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5-HT再摄取特异性抑制剂氟西汀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氟西汀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氟西汀(5μmol、7.5μmol、10μmol、12.5μmol、15μmol)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48 h,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和蛋白水解酶3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0μmol、12.5μmol氟西汀处理24 h早期凋亡率分为(14.41±5.40)%、(19.43±5.91)%,与对照组(4.05±1.9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μmol氟西汀处理48 h早期凋亡率为(20.32±6.23)%,与对照组(12.40±4.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及12.5μmol氟西汀处理24 h活化caspase 3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结论氟西汀具有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临床上应用氟西汀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晓晴  杨仙珊  赵鹏  丁美  赵军  段钟平  张晶 《肝脏》2010,15(4):269-271
目的通过对人肝癌细胞系和人正常肝细胞系的研究,探讨肝细胞是否具有合成5-HT的功能。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肝细胞系7702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5-HT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表达5-HT合成的关键酶及5-HT受体。结果两种细胞系细胞上清液均可检测到5-HT;均可表达多种类型的5-HT受体,均表达合成5-HT的关键酶色氨酸羟化酶(TPH)及运载体(SERT)。结论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肝细胞系7702均表达合成5-HT的关键酶和受体,说明肝细胞具有5-HT自分泌系统,5-HT可能以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真核起始因子2α (eIF2α)的磷酸化对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肝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用突变载体eIF2αS51A转染和小分子抑制剂salubrinal 改变实验组细胞在顺铂作用条件下eIF2α磷酸化的基础上,用流式细胞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标志物.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顺铂诱导肝癌细胞eIF2 α发生51位丝氨酸磷酸化.在突变载体转染条件下,顺铂(10μg/m1)诱导对照组和实验组SMMC-7721细胞在24 h凋亡的平均百分率分别为21.7%±1.5%和50.7%±2.1%(t=19.454,P<0.05);顺铂诱导对照组和实验组HepG2细胞在24h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21.0%±1.0%和57.3%±2.1% (t=27.250,P<0.05).在抑制剂作用条件下,顺铂(15 μ g/ml)诱导对照组和实验组SMMC-7721细胞在36 h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50.3%±2.5%和16.3%±2.1% (t=18.031,P<0.05);顺铂诱导对照组和实验组HepG2细胞在36 h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42.0%±2.6%和12.0%±2.0% (t=15.667,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IF2α的磷酸化抑制顺铂诱导的凋亡蛋白抗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剪切. 结论 eIF2α的磷酸化在肝癌细胞抵抗顺铂介导的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不同鼠龄SD大鼠肠道推进率、肠道黏膜嗜铬细胞数量和肠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受体3(5-HT3R)的表达,探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肠道运动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其机制. 方法 80只健康SD大鼠分为3月龄、9月龄、18月龄、24月龄及30月龄5组,每组各16只.以印度墨汁为标记物,检测大鼠的肠道推进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染色,检测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嗜铬细胞的数量以及肠肌间神经丛5-HT3R的表达.结果肠道推进率30月龄组大鼠为(52.1±9.8)%,明显低于3月龄组(67.2±13.5)%(t=7.013,P=0.001);30月龄组大鼠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嗜铬细胞数量分别为(11.1±3.0)个、(10.6±1.9)个和(10.2±4.3)个,较3月龄组(22.9±6.2)个、(25.8±7.1)个和(23.0±5.7)个减少(t=3.640,t=3.384,t=4.154,均为P<0.01);大鼠空肠和结肠的5-HT3R表达30月龄组分别为4.8±1.4和9.3±4.2,较9月龄组的8.9±1.5和14.5±5.3减少(t=3.464,t=3.003,均为P<0.01),回肠5-HT3R 30月龄组和3月龄组分别为5.0±1.3和9.0±1.7(t=4.549,P<0.001). 结论 老年大鼠肠道推进率、肠道嗜铬细胞数量及肠肌间神经丛5-HT3R表达均显著降低,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老年大鼠肠道运动功能的明显下降与肠嗜铬细胞数量以及肌间神经丛5-HT3R的表达显著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足叶苦素(PPP)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后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运动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肝细胞L02和肝癌细胞(Bel-7404、Bel-7402、HepG2和Huh-7),以Western blot分析IGF-IR表达,以磺酰罗丹明B法分析细胞活性;在PPP抑制IGF-IR后,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以AnnexinV-FITC法分析细胞凋亡;在z-VAD-FMK抑制caspases后,以均质发光法检测caspase-3/7活性;划痕试验分析细胞运动能力.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肝细胞L02中几乎检测不到IGF-IR,各肝癌细胞中IGF-IR呈不同程度表达.PPP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1.0μmol/L PPP处理HepG2细胞24h,G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0.4%、11.0%±0.7%和87.1%±0.6%,且划痕不愈合;caspase-3/7活性显著增加(t=11.83,P<0.01);HepG2细胞凋亡率为16.4%±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2% (t=14.05,P< 0.01);z-VAD-FMK抑制caspases表达,HepG2细胞凋亡率为11.3%±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2% (t=11.83,P<0.01). 