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现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总结、分析、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出详尽的阐述. 结论 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治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后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现代医学对CAG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停药后病情常易反复、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等。中医治疗本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综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痛"、"胃痞"等范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表明CAG已成为极受医学界重视的一个疑难杂证.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中医界对CAG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特征是胃黏膜出现局部或广泛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变薄或膜肌层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易发生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国内有资料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发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4.5%~13.8%[1].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强调辨证分型、专方用药、中西医结合以及针灸等特殊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同时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具有病程久、难治性、易癌变等特点,近年来研究证实应用中医药治疗CAG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基本专法治疗、专方专药、中成药及针灸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孙喜奎 《中外医疗》2011,30(6):140-140
祖国中药参芪蒲丹汤既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改善萎缩胃黏膜,阻断或减轻病变的进展,使萎缩的胃黏膜逆转,降低胃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易发生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国内有资料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发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4.5%~13.8%1。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等病证2,其病因多端、症候变化复杂。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胃癌的前期状态,至今尚缺乏特效药物。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有其优越性,且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近年来临床治疗加以概述。1单验方与专方治疗闫氏等3用一贯煎治疗118例,用北沙参、生地、白芍、…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真 《中外医疗》2009,28(28):18-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健脾益气法、清热化湿法,活血化瘀法、滋阴益胃法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转癌率达4%-12%,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众多学期望在中医中药领域能对该病的逆转和控制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并阻止向胃黏膜肠化发展寻求一定的突破。近年来,中医中药对CAG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近几年有关CAG的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CAG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祖国医学结合患者症状辨汪施治,取得良好成效。文章通过论述近年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研究进展,从而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虚痞等病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很满意,现就近五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是现代医学病理组织学诊断 ,是胃粘膜固有腺减少的一种病理改变。1 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 CAG列为癌前状态之一。现代医学对 CAG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而中医药治疗 CAG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已引起医学界人士的重视。国内开展中医药治疗 CAG已 2 0余年 ,积累了不少可贵经验。本文就 CAG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中医对 CAG的认识CAG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饱胀 ,隐痛不适 ,痞闷 ,纳差 ,胀满 ,嗳气 ,反胃等 ,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纳呆”、“呃逆”等范畴。其病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文献的综述,表明中医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CAG,包括辨证分型,专方专地,针灸,穴位注射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体现出中医药治疗CAG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从诊断、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概况,认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使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与腺体萎缩等病理学改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镜以及病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由于部分病例可能癌变,故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西医学对该病的诊断较先进,但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局限,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特色,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断治疗CAG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