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洁  段胜钢  刘弘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3):205-209,226
[目的]分析上海市近年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病例的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2017—2018年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数据,统计并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特征,评估其疾病负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嘉兴市7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2014年腹泻病患者资料,并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做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对检测发现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通过入户调查,了解直(间)接医疗费用。结果 2014年报告腹泻患者2 711例,其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71例,占2.62%;7—10月为高发期,患者以农民居多,占33.80%;血清型以O3:K6与O4:K8为主,占70.42%。病例次均疾病负担927.76元,估算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疾病总经济负担为1 596.38万元,农村病例次疾病负担高于城市(P0.05),女性病例次疾病负担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次疾病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腹泻负担较重,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强化重点人群食品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6年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容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使用玻片血清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在检出的20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血清型占60%。所有菌株均携带tlh、tdh基因,trh基因的携带率为10%,tdh~+trh~-为优势基因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显示,90%的菌株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多重耐药菌株5株。耐药率高的前3种抗生素分别是:头孢唑林(85%)、庆大霉素(75%)、氨苄西林(30%)。PFGE分型共得到10种带型,5株菌的PFGE带型一致,为优势带型。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型和PFGE带型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以tdh~+,trh~-的O3:K6型别为主,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早期用药耐药率高,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5.
食醋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沿海5个省份1992~2001年的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居细菌性食源菌疾病之首,中毒食品主要为海产品。在烹饪海产品的过程中将副溶血性弧菌杀灭而又不破坏海产品特有的鲜美味道已引起关注。为此,我们对食醋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北京某平原郊区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状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疾病暴发和病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对病例的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致病菌识别网对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6.83%(87/1 273),不同年份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6.47,χ2=0.005,P<0.01;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98.85%,86/87)、恶心(87.36%,76/87)、腹痛(68.97%,60/87);分离菌株有11种血清型,构成比前3位为O3∶K6 (58.62%,51/87)、O10∶K4 (14.94%,13/87)和O4∶KUT (10.34%,9/87),O3∶K6血清型比例随年份下降,O10∶K4血清型比例随年份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提出相关预防控制措施建议。方法 通过医院肠道门诊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的病例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人群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结果 2015-2017年无锡市收集5987例病例信息,其中采集粪便样本3929份,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05例,阳性率5.22%。各年龄组中,15~24岁年龄组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14.99%);可疑食物中,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构成比最高,达12.19%;第三季度(7-9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总体检出率达9.02%。结论 初步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监测科学性,开展疾病负担研究;应针对青少年人群特别加强预防宣传;应市售水产动物及制品开展专项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性弧菌属弧菌科,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人类摄入或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易引起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在亚洲较为流行[1].南宁市场上海产品供应较为充裕,为了解该菌的致病情况,我们对本院1998年和1999年夏季急性腹泻患者做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北京市2017-2019年肠道门诊监测中分离到的29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用...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肠道致病性弧菌,常寄居于海水及海产品中,可引起食物中毒.本文报告一起旅游者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桐乡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风险评估及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分型;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 tlh、tdh 和 trh。结果 2015年-2018年总检出率为42.24%(49、116)不同年份(x2=25.71)、不同季度(x2=25.09)和不同地点(x2=6.24)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x2=5.45)、不同采样场所(x2=4.98)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血清型分型以O3:KUT(32.65%)、O4:KUT(26.53%)、O1∶KUT(20.41%)为主;毒力基因阳性率tlh100.00%(49/49)、tdh0.00%(0/49)和trh2.04%(1/49,来自三文鱼)。结论 桐乡市市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建议应加强对该菌的食源性主动监测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为防控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 129份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轮状病毒A组、B组和C组;分析检出高峰与消长规律。结果从腹泻患者中检出轮状病毒核酸阳性52份,阳性率为2.44%,以A组感染最多,占检出核酸阳性的94.23%;轮状病毒全年均可检出,秋冬季节是检出高峰;不同年份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岁~3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轮状病毒腹泻以散发为主,能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0岁~3岁年龄组人群是感染的重点。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在秋冬两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少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爆发事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污染食物在外界的放置时间即外潜伏期,以及不同人群由于暴露于本菌的频度不同造成的易感性差异,是本菌所致食物中毒的两个重要的流行因素,认为各次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不同与此有关。