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副霍乱自从1961年5月发生世界性大流行至今,已波及亚、非、欧、美及大洋洲五大洲,其中尤以亚、非二洲为甚。目前交通日益发达,应警惕输入性患者,也要警惕本土发生的患者。为了提高认识,现就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分述如下: 一、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一、关于霍乱及副霍乱病原学诊断研究1.霍乱肠毒素影响因素研究证实肠毒素的产生与菌株生长对数期相关,6小时开始产毒,36小时达高峰;霍乱569B株较副霍乱23 62株产毒高40-80倍;将培养温度由37℃改为30℃可提高产毒能力16-25倍;L-组氨酸可提高产毒2.5-10倍。Mg~(++)、Fe~(+++)微量金属元素对产毒有促进作用。从而摸索到人工产肠毒素的适宜条件。2.霍乱肠毒素检测方法研究建立了豚鼠及家兔皮内法、肠段结扎法、口饲感染法测定肠毒素,还在国内首先建立y-1、CHO细胞测毒素法。对569B毒素,y-1细胞较家兔法高4-12.9倍;对23 62毒素、  相似文献   

4.
霍乱的治疗现状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专染科李公恒(百色533000)霍乱是由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E1Tor)两个生物型的霍乱弧菌经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大流行〔1,2〕。解放后,1961年首次入侵广西,以后数度发生局部暴...  相似文献   

5.
严重霍乱样腹泻的症状与征候无特异性,其主要表现是腹泻导致体内液体及其组成物大量丢失,故探明其原因,积极予以合理的治疗甚为重要。从流行病学看,凡出现霍乱样腹泻者,应常规进行液体粪便的细菌学检查。在法国,本地人患霍乱者,十年前曾报告过1例,以后仅入境的外国人患此病。旅游者患严重霍乱样腹泻,多由大肠杆菌肠毒素所致。最近认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许多变种可致此病。此病详尽的细菌学及病理生理学资料,已在本刊1982年32期99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水型霍乱与食源性疾患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期出现的水型霍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月份出现1起,6例患者均为就餐后发病(占100%),在患者的排泄物中与饮食中均检出水型霍乱菌.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的控制,以及食品卫生大的管理均对防止水型霍乱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Koch(1883)在患者粪便中分离出霍乱弧菌后,人们对霍乱的临床认识有了病原学基础.但对霍乱发病机理的了解却整整经历了70年.De等(1953年)在结扎的兔小肠中首次证实霍乱弧菌的无细胞滤液具有肠毒素活性,这种无细胞滤液即可产生典型米泔样便,从而明确了霍乱的症状并非由细菌本身或内毒素引起,而是由细菌的外毒素—肠毒素所致.霍乱或副霍乱弧菌不侵入小肠粘膜,  相似文献   

