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1  
目的了解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3243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HBV DNA做对比分析.检测58例急性发病的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分析其不同病程的PreS1,HBeAg和HBV DNA三者间的关系.根据肝活检病理的肝组织炎症情况分为G1~G4级,对49例PreS1和HBV DNA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检测39例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析PreS1和HBV DN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与PreS1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86%和88%,P>0.05,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HBeAg和HBV DNA检出率高度符合.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组与PreS1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36%和35%,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和HBV DNA与ALT之间的关系,PreS1与ALT相比符合率高,P>0.05.HBV DNA与ALT相比符合率较低,P<0.01.病理肝组织G1~G4炎症分级与PreS1和HBV DNA高度吻合.结论 PreS1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先于HBV DNA阴转,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王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2):2058-2059
对我院门诊及住院不同类型乙型肝炎387例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106例经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的患者,按照其病情分为A组(急性乙型肝炎)23例、B组(慢性乙型肝炎)33例、C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9例、D组(肝硬化)31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5组人群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E、IgG、IgA、IgM)水平.结果 A、B、C、D组血清中IgE、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C组的IgE、IgG、IgA、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最为明显,其次为D组.结论 可将免疫球蛋白水平视为一种评判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健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提高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2000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手术切除的355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163例(HBV组),丙肝相关肝细胞癌73例(HCV组),119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组(NBNC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轻,男性患者比例高,甲胎蛋白(AFP)均值高;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最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伴白蛋白降低者比例高,体检发现的小肝癌居多,肿瘤分期相对较早;NBNC组患者由于无肝病背景,往往缺乏定期体检,多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故发现时以大肝癌为主,合并血管侵犯,肿瘤突破包膜者比例高。术后生存情况:HBV-HC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4.0%,30.7%和11.53%;HCV-HCC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8.2%,41.9%和31.41%。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χ2=10.92,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病毒感染类型是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前者的1.5倍(P=0.03),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其0.85(P=0.5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B超对甲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鉴别诊断邹绪刚近年来,已有学者报道有关肝炎的声像图改变,国内也逐渐引起注意,这方面的报道也屡有登载,我室从1991年10月~1995年5月,先后观察了86例急性甲、乙型肝炎及HBsAg阳性患者的声像图改变,并对其改...  相似文献   

6.
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的组成成分,与HBV的组装、分泌入侵肝细胞密切相关,而HBV血清中HBV-DNA阳性检出通常作为HBV复制的金标准。本研究通过对38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及相关性分析,评价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判断乙型肝炎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HBVcccD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进行定量检测,同时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检测。结果①40例CHB患者肝组织均检测到HBVcccDNA,定量值为1.23&#215;10^3拷贝~4.25&#215;10^6拷贝。40例CHB患者血清HBVDNA阳性35例,定量值为3.20&#215;10^3拷贝~6.30&#215;10^7拷贝。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血清HBSAg滴度呈一定相关性。与肝功能无相关性。结论定量检测肝组织中HBVcccDNA是评价HBV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在CHB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渝萍 《临床荟萃》2000,15(3):99-100
目的:定量分析及动态谷氨酰转肽酶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诊断而后的价值。方法:对7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0例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第1、3、7天分别测定血清γ-G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胆源性组较非胆源性组患者γ-GT水平明显升高,P〈0.05;非胆源性组与对照组比较,γ-G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胆源性胰腺炎轻症组、重症组在发病后第1天γ-GT值均明显升高,尤以重症组明显,但两组  相似文献   

9.
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前S1抗原的存在反映病毒活动性复制和肝损害,前S1抗原抗体系统的消长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HBV感染的预后,一般认为与HBV DNA关系密切。现对248例HBV感染者对PreS1及HBV DNA进行检测,以了解血清前S1抗原与HBV DNA、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为7.18%,在14亿人口中有近9300万为HBV携带者,现今抗病毒治疗以HBeAg阴转和抑制HBV-DNA复制为主要趋势,而HBeAg阴转的病人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用于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V-LP、电化学发光发检测病毒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患者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相同模式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 DNA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110例小三阳乙肝患者血清中HBV-LP HBeAg阳性检出率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的检出一致率为78.18%;HBV-LP吸光度(OD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关系(r=0.986)。结论在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中HBV-LP与HBV DNA有较高检出一致率,与HBV DNA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HBV-LP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关系。方法 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5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理明显高于抗-HBe或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含量较低。结论 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检出率仍较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含量较低。结论 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3.
HBV-pre-C区段变异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患者血清HBV-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毒复制为阳性的乙肝血清76份,其中,HBeAg(-)且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的46份;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30份;体检正常对照30例.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同时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血清中82.6%(38/46)HBV-pre-S1检测为阳性,其中92.1%(35/38)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血清中83.3%(25/30)HBV-pre-S1检测为阳性,92.0%(23/25)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正常对照组中HBV-pre-S1检测为阴性,血清ALT活性均正常.HBV-pre-C区段(nt1896)变异阳性组与阴性组,HBV-pre-S1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2.1387,P>0.05),HBV-pre-S1阳性血清中伴ALT异常增高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3.4211,P>0.05).结论当HBV发生基因变异时,HBeAg不能正常表达,血清中HBV-pre-S1抗原的检测可基本避免基因变异的干扰,大致反映病毒基因的复制及活动.  相似文献   

