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孕妇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3-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检查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早孕妇女480例,排除个别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共376例进入研究,追踪调查至孕妇分娩。详细记录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身高、分娩孕周、分娩前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长、新生儿体质量,并检测妊娠32~34周孕妇血脂及血糖水平,分析各因素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孕期体质量增长、甘油三酯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213,P0.01;r=0.244,P0.001)。甘油三酯与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质量增长呈正相关(r=0.172,P0.05;r=0.178,P0.01)。巨大儿组孕妇甘油三酯水平为(3.82±1.47)mmol/L,正常儿组孕妇为(3.21±1.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水平为(4.45±0.063)mmol/L,正常儿组孕妇血糖水平为(4.17±0.5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血脂、血糖水平及孕期增重显著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应该平衡膳食、合理增重,并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对控制新生儿的体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早期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产的关系,为早产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79例早产和足月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早期测量孕妇同型半胱氨水平,分析孕早期Hcy水平与早产的关系。结果:早产组Hcy水平为(7.81±3.12)μmol/L,足月产组孕早期Hcy水平为(6.73±2.65)μmol/L,足月产组孕早期Hcy水平显著低于早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2.536,P=0.013)。以孕早期Hcy水平>7.53μmol/L作为高水平,以Hcy水平≤7.53μmol/L作为低水平组,OR=2.04(95%CI=1.18~3.54);调整叶酸补充、年龄、孕次和产次后OR=1.76(95%CI=1.24~2.28)。结论:孕早期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是早产风险的影响因素,可早期进行监测预防早产。  相似文献   

3.
赵明  李光辉 《北京医学》2015,37(7):629-632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增长速度与孕期总增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记录年龄、分娩孕周、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监测数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等资料.对资料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68±0.26) kg/周]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0.52±0.25)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增重速度与孕期总增重(r=0.446,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r=0.123,P< 0.01)皆呈正相关;而妊娠晚期增重速度只与孕期总增重呈正相关(r=0.560,P< 0.01),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无显著相关性(r=-0.025,P>0.05);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孕妇的孕前BMI[(22.3±2.9) kg/m2 vs.(20.8±2.8) kg/m2]、孕期总增重[(18.5±4.3)kg vs.(16.6±4.6)kg]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0.74±0.26)kg/周vs.(0.67±0.26)kg/周]相比,巨大儿组皆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值均<0.01;而2组的妊娠晚期增重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可能不同,妊娠中期增重速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大于妊娠晚期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4.
孕妇锌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18例健康产妇血清锌浓度为11.6±1.7μmol/L,明显低于未孕妇女(13.2±2.2μmol/L)及相应新生儿(15.1±2.2μmol/L)。建议以8.4μmol/L作为正常孕妇血清锌浓度的最低限。母/子血清锌浓度之间并无线性相关,它们与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也无明显关系。健康孕妇羊水锌浓度为2.8±0.8μmol/L,其浓度与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长有高度的直线相关(P<0.01)。巨大儿羊水锌浓度也比低体重儿明显为高。故羊水锌浓度可作为预测胎儿生长状况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孕妇脂代谢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脂代谢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2244例非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血清中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详细记录孕妇年龄、孕次、孕前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实验室数据及新生儿性别、体重,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巨大儿组及正常体重儿组进行比较。结果:(1)巨大儿组孕妇的TG、Apo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组(P<0.001),而HDL-C、ApoA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组(P<0.05),两组孕妇间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脂组孕妇巨大儿的发生比例高于正常血脂组(P=0.011);(3)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TG水平显著正相关(r=0.315,P<0.001)。结论:孕期注意监测孕妇血脂变化,合理饮食比例,控制血脂,对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胰岛素抵抗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妇产科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53例GDM患者(GDM组)和52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在两组孕妇妊娠24~28周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孕妇空腹静脉血,检测并比较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以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s,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s,HDL)等脂质代谢指标;收集孕妇外周血浆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外周血浆和脐带血中Hcy含量。