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的变化.方法 将56例受试者分为:健康志愿者(HD)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CE)组18例,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胆瘘(BF)组18例.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分析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ELlSA检测血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数据行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E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T淋巴细胞比例为(0.23±0.11)%,明显低于BF组的(0.76±0.43)%和HD组的(0.52±0.50)%(t=2.225,t=4.077,均P<0.05),而BF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1,P>0.05).血清IL-17和IL-23在CE组分别为(12.1±3.7)ng/L和(84.4±46.0)ng/L,明显低于BF组的(15.5±4.1)ng/L和(138.6±37.9)ng/L(t=2.515,t=3.649,均P<0.05),也低于HD组的(14.8±4.4)ng/L和(138.1±48.7)ng/L(t=2.401,t=3.706,均P<0.05),而BF组和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P>0.05).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5).结论 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血清IL-17、IL-23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雌激素改善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与T淋巴细胞连接蛋白40(Cx4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17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SHR随机分为SHR组和雌激素干预SHR组。测量尾动脉压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基底动脉和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以及Cx40在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组肾脏血管壁增厚,部分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肾小球萎缩等肾损伤现象明显,雌激素干预组管壁增厚和炎性浸润程度均减弱;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外周血CD4~+/CD8~+值升高(P0.05),CD4~+CD25~+T细胞占CD4~+细胞比例降低(P0.01),雌激素干预组较SHR组CD4~+/CD8~+值降低(P0.05),CD4~+CD25~+T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增高(P0.05);与WKY组相比,SHR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上Cx40表达增高(P0.01,P0.05),雌激素干预组较SHR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上Cx40表达降低(P0.05);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升高(P0.05,P0.01),雌激素干预组较SHR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表达降低(P0.05),而SHR组大鼠血清中IL-10表达低于WKY大鼠(P0.01),雌激素干预组较SHR组IL-10表达升高(P0.05)。结论雌激素改善高血压炎症造成的肾脏和脑血管损害可能与其抑制T淋巴细胞上Cx40的表达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是雌激素通过下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Cx40的表达,抑制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通讯,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D4+IL-17+辅助性T细胞(Th17)及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博来霉素皮下注射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外周血及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博莱霉素4周,对照组相同条件下注射0.1 mL PBS。采用HE染色和Masson’s染色观察两组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肺组织及外周血Th17、Treg及Th17/Treg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IL-17水平;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肺实质组织中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的mRNA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模型组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程度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Th17/Treg及外周血IL-17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肺实质RORγt和IL-17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及Th17/Treg、外周血IL-17的水平与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反应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肺纤维化模型Th17及Th17/Treg表达均增高;Th17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病,Th17/Treg失衡可能通过加重肺纤维化免疫炎症,促进肺部胶原纤维的沉积,在肺纤维化的发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IL-38的水平, 评估IL-38对PBC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s)向辅助性T细胞(Th)17转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入组46例PBC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者, ELISA测定血清IL-38、IL-35、IL-17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PMBCs中CD4+CD25+CD127dim/-Tregs和CD4+IL-17A+Th17细胞比例, 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转录因子叉头盒蛋白P3(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纯化的Tregs使用重组IL-38刺激后与自体PBMCs共培养, 通过测定细胞增殖和上清细胞因子表达评估Tregs功能。将Tregs向Th17细胞极化培养, 并加入重组IL-38刺激, 通过检测CCR4、CCR6表达以及IL-17分泌、RORγt mRNA评估IL-38对Tregs向Th17表型转分化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PBC组血清IL-3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48.5, 96.7)pg/ml与89.6(58.0, 26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显著性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59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PBC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6和IL-17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诊断PB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Th17细胞比率和Th17/Treg细胞比值分别为(3.1±0.5)%、(5.9±0.9)%和(1.9±0.3),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6±0.3)%、(2.3±0.5)%和(1.4±0.1),P<0.05】;PBC患者血清IL-10、IL-6和IL-17水平分别为(19.5±3.4)ng/L、(10.3±2.2)ng/L和(21.2±3.1)ng/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3.9±2.7)ng/L、(6.4±1.5)ng/L和(5.1±0.9)ng/L,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组PBC患者存在非显著性肝纤维化20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39例;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Th17细胞比率和Th17/Treg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P<0.05);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L-10、IL-6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Th17细胞比率、Treg/Th17比值、血清IL-10、IL-6和IL-17水平等6项指标诊断PB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为0.956,显著高于六项指标的单独评估(分别为0.760、0.746、0.776、0.747、0.736和0.769,P<0.05)。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高度提示肝纤维化的存在,其诊断肝纤维化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的比例及单个核细胞(PBMC)中RORγt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在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PBMC中RORγt mRNA及IL-17 mRNA的水平。结果:严重全身性感染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ORγtmRNA及IL-17 mRN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严重全身性感染组高于感染性休克组(均P0.05)。结论: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h17/CD4+细胞比例增加,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h17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黛矾散对聚肌胞苷酸(Poly I∶C)诱导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Th17/Treg比值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黛矾散治疗PB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黛矾散低剂量组、黛矾散中剂量组、黛矾散高剂量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用Poly I:C诱导PBC模型,观察黛矾散对PBC模型小鼠血清学的影响。