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正确使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并妥善固定。重点观察呼吸和血压,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镇痛泵的使用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泵内药物的种类、含量、作用及毒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赵静丽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34-136
目的:总结骨科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手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患者170例,通过加强对应用镇痛泵患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对其阵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0例患者术后阵痛效果良好,共有15例(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8例,尿潴留5例,腹胀便秘各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缓解。结论:骨科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为一种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止痛方法,但应加强对应用镇痛泵患者的观察和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的效果,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份在该院行骨科手术后需要行镇痛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一般性镇痛处理,包括服用止痛药、肌注止痛针;治疗一组实施 PCEA 镇痛、治疗二组实施 PCIA 镇痛模式。通过回访观察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分别在在12 h、24 h、48 h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效果远远高于一般性镇痛,在镇痛泵的应用中,需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对症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后疼痛病人使用自控镇痛泵(PCEA)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手术后使用PCEA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地将手术后疼痛病人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分类列出,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骨科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病人加强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达到满意镇痛效果。结论:加强术后疼痛病人使用PCEA期间的安全管理,可以切实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引起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骨科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较传统术后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骨科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0年至今开展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已经有2000多例,由于病人自控镇痛技术镇痛效果好,镇静程度轻,副作用少,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也显著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术后镇痛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宋梅  姜泳  宋全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8):98-98,101
目的:总结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6例骨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患者较传统术后止痛效果好,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外科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一种有效、实用、简单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持续镇痛法(PCA)是采用微量注射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管道相连将药物按设定的速度输入,与传统的注射镇痛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且能维持准确的血药浓度。我院从1999年开始对部分术后病人实行了该法,效果颇佳。为探讨持续镇痛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我科对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术后微量镇痛泵的应用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2006年1月行开胸手术病人385例分为2组,开胸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203例为实验组,同期开胸术后常规哌替啶镇痛182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179例(88.2%),对照组镇痛有效87例(47.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7.25小时。实验组术后10例(5.0%)出现恶心、呕吐,16例(8.0%)出现血压降低,14例(7.0%)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术后21例(11.5%)出现恶心、呕吐,28例(15.4%)出现血压降低,25例(13.7%)出现尿潴留。结论: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有效、实用的方法,有利于病人早期床上活动,有效咳痰,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科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529例分析,统计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及手术部位、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镇痛及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患者58例,其中49例痊愈,5例手术失败,2例出现老年性痴呆,2例死亡,总发生率为10.96%;其中脊柱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率为12.34%,骨盆组为12.86%;四肢长管骨组为8.16%,脊柱及骨盆组较四肢长管骨组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手术暴露时间、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术后电解质紊乱及镇痛泵使用情况与术后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围手术期控制血压、血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防止或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从而减少骨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干预的288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置管后血栓形成情况分成血栓组(n=86)和正常对照组(n=202)。对两组年龄、性别、肥胖情况、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吸烟史、抗凝剂使用情况、既往血栓史或栓塞史、活动量、导管置入时穿刺次数、PICC专业护理人员干预情况、导管管径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肥胖情况、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每日活动量偏少(每日活动时间1 h)、导管管径大(≥5 F)、未接受PICC专业护理人员干预等是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后血栓的形成同活动量、导管管径、合并糖尿病及专业护理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国云 《中外医疗》2014,(27):57-58
目的观察疼痛干预在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方法对93例口腔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切口类型分组后,进行术后36内疼痛的调查及使用镇痛药物治疗效果的记录。结果口内切口组以中度疼痛为主,颌面颈部切口组以轻度疼痛为主,口内外交通切口组以中度疼痛为主,皮瓣移植多切口组以重度疼痛为主。给予干预后,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基本都能缓解至轻度疼痛,重度疼痛下降至中度疼痛和轻度疼痛。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给予奥尔芬镇痛,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雪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45-2346,2354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1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住院患者112例,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的恢复时间分别为(89.4±3.5)d、(106.3±4.8)d,满意度分别为96.43%(54/56)、78.57%(44/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26%、96.43%,护理风险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住院的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中,应针对骨科护理特点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预防及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骨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排便锻炼、饮食护理、运动护理、按摩护理以及药物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仅发生8例便秘,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便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秀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28-12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提高骨伤科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及风险分析,制订风险计划并效果评价。结果2009年护理质量检查评分(91_3±7.3),与2010年护理质量检查评分(96.4±5.7)及2008年护理质量检查评分(82.6±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有益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中清单式管理手段的分析,从护理岗位设置中的清单式管理、护理服务中环境及设备因素的清单式管理、护理操作技术中的清单式管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清单式管理等方面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按照护理风险管理不同阶段,即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护理风险处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护理相关预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护理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分娩。方法 选择采用PCEA分娩(观察组)和传统自然分娩者(对照组)各150例,对分娩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窘迫等进行比较,并进行护理配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第一、二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EA分娩可镇痛,但第一、二产程延长;护理重点是麻醉配合、激励式护理和催产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方法:将140例骨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缓解过程。结果:术后第1天起至术后第4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P<0.01)。结论:对于骨科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