镜检第二位病因为先天气道畸形7例(9.0%)。镜检第三位病因为气道异物6例(7.7%)。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术可以为临床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治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合成谷胱甘肽的前体,能够释放巯基发挥抗氧化作用,也能够溶解黏液蛋白的二硫键而作为黏液溶解剂使用。目前关于NAC治疗COPD的研究已经开展了30多年,但研究结果仍具有争议,笔者将从NAC治疗COPD的药理作用到目前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综述,探讨NAC对COPD患者肺功能、急性加重、生活质量的作用和导致临床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医师对COVID-19相关肝损伤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6日该院收治的1例COVID-19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数据库等调查自2019年12月至今国内外有关COVID-...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汹汹,而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更属于高危人群。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响身体免疫应答和状态,其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状态极易增加患病几率,已感染的患者则更易加重感染,进一步继发细胞因子风暴。因此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期间需要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同时做好血糖控制和管理。结合糖尿病合理用药相关研究,对COVID-19现有临床数据特征进行分析,探讨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药学实践模式和用药监护策略,以期对这类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合理的用药方案,改善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2019年12月以来,国内外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COVID-19的患者中,除了抗病毒治疗外,还要治疗并发症,临床需要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在近期发布的指南中多次强调注意抗COVID-19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但却无相应的详述。主要对治疗COVID-19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COVID-19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道黏液栓是哮喘中常见的一种表型,通过引起气流阻塞加重而使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增高。鉴于其在哮喘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气道黏液栓的治疗或将成为控制哮喘进展、预防或解除致死性哮喘发作的策略。既往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T2型炎症等与黏液栓的形成有关,针对上述通路的生物靶向药物可能在治疗气道黏液栓方面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在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8例ABP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结果,胸部放射学,病理检查结果,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ABPA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哮鸣音、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和发热。所有病例血清IgE水平(3040±306)U/mL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9±0.02)均升高。6例患者曲霉抗原皮肤测试阳性。CT可见中心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黏液或痰栓、游走性片状、结节状或肿块状肺浸润。所有患者均进行皮质类固醇与抗真菌治疗结合治疗。结论ABPA的临床特征包括哮喘病史,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曲霉IgE抗体的存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特异性CT表现等。曲霉抗原皮肤测试、血清总IgE水平和胸部CT扫描对ABP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的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生物医学数据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究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呼吸障碍相关基因靶点,筛选潜在有效的化学药和中药。方法 使用GenCLiP 3网站获取COVID-19和其主要症状咳嗽、发热、呼吸障碍共4个关键词的共有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获得核心基因,运用DGIdb数据库、SymMap数据库针对核心基因进行中西医治疗药物预测。结果 获得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共有基因靶点28个,其中有IL2、IL1B、CCL2等核心基因16个,使用DGIdb数据库筛选获得与16个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药包括沙利度胺、来氟米特、环孢素等28种,中药包括虎杖、黄芪、芦荟等70味。结论 COVID-19及其主要症状的病理机制可能和CD4、KNG1、VEGFA等28个共有基因相关,可能通过介导TNF、IL-17等信号通路参与COVID-19病理过程。潜在有效药物可能通过作用相关靶点通路起到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目前对于SARS-CoV-2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整理了关于COVID-19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特征、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为后续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