检测外周血中肝功能相关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比例,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结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独立样本Kra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UDCA组血清ALT、AST、ALP、TBil、DBil水平均有升高(P值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黛矾散各组血清ALT、AST、ALP、TBil、DBil水平均有下降(P值均0. 05); PBC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reg、Th17比例与ALT、AST、ALP、TBil、DBil均无相关性(P值均0. 05)。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h17百分比增高,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黛矾散各组小鼠外周血Th17百分比下降,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reg百分比下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黛矾散各治疗组小鼠外周血Treg百分比下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h17/Treg比值增高,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黛矾散各治疗组小鼠外周血Th17/Treg比值下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结论黛矾散通过打破Th17/Treg平衡,降低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治疗PBC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7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8例及胸痛综合征(CPS)组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其占CD3T淋巴细胞比例)及Treg(其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Th17及Treg的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结果与CPS组和SAP组比较,UAP组及AMI组Th17表达[(2.97±0.62)%和(3.58±1.02)%vs(0.59±0.27)%和(1.37±0.44)%]及血清中IL-17水平显著升高[(41.92±8.89)ng/L和(52.27±9.49)ng/L vs(10.32±2.05)ng/L和(14.73±4.74)ng/L,P0.01],Treg表达及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SAP组Th17表达及IL-17水平也显著高于CPS组,Treg表达及IL-10水平显著低于CPS组(P0.05,P0.01)。与CPS组和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Th17/Treg比值显著升高(P0.01),SAP组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CPS组(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失衡可能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进展并进一步诱导ACS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青蒿素干预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中 Th17细胞,Treg 细胞占 CD4+ T 细胞的比例,炎症因子 IL-6、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初步探讨青蒿素对 COPD 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和 Th17/Treg 失衡的调控机制。方法随机收集 AECOPD 20例,将其分为1640干预组和青蒿素干预组,收集同一时期肺功能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实验对象 CD4+ Th17细胞和 Treg 细胞占 CD4+ T 细胞的比例;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清中炎症因子 IL-6、IL-21、TGF-β的水平。结果①CD4+ Th17细胞/CD4+ T 细胞和 Th17/CD4+ Treg 细胞的比例1640干预组高于青蒿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青蒿素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eg 细胞/CD4+ T 细胞的比例1640干预组则低于青蒿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青蒿素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炎症因子 IL-6和 IL-21的水平1640干预组高于青蒿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青蒿素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炎症因子 TGF-β的水平1640干预组则低于青蒿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青蒿素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Th17/Treg 细胞的比值与炎症因子 IL-6(r =0.095,P <0.05),IL-21(r =0.051,P <0.05)的水平呈正相关,与 TGF-β(r =-0.002,P <0.05)的水平呈负相关;炎症因子 TGF-β的水平与炎症因子 IL-6(r =-2.075,P <0.05),IL-21(r =-2.869,P <0.05)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AECOPD 患者外周血中存在 Th17/Treg 的失衡,炎症因子 IL-6、IL-21、TGF-β与 Th17/Treg 的失衡密切相关,青蒿素可能能够通过下调 IL-6和 IL-21的表达,上调 TGF-β的表达来调节其失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CD4+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比例和白细胞介素(IL)-17A表达水平的检测,为进一步研究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分离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CD3、A-CD28),然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IL-17~+/IL-6~+水平.分组:①健康对照组;②RA病情稳定组;③RA病情活动组.结果 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90%.RA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1.54±0.41)显著高于RA病情稳定组(0.70±0.21,P<0.01),二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2±0.12,P<0.01).用A-CD3、A-CD28、IL-23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CD4~+T细胞IFN-γ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而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IL-17胞内表达水平与IFN-γ、IL-6无显著相关.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存在异常增高的Th17细胞,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白细胞介素(IL)-17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HIV/HCV共感染者、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健康人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和Th17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水平。结果 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0.23±114.35)个/μl和(218.42±112.47)个/μl,均较健康人明显降低[(735.46±121.52)个/μl,P0.05],HIV/HCV共感染者较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更低(P0.05),HC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719.47±123.72)个/μl,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I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水平分别为(2.48±0.90)%,和(25.18±12.63)pg/ml,均较健康人显著降低[(3.95±1.23)%和(39.15±16.30)pg/ml,P0.05],HCV感染者Th17百分比和IL-17A为(5.48±0.90)%和(45.24±15.72)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HIV/HCV共感染者Th17百分比为(1.76±0.42)%,IL-17A为(16.49±7.54)pg/m L,均显著低于HIV感染者[(2.48±0.90)%和(25.18±12.63)pg/m L,P0.05]。结论合并HC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其细胞因子IL-17A进一步影响HIV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方组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组,四氯化碳溶液皮下注射造模。用药组在第4周开始分别给予健脾补肾方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第8周末处死。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Foxp3和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血清IL-4和IL-17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TBA)、ALP、TBil、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肝脏胶原沉积明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多(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补肾组血清ALP、TBA、TBil和AL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健脾补肾方加味组血清ALP、TBA、TBil、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各用药组肝脏胶原沉积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P值均0.05)。与健脾补肾方组相比,健脾补肾方加味组TBA、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显著增高(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高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健脾补肾方加味可以提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Th17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对女性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漂移的影响.