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改良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针对治疗肩胛骨骨折常用的经典Judet入路对冈下肌破坏大的缺点进行改良。方法自2000年1月~2006年6月,对经典的Judet入路进行改良,用经典Judet入路的皮肤切口,用Hardegger入路通过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的方法来显露深层结构,并应用改良入路对35例肩胛骨骨折采用改良入路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31例获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时间15.8个月。骨折均在8~12周愈合,平均8.6周。疗效根据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优2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1%。结论与经典Judet入路相比,改良入路不仅有经典入路的各种优点,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肩袖肌肉的完整性,手术创伤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切口入路在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直切口入路,对照组则采用Judet切口入路行内固定术。记录每个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Hardegger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rdegger功能评定结果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整体优良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直切口入路方式术程简便、创伤小、副损伤少,且术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Judet入路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4-05经改良Judet入路治疗21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结果 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43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11例,可3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7周。结论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患肩功能;术前全面的X线检查及CT三维重建,对判断骨折的稳定性、手术指征、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对有手术指征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形态,选择经改良Judet入路应用桡骨远端斜T形钛钢板+重建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8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2)岁。采用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参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7.4周。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85%。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显露清晰,手术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反Judet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1月,采用反Judet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及体部骨折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压伤4例。根据Miller等骨折分型标准,ⅡA型6例,ⅡB型14例,ⅡC型4例,Ⅳ型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0 d,平均11 d。手术前后通过肩胛骨正位X线片测量盂极角和肩胛盂侧倾角,术后参照Rowe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肩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00 mL。2例术后5 d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抗感染及换药后于3周内好转,未影响功能锻炼;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骨不连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患者盂极角和肩胛盂侧倾角分别为(36.24±5.89)°和(9.27±2.12)°,均较术前的(17.08±3.28)°和(23.52±4.35)°显著改善(t=18.792,P=0.001;t=19.503,P=0.001)。术后1年参照Rowe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获优32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0.9%。结论反Judet切口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对肩袖肌群损伤小,三间隙显露肩胛骨二柱结构,手术操作简便,骨折可获满意复位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该切口入路在操作中的细节处理。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46例(47肩)以肩胛颈、盂和体部骨折为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外侧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手术采用外侧直切口入路,保留三角肌后束的完整性,通过松解三角肌和周围肌肉之间的筋膜使其具有一定牵拉活动度,在适度屈伸收展肩关节和提拉三角肌后束下,自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间隙进行分离,显露肩胛颈、肩胛盂后侧、肩胛骨外侧,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后分别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6个月时采用Hardegger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47肩均获得骨性愈合。3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并发肺感染2例,1例伴同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尿路感染,以上经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1例术后出现异位骨化。依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优40肩,良6肩,可1肩。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0.6±6.9)分,90~100分37肩,80~89分8肩,70~79分2肩。结论外侧直切口具有软组织剥离少,利于早期康复的优点,用于肩胛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的指证、手术入路及功能疗效。方法对2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肩胛骨后方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8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经肩胛骨后方入路治疗疗效肯定,最大限度保留了肩袖的完整性,肩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中青年Pipkin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15例PipkinⅣ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8例,采用K-L后侧入路)和B组(7例,采用大转子截骨入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Thompson-Epstein功能评价系统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81,P=0.100);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大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发生髋关节疼痛、跛行和活动受限,1例骨化性肌炎,1例股骨头坏死,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坐骨神经痛,并发症发生率为62.5%;B组术后1例发生髋关节疼痛,2例骨化性肌炎,并发症发生率42.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P=0.462)。末次随访时根据Thompson-Epstein功能评价系统评定,A组获优3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62.5%;B组获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322)。结论 K-L后侧入路术中骨折处理更加简便,但创伤较大,对血管损伤较大,失血量较多。大转子截骨入路能更好保护股骨头血供,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及并发症较少,是较为理想的PipkinⅣ型骨折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32例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直切口入路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44岁,平均38.10岁;骨折Ada-Miller分型,ⅡA型4例,ⅡB型6例,Ⅳ型5例.采用Judet入路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2~45岁,平均39.47岁;骨折Ada-Miller分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Ⅳ型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比较,并采用Rowe-Zarins评分系统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肩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直切口入路组与Judet入路组手术切口分别为(6.73±0.96) cm和(18.88±1.41) cm,手术时间为(58.67±4.39) min和(82.24±4.49) min,出血量为(94.25±6.14) ml和(227.77±23.08) ml,术后疼痛VAS评分是(2.60±1.55)分和(4.65±1.93)分,两组轻、中度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直切口与Judet入路组的Rowe-Zafins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3.3%(14/15)和88.2%(15/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中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和日常生活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stant-Murley功能的总评分,直切口入路组与Judet入路组分别为(85.60±3.31)分和(80.65±3.44)分.结论 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较传统Judet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手术治疗肩胛骨颈部、体部骨折的较好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切口复位、LPHP固定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8采用切开复位,LPHP固定治疗62例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52例获得随访,其中Neer 2部分骨折19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11例。按照采用的手术入路分成小切口组(A组)和常规切口组(B组),A组经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劈开三角肌,复位骨折,肌下置入LPHP钢板并固定近端,钢板远段另作小切口固定;B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并采用LPHP固定。结果 52例获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A组100 min,B组109 min。解剖复位:A组20例,B组21例;功能复位:A组3例,B组8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A组14.2周,B组15.7周。平均Constant评分,A组80.3分,B组76.6分。2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肩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达到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同样的复位效果,而且具有直观、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8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2)岁。采用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参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7.4周。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85%。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显露清晰,手术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手术治疗时常用的两种手术入路进行比较观察,探讨这种骨折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6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27例)和B组(33例),分别采用肩外侧劈开三角肌入路和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物全部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比较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7.5个月。两组术后无切口感染、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A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VAS方面较B组有优势;两组病例在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手术治疗时,采用肩外侧劈开三角肌入路具有术中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术后疼痛轻等优势;而在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情况等方面与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效果相当。因此,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时手术入路应首选肩外侧劈开三角肌的微创入路。  相似文献   

13.
