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振起  张丽娜 《西部医学》2012,24(11):2144-214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观察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每组各3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患侧腋窝、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异常局部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与对照组(13.3%)相比,没有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术后患侧腋窝、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异常情况发生率(10.0%)与对照组相比(60.0%),有明显降低(P<0.05);平均随访3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等情况。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皮肤感觉功能异常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局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祥魁 《吉林医学》2012,33(36):7874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试验组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照组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18个月不等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试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农文伟  蓝碧洋  林国鸿  刘宁 《广西医学》2014,(10):1454-145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解剖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09例,其中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63例为观察组,术中未解剖直接切除肋间臂神经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功能、术后复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患侧腋部及上臂内侧感觉异常9例(14.3%),对照组为38例(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手术时间、出血量、腋窝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林佐东  李超樟  鄂永成 《广西医学》2011,33(10):1340-134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ICBN,对照组则切除胸前神经和ICB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胸大肌萎缩情况;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是否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近期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3.42±18.33)min,对照组为(101.28±17.5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胸肌萎缩、腋窝疼痛、患肢麻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前神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建新 《右江医学》2009,37(1):29-30
目的探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116例资料。其中35例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并对本组患者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中切除肋间臂神经81例,发生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62例(76.5%);保留肋间臂神经35例中发生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4例(11.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保留者随访12~36个月,均未发现局部转移、复发。结论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63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简单数字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患者不保留肋间臂.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上臂内侧、腋窝和胸壁等部位出现异常的人数远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的1年~2年内,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随访发现,在上肢感觉障碍、腋窝排汗不畅和伤口处疼痛等方面,观察组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身体异常,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抽脂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影响及肋间臂神经保护价值。方法将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前行抽脂治疗。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及肋间臂神经保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肋间臂神经保留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前抽脂治疗,能明显提高对肋间臂神经的保护效果,淋巴结清扫数与传统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手术时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二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等指标。结果二组患者每例检出淋巴结分别为(18.00±2.45)和(19.00±3.12)枚,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33%,复发率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35.0±13.5)和(110.0±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3和6个月的感觉障碍和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改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每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生存质量、并发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1、6、12个月感觉障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QOL-BREF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刘军 《中外医疗》2016,(14):127-12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神经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Ⅰ、Ⅱ期乳腺癌女性患者分为两组,保留组74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神经,切除组42例患者切除肋间神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清除病灶数及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清除病灶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术后感觉障碍(16.22%)显著少于切除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神经能够保证良好临床疗效,减少术后感觉障碍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保留组(16.22%)术后感觉障碍显著少于切除组(47.6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保留ICBN组和不保留ICBN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乳腺癌切除均行常规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或保留上干或上支组34例,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0例(88.2%),感觉异常4例(11.8%);不保留ICBN组18例患者感觉异常12例(66.7%),无异常感觉6例(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肿瘤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腋静脉下方途径最为方便和安全,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乳腺癌Auchinckyss改良根治术51例,随机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两组患者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皮肤感觉功能进行检查。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术后感觉异常的15d5例(20.0%),1个月4例(16.0%),3个月、6个月各1例(4.0%),明显低于非保留组的21例(80馏%)、16例(61.5%)、13例(50.0%)及12例(46.2%),均P〈0.0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显著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小娥  刘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21-123,125
目的探讨与分析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保留ATN和ICBN.研究组保留ATN和ICBN,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一例复发。研究组上肢水肿发生率为4.4%,对照组则为22.2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上臂运动障碍发生率为4.4%,对照组则为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为6.7%,对照组则为42.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重度胸大肌萎缩发生率为2.2%,对照组则为37.8%,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保留ATN和ICBN,可降低上肢水肿、上臂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胸大肌萎缩的发生,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和胸前神经(ATN)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早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整保留ICBN和ATN的65例(保留组), 切断ICBN和ATN 55例(切断组)。术后对2组患侧胸肌萎缩情况和上臂内侧感觉进行比较, 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保留组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和胸大肌萎缩程度均明显低于切断组(P<0.01)。随访6~36个月, 2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和ATN可有效减少患侧胸肌萎缩, 减少上肢并发症且不增加患者复发转移危险。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光  奚碧纯  黄燕鹏 《河北医学》2010,16(6):644-646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2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ICBN保留组及ICBN非保留组),比较两种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上肢皮肤感觉异常、术后24月的复发率。结果:ICBN保留组及ICBN非保留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感觉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4个月,72例患者均未出现腋下和胸臂转移、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式能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异常,而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丁勇兴  段克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577-1578,1582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定8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术中保留ICBN),对照组42例(术中切除ICB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至3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和肿瘤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13.56±5.78)min,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28±2.19)枚,患肢淋巴水肿3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7±5.41)min,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83±2.13)枚,患肢淋巴水肿2例;2组患者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患肢淋巴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21.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予以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脂辅助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Ⅰ~Ⅲa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溶脂辅助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溶脂辅助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留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不同时间点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引流量在术后第1、2、3、4天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引流量比较:术后第1、2、3、4天,观察组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肢疼痛、提肩运动障碍、患肢水肿、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侧上臂感觉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脂辅助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淋巴结清除数多,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脂肪溶解过程中未产生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乳腔镜辅助改良根治术患者413例,其中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127例,作为实验组,乳腔镜辅助传统改良根治术286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最匹配的12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瘀斑、血肿、感染、复发率、转移率、术后满意度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皮肤坏死、瘀斑、血肿、感染、复发率、转移率、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