方法 以未经治疗的60例女性PBC患者为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2名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ER α基因1号内含子PvuⅡ和Xba 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外周血CD4+、CD8+、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v、IL-4、IL-6、IL-10 mRNA的表达.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基因计数法计算,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与Chi-square x2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或t'检验.结果 女性PBC患者的ER α基因PvuⅡ酶切基因亚型中P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p基因亚型的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x2=7.2880,P<0.05).Xba Ⅰ基因型以及各等位基因频率在女性PB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患者的ppxx基因型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382,P>0.05).相对于对照组的33.81%±3.87%,PBC患者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45.31%±5.26%(t=7.86,P<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由对照组的31.83%±1.73%降低为27.78%±1.43%(t=8.24,P<0.01).与对照组相比,PBC患者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CD4+CD28-T淋巴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 α、IL-2和IFN γ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9±0.19、0.71±0.29、0.67±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2±0.13、0.31±0.14、0.27±0.13(t值分别为6.93,5.07,7.01,P值均<0.01);IL-6 mRNA表达水平为0.45±0.21,高于对照组的0.34±0.16(t=1.84,P<0.05); 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uⅡ基因的Pp基因型是女性PBC的遗传易感基因型,p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PBC患者外`周血以Th1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占优势.ER α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易感背景影响PBC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偏移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活动性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与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活动性PT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LR4表达情况和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 PTB轻度、中度、重度组CD4~+T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度和重度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TLR4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显著升高,且与血清IFN-γ、IL-4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推测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可能参与P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5、IL-1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CHB组),慢性HBV携带者112例(ASC组),健康对照者84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15、IL-16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数据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C组和CHB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均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和CHB组IL-15、IL-1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中HBV DNA高载量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较HBV DNA低载量组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HBV DNA高载量者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显著低于HBV DNA低载量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HBV DNA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516,P0.05),CD8+表达水平与IL-16呈正相关(r=0.665,P0.05)。ASC组外周血CD3+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618,P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IL-15、IL-16可能导致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各25例,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肺功能正常、激发或者舒张试验阴性的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1640培养液及参麦注射液进行干预处理.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运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分别占CD4+的比例及Th17/Trcg细胞的比值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血清中IL-10因子的水平.结果 ①各组间干预前CD4+ Th17细胞/CD4+T细胞、CD4+ Th17细胞/CD4+ Treg细胞的比值,急性发作期组(3.05±1.27、1.49±1.78)高于缓解期组(2.38±0.93、0.61±0.24)及对照组(1.19±0.39、0.3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reg细胞/CD4+T细胞的比值,对照组(5.20±3.26)高于缓解期组(3.99±0.90)及急性发作期组(2.76±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高于急性发作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中IL-10因子的水平,对照组(5,28±1.31)高于缓解期组(4.46±0.83)及急性发作期组(3.9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高于急性发作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同一组间CD4+ Th17细胞/CD4+T细胞、CD4+Th17细胞/CD4+ Treg细胞的比值,干预前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reg细胞/CD4+T细胞的比值,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因子水平,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Th17/Treg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9例病例资料,其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44例(心衰感染组)、未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65例(单纯心衰组),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RP、IL-6、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心衰感染组血清PCT、CRP、IL-6、BNP水平高于单纯心衰组(P均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低于单纯心衰组(P均0.05),CD8~+T细胞水平与心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感染组和单纯心衰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PCT、CRP、IL-6、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心衰患者比较,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BNP升高更加显著、免疫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对于心衰合并感染性肺炎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及孤独核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BMC中IL-17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患者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较Ⅰ期患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NSCLC的发生,Th17相关指标对NSCLC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HBV感染者105例,HBV感染后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各35例,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12.35±3.4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65±1.21)%(t=9.76,P<0.01);HB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4.95±2.87)%,健康对照组为(4.0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非活动携带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5.87±3.18)%、(7.69±3.64)%和(10.12±2.8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5.12、3.61和8.17,均P<0.01),免疫耐受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免疫清除组(t=10.01,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377,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PD-1水平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呈负相关,与血清Th2细胞因子IL-10呈正相关;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PD-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