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6-03诊治的60例肩胛骨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个月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5~22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显露骨折端、解剖复位骨折、个性化钢板内固定肩胛骨边缘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应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对1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体部骨折5例,外科颈骨折3例,关节盂缘骨折2例,关节盂窝骨折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结果 患者各阶段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22周,平均9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 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比较适合于肩胛骨体部、肩胛骨颈部、关节盂缘、关节盂窝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但由于该切口偏于肩胛骨外侧,用于肩胛冈骨折时须延长切口.该切口不适合用于肩峰骨折及喙突骨折.肩胛骨外侧切口配合应用多孔重建钢板,可取得肩胛骨体部和颈部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钢板经小切口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8例采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小切口入路52例,三角肌入路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19(12±3)个月,骨折均愈合。小切口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三角肌入路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及手术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入路组的患侧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较三角肌入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断端残留血供的破坏,复位满意,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ou DS  Li LX  Wang LB  Wang BM  Xu SH  M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6-1688
目的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8~62岁)。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肩胛体部骨折11处、肩胛颈骨折10处、盂缘骨折8处、盂窝骨折7处、肩胛冈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其中多部位复杂骨折15例,伴有腋神经损伤2例,肩胛上神经损伤4例。通过改良Judet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1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结论改良Judet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大多数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可通过改良Judet入路完成,尤其适用于肩胛体部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以及不存在喙突、前部肩胛盂骨折的多部位复杂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2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34例(A组),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2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X线片复查,参照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关节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各2例K-L切口发生脂肪液化,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术后56例患者获随访,A组30例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31.8个月;B组26例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30.2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A组获优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B组获优7例、良14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724)。X线片复查示,A组骨折达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B组分别为20、5、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991)。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106)。随访期间A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改变5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B组分别为4、2、1例,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髋臼骨折部位和类型,合理选择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或Stoppa入路,再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均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肩胛颈盂骨折的改良后侧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以来收治的经改良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6例肩胛颈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均为男性,左侧17例,右侧9例。肩胛颈骨折21例,肩胛盂骨折5例。手术取后侧改良切口,上肢外展上举,沿肩峰略偏向内至肩胛下角作弧形切口,将三角肌下缘的肌筋膜切开,松解三角肌并将其向上拉开,在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显露肩胛骨腋缘直至颈盂部。根据情况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2.6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按Hardegger标准疗效评定:优15例,良5例,中1例,差5例。结论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颈盂部骨折是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式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4例(A组),传统开放式入路32例(B组)。结果两组外周血肌酸激酶(CK)术前及术后1周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术后24、48 h差异明显,且A组CK浓度升高幅度小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椎旁肌的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肩胛骨骨折临床并不常见,肩胛骨有三边、三角、三突、两面。肩胛骨骨折手术前方入路以前内侧切口应用最广泛,该入路切口与皮纹几乎垂直,显露充分,但易出现疤痕。术中应注意保护头静脉,该切口常被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修补术、前方或前下方肩胛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融合术等。进行肩关节后方入路操作时患者取侧卧位,沿肩胛冈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可显露肩胛盂后部、肩胛骨体部、肩胛冈、肩峰等结构。该入路常用于习惯性肩关节后脱位修复术、肩胛盂颈部或体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肩关节后方游离体摘除术、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切开引流术等。1984年Hardegger报道改良Judet入路——外侧直切口,该入路的优点是开窗暴露外侧柱,切口小,创伤小,肌肉软组织剥离少;缺点是无法显露内侧柱、肌肩胛冈。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四边孔内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三边体内桡神经。另外应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该神经起自臂丛上干,经肩胛切迹肩胛冈外缘进入冈下窝,支配冈上肌、冈下肌的运动。而旋肩胛动脉升支损伤易导致出血而影响术野。此外经肩峰入路不是一个常规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可通过肩峰截骨或已存在的肩峰骨折端进行暴露,肩峰需要进行有效固定,术中注意保护冈上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