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桐乡市食源性疾病患者感染特征和病原菌分布。方法收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的发病信息和检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食源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2年-2014年桐乡市哨点医院共报告腹泻1 393例,发病年龄主要在18岁~59岁年龄段,可疑食物以水产品和畜肉类为主。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的76对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调查前5 d吃海水产品(OR=3.788)、(发病)调查前5 d在外就餐(OR=1.279)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危险因素,家庭年收入高(OR=0.691)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桐乡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应注意海水产品以及腌制食品等要煮熟、煮透,同时应加强政府监管与处罚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提出相关预防控制措施建议。方法 通过医院肠道门诊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病例信息收集,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的病例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人群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结果 2015-2017年无锡市收集5987例病例信息,其中采集粪便样本3929份,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05例,阳性率5.22%。各年龄组中,15~24岁年龄组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14.99%);可疑食物中,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构成比最高,达12.19%;第三季度(7-9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总体检出率达9.02%。结论 初步了解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监测科学性,开展疾病负担研究;应针对青少年人群特别加强预防宣传;应市售水产动物及制品开展专项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近年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病例的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2017—2018年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数据,统计并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影响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宁波市奉化区引起食源性腹泻病例主动监测,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及病原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结果 2019年—2021年致病菌阳性率分别为7.90%、10.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均以沙门菌检出病例数最多,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病例数次之;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0岁~10岁食源性腹泻病例监测阳性率最高,为39.24%,30岁~40岁次之,不同年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9,P<0.05);以第三季度(7月—9月)阳性率最高,达到11.69%,第四季度(10月—12月)次之,不同季节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4,P<0.05)。结论 2019年—2021年宁波市奉化区食源性腹泻病例,主要是由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因此要加强食源性腹泻病例的主动监测,及时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3—2017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分析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事件的特点。结果 2003—2017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112起,病例2837例,分别占总数的42.59%和41.67%;5—10月为流行高峰;发病症状以腹泻(92.48%)和腹痛(87.85%)为主;引起事件的可疑食品以混合食品为主(32.14%);主要发生场所为宾馆饭店(30.36%),引发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交叉污染(30.36%)。结论 上海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9年威海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提高食源性疾病早期识别、溯源能力。方法 收集2019年全市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2019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累计釆集233份粪便样本,病例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20~40岁、家务及待业病例占比最高,分别为46.78%、39.48%。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水产动物及其制品(34.76%)。233份标本中检出74份阳性,检出率31.76%,其中,食源性致病菌共检出37株,沙门氏菌11株(4.72%),优势血清型为肠沙门氏菌7株(3.00%),副溶血性弧菌26株(11.16%),优势血清型是O3∶K6(5.15%)。诺如病毒阳性37份(15.88%),优势基因型是GI(9.01%)。结论 威海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用文献综述法估计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发病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估计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方法利用文献综述方法估计我国急性腹泻发病率以及腹泻人群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比例,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获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疾病的腹泻发生比例,参考国外研究推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源性比例,结合腹泻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获得副溶血性弧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结果在我国,每年因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急性腹泻665.5万人,导致急性胃肠炎病例估计为728.1万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源性比例为68.0%,推算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每年约发生495.1万人次。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低于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报告比例。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仍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杭州、嘉兴、湖州(简称"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了解该两种致病菌感染所造成的该地区人群疾病负担。方法对杭嘉湖地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2013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对腹泻病例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检测,综合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计算杭嘉湖地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的发病率。结果杭嘉湖地区哨点医院2013年累计采集6 346例腹泻病例粪便或者肛拭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292株、非伤寒沙门菌阳性菌株145株,检出率分别为4.60%和2.28%;调查9 548例,杭嘉湖地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2.95%(95%CI:2.61%~3.29%),年发病率为0.39次/人年(95%CI:0.34次/人年~0.43次/人年);感染低估系数为1 002.84,推算出杭嘉湖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的食源性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 220.27/10万、837.64/10万。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食源性感染造成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较为严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2013—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对比,了解大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13—2014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2013年275例患者中,检出志贺氏菌1株、检出率0.4%(1/275),副溶血性弧菌63株、检出率22.9%(63/275)。2014年200例患者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0株、检出率20.0%(40/200)。2013年与2014年相对比,致病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连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在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对各类海鲜产品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2016年检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将全市哨点医院根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实验室确诊的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纳入病例组;与病例居住同一社区、相同性别、同一年龄段的正常人群按1∶1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211例,正常对照211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9.62%的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7—10月。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100.00%)、腹绞痛(86.73%)、恶心(56.40%)和呕吐(51.6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5 d内在外就餐史(OR=2.11,95%CI:1.15~3.86)、食用海水鱼(OR=2.72,95%CI:1.01~7.37)和海水虾(OR=4.42,95%CI:1.22~15.97)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嘉兴市居民副溶血性弧菌散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发病前5 d内在外就餐史以及食用海水鱼和海水虾。