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8例,胸椎1例,腰椎4例。肿瘤分期:Ⅲ期12例,Ⅳ期1例。采用联合入路(后正中入路+前外侧入路)8例,经后正中入路5例;均行半椎板切除。1例Ⅳ期病人切除肿瘤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病变节段。结果本组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性质:神经鞘瘤1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感觉麻木面积扩大5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8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可以切除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行半椎板切除可以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应用囊内分块切除技术可以减少对肿瘤邻近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新的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临床分型,并根据术前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制定一期全切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依据新的“三分型”系统进行临床分型。Ⅰ型:肿瘤主体位于椎管内及椎间孔区,采取后入路半椎板术式;Ⅱ型:肿瘤涉及椎间孔内外,生长范围广,采取后入路个体化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式;Ⅲ型:肿瘤主体位于椎间孔外及肿瘤位于C1-2水平,采取侧方入路术式。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达到一期全切肿瘤的手术目标。术后评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肿瘤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等临床疗效,分析此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价值。结果 84例患者中,Ⅰ型10例,Ⅱ型40例,Ⅲ型34例,均达到一期全切目标,术中未发生椎动脉的损伤。术后病理诊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共70例(83.3%)。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33例,Ⅱ级43例,Ⅲ级7例,Ⅳ级1例。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43例患者疼痛及无力等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在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手术治疗的15例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颈枕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复查CT及MRI肿瘤无复发,无颈椎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对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暴露及切除程度均较满意;术中应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有助于确保颈枕部稳定性;术后患者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3例为已行全椎板切除手术的复发性肿瘤,其他病人均采用半椎板切除或开窗手术。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固定融合手术。结果显微镜下均全切除,行椎体固定融合手术3例。术后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0.5~3.5年,平均2.2年,未见肿瘤复发和术后脊柱畸形。结论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在颈段较为多见,胸、腰段次之。一次手术全切除较困难.肿瘤全切除后疗效好。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应行椎体固定融合术,以维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椎旁巨大型12例.术中采用脊髓肌电或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脊神经功能.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间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和(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全切123例,近全切除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4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4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术后2周原术前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6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的1例腰椎管巨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资料。先由骨科医生根据C型臂透视定位,从左侧12肋后部向脐行倒八字切口手术,显露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并切除;然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 术后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示椎管内无强化影像。结论 多学科联合,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良性肿瘤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肿瘤手术中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外肿瘤2l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20例在切除肿瘤后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移植,1例未行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21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3月(3~38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随访ASIA分级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移位,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切除颈椎管内外肿瘤后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可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9例(151个病灶)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术,暴露肿瘤后行手术切除,其中30例切除病变后使用钛连接片行椎板成形术。结果全切除134个,近全切除17个,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出院时症状好转128例,无变化1例。随访82例,失访47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例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颈部锁骨上窝臂丛神经肿瘤切除术联合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1例采用颈部锁骨上下窝臂丛神经肿瘤切除术联合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中未使用椎体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等,颈椎各关节未破坏,颈部活动能力较术前无受限。7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无脑脊液漏。5例术后症状改善;2例术后同侧肢体肌力下降,药物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术后随访9~27个月,平均14.7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术后患侧肢体肌力未见下降,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肌电图示臂丛神经损害好转。结论 对于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无需行颈椎内固定,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4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脊膜瘤19例,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以女性多见,疼痛少见,多出现囊变,T2WI多为等信号;而神经鞘瘤以男性多见,多有疼痛表现,囊变较少,T2WI多为高信号。34例肿瘤均全切除;全椎板切除28例,半椎板切除6例。术后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和脊髓缺血病变。术后随访12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以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最为常见,T2W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全椎板或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后三角入路在颈椎椎管内外沟通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经颈后三角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例颈椎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瘤。