结论 IGF-IR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运动和凋亡相关,可能是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与吲哚美辛诱导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吲哚美辛处理后的C57BL/6小鼠胃黏膜组织和大鼠胃黏膜细胞(RGM-1)中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吲哚美辛处理后的小鼠胃黏膜组织呈现典型的胃溃疡病理形态变化;和对照组相比,经吲哚美辛处理后的小鼠胃黏膜组织和大鼠胃黏膜细胞RGM-1中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 抗凋亡信号蛋白磷酸化AKT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吲哚美辛诱导的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伴发抑郁的模型试验,评价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的疗效.方法 建立癫痫伴发抑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及卡马西加低、高剂量8-OH-DPAT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通过尼氏染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抗癫痫的疗效,通过强迫游泳,开放视野的行为学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5-HT1A受体表达量来评定抗抑郁的效果.结果 5-HT1A受体激动剂与卡马西平联合使用,且能明显的改善抑郁行为、可以增高5-HT1A受体mRNA的含量,同样也具有对抗神经元凋亡和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P<0.05).结论 5-HT1A受体激动剂不仅具有抗癫痫和抑郁的作用,而且也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苦参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化后对苦参碱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苦参碱(分0.8、1.0、1.5、2.0、2.5 g/L组)及PDTC联合苦参碱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细胞对照组、PDTC组(20μmol/L)、苦参碱组(1.5 g/L)和PDTC+苦参碱联合组,流式细胞仪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 PDTC增强了苦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F=183.92,P<0.01).苦参碱同时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和NF-κ B活化的作用;PDTC能显著增加苦参碱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和抑制苦参碱诱导的HepG2的NF-κB活化,细胞凋亡率由6.11%±0.81%增加至12.95%±0.02%(χ2=9.67,P<0.05),NF-κB活化的灰度值由38.82±0.17降至32.01±0.69(χ2=10.38,P<0.05).结论 苦参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κB;PDTC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苦参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乙型肝炎病毒P22e蛋白抑制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HBV P22e基因的重组pEGFP-C2HBVP22e质粒的肝癌细胞HepG2,以放线菌素-D(Act-D)、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该细胞凋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核蛋白电泳迁移率等技术,观察在HBV P22e抑制TNFα诱导HepG2EGFP-C2HBVP22e细胞的凋亡过程中NF-κB的核转移、活化等情况.用NF-κB抑制剂ALLN抑制其信号通路,检测以Act-D、TNFα诱导的HepG2、HepG2EGFP-C2HBVP22e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 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电泳迁移率实验观察到HepG2EGFP-C2HBVP22e细胞在发生凋亡前后,有明显的NF-κB向核内迁移活化现象.NF-κB抑制剂ALLN可使以Act-D、TNF α诱导HepG2EGFP-C2HBVP22e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6.19%±1.58%与39.99%±7.620/0,t=7.515,P<0.01).结论 在HBV P22e蛋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信号途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研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ISL)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信号通路中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Akt)及下游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ISL实验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MTT实验检测IS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摸索后续实验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ax、Ak和P-Akt的表达.结果:10mmol/L ISL不能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而25、50、100mm o l/LISL可明显抑制其生长,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凋亡率3.23%±0.45%相比,25mmol/L组(6.13%±0.61%)、50mmol/L组(11.70%±0.75%)、100mmol/L组(26.60%±1.51%)凋亡率逐渐增高(P0.05)随ISL浓度的增加,P-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均P0.05),各组间A k t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SL能够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以及上调其下游的凋亡蛋白Bax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异烟肼致HepG2细胞坏死或凋亡模型,观察HepG2细胞Fas/Fas配体(FasL)的表达.方法 以HepG2细胞为模型,分别用含1、2、4、6、8 mg/mL异烟肼的细胞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加入新鲜培养液,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情况以及其Fas/FasL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不同浓度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结果 随异烟肼浓度的增加(4、6、8 mg/mL),HepG2细胞出现逐渐增多的坏死和凋亡,总死亡率分别为(32.1±7.5)%、(34.9±8.1)%和(38.2±9.4)%,与正常对照组的(7.