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诊断结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PCNSL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共72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大脑半球邻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尤其以额叶分布居多;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图像显示,T1WI、T2WI以等信号为主;CT和MRI增强扫描,大多肿瘤实质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呈欠楚或不清楚,边缘大多具有“毛刺征”,有不同程度占位及水肿区。术前影像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49例(94.2%),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需早期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行立体定向活检,对早期明确诊断PCNS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较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9/6~49/6。其中胃约占50%,小肠约占20%~549/6,结肠约占4%~6%,发生于食道及直肠者罕见。笔者就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或内镜证实的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劲亮 《河北医学》2014,(10):1663-1665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颅内转移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及MRI检查后,比较两组肿瘤的病灶分布、信号特点及囊变坏死、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位于深部脑组织者20例,17例呈区域性分布,而对照组为11例,仅5例成区域性分布。观察组T2WI主要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仅4例出现明显囊变、坏死改变,而对照组呈高信号,21例出现囊变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病灶周围的水肿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了解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的特点,可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谢家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23-123
目的探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诊断观察。方法对2004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病灶36例,多发12例,共62个病灶。病灶分布于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图像多呈等或略长T1、T2信号,增强后34例肿瘤实质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呈欠清晰或不清晰,边缘大多具有"毛刺征",有不同程度占位及水肿区。结论 CT和MRI对该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5.
席德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09-109
目的探讨CT、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观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的发病部位在基底节区、顶叶、额叶,CT表现边缘清晰,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多呈等或略长的T1、T2信号,肿瘤病灶成明显强化。结论经过综合观察分析,CT、MRI能够清晰的显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已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特点,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等。其中28例病灶单发,10例病灶多发。全脑都有发生,33例幕上,5例幕下。病灶平均大小为(2.7×2.4×2.2)cm。38例均为B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果 CT图像:断层多为圆形或者近圆形,大小一般为半径1 cm左右,边界清晰,容易分辨,对患者颅内进行平扫显示大多是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高密度27例,进一步增强扫描结果显示,38例全部强化,34例均匀而明显强化,4例环形明显强化,;MRI图像: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均匀的信号,T1W1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1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时多表现为均匀,只有4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硬膜尾征。结论 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较难确诊,依然需要依靠手术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0例为单侧睾丸病变,1例为双侧睾丸病变,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中1例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及精索受累,2例肿瘤浸润附睾,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恼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5个较均匀,7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 病理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情况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消化内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常用方法,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及范围,但不能提供关于病变是否伴有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受累的信息.多层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文中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胃肠道淋巴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3例胃肠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间变型大B细胞淋巴瘤2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4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发生于食道下段者1例,发生于胃者12例,发生于肠道者10例.发生于胃的淋巴瘤中,弥漫型5例,胃体2例,胃底1例,胃窦4例;发生于肠道的淋巴瘤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1例,回肠1例,回盲部3例,结肠2例,直肠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单发10例,多发1例,额叶3例,颞叶3例,顶叶2例,脑室旁2例,基底节区1例,11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0例肿瘤形态不规则,9例强化均匀,2例可见囊变或坏死。8例肿瘤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及特征性的"蝴蝶征"。结论肿瘤信号均匀,形态不规则,明显强化及出现"尖角征"、"脐凹征"、"蝴蝶征"时可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37例,对其CT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7例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中16例肠管动脉瘤样扩张,13例肠壁局限或弥漫性增厚,5例表现为肿块,3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 儿童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 2016年12月经TACE治疗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均行MRI、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并对MRI、CT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DSA显示病灶166个,其中115个病灶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51个病灶无肿瘤复发或残余;MRI检出108个复发或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9453%,敏感性为9304%,特异度为10000%;CT检出76个复发或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6953%,敏感性为6608%,特异度为10000%; 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有包膜病灶的检出率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及残余病灶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诊断均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变范围、部位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3例近累及胃体,7例累及胃体和胃窦,6例累及胃底,3例同时累及胃体、胃底和胃窦,3例累及贲门和胃底,所有患者均出现胃壁增厚情况,CT诊断3例患者浆膜面模糊,MRI诊断6例患者浆膜面模糊。CT扫描20例患者均匀轻度强化,2例患者重度不均匀强化,MRI诊断11例患者增强,其中9例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DWI信号出现高信号,突出显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对比明显。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特点,联合使用对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腹盆部结外淋巴瘤CT诊断: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嘉  范莲春 《北京医学》1997,19(5):286-28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MRI联合病理学检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后根据其检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CT、MRI检查组,病理学检查组和CT与MRI联合病理学检查组,每组8例患者,并将不同组别的活检与手术病理确认的脑淋巴瘤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CT、MRI联合病理学检查组与CT、MRI组及单纯性病理学检查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相比,CT、MRI联合病理学检查组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联合检测可以增强临床确诊的准确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本病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有助于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但随医学的发展,仍需不断提升MRI与CT的检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骏  王海林 《广州医药》2007,38(2):54-57
目的 评价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道钡餐、CT和MRI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影像与病理关系.结果 12例GIST中发病部位位于胃者5例,小肠4例,直肠2例,胃及肠系膜1例.其中诊断恶性间质瘤10例与病理相符.结论 胃肠道钡餐造影、CT、MRI可清楚定位,并对定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7例CVM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磁共振脑静脉成像检查.3例行磁共振脑动脉成像检查,8例患者行妇CT检查,包括平扫2例,增强4例,cT脑动脉造影检查2例.17例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 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CVM,其中3例为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有21个CVM中,幕上7个,幕下14个.12个CVM为浅型,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9个为深型.CT平扫均不能显示CVM的直接征象,增强CT、CT脑动脉造影和MRI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即"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MRI能清晰显示合并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脑实质异常.磁共振脑静脉成像也能清晰显示CVM. 结论:CVM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增强、CT动脉成像以及MRI均能显示其特征性改变,并对其做出诊断.MRI检查可显示合并的其他异常表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和MRI 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18例,CT轴位扫描12例,冠状扫描3例,其中增强扫描8例.MR I进一步检查6例,直接MRI检查3例.结果18例病灶均发生于脉络膜裂区 ,右侧12例,左侧6例,均为单侧.直径为9~20mm,呈圆形或椭圆形,CT值5~20HU,增强扫描均无强化,与环池相连9例,灶周无水肿.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