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到1996年底,独生子女人数已逾5000万。独生子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个性成长、教育问题等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进入大学的独生子女比例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活给予学生诸方面的影响,能否在独子与非独子之间形成差异?个性品质有无差异?我们对164名大学生进行了人格因素调查。1 对象与方法采用16PF测试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市渝州大学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独生子女85人,非独生子女79人。2 结果2.1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6项人格因素比较(见表1) 得知独子在聪慧性、敏感性因素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安徽省某农村小学,随机抽取三~六年级各1个班进行调查,共获有效被试190人,独生子女77人,女生18人,男生59人;非独生子女113人,女生80人,男生33人。利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的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信任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溺爱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2.383,-2.221;P0.05);②父亲、母亲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父亲对非独生子女更为溺爱,母亲对独生子女更为信任(t=2.468,-2.031;P0.05);③父母对独生与非独生男、女在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与独生男相比,父母对非独生男更为溺爱,与独生女相比,父母对非独生女更为溺爱也更为专制(t=-2.070,-2.187,-2.602;P0.05)。结论父母应注重和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子女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 ,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评判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的婚恋观 ,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民众的婚姻家庭的状况。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 ,探索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总体发展态势。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庭中子女数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对比研究法,把大学生所在家庭根据其子女数量分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同时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 1.0中的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躯体化(t=-2.033,P=0.042)、焦虑(t=-2.227,P=0.026)、抑郁(t=-3.931,P=0.000)、自卑(t=-5.711,P=0.000)、社交退缩(t=-7.077,P=0.000)、性心理障碍(t=-5.300,P=0.000)、强迫(t=-3.152,P=0.002)、依赖(t=-2.171,P=0.030)、冲动(t=2.303,P=0.021)与精神病倾向(t=-3.145,P=0.002)方面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家庭中子女数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强迫、依赖与精神病倾向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高,而在冲动方面,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SCL—90,对425名医学本科新生进行测查,其中独生子女为232名,非独生子女为193名。测查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独生子女比较,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项目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班,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全面地定量评估独生子女大学本科生的身心健康 ,本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 99级、 97级 (大一、大三 )共 4个班 3 92人采用国际通用的CMI量表进行评定[1] ,其中大一 2 0 2人 ,大三 190人 ;独生子女组 13 4人 ,非独生子女组2 5 8人 ;年龄 17~ 2 1岁 ,被调查者当场填写答卷 ,独立完成 ,当场交卷。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全部资料应用PEMS统计软件包 ,5 86计算机处理。结果 独生子女组和非独生子女组在年龄、性别、学历、入学前居住地(城镇、农村 )父母亲职业 (工人、农民、干部、科技人员、军人、个体从业者 )及父母亲学历 (初中以下…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测评结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优于一年级大学生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接近。  相似文献   

8.
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其自身婚恋观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的婚恋观显著相关(r=0.190,P〈0.01),对父母关系知觉的3个维度高低分在大学生婚恋观上有显著差异(t=3.74,P〈0.001);②大学生婚恋现在家庭结构(F(1,59)=5.904,P〈0.05)、年级(F(3,328)=3.629,P〈0.05)和恋爱次数(F(3.328)=4.962,P〈0.01)上存在差异;③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的亲密度和矛盾性分别能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情感表达(2.9%)、对婚姻的期待(8.6%)和恋爱稳定性(1.7%)。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双亲家庭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年级和恋爱次数上有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08名初中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校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感中学业负担感低于非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方面好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这种现象与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应用卡特尔16种个笥因素测验,对医学本科新生来自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个性特点总体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在恃强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紧张性个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独生与一子女人格特征具有非趋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2所高校,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867名。结果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率为12.9%;②女生(χ^2=16.267,P〈0.01)、新生和毕业生(χ^2=23.670,P〈0.001)、医科生(χ^2=25.050,P〈0.001)、独生子女(χ^2=4.988,P〈0.05)、单亲家庭(χ^2=205.883,P〈0.001)及农村学生(χ^2=21.609,P〈0.001)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经过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家庭结构对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结论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医科生、单亲家庭及农村学生,多渠道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女大学生人格状况,为高校女生人格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在湖南省的某理工院校对504名2005级女生进行人格测查,并抽取男生样本858名作为性别比较因素.结果 ①人格问题第一类女大学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χ2=4.368,P<0.05);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2.268,P<0.05).②女大学生人格问题症状选择率排前列的项目依次为:在乎别人的视线,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父母期望过高,情绪起伏过大.③独生女UPI分数低于非独生女,差异不显著(t=-1.947,P>0.05);农村生源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城镇生源女生(t=2.069,P<0.05);文科类女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理工类女生(t=6.189,P<0.001).结论 女大学生人格问题比男生严重,农村生源女生人格问题比城镇生源女生严重,文科类女生人格问题比理工科女生严重;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生源女生和理工院校中文科类女生的人格健康教育,以优化她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师大与民大两类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英国Exeter大学R.Burden先生编制的MALS和修订的瑞文图体智力测验,对311名师大学生、252名民大学生进行测量,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师大学生智商显著高于民大学生。②学业自我概念总分以及多数学业自我概念因子得分师大学生显著低于民大学生。结论师大学生与民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智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调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3.5%,中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43.0%,高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7%;②性别对学习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有显著的影响;③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及专业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探究以改善其学习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军校国防生和本科学员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军校国防生和本科学员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差异,为国防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采取16PF和瘟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7名国防生和165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本科学员进行测评。结果国防生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分数显著高于本科学员,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分数显著饭于本科学员,幻想、世故性、独立、实验性、怯懦与果断和创造性无显著差异;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分数显著低于本科学员,表明国防生具有较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结论国防生较本科学员有较好的人格和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ECR-R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采用ECR-R和SCL-90中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度两个分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ECR-R的两个因素:焦虑和亲近;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两因素结构。信度检验:焦虑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40;亲近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86。效度检验:ECR-R中的亲近因子与SCL—90中的人际敏感度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98;其焦虑因子与SCL—90中的焦虑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46。结论:ECR-R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指数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②高社会支持组和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在幸福感各指数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③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则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各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数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考班与普通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共测有效样本192人。结果自考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5%)高于普通班学生(1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特别关注,是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沙盘游戏创新实验对大学生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了解该实验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9名大学生,开展了为期8周,每周4个学时的沙盘游戏创新实验,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被试的主观感悟来考察此种沙盘干预方法是否能够改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结果:通过对所有被试应对方式前后测得分的Wilcoxon秩和检验,表明沙盘游戏创新实验显著改善了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Z=-2.25,P0.05);通过对大学生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前后测得分差异进行Mann-Whitney检验,沙盘游戏创新实验对改善独生子女消极应对方式的效果好于非独生子女(Z=-1.95,P0.05)。结论:沙盘游戏创新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挫折,改善消极应对方式,使其有效回避一系列心理问题,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