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性疾病儿童血清痕量元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8例儿童分为四组,A为健康儿童对照组,B为高热惊厥组,C为无热惊厥组,D为智力低下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清痕量元素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铜、锌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无热惊厥组患儿血清铜水平升高(P<0.05),智力低下组患儿血清铜水平也较对照组高(P<0.05)且锰水平明显升高(P<0.01). 各组血清铁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痕量元素铜、锌的缺乏可能是儿童易发作热性惊厥的原因之一,而铜和锰过高则与非热性惊厥和智力低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性疾病儿童血清痕量元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8例儿童分为四组,A 为健康儿童对照组,B为高热惊厥组,C为无热惊厥组,D为智力低下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清痕量元素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铜、锌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无热惊厥组患儿血清铜水平升高(P<0.05),智力低下组患儿血清铜水平也较对照组高(P<0.05)且锰水平明显升高(P<0.01). 各组血清铁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痕量元素铜、锌的缺乏可能是儿童易发作热性惊厥的原因之一,而铜和锰过高则与非热性惊厥和智力低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生物材料的痕量元素分析前处理的一些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超净实验室、样品粉碎、实验器皿和容器的材料要求,器皿和样品洗涤、试剂的提纯与保存、生物样品的分解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发作或痫样发作对泌乳素(PRL)分泌的影响。方法病人被分为癫痫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发作或简单部分发作)和痫样组,发作后2h内采血,化学发光法测定泌乳素水平。结果泌乳素水平仅在癫痫组增高,最高在发作后10min,2h恢复至基础水平,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和97%。结论发作2h内血泌乳素水平增高,提示全身性或复杂部分性癫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急性腹泻时血清元素含量的变化 ,对 82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了血清 5种元素检测 ,并与 10 3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腹泻组均在病程 3~ 10天初治时取血 ,对照组要求 1周内无其他感染 ,无佝偻病及厌食症等表现。应用法国产TY70PⅡ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急性腹泻患儿血清锌、铁、钙、镁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提示血清微量元素及宏量元素缺乏或不足 ,与腹泻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发作时间,引起惊厥原因对脑神经元的损伤及其程度.方法:按照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及惊厥发生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进行分组.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惊厥发作后不同时间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结果:除热性惊厥组外,所有惊厥患儿脑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3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测定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8例癫痫患儿、21例高热惊厥患儿、16例非痫性发作患儿和15名正常对照儿血清PRL含量的改变。结果癫痫发作后平均血清PRL浓度为18.36±12.07 ng/ml,较高热惊厥组(9.79±4.20 ng/ml)、非痫性发作组(11.36±6.98ng/ml)和正常对照组(9.14±4.44 ng/mL)均升高(均P<0.05)。结论血清PRL浓度的升高可作为鉴别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非痫性发作性疾病的一个参考指标。癫痫发作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PRL分泌增加。癫痫发病有神经内分泌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动物血清钙、镁、铜、锌、铁元素含量的变化及转归。方法:将体重2.5~3.0kg健康成年家兔26只,随机分为A组(n=10),B组(n=10)和对照组C组(n=6)。A、B两组用Allen氏法致脊髓伤,能量分别为100gcf和60gcf。通过连续测定术前及术后30min、24h、72h和7d时血清钙、镁、铜、锌、铁元素的含量,结合平行进行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学检查和电生理学(SEP)检查,观察它们在脊髓损伤后及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血清钙、铜含量升高,镁、锌、铁含量下降。脊髓损伤重者,血清元素变化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A、B两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波幅降低或消失,潜伏期延长.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即可出现某些血清元素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SEP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EP(β-内啡肽)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加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水平。结果①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β-EP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β-E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β-EP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β-EP水平越高。结论 小儿惊厥性疾病(VE、EP和FC)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β-EP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按2∶1条件配对法对合肥市128名智力正常的儿童和64名病因不明的智力低下(MR)儿童作智商(IQ)和全血及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智力正常组中血铬(Cr)、钙(Ca)、血清铁蛋白(SF)及发铜(Cu)、锌(Zn)、钙(Ca)、镁(Mg)和锰(Mn)显著高于MR组。