需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以降低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44家哨点医院2014—2016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4 727例,其中死亡3例;男性7 563例,女性7 164例,男女比为1.06∶1;6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19.04%),其次为20~30岁组(17.6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19.14%),其次为托幼儿童(14.54%);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76.88%)。共采集生物样本13 609份,检出致病病原体1 453株,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52.93%)和沙门菌(28.22%)。报告的可疑食品中,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最多(37.01%),其次为肉与肉制品(11.37%)。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宁波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微生物,应加强水产品及其制品的抽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宁波市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14—2021年在宁波市所有监测医院就诊的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结果  共报告3 602例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男生占54.58%,女生占45.42%,18岁及以上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发病时间主要呈现5—6和9—10月2个高峰。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占比最大(21.11%),病原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11.20%、副溶血性弧菌3.30%、沙门菌1.77%、致泻大肠埃希菌1.30%和志贺菌0.18%。  结论  宁波市学生人群食源性疾病主要可疑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为主,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需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3—2014年江东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2014年江东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848例,其中男性425例(50.12%),女性423例(49.88%),无死亡病例。5—10月是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60岁~年龄组是高发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100.00%)、腹痛(60.02%)、恶心(33.96%)、呕吐(23.58%)、发热(15.94%)及乏力(12.85%)等。共检出病原120株,检出率为14.1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4株、诺如病毒23株、沙门菌8株、志贺菌4株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株。可疑食品中,不明原因所占比例最大(66.86%),其次为水产品(10.73%)。结论夏季是江东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是致病的主要微生物,诺如病毒是冬春季节致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 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 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 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导出2016-2017年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7年河北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 477例,其中男性763例(51.65%),女性714例(48.34%),无死亡病例。5~9月是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25~34岁和55~64岁是高发年龄组。离退休人员和工人是高发人群。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1 477例(100.00%)、腹痛707例(47.87%)、恶心599例(40.56%)、发热516例(34.94%)及呕吐343例(23.22%)等。可疑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30.65%),其次为水产品(24. 73%)。共检出病原菌21株,检出率为5.30%。阳性菌株中非伤寒沙门氏菌11株,阳性率2.78%;副溶血性弧菌10株,阳性率2.53%。结论夏季是河北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非伤寒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是微生物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南通市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南通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监测3 43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病例多集中于25~34岁,高发期为7~9月。可疑暴露食品中占比最高的是肉与肉制品,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共采集标本830份,检出阳性病原体101株,总检出率为12.1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三季度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结论 南通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7~9月,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需要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掌握该地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病原体变化特点。方法 对2017年—2021年义乌市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年—2021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 203例,男、女比为1.16∶1;病例年龄以21岁~、31岁~年龄段居多,占45.39%;职业以农民、商业服务、工人为主,占60.51%;可疑暴露食物场所以家庭为主;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是三个主要的原因食品;病原体检出率为11.74%(432/3 679),其中诺如病毒占62.27%(269/432),副溶血性弧菌占22.22%(96/432),沙门菌占15.28%(66/432)。结论 义乌市食源性疾病主要由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应加强监管和主动监测,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2012年-2013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2013年南宁市共监测腹泻病人302人,检出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菌共31株,总检出率为10.26%(31/302),其中沙门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诺如病毒26株。10月-11月为发病高峰,1岁以下年龄组、20岁~40岁年龄组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品中以不明原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禽肉类;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结论诺如病毒是目前南宁市食源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微生物,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风险仍然存在。需加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宁波市北仑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保障北仑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分析。结果:2017—2021年北仑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2 264例,其中,男性占53.2%,21~40岁占41.8%,农民、民工和工人占74.6%。6—8月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38.9%,其中7月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4.2%。可疑暴露的主要食物分别是水产品类(32.6%)、水果类(15.8%)、肉类(10.2%)。病例主要症状有腹泻(92.1%)、腹痛(45.1%)、恶心(37.9%)。共采集1 191份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9.99%。沙门氏菌在第2、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在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结论: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水产品类食物、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有关,病原体以水产品易产生的副溶血性弧菌和水果、肉类易产生的沙门氏菌为主,建议监管部门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物加强安全监测,在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宁波市北仑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食源性疾病发病趋势,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 保障北仑区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分 析。结果:2017—2021年北仑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2 264例,其中,男性占53.2%,21~40岁占41.8%,农民、民工和工人占 74.6%。6—8月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38.9%,其中7月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4.2%。可疑暴露的主要食物分别是水产品 类 (32.6%)、水果类 (15.8%)、肉类 (10.2%)。病例主要症状有腹泻 (92.1%)、腹痛 (45.1%)、恶心 (37.9%)。共采集 1 191份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9.99%。沙门氏菌在第2、第3季度检出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在第3季度 检出率较高。结论:北仑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水产品类食物、气温相对较高的季节有关,病原体以水产品易产生的副 溶血性弧菌和水果、肉类易产生的沙门氏菌为主,建议监管部门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食物加强安全监测,在食源性疾病高 发季节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