此外,还讨论了阐明这些因素对于预防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力及药敏等情况,以在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机理及临床治疗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8[1]操作规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因素检测。结果60株副溶血性弧菌(病人分离的菌株37株,外环境菌株23株),刚果红侵袭力试验均阴性;内毒素检测96.7%阳性;溶血毒素检测病人分离的菌株100%阳性,外环境分离的菌株均阴性。产毒荧光定量PCR体外检测副溶血弧菌,病人分离的菌株97.3%(36/37)阳性,外环境分离的菌株13.0%(3/23);对治疗由本菌引起中毒病人,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是首选药物。结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内毒素、毒力、溶血毒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0年-2011年间上海市浦东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方法:采集监测点医院腹泻病例的肛拭标本,登记病例信息。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年间共检测腹泻病例样品5590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99株,检出率为4.99%。检出高峰7月-9月份;年龄分布4岁~81岁,男女比例接近1∶1;以临海的东部地区居多。血清分型方面,共分出8个血清群,30个血清型,其中O3:K6型检出186件,占62.21%,为主要血清型;药敏试验发现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99.33%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4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结论:基本摸清了浦东新区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特点、血清型、耐药性,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中新发感染病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开展重点病例的溯源调查、促进检测发现和减少新发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HIV抗体检测及HIV感染途径等相关信息。根据HIV检测史、发生危险性行为史和确证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判定新发感染和本地感染。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3.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数据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2 044例HIV/AIDS中,年龄(40.6±15.3)岁,其中男性1 684例(82.4%)、未婚758例(37.1%)、宁波市户籍1 072例(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253例(61.3%),宁波市居住时间>5年979例(47.9%),判定为本地新发感染的比例为34.3%(702/2 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报告病例(与2017年报告病例相比,OR=1.422,95%CI:1.092~1.851)、职业为学生/教师/干部职员/离/退休人员(与商业服务/餐饮/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相比,OR=1.682,95%CI:1.307~2.165)、最近1年使用男性社交软件寻找同性非商业性伴(与未使用男性社交软件相比,OR=1.353,95%CI:1.073~1.706)的本地新发感染HIV风险较高。结论 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本地新发感染占一定比例,本地使用男性社交软件寻找同性非商业性伴是HIV/AIDS本地新发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男性社交软件寻找性伴MSM的溯源调查和互联网干预工作,减少本地艾滋病新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2016年检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将全市哨点医院根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实验室确诊的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纳入病例组;与病例居住同一社区、相同性别、同一年龄段的正常人群按1∶1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211例,正常对照211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9.62%的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7—10月。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100.00%)、腹绞痛(86.73%)、恶心(56.40%)和呕吐(51.6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5 d内在外就餐史(OR=2.11,95%CI:1.15~3.86)、食用海水鱼(OR=2.72,95%CI:1.01~7.37)和海水虾(OR=4.42,95%CI:1.22~15.97)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嘉兴市居民副溶血性弧菌散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发病前5 d内在外就餐史以及食用海水鱼和海水虾。需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以降低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温州市瓯海区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特点和耐药性状况,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年10月分离的18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分型及用荧光PCR检测菌株的tdh、trh、tlh毒力基因。结果 182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51. 65%; O4∶KUT其次,占19. 21%。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94. 51%(172/182)的菌株为tlh+/tdh+/trh-; 4. 95%(9/182)的菌株为tlh+/tdh-/trh-;仅1株携带tlh+/tdh+/trh+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79. 12%耐药,头孢唑啉4. 95%敏感,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温州市瓯海区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其次是O4∶KUT。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多数菌株携带tlh+/tdh+/trh-基因。加强对副溶血弧菌的监测,为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种群的流行趋势及传染源的可能变迁提供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9.
漂白粉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漂白粉杀灭副溶血性弧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漂白粉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作用,及温度、pH和有机物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用有效氯含量为0.125mg/L和0.25mg/L的漂白粉溶液分别对副溶血性弧菌作用1min,0.0625mg/L漂白粉溶液作用5min,杀灭率均为100%;杀菌作用随温度升高、pH降低而增强,因有机物存在而减弱。结论 漂白粉可杀灭水环境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年-2010年台州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建立台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提供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对52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主要毒力基因(tdh、trh、tlh、ureC、T3SS-2(vscC2、vcrD2)),并用PFGE分析部分菌株的基因分型特征。结果:在52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中检出同时携带tdh基因和vscC2基因1株;25株菌被分为25种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间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台州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毒力基因携带率低,菌株间基因呈多态性,没有发现优势菌群,提示本地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不存在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