8.
毓勤 《国外医学情报》2002,23(10):24-25
据有史以来的记载,霍乱的流行曾席卷世界许多国家,在短短的8小时内即可杀死健康个体。液体和电解质替代疗法彻底改革了霍乱的控制和治疗,但在没有进行适当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仍可超过60%。1883年,德国细菌学家Robert Koch首先分离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他曾直观地认为这种由传染性细菌产生的“特殊毒物”引致此病特有的大量水泻。60年之后,研究还发现V霍乱(霍乱弧菌)培养滤出液在没有传染性细菌的情况下亦能够引致动物出现霍乱样腹泻,这明确地证实了霍乱毒素的存在。随后霍乱毒素的彻底定性使其成为研究最彻底的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唐荣樨 《新疆医学》1995,25(2):79-80
1993年5~9月,喀什地区发生霍乱流行,笔者在疏勒县巴仁乡参加防治工作。该乡卫生院共收治霍乱患者312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12例中,男123例,女189例。年龄<1岁者12例(其中有4个月婴儿3例),1~10岁者70例,11~30岁者98例,31~50岁者75例,≥51岁者57例(其中70岁以上者18例)。维吾尔族304例,汉族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2小时者96例,1天者105例,2~3天者88例,3天以上者23例。诊断分型标准按《霍乱防治手册》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地处闽南沿海地区,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区。自1987年以来诊治37例副霍乱患者,全部病例均快速采集吐泻物或作肛门拭子送市防疫站进行特异性血清检查,证实为副霍乱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霍乱31例治疗体会冯继红,杨丽,刘波(附属二院传染科)我科自1993~1995年共收治霍乱患者31例,现将我们抢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肠道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5岁,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1960年以来,由Eltor弧菌引起了七次世界霍乱,付霍乱大流行,从东南亚开始,继之波及到欧洲,拉美非等共约70多个国家。因此,掀起了对本病研究的高潮。现在已经确认,引起霍乱,付霍乱特有的腹泻物质是霍乱菌产生的外毒素。关于此毒素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日新月异状态,现在已能精制成高度纯品。它对阐明霍乱,付霍乱发病机理,提供了报为重要的物质基础。环磷酸腺苷(cAMP)的发现历史,只有十多年,它在细胞内通过对酶活性的影响,发挥强大的生理效应,起着调节血糖的作用,早为人们所了解。但据最近研究表明,cAMP的作用,远远超出激素传递物的范畴,它对霍乱菌毒素有着和某些激素相姒的反应机制,在霍乱的发病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以霍乱菌外毒素为中心,阐述其与cAMP在霍乱、付霍乱发病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霍乱的诊疗与防控.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本病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所列甲类传染病,必须加强和健全各级防疫组织,建立群众性报告网;加强饮水和粪便卫生,早期发现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就地处置.  相似文献   

14.
消费污染食物与霍乱的暴发和世界流行有关。在工业化国家中,食物是霍乱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因为,绝大多数霍乱的暴发都是以食物为根源。食物可在产地或在准备和操作中被霍乱弧菌污染;霍乱弧菌在各种潮湿食物中生存和繁殖较好,即使冷冻环境也能存活。生的和半熟的海味食品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的主要载体;烹调过的大米、谷物、蔬菜和其他食品也与霍乱暴发有关。在世界上街头食品和饮料有很长的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左旋氧氟沙星对霍乱的疗效。方法:将30例霍乱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片。比较两组有效率、止腹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左旋氧氟沙星有效率100%,氧氟沙星有效率91.7%。(P>0.05)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止腹泻时间分别为(1.17±0.66)d和(1.92±1.30)d。(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和16.7%(P>0.05)。结论:左旋氧氟沙星是治疗霍乱高效、安全药物,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10月,某医院专科查房期间,累计发现霍乱治疗失误46例,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运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各个应用领域带来又一次革命。各种基于电子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使得医疗卫生的资料信息管理,前进到一个较高水平,运用管理系统完成资料管理和信息流通,具有准确、自动、简便、快速等特点。目前,在计划免疫评审、劳动卫生情况月报、疫情报告管理方面已有开发出来的应用软件,而传染病资料信息管理方面尚无成功管理系统软件。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致力于研制“霍乱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把传染病资料纳入科学管理打下基础。现简要报告一下  相似文献   