术后分别随访4、15个月,无肿瘤复发,无颈椎畸形,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合适的颈椎椎管内外沟通瘤,颈后三角入路手术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小,对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改良椎板成形术在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改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及手术后颈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16例颈椎管内肿瘤经后路切除。手术中,整体取下所累节段之椎板及相应后方结构,待肿瘤切除后再将此结构回置,以钛钉-钛板固定,将椎管扩大成形。分析此术式对肿瘤的显露与切除效果,评价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随访患者远期颈椎生理曲度、颈椎运动度及稳定性。结果16例患者中髓内室管膜瘤5例,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2例。椎板成形2~5节段(平均3.5节段),肿瘤全切率100%。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19.5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9.21±3.28)分提高到(15.38±1.29)分。颈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增加3.8mm(P=0.004)。颈椎曲度恶化发生率为12.5%;颈椎不稳定发生率为0;颈椎总运动度减少2°,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结论经改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入路,手术对椎管内病变显露及切除效果满意,同时扩大了椎管前后径。由于部分保持了颈椎后方张力带,对脊柱的生物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行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06 -2011年的10例腰椎哑铃型肿瘤,肿瘤位于L4~5水平6例、L2~3水平3例、L5~S1水平1例.临床上以根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根据肿瘤主体位置,选择适宜入路一期行肿瘤切除术,其中经后旁正中-峡部外侧入路3例;经后正中椎板切除入路4例;经后路椎板-小关节突切除入路加钉棒系统内固术3例.结果 本组10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手术耗时1.5-4.1h,出血量90 ~3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前根性疼痛症状术后缓解或消失,病理检查9例为神经鞘瘤、1例为神经纤维瘤.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1例患者术后2个月始伤口周围疼痛,术后8个月消失;另外9例手术后无不适.复查MRI肿瘤复发率为0,腰椎序列及曲度完好.结论 腰椎哑铃型肿瘤,多为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其包膜完整,边界清楚.手术应根据术前医学影像学资料选择适宜人路,一期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段哑铃型椎管肿瘤的临床特征、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19例颈段哑铃型椎管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Ⅰ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其中全切15例,次全切除4例.所有病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肿瘤病理学检查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共12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脊索瘤2例.随访6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残余增大病例.结论 颈段哑铃型肿瘤以神经鞘瘤居多.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保护好椎动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之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例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3型,Ⅰ型以椎管内为主型(17例),采用经后路入路手术,8例辅助内固定术;Ⅱ型以椎管外为主型(4例),采用经前外侧入路手术,均未行内固定术;Ⅲ型为椎管内外均衡型(5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均辅助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单侧关节突关节破坏者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经后路行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取自体髂骨行植骨融合术。结果26例中神经鞘膜瘤19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脊膜瘤1例。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50%(13/26)患者肿瘤切除同期行内固定术,Ⅰ型8例、Ⅲ型5例。平均随访30个月,4例(15.38%)复发,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和脊柱后凸畸形。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肿瘤分型并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颈椎"哑铃"形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脊柱稳定性被破坏者需同时行内固定以重建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45例肿瘤均达全切除,术后病理: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17例,神经纤维瘤9例,肠源性囊肿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失稳病例。结论偏向一侧的椎板节段间脊髓肿瘤及部分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可选用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手术,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肿瘤,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后正中全椎板入路,4例采用后正中半椎板入路,3例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关节突入路部分切除,7例行经后路全椎板+关节突入路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前外侧经胸+后路椎板入路切除,2例行后外侧经横突+椎板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55例,次全切除3例。55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8.5月;按照Frankle分级评定标准评判效果,改善50例,不变5例;肿瘤全切者无复发,肿瘤次全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对于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与脊髓之间的关系及椎管外有无侵润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脊髓神经鞘瘤微创小椎板切除术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小椎板切除技术在脊髓神经鞘瘤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微创小椎板切除法治疗脊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32例,硬膜下硬膜外哑铃状肿瘤6例,硬膜外鞘袖型5例,髓内肿瘤2例。肿瘤最大径2~9 cn。手术应用微创小椎板切除法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45例均达全切除。住院期间32例症状好转,13例稳定。出院后随访时间5~40个月,获随访43例,好转38例,稳定5例;无手术区肿瘤复发、病情加重,无脊柱稳定性相关并发症,未见脊柱变形。结论微创小椎板切除入路手术切除脊髓神经鞘瘤安全、创伤小,术后不需脊柱稳定性加固,较常规手术操作难度无明显增大;但在较大体积的髓内型脊髓神经鞘瘤慎用。  相似文献   

20.
哑铃型脊髓肿瘤的MR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哑铃型脊髓肿瘤的MR分型及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将38例哑铃型脊髓肿瘤根据其MR表现,即根据肿瘤主体及其自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情况分成三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切除。结果经后正中入路,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切除行MR 1型肿瘤切除18例;经颈外侧、胸、腹及盆腔入路切除MR 2型肿瘤11例;两种方法联合一期或二期手术切除MR 3型肿瘤9例。其中神经鞘瘤占大多数26例(26/38)。手术肿瘤全切29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7例。手术效果优27例;良5例;差3例。死亡3例。结论MR检查可对哑铃型脊髓肿瘤能做到术前精确定位,利用MR对肿瘤的显示分型,从而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可提高全切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