14.
汤桂芳  袁霞  陈瑞玲  姜友珍 《新医学》2009,40(7):436-438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antigen,Pre—S1Ag)与HBVDNA、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Pre—S1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采用EUSA法检测Pre.S1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比较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HBV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中等复制组及高复制组,分析HBVDNA载量与Pre-S1Ag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178例的HBVDNA均为阳性,其中Pre—S1Ag阳性144例(80.9%),Pre—S1Ag阴性34例(19.1%);HBeAg阳性112例(62.9%),HBeAg阴性66例(37.1%)。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62.9%,上述两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HBeAg阳性慢乙肝者中,Pre-S1Ag的阳性率80.4%;66例HBeAg阴性慢乙肝者中,Pre—SlAg阳性率82%。HBV高复制组的Pre-S1Ag阳性率(93%)高于中等复制组(80%)和低复制组(64%),且HBVDNA载量与Pre—S1Ag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293,P〈0.01)。结论:Pre.S1Ag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无法开展HBV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对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应增加检测Pre-S1Ag,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9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及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 19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6,P〈0.05);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的吸光度值A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97(P〈0.01,F=104.52);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LP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不同HBV-M模式HBV感染者HBV-LP和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水平,是HBV-M较好的补充;血清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是监测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与疗效的较好指标;HBV-LP与HBV标志物联合检测更有助于HBV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肝损伤及HBV激活情况,为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伴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肝功能变化,并总结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相关因素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伴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中,化疗后发生肝损伤者多发于淋巴瘤Ⅲ、Ⅳ期,而采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率明显下降。化疗方案中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表阿霉素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较未应用上述2种化疗药物者明显高。接受含美罗华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更易导致HBV再激活(21.8%比8.4%),这部分患者中未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的HBV再激活率明显高于采取预防性抗病毒者(28.9%比5.9%)。结论:疾病分期、表阿霉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成为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高危因素。应用含美罗华化疗方案化疗更易导致HBV再激活,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显著降低HBV再激活率。  相似文献   

17.
乙型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乙肝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HBV感染者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BV标志物,选取其中已确诊为重叠感染者49例作为实验组,并从已确诊为单一HBV感染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叠感染组血清HBsAg、抗-HBcIgG、抗-HBcIgM等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丙型或戊型肝炎与HBV重叠感染时,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其它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8.
实时定量检测乙肝患者HBV DNA及其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乙肝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方法 用Light CyclerTM对 315例乙肝初诊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 ,同时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 ,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等指标 ,观察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基因组含量与抗原抗体表型组合的关系。结果 在 16 9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HBVDNA ,病毒基因组拷贝值范围为 3 77× 10 2 ~ 3 12× 10 8copies ml,平均拷贝值为 3 6 7× 10 6 copies ml,阳性检出率为 5 3 6 % ;在大多数e抗原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均能检测到较高拷贝水平的病毒基因组含量 ;而在e抗原阴性患者中仍有 35 4 %可检测出HBVDNA。结论 LightCyclerTM是测定乙肝病人血清中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之一 ,能够正确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 ;乙肝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结合HBVDNA定量检测分别从蛋白水平和DNA水平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及机体的反应性 ,对临床诊断、估计病情及用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病毒核酸是HBV和HCV感染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标志物,病毒核酸标准物质是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可比性、试剂溯源性、测量程序的评价和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无生物传染危险性且稳定的标准物质的研究是HBV和HCV核酸检测标准物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定量测定的相关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HBV M)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两种HBV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的相关性特征。方法对225例血清标本采用PE7000型FQ-PCR仪和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进行HBV DNA和HBVM的定量测定,以HBV M血清学模式进行HBV DNA分组并分析比较各组的相关性及特点。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54.5%分布在107拷贝/ml以上,HBV DNA的C~G组及抗-HBs、HBeAg、抗-HBe的F~G组含量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含量与抗-HBs呈负相关(r=-0.670)、与HBeAg和抗-HBe则呈正相关(r=0.524、r=0.814);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82.2%分布在105拷贝/ml以下,HBV DNA的B~G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仅与抗-HBs呈负相关(r=-0.569)。结论不同HBV 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