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转化为脑部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7月我科住院的TIA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嗜酒史、既往有无颅内血管事件病史、先前脑卒中病史、血压、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症状持续时间≥1h、影像学异常(头颅CT显示缺血性卒中病灶)、心房颤动、颈动脉超声斑块、高血脂、溶血磷脂酸、C反应蛋白、冠心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因素与9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转化的相关性。结果TIA后缺血性脑卒中大多发生于急性期(即14d内)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功能不全、BMI>25kg/m2、心房颤动、既往颅内血管事件病史、CT显示缺血性卒中、颈动脉超声斑块为缺血.性脑卒中转化的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门分析结果显示肢体无力、心功能不全、既往颅内血管事件病史、颈动脉超声斑块与TIA后14d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症状持续时间≥1h、言语障碍、肢体无力、BMI≥525kg/m2、心功能不全、既往颅内血管事件病史、CT显示缺血性卒中、颈动脉超声斑块与TIA后90d发生脑卒中有关,α=0.05水平为界。结论:TIA后缺血性脑卒中大多发生在急性期,在TIA发生后就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相关治疗对预防TIA转化为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老年短暂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以及患有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圴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应早期发现并给予治疗,缓解高危因素,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孙良颖 《中外医疗》2013,(32):32-3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8例患者发生脑梗死作为观察组,68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俩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发作次数)以及体格检查(入院时高血压(≥140/90 mmHg)及脉压差(〈30mmHg)、感染发热(≥37℃))、实验室检查(入院时空腹高血糖(〉7 mmol/L)、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影像学检查(病变所累及的脑血管系统、颈动脉斑块)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多种项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多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是由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49例发生脑梗死,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的89例中31例发生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8例中15例发生脑梗死,同时累及两个系统的9例中3例发生脑梗死。TIA发作〉30min、24h内发作〉3次、首次发作后〉24h和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提高(P〈0.05)。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总胆固醇显著增高(P〈0.05)。结论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50例(34,7%)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中11例(55.O%)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18例中37例(31.4%)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h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患者TIA发作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75例发生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30例中16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 177例中56例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个月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 min、24 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 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P<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均增高(P<0.05~P<0.01)。结论:患者TIA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3例TI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详细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发作次数至治疗时间以及血压、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中48例发生了脑梗死,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108例中39例发生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0例中7例发生脑梗死,同时累及两个系统者5例发生2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的持续时间>30 min、发作频率>3次/d、首次发作距治疗时间>24 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TIA患者如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在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6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90d随访,应用SPSS 13.0软件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TIA后90 d内有柏例(24.7%)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病后30d内脑梗死风险较大.发作持续时间(RR=17.172,P<0.01)、高纤维蛋白原血症(RR=3.071,P<0.01)、血糖异常(RR=2.651,P<0.01)和高血压(RR=3.356,P<0.01)是与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作持续时间、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糖异常和高血压是与TIA后90 d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总结其临床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TIA患者143例,其中TIA发展至脑梗死的患者55例,对其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总结分析,观察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生TIA后至发生脑梗死的时间>30min、TIA的发作频率>3次/24h、首次TIA发作的持续时间>2h、首次TIA发作到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6h均为TIA发展至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上述情况相比,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对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各项危险因子给予高度关注,尽量避免和减少,以降低脑梗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对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及脑梗死发生率、血脂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者30.2%,其中颈动脉系27%,椎基底动脉系3.2%。78.9%发生在第一年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均较明显,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高血压患者中,3例均因短期内降压幅度过大而发生脑梗死。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既往TIA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TIA患者降压治疗宜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将患者分为有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无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病情预后的预测指标。结果 30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9例有TIA史。与没有TIA史组的患者相比,有TIA史组的患者发生高血压(76.4%比64.4%,P=0.017),血脂异常(57.1%比41.2%,P=0.004),慢性肾脏病(28.2%比15.2%,P=0.002),颅内动脉狭窄(51.9%比36.3%,P=0.019),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44.0%比28.4%,P=0.003)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发病之前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和35.3%,P=0.882)。有TIA史的患者的中风预后情况显著较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IA病史是急性缺血性中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OR:1.47;95%CI:1.03-2.11,P=0.042)。结论有TIA史的患者较无TIA史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发生TIA后进行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晨  马晓萌 《医学综述》2008,14(22):3429-34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TIA后有约2/3的患者会再发卒中,其中1/3的患者发展为非TIA性卒中。对TIA后再发卒中的风险进行预测非常重要,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尽早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近年来TIA后再发卒中的诸多风险评价系统予以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约2/3的TIA患者会再发TIA或卒中。对TIA发病后的卒中风险进行临床评估,能判断患者的预后,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TIA后卒中发生率以及如何预测TIA后的卒中风险做了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22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 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魏瑾然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18-119
目的探讨用ABCD2评分法在预测患者TIA后7d内卒中风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Johnston SC和Rothwell等建立的7分制ABCD2评分法对38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后7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高危组(6~7分)占100%(2/2),中危组(4~5分)占15%(3,20);80%评分35分,所有得6分的患者中100%进展为卒中,所有得5分的患者有66.7%于7d内发生卒中,得分≤4分的患者只有3.0%于7d内发生卒中。结论ABCD2评分法简便易行,可以作为急诊,11A患者分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潜在的新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卒中已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吸烟、糖尿病、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等。随着对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潜在的新危险因素如:ApoB-ApoA Ⅰ比率升高、腹部肥胖、C反应蛋白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遗传易感性、睡眠呼吸暂停、微量白蛋白尿、感染、药物滥用等。但要确定它们是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真正的危险因素,尚需要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综述国际上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之间在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常规的MRA检查和3D-ASL检查,比较各项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和评估方面的情况.结果 50例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CTP)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2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接受CTP检查,观察前、后循环TIA患者灌注参数变化,包括达峰时间(TTP)、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定量分析CT灌注成像对TIA患者脑血流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循环TIA 21例患者中灌注异常率85.71%,灌注异常区rTTP、rMTT分别为(15.11±1.74)s、(41.13±2.58)s,与对侧正常区比较显著较高(P<0.05),灌注异常区r C B F为(5 4.1 6±7.1 5)ml/100g·min与对侧正常区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r CB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后循环TIA患者中灌注异常率64.52%,后循环TIA患者灌注异常区r TTP、r MTT分别为(13.25±1.25)、(16.16±3.49)s与对侧正常区比较显著较高(P<0.05),灌注异常区r CBF为(50.34±2.44)ml/100g·min与对侧正常区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r CB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状况,及时发现发作间期的脑灌注异常,可用于早期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9.
对短暂性脑缺血与微风、小中、小中风、中风先兆、中风病等中医范畴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中风病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可以包括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的疾病,若将短暂性脑缺血的中医范畴定义为中风病也许更有利于治疗及预防脑卒中的发作。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卒中,1/5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尽管很重要,但受到的关注远不如颈动脉供血区。最近的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特别是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者,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很重要。有效的二级预防需要准确的临床诊断、探查根本病因以及有效的内科、外科或神经介入治疗,但新近的研究结果正在改进对这个领域的理解。该文主要关注后循环卒中和TIA的诊断、辅助检查和二级预防以及近来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