分析FBG、FINS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TG、HbA1c、FBG水平和HOMA-IR值分别为(4.02±0.22)mmol/L、(7.94±0.33)%、(5.01±0.12)mmol/L和2.45±0.23,均高于对照组的(3.43±0.15)mmol/L、(5.35±0.25)%、(4.16±0.08)mmol/L和1.86±0.16(P0.05)。GDM组孕妇OGTT试验中0、1、2 h血糖值分别为(5.02±0.14)mmol/L、(9.32±0.48)mmol/L和(8.01±0.36)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4.13±0.11)mmol/L、(7.56±0.33)mmol/L和(6.58±0.42)mmol/L(P0.05)。GDM组孕妇外周血浆和新生儿脐带血Hcy水平分别为(12.75±5.73)μmol/L和(11.83±3.57)μmol/L,高于对照组的(6.20±4.25)μmol/L和(6.31±2.41)μmol/L(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DM孕妇血浆Hcy水平与血清HbA1c(r=0.176,P=0.026)、FBG水平(r=0.428,P=0.004)及HOMA-IR(r=0.361,P=0.006)呈正相关。结论 GDM孕妇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孕妇升高,其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20-24
目的 探讨孕期血清Hcy与重度子痫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产检并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产检数据中不同孕周的Hcy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n=282)、轻度子痫前期组(n=371)和正常妊娠对照组(n=1596)。结果 早孕时,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Hcy水平[(8.92±2.74)μmol/L]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7.21±2.09)μmol/L]及正常妊娠组[(6.54±1.39)μmol/L]。相关分析显示,早孕、中孕和晚孕期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的Hcy水平均与新生儿结局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Hcy水平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孕周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重度子痫前期血清Hcy水平与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血糖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科行规律的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空腹血糖(FB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成三组,比较三组孕妇血糖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分析孕妇血糖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和GIGT组孕妇间FB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孕妇F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GIGT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765.7±228.1)g、(3308.1±234.4)g和(2912.4±216.5)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间巨大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正相关,血糖水平高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榆林市第二医院产科住院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所分娩的体质量>4000 g婴儿50例作为GDM巨大儿组,健康孕妇分娩的健康足月巨大儿50例作为健康巨大儿组,健康孕妇分娩的正常体质量的足月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IGF-1、IGF-2、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GDM巨大儿组新生儿IGF-1、IGF-2高于健康巨大儿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28±0.43)μg/L比(0.96±0.32)μg/L,(0.89±0.21)μg/L;(1.14±0.34)μg/L比(0.93±0.27)μg/L,(0.85±0.21)μg/L,P<0.01]。GDM巨大儿组新生儿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 A及apo B低于健康巨大儿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2.17±0.31)mmol/L比(2.61±0.40)mmol/L,(2.77±0.63)mmol/L;(1.32±0.15)mmol/L比(1.37±0.15)mmol/L,(1.39±0.11)mmol/L;(0.56±0.15)g/L比(0.66±0.22)g/L,(0.79±0.27)g/L;(0.36±0.11)g/L比(0.51±0.17)g/L,(0.63±0.21)g/L](P<0.01);DM巨大儿组新生儿三酰甘油高于健康巨大儿组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0.61±0.16)mmol/L比(0.52±0.14)mmol/L,(0.49±0.14)mmol/L](P<0.01);健康巨大儿组新生儿apo A及apo B两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P<0.05)。GDM巨大儿组IGF-1与新生儿体质量、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66,0.68,P<0.05),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58,P<0.05)。GDM巨大儿组IGF-2与体质量、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52,0.57,P<0.05),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内IGF-1、IGF-2水平升高,并存在血糖、血脂代谢紊乱,IGF-1、IGF-2水平与GDM巨大儿体质量、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尹希红 《中外医疗》2011,30(16):73-73
目的 分析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年1月至2010年1月分娩的226例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就合井症、巨大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剖宫产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孕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妊娠合并症、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对高龄妊娠孕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与治疗,正确指导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1.