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14、5.75,均P<0.01);Fas的表达也随之增加,异烟肼2、4、6和8 mg/mL浓度组Fas表达率分别为(8.7±2.2)%、(11.5±2.8)%、(12.3±3.0)%和(10.6±2.9)%,与正常对照组的(3.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t=4.46,P<0.01;t=4.88,P<0.01;t=3.98,P<0.05).异烟肼4、6、8 mg/mL浓度组FasL表达率分别为(16.2±3.5)%、(21.7±4.8)%、(18.7±4.9)%,与正常对照组的(7.4±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1;t=5.06,P<0.01;t=3.99,P<0.05).异烟肼浓度为8 mg/mL时,HepG2细胞的死亡增加,主要以坏死为主,凋亡发生率未再增加.结论 异烟肼可以诱导HepG2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这种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异烟肼诱导肝细胞表达Fas/FasL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9活性与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CDC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9活性,RT-PCR检测caspase3,9mRNA表达水平.结果 100μM-250μM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后,其细胞凋亡率、caspase3,9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GCDC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caspase3,9参与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调控,GCDC通过活化caspase9,进一步活化caspase3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通过调节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miR-192的表达而抑制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设立3个细胞组: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HBx),稳定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HepG2/pcDNA3.1)以及未作转染的HepG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个细胞组的凋亡率差异,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3组细胞中miR-192的表达水平.转染miR-192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同时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53、PUMA表达的变化.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epG2/HBx细胞的凋亡率为2.37%±0.35%,较HepG2/pcDNA3.1、HepG2细胞(11.46%±0.69%、12.50%±0.66%)明显降低(F=171.722,P<0.01).miR-192表达在HepG2/HBx细胞中为49.1%±5.9%,较HepG2/pcDNA3.1、HepG2细胞(98.0%±8.9%,100%)也明显下调(F=14.319,P< 0.05).转染miR-192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15.74%±1.17%)较转染相应阴性对照的HepG2细胞的凋亡率(10.74%±1.15%)显著升高(F=18.415,P<0.05),同时,p53、PUMA基因在mRNA (953:1.68±0.12比0.90±0.09,F=43.115,P<0.05 ; PUMA:1.66±0.10比0.98±0.06,F=22.541,P<0.05)和蛋白质水平(p53:3.07比1,PUMA:2.13比1)的表达均显著上升.结论 miR-192促进HepG2细胞凋亡,HBx通过下调miR-192抑制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及多药耐药(MDR)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2.15)建立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胰岛素受体(InsR)、IGF-1R、NF-κB 和 P-糖蛋白(P-gp)表达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法)检测阿霉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分别用100 nmol/L 和 1 000 nmol/L 胰岛素培养 HepG2 和 HepG2.2.15 细胞 48 h,成功建立 IR 肝癌细胞模型;IR 肝癌细胞 IGF-1R、NF-κB、P-gp 表达上调,而InsR 表达下调;应用 25μg/mL 阿霉素作用细胞 24 h 后,IR-HepG2 细胞组凋亡率(31.1%±1.9%)显著低于HepG2 细胞组【(49.7%±2.2%),P<0.01】,IR-HepG2.2.15细胞凋亡率【(20.1±1.7) %】显著低于 HepG2.2.15 细胞【(33.8±1.8)%,P<0.01】;HepG2.2.15 和 IR-HepG2.2.15 细胞凋亡率分别较 HepG2 和 IR-HepG2 细胞显著降低(P<0.01)。结论 IGF-1R/NF-κB/P-gp 过表达可能介导 IR 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性痴呆大鼠5-HT2A受体的表达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何首乌组。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丘脑前核内5-HT2A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d4逃避潜伏期(38.95±27.42)s,平台象限游泳时间(20.35±3.52)s,穿过平台次数(1.50±0.76),SOD活性(0.855±0.094)kU/g prot,MDA含量(5.187±1.237)μmol/g prot,5-HT2A受体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增高。何首乌组大鼠d4逃避潜伏期(15.28±9.83)s,平台象限游泳时间(24.66±3.56)s,穿过平台次数2.75±1.28,SOD活性(0.968±0.158)kU/g prot,MDA含量(4.595±1.104)μmol/g prot,5-HT2A受体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降低。其机制与何首乌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与何首乌组差异不显著。结论何首乌提取物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与使5-HT2A受体表达增强以及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AKT信号通路与NSCLC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丽  范理宏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32-1633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75%-80%,5年生存率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不超过15%。AKT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又名蛋白激酶B,是原癌基因C-AKT的表达产物,参与癌细胞P13K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且处于此信号通路的枢纽位置。T-308和S-473两个位点的同时磷酸化是AKT的活化形式。