MR组中血铅(Pb)、铜(Cu)、硒(se)和发Pb显著高于智力正常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智力正常组中血Pb、Ca和Zn对智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微量元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本院诊治的84例ADHD患儿进行研究(ADHD组),依据ADHD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组(28例)、多动为主型组(33例)、混合型组(23例),并选取同期84例体检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所有受试儿童血清25(OH)D水平;检测血清铁(Fe)、磷(P)、镁(Mg)、钙(Ca)、铜(Cu)、锌(Zn)、铅(Pb)水平;Pearson法分析ADH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u、Zn、Pb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D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Zn、Pb水平对ADHD的诊断价值。结果 ADHD组血清25(OH)D、Cu、Z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多动为主型组、混合型组患儿血清25(OH)D、Fe、P、Mg、Ca、Cu、Zn、P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u、Zn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Pb水平呈负相关(P<0.05);25(OH)D、Zn是影响ADH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b是影响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Zn、Pb水平诊断AD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70、0.772,截断值分别为21.01 ng/mL、16.05 μmol/L、50.69 μg/L,相应灵敏度分别为82.1%、77.4%、63.1%,特异度分别为67.9%、71.4%、88.1%;三者联合诊断ADHD的AUC为0.883,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0%、81.0%。结论 ADHD患儿血清25(OH)D、Cu、Zn水平降低,Pb水平升高,25(OH)D、微量元素水平与ADHD患儿类型无关,25(OH)D、Zn、Pb联合有助于临床筛查ADHD患儿。  相似文献   

13.
李森燕 《西部医学》2013,25(5):734-736
目的了解邢台市0~6岁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现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补充,为儿童保健管理及喂养指导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做儿童保健与健康体检的1576名儿童采集末梢血检测微量元素,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比较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内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 1576名儿童中,发现缺铁972人(61.7%),缺锌954人(60.5%),缺铜434人(27.5%),缺钙12人(0.8%),缺镁4人(0.3%);0岁组缺铁、缺锌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0~6个月组和学龄前组(3~6岁)缺铜较为明显,在不同年龄组间锌、铁含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组间锌、铁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缺乏较为常见,应适当补充锌、铁、铜含量丰富的食物,合理饮食,使体内微量元素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病人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玉芝 《重庆医学》2002,31(9):817-818
目的 研究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72例脑梗塞患者和 4 6例正常人的血清Sr、Ni、Co、Cr、Fe、Mn、Mo、Cd、Cu、Zn、Ca、Mg、Se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 脑梗塞组血清Sr、Mn和Cu/Zn、Sr/Se、Mn/Se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Mo、Zn、Ca、Mg、Se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Ni、Co、Cr、Cd、Fe等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Zn、Sr、Mn、Mo、Ca、Mg含量及Cu/Zn、Sr/Se、Mn/Se比值与脑梗塞患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方法:将住院的13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查体的120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中锌含量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锌缺乏,需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6.
氟砷染毒对大鼠子代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氟砷共存时对子代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代一窝繁殖实验的方法,测定亲代大鼠暴露于氟砷后其子代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水平。结果:随着氟砷暴露剂量的增加血清铜(Cu),锌(Zn),硒(Se)和锰(Mn)浓度随之降低,铁(Fe)变化不明显;停止氟砷暴露8周后Cu,Zn,Se和Mn浓度均明显增加。结论:氟砷染毒对大鼠子代血清某些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龄儿童锌、铜、铁、钙营养摄入与体格发育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营养摄入水平研究锌、铜、铁、钙等元素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学龄儿童1410名进行锌、铜、铁、钙等元素膳食摄入量与体格发育相关的研究分析。结果:6高区学童名营养素摄入量与RDA相比,除铁元素稍好外普遍不足或缺乏;食欲一般组及低下组的锌、铜、铁、钙、蛋白质及热能等摄入明显低于良好组(P〈0.01)及RDA水平,身高、体重发育明显低于良好组及正常儿童水平(P〈0.01);学童身高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与乳腺肿瘤关系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微量元素与乳腺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10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血清,91例乳腺良性肿瘤和8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组织及非病变组织中Cu,Zn,Fe,Mg,Ca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组的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微量元素有显著差异,乳癌组血清,肿瘤组织中Cu,Fe比值明显高于良性瘤组,健康对照组和非病变组织(P<0.05),而Zn,Mg,Ca水平则明显低于良组,健康对照组和非病变组织(P<0.05)。结论:结果提示Zn,Mg,Ca可能是乳癌保护因素,而Cu,Fe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