扶杨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47-148
目的探讨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检测孕妇在不同妊娠期的血红蛋白值;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将孕妇分组,比较各组孕妇的产前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末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3.20±11.86)g/L、(110.28±13.92)g/L、(105.46±8.43)g/L,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000 g组孕妇血红蛋白低于3000~3500 g组和〉3500 g组(P〈0.01)。孕妇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为r=0.849(P〈0.01)。结论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随着孕期的增加而下降;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定期检查并分娩的309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分娩时间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两名口腔科医师检查两组孕妇的牙周状况并收集初产妇临床资料,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牙周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产妇(χ2=57.512,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8.991,7.743,38.357,P<0.05),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6,P>0.05),初产妇牙周炎位点数与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均呈负相关(r=0.321,0.436,P<0.05)。孕前1年内洁牙是早产儿出现的保护因素,每日刷牙次数是低体重儿出现的保护因素,牙周炎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牙周病发病率较高,对孕妇的牙周炎进行防治,对延长孕周、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98例早中期早产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早期早产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8例分娩孕龄28~33 6周的早中期早产活产孕妇和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孕龄28~3l 6周的早期早产活产组90例,早产儿99例;孕龄32~33 6周的中型早产活产组108例,早产儿122例(出生致死性缺陷除外),进行早产原因及新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早产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早期早产组规律产检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均明显低于中型早产组(P<0.05);早期早产组剖宫产率、住院天数较中型早产组明显增加(P<0.05)。早期早产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低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率、NICU住院日、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或长于中型早产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早产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孕妇规律产检及孕期均衡营养、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或过少对减少早期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GDM孕妇39例,正常妊娠期孕妇47例,测定两组孕妇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两组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结果 GDM组孕妇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3.1±1.4)mmol/L vs(2.0±0.9)mmol/L、(5.9±2.1)mmol/L vs(4.6±1.7)mmol/L,P<0.05],且新生儿体质量及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5)。GDM组巨大儿出生率升高,新生儿发生早期肾功能损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GDM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严重,并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对妊娠期孕妇进行饮食指导和血脂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针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1)在空腹血糖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两方面,妊娠糖尿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妊娠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针对孕妇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对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糖代谢异常孕妇中,孕妇的体质指标、瘦素和脂联素等脂肪因子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1月-2007年2月住院分娩的糖代谢异常且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51例。分析入选孕妇的体质指标、血清及脐血中的瘦素、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的多项体质指标如孕前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等正相关(r=0.289,P=0.040),与脐血中的瘦素(r=0.316,P=0.024)和脂联素水平(r=0.855,P=0.026)正相关。结论在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中,孕前及产前的肥胖程度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关,而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脐血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临床医生针对妊娠期疾病危急情况的识别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12年至2014年期间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成功分娩的孕期患有糖尿病或患有甲亢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新生儿按体重大小分为低重组、正常组和超重组,分析孕妇在不同疾病状态及生理指标下其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此次研究共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合并甲亢孕妇各60例,平均分娩年龄为(28±8.95)岁,平均孕周为33+3周,所有产妇中顺产的有31例,剖宫产的有89例,共分娩胎儿126名,分娩前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87±0.19,孕期最高收缩压平均值为(135±8.95)mm Hg,孕期最高舒张压的平均值为(87±9.42)mm Hg。妊娠期糖尿病组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674±666.35)g,超重组所占比例为32.8%,都显著高于妊娠期合并甲亢组婴儿的平均体重(2 912±747.62)g和超重组比例12.9%,孕妇空腹血糖与新生儿体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在妊娠期合并甲亢孕妇组中,促甲状腺激素表现出与新生儿体重的负相关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妊娠期合并甲亢患者发生巨大儿的概率更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空腹血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孕妇不同的健康状况会影响血清中甲状腺指标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辅酶Q10(CoQ10)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联性,阐明CoQ10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孕妇血清CoQ10水平。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巨大儿组,记录新生儿母亲血清CoQ10水平。根据产检妇女血清CoQ10第75百分位数分为CoQ10 ≥ 0.85μmol·L-1组和CoQ10<0.85μmol·L-1组,记录2组新生儿体质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血清CoQ10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质量组(0.91μmol·L-1±0.41μmol·L-1)和低体质量组(0.88μmol·L-1±0.38μmol·L-1)孕妇血清CoQ10水平高于巨大儿组(0.64μmol·-1±0.23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P<0.05;t=7.25,P<0.05);孕妇血清CoQ10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r=-0.17,P=0.00)。CoQ10 ≥ 0.85μmol·L-1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209.08g±320.15g)低于CoQ10<0.85μmol·L-1组(3823.81g±189.0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晚期CoQ10水平和平均孕期CoQ10水平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P<0.05或P<0.01);孕早期、孕晚期CoQ10水平和平均孕期CoQ10水平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CoQ10水平对其新生儿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产科因素,以降低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分娩的48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和42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占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总数的89.51%,胎龄主要集中在28~32周(62.35%)。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84.16%)远远大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5.84%)。孕妇剖宫产率为68.15%,初产妇占孕妇总数的77.75%。造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常见产科因素为子痫前期重度、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颈机能不全、羊水量异常等。结论28~32周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产儿科医师工作的重点对象。存在子痫前期重度、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颈机能不全、羊水量异常等产科因素的初产妇生产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