活化的AKT在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细胞的运动,促进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侵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关节置换术中获得的RA患者滑膜组织, 用胰酶消化法提取原代FLS。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雷帕霉素对RA-FLS增殖的影响, 将RA-FLS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10 n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帕霉素对RA-FLS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B淋巴细胞瘤(Bcl)-2相关X基因(Bax)、Bcl-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mTOR、磷酸化(p)-mTOR(2448)、AKT、p-AKT及mTOR复合物1(mTORC1)下游相关分子S6激酶1(S6K1)、p-S6K1、真核翻译启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p-4EBP1的蛋白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雷帕霉素干预的RA-FLS的增殖效率明显弱于对照组, 且雷帕霉素的药物抑制率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雷帕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5.31±0.59)%与(3.49±0.4...  相似文献   

18.
AKT/~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传递生长因子等胞外刺激信号,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增生、分化和代谢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目前在肿瘤的研究中发现AKT/PKB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血管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AKT/PKB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足细胞系MPC5细胞按照不同葡萄糖培养浓度和干预因素分为以下5组:正糖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n=3)、甘露醇高渗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n=3)、高糖组(25.0 mmol/L葡萄糖,n=3)、高糖+艾塞那肽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艾塞那肽,n=3)和高糖+艾塞那肽+LY294002组(25.0 mmol/L葡萄糖+100 nmol/L艾塞那肽+50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n=3)。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裂孔膜肾病蛋白(nephri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以及磷酸化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与正糖对照组和甘露醇高渗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8.60±2.65)%、(4.50±0.75)%和(4.55±0.65)%,t=-19.19、-19.15,均P<0.01],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分别为0.22±0.03、0.72±0.06和0.73±0.08,t=11.43、11.52,均P<0.01),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分别为0.14±0.03、0.83±0.06和0.86±0.04,0.16±0.03、0.66±0.06和0.68±0.04,均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艾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细胞内nephrin表达升高,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而高糖+艾塞那肽+LY294002组较高糖+艾塞那肽组足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p-AKT和p-BAD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艾塞那肽通过上调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表达和减少足细胞凋亡从而保护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BAD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ET(0-20 mmol/L)作用于HepG2细胞24 h或10 mmol/LMET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0-48 h),采用MTT法测定MET抑制细胞增殖效应.将HepG2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ET(0-20 mmol/L)作用24 h或10 mmol/L MET不同时间(0-48 h),用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来测定其细胞凋亡率;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MET作用于HepG2细胞或相同浓度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以了解MET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VEGF的关系.结果MET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MET(0、5、10、15、20 mmol/L)处理HepG2细胞24 h后,其相对细胞活力分别为100%、80.56%±0.72%、71.06%±0.70%、64.73%±0.35%、54.73%±0.40%,呈现浓度依赖性;10 mmol/L MET作用于HepG2细胞0、12、24、36、48 h后,其相对相对细胞活力分别为100%、83.40%±0.70%、69.86%±0.45%、60.40%±0.88%、50.70%±0.45%,呈现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MET(0、5、10、15、20 mmol/L)处理HepG2细胞24 h后,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提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其凋亡率分别为2.78%±0.68%、9.33%±0.22%、17.13%±0.10%、21.61%±0.20%、25.26%±1.09%,呈现浓度依赖性;10 mmol/LMET作用于HepG2细胞12、24、36、48 h后,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提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其凋亡率分别为2.05%±0.04%、8.10%±0.08%、16.53%±0.93%、20.95%±0.16%、25.65%±0.44%,呈现时间依赖性.随着MET浓度的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VEGF的表达均减少,呈现剂量或时间依赖性.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来抑制其增殖,其过程可能与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