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钟青 《传染病信息》2017,(6):361-36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未患溃疡性结肠炎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肠黏膜TLR2、TLR4、TLR5、TLR9分子表达检测和外周血IL-4、IL-6、IL-17、IL-23、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检测,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和TLRs表达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结果试验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肠黏膜组织中TLR2、TLR4、TLR5、TLR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外周血IL-4表达低于对照组,IL-6、IL-17、IL-23、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LR2、TLR4、TLR5、TLR9表达与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呈负相关;与IL-6、IL-17、IL-23、TNF-α表达呈正相关,与IL-4表达呈负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促炎因子表达增加,抑炎因子表达减少,TLRs分子表达增加。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增强TLRs分子表达来促进促炎因子的分泌,介导肠黏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另取35例健康医护人员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胃苓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细菌培养中常见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比,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 0. 01),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5)。(2)治疗组患者经加味胃苓汤治疗后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下降(P 0. 05),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 0.05);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较对照组低,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数量增加,拟杆菌、双歧杆菌、梭菌、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加味胃苓汤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P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总胆汁酸(TBA)、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APC患者作为AP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TBA水平,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17水平;收集两组新鲜粪便进行培养,记录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总数,并利用IVD MALDI Biotyper System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细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PC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TBA、IL-17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C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PC组血清TBA和IL-17表达水平[(38.67±2.71)、(3.42±1.14)μmol/L,(34.25±2.71)、(20.83±1.64)ng/L]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8.42±0.36)、(8.14±0.17)log N/g,(8.23±0.69)、(7.25±0.37)log N/g],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以及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7.21±0.25)、(9.06±0.84)log N/g,(6.47±0.42)、(7.83±0.88)log N/g,(0.98±0.11)、(1.11±0.10)log N/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C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以及B/E值与TBA、IL-17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APC患者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与TBA、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A和IL-17高表达是影响APC发生的因素。结论 APC患者血清TBA、IL-17表达水平升高,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介素(IL)-17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肺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及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多于对照组,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TREM-1、IL-17水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呈独立正相关,与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独立负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102例NAFLD患者【单纯性脂肪肝64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行粪便培养,分离双歧杆菌(B)、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E),计算B/E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和INF-γ水平。结果 NAFLD患者粪便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和B/E比值分别为(8.9±0.3)lg CFU/g、(8.6±0.3)lg CFU/g和(0.9±0.2),均显著小于健康体检者【分别为(9.9±0.4)lg CFU/g、(9.7±0.4)lg CFU/g和(1.1±0.3),P<0.05】,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分别为(8.2±0.3)lg CFU/g和(9.3±0.4)lg CFU/g,均显著大于健康体检者【分别为(7.4±0.2)lg CFU/g和(8.4±0.3)lg CFU/g,P<0.05】;NAFLD患者血清INF-γ水平为(172.6±28.7)ng/L,显著低于健...  相似文献   

6.
急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急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对20例慢性腹泻、31例急性腹泻及20例对照组的粪便进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的培养及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减少(P<0.01),慢性腹泻患者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减少(P<0.05)。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比较,类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急慢性腹泻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急性腹泻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肠道菌群变化及粪菌移植(FM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NAFLD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象,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FMT和保肝药物治疗,对照组行保肝药物治疗,各组患者均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腹部超声检查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NAFLD组ALT、AST、GGT、TC、TG和LDL-C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1)。NAFLD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显著高于健康组(χ~2=64.804,P=0.000)。NAFLD组相对丰度2%的菌群依次为肠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和普雷沃菌,其中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显著高于健康组,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和普雷沃菌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4周观察组ALT、AST和TG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ALT、AST、GGT和LDL-C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ALT、AST、GGT和T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和普雷沃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3.33%、76.67%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43.33%和53.33%(χ~2=5.406、6.944和12.273,P0.05)。[结论]NAFLD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和肠道菌群发生变化,FMT可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和肠道菌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微生态差异性及其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1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单纯性脂肪肝组(n=5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n=40)和肝硬化组(n=31)。观察各组肠道微生物、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并分析肠道微生物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量高于对照组,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FINS、TG、TC、LDL-C指标高于对照组,且HDL-C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量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组,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组(P<0.05);NASH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量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单纯性脂肪肝组(P<0.05);肝硬化组FBG、FINS、TG、LDL-C指标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组,且TC、HDL-C低于单纯性脂肪肝组、NASH组(P<0.05);NASH组FBG、FINS、TG、LDL-C指标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且TC、HDL-C低于单纯性脂肪肝组(P<0.05);糖脂代谢指标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样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乳酸杆菌、双岐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NAFLD患者较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肠道微生态、糖脂代谢具有显著差异,且两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免疫抑制小鼠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运用氢化可的松制造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用高剂量穿心莲内酯(200 mg/kg)、低剂量穿心莲内酯(100 mg/kg)处理模型组小鼠,检测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力和肠道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力和吞噬率均显著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穿心莲内酯(200 mg/kg)治疗模型组小鼠可使吞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提高小鼠非特异性免疫,改善肠道菌群,将为穿心莲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68例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68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单纯球菌感染者20例、单纯杆菌感染者26例、混合感染者2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者37例,采用抗生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31例。