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中的价值.PICCO监测的预见性护理价值主要包括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脑灌注压控制良好,患者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PICCO技术是实现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手段,为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提供新的监测手段以及治疗护理思路.  相似文献   

2.
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PiCCO)方法测量心输出量是"经肺热稀释"分析方法与"血液压力波形"分析方法两者的结合体,可以监测及得到许多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的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取行心血管大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12例,对其在ICU住院期间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进行监护。12例患者应用PiCCO监测2~5d,平均3.5d,未出现与PiCCO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患者在ICU进行监护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d。 PiCCO能准确、及时和连续地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为控制患者容量平衡提供指导。合理应用PiCCO并给予严格的导管维护等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宿州市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予以常规液体管理治疗,研究组(n=40)给予PICCO监测,并依...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下进行治疗,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复苏6h和24h后患者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肺水肿的发生率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复苏6h后,研究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40.0%、35.0%,对照组分别分35.0%和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11,P0.05);复苏24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乳酸值低于2mmol/L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超过70%的比例分别为85.0%、85.0%和50.0%、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29,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24h复苏液体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3,10.98,11.26,P0.05);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结论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能够较好地指导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贾美君  高素芳  张玉香  房晓洁 《护理研究》2011,25(12):1081-1082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定技术(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可以监测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可检测容量变化反映的心脏前负荷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参数变化,可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208例)和开颅组(18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1个月GOS评分。结果: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手术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1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既可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也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预后情况将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iCCO监测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PiCCO监测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存活21例(48.8%),死亡22例(51.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MAP、CVP、ITBVI、SVR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CI、EVLWI及PVPI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CI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EVLWI、PVPI均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r=0.19,P〈0.01)。结论 PiCCO仅通过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即可精确、持续地监测多项指标,创伤小,危险性低,其中CI、PVPI、EVLWI等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总结2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行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做好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防范。23例监测3~7d,局部穿刺点渗血4例,未发生意外拔管、感染、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 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心静脉压指导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24 h 后,血乳酸值<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病例数,以及24 h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指标评价PICCO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液体复苏6 h后,两组的血乳酸<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1、0.11,P均>0.05),而经复苏24 h后两组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5、2.98,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24 h复苏的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肺水肿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3、-2.27,χ2=5.16,P均<0.05),而两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1.72,χ2=0.00,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但不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方面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系统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临床应用及PICCO置管前、置管间及置管后的护理,指出PICCO系统在ICU危重症病人临床救治中有确切应用价值,护理人员应掌握PICCO监测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置管前、置管期间以及置管后的护理要点,以获得准确且可靠的PICCO数值,为ICU病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38例,均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旁正中或正中切口开颅清除小脑内血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0例(79%),好转8例(21%);其中3例因术后再发出血,经过自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内注入纤溶药物尿激酶后血肿溶解而完全排出并痊愈出院。结论不同部位脑出血需及时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4年6月~1998年10月对4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6例,女16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0.7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劳累、排便、饮酒等诱发因素31例。第1次出血36例,第2决出血5例,第3次出血1例。1.2临床表现血压均增高。血压160~249/79~140mmHg(21.3~33.2/10.5~18.7kPa)。浅昏迷11例,中度昏迷26例,深昏迷5例。一侧瞳孔散大27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明显偏瘫及病理反射阳性34例。去大脑强直3例。按照脑出血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35例.对患者分别实施USCOM监测(对比组)与PiCCO监测(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情况,分析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重症脑出血的抢救水平。方法:作者对102例重症脑出血病人给予CT定位,微创锥颅(约0.3cm小孔)血肿穿刺吸除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术。结果:本纽治愈好转率77.5%,死亡率22.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抢救重症脑出血是目前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12例肺移植围术期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护理。在肺移植患者围术期,观察胸腔内血液容积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CCO)、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分析肺移植术后肺再灌注损伤情况,防治患者肺水肿。本组术后1d拔管10例,2d拔管2例。其中2例因并发症分别于术后40d和9个月死亡,其余目前存活。PICCO技术可充分评估肺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肺移植术后的液体管理有积极作用。技术准入管理、详细掌握患者病情、规范操作方法、细致护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是应用PICCO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CCH)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HBG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B组接受骨瓣开颅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A组接受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对比,A组术后昏迷结束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长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更高(P<0.05);A组疗效优于B组(P<0.05);与B组对比,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CCH治疗HBGH患者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病情好转转科或出院74例,死亡8例,其中并发急性肾衰竭6例。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PICCO技术能精准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在PICCO的管理和观察中保证PICCO监测安全有效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