18.
本法纯化的肠毒素有下列特点:1.纯化毒素与粗制毒素对抗血清呈现单一线条,并与标准抗血清完全融合。2.经免疫电泳、等电点聚焦电泳等方法测定其结果与美国制备肠毒素一致。3.本法所纯化的毒素与自然类毒素未分开,其家兔兰斑试验为IBD/0.002μg,回收率达35%,且杀弧菌抑制试验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一、霍乱和其它弧菌性腹泻疾病一致性弧菌的分类,特点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一)霍乱弧菌01: 1、流行趋向: (1)霍乱弧菌01是第七次霍乱世界性大流行的“流行菌株”。 (2)第七次霍乱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发性地方性疫区及其自然地理环境。 (3)从1961年到目前霍乱流行发展的趋势和对本病流行的估计。 (4)新的继发性地方性疫区的形成和发展。 2、EL—TOR弧菌的进攻性 3、继发性地方性疫区的形成及其特点: (1)地方性疫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2)地方性疫区霍乱病例的类型及分布状态。 (3)地方性疫区霍乱病例年龄分布。 (4)地方性疫区霍乱的流行季节性和流行前期的特点。 (5)有关地方性疫区形成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4、广谱的疾病,不同的比例。 5、感染的菌量和传播方式的新见解。 (1)胃酸与感染菌量的关系。 (2)污染食物的感染力比污染水的感染力大。 (3)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比水体本身的感染力大。 (4)霍乱弧菌在温暖季节不仅在食物和水中生存,而且能繁殖。 (5)霍乱弧菌具有怕热,不怕冷,怕酸喜硷的特点。 (6)霍乱弧菌不仅可在淡水中生存与繁殖也可在咸水中生存与繁殖,其适宜NaCl浓度为0.5~4%。 6、EL—TOR弧菌的耐药性问题。 (1)单一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性。 (2)R—因子的遗传性和抗药菌株的扩散。 (3)大规模化学药物预防是否继续应用值得考虑。 (二)不典型霍乱弧菌01 (1)最早的发现与近年来的研究。 (2)不典型霍乱弧菌01的主要寄生场所。 (3)不典型霍乱弧菌01的地区分布。 (4)不典型霍乱弧菌01的绝大多数菌株不产生肠毒素,不致病,少数菌株可产生肠毒素,能引起腹泻疾病。可引起散发病例与小型的爆发流行。 (5)不典型霍乱弧菌01与多价霍乱弧菌抗血清发生凝血反应。 (6)生化反应稍有异常。 (7)血清学调查与动物模型是鉴别典型霍乱弧菌01与不典型霍乱弧菌01的主要方法。 (三)不凝集霍乱弧菌(简称NAG) (1)不是“流行株”。有些是无毒性菌株,不致病;有些是有毒性菌株,可引起腹泻疾病。一般仅能引起轻型腹泻病例,少数可以引起中型病例与重型病例与霍乱无异。 (2)由NAG引起的腹泻疾病,其分布是世界性的,在亚、非、欧、美各洲均有发现。 (3)没有较大的流行,有小流行散发病例的报导。 (4)主要藉污染食物与污染的水传播。 (5)流行季节性不明。 (6)这类NAG存在于家畜,海产品、水产品、污水、井水、河水或其他地表水中。不仅可以在淡水中生存与繁殖,也可在海水中生存和繁殖。 (四)副溶血性弧菌 (1)是喜盐的海生弧菌,但也可在淡水中生存和繁殖。 (2)最早的发现与近年来的研究。 (3)临床表现,二种综合症。 (4)其分布是世界性的。 (5)有明显的流行季节性(夏季升高)。 (6)传染源是病人与短期健康带菌者。 (7)主要藉海产品传播,也可藉水产品传播和地表水传播。 (8)副溶血性弧菌的繁殖力很强,在温暖季节,每9分时可繁殖一代,当菌量达到10~(5-7)/ml或gm时,即可引起腹泻症状。但在15℃以下停止繁殖。在2℃以下或65℃以上即死亡。二、关于霍乱弧菌和非霍乱弧菌鉴别的研究: pH试验霍乱弧菌75种O血清型和01抗血清凝集反应的局限性。致病性弧菌之间与非致病性弧菌之间有明显的共同H抗原。用提纯的H抗原与H抗血清相作用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可判定为致病性弧菌与非致病性弧菌。 pH试验的做法、注意事项与成功率。三、霍乱的带菌者问题: 分类、重要性、特点,发现与处理。四、霍乱的发病机制,免疫与免疫接种: (1)霍乱的发病机制, (2)现行的霍乱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状态,免疫物质,性质和其保护率。 (3)发展和研制新的霍乱疫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的杜若丸进行遣药分析,组方研究,并浅论其与治疗霍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