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类型患者肠道菌群菌落计数,比较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及采用抗生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结果不同病原菌感染类型患者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患者治疗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采用抗生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后肠杆菌、酵母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但肠球菌、双歧杆菌及拟杆菌菌落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菌种类与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改变无明显关系;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助于预防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开展粪便涂片、肠道菌群培养、呼气氢浓度检测、~(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价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并测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Ⅰ度菌群失调49例,Ⅱ度菌群失调16例;而对照组中Ⅰ度菌群失调8例,无Ⅱ度菌群失调。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及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小肠细胞生长状态(SIBO)阳性和Hp阳性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受试者的平均血清CRP、IL-6、TNF-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与CRP、IL-6、TNF-α呈负相关,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与CRP、IL-6、TNF-α呈正相关(P0.01,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和血清炎症指标升高,且肠道菌群变化与血清炎症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BD患者178例,其中活动期112例(活动组)、缓解期66例(缓解组),另选择8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新鲜粪便,使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IL-22、IL-3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缓解组比较,活动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血清IL-6、IL-17、IL-22和IL-33水平升高(P均<0.05)。对照组、缓解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6、IL-17、IL-22和IL-33水平呈正相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与IL-6、IL-17、IL-22、IL-33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IBD活动期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后者与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营养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与肠外治疗,而观察组则实施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营养方案。分别对2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量进行客观比较。[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乳酸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消化球菌、酵母菌、梭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的IL-10和IL-4水平则相对观察组更高(P0.05);另外,2组间的TLR2、TLR4、TLR5和TLR9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营养方案有助于改善UC患者肠道菌失调,减少致炎细胞因子以及助于增加TLR的含量,具备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肠道微生态的差异,探讨年龄与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少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健康人群的粪样,对其主要菌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主要菌群在属水平上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计算其反映肠道定植抗力的指标B/E值(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值比).结果 粪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成年组和老年组的双歧杆菌数量较少年组明显减少(均P<0.01),乳酸菌数量也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老年组类杆菌和肠杆菌数量较少年组和成年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成年组和老年组肠球菌数量较少年组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老年组与成年组比较也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的B/E值(0.88±0.13),较少年组(1.15±0.15)和成年组(1.01±0.20)显著减少(均P<0.05).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数量及B/E值结果差异同细菌培养结果相符;荧光定量PCR检测少年组与老年组的乳酸菌数量差异、少年组与成年组的肠球菌数量差异较培养结果更为显著(定量PCR结果P<0.01;培养结果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减少,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肠道定植抗力也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并应用生长抑素粉针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冻干粉针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小肠黏膜绒毛高度、陷窝深度、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IL-6、IL-8、TNF-α。结果治疗前两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陷窝深度、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IL-6、IL-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小肠黏膜绒毛高度与陷窝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肠杆菌数量、IL-6、IL-8、TNF-α降低,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增多(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肠杆菌数量、IL-6、IL-8、TNF-α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在SAP患者中的应用可减轻肠黏膜损伤,修复胃肠道黏膜,调整肠道菌群,抑制早期细胞因子的瀑布效应,下调IL-6、IL-8、TNF-α,抑制炎症进展,从而促进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酒精性脂肪肝(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本院消化内科经NAFLD和AFL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评估后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组、NAFLD组及AFLD组各20例,通过绝对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的细菌丰度,同时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尿酸水平和计算BMI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及BMI值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升高(P<0.05),且尿酸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升高(P<0.05);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丰度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减少(P<0.05),且拟杆菌丰度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减少(P<0.05);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丰度在NAFLD组、AFLD组明显增多(P<0.05),且粪肠球菌、大肠杆菌丰度在AFLD组较NAFLD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NAFLD及AFL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屎肠...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定植抗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应用微生态学方法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定植抗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光冈法对肠道目的菌群(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计算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肠杆菌(8.05±0.96对9.00±0.63,P<0.001)、肠球菌(7.19±1.04对8.62±1.07,P<0.001)、酵母菌(3.32±0.97对4.96±1.81,P<0.01)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数量(9.62±0.88对7 45±2.00,P<0.001)及B/E值(1.23±0.18对0.83±0.23,P<0.001)显著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定植抗力下降,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 mg/次,3次/天,疗程30天;B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天)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天),疗程30天。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20、2.875,P值分别为0.022、0.002),肠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52、3.435,P值分别为0.000、0.001),肠球菌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t值分别为0.834、1.459,P值分别为0.401、0.173)。治疗后A组与B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组较A组上升更显著(t值分别为2.455、2.526,P值分别为0.027、0.018),两组治疗后肠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B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049、2.758,P值分别为0.041、0.009)。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浆内毒素、TNF-α、IL-6和HOMA-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783、3.174、6.173和6.730,P值分别为0.006、0.002、0.000和0.000)。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HOMA-IR、ALT、AST、TBil及TG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452、-3.038、-3.398、-3.276、-2.473、-2.748、-2.474和-2.536,P值分别为0.023、0.005、0.002、0.004、0.018、0.017、0.019和0.017)。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需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厌氧菌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NAFLD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UC(寒热错杂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1.0g/次,4次/d,口服。观察组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甘草泻心汤,对照组予以单纯的甘草泻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B)与大肠杆菌(E)的比值]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并评估肠镜下肠黏膜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B/E比值明显上升,大肠杆菌数量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2组血清D-乳酸和DAO指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大(P0.05);同时2组肠镜下肠黏膜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甘草泻心汤治疗UC患者可纠正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并可修复肠黏膜屏障,改善肠镜下肠黏膜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生菌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炎性反应、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肠道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真杆菌〕,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FVC%pred、FEV1%pred、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FVC%pred、FEV1%pred、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及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及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CD4+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