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骨科杂志》2021,(8)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行ATFL修复的30例单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15例(关节镜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10.8)岁。改良开放式Brostr9m锚钉修复15例(开放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11.7)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 KAF)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5.8)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踝关节不稳。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至少1年,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都有良好的疗效。较开放式Brostr9m手术,关节镜下修复ATFL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全关节镜下修复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4):302-306
[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TFL)锚钉修复在踝关节外侧不稳(LIA)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因LAI行全关节镜下ATFL锚钉修复的7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9~55岁,平均(38.68±14.23)岁。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和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行踝关节应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结果] 71例患者手术均完成顺利,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关节镜下检查时发现5例软骨缺损患者,骨赘患者1例,软骨缺损较轻1例患者进行关节镜清创,其余4例患者予以微骨折处理,对于骨赘患者则予以磨除。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随访时间(18.14±3.27)个月,随访期间71例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其他并发症。随时间的逐渐延长,71例患者的AOFAS评分、KAF评分、JSSF量表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距骨倾斜角由术前(9.92±3.2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9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由术前(9.15±2.67) 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86±0.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ATFL锚钉修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评价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断裂所造成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因ATFL断裂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13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为17~32岁,平均为(25.50±4.37)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疼痛、反复扭伤病史和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术后1周在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0.54±3.28)分较术前的(62.00±4.4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加强带技术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踝关节ATFL,可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踝关节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5年10月,我科对17例距腓前韧带损伤采用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利用带线锚钉加强缝合修复距腓前韧带,同时微创紧缩缝合伸肌支持带,加强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通过疼痛及不稳症状改善情况,距骨倾斜角变化,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行走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7例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总评分(44.2±3.7)分,术后1、3、6、10个月AOFAS总评分分别为(49.4±4.1)、(70.7±5.4)、(82.1±4.1)、(92.0±5.0)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5,P=0.000,P=0.000,P=0.000)。术前VAS评分为(7.1±1.4)分,术后1、3、6、10个月分别为(7.2±1.5)、(4.8±1.1)、(2.1±0.9)、(1.3±0.7)分,除术后1个月以外,其余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P=0.000,P=0.000)。术前距骨倾斜角为8.8°±0.6°,术后1、3、6、10个月分别为4.1°±0.4°、3.5°±0.8°、3.2°±0.6°、3.2°±0.7°,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变小(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对24例采用全踝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2~42(28.6±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10(7.7±1.3)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踝与足关节协会(American Or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距骨倾斜角及距骨前移距离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2(10.20±1.14)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及踝关节外侧不稳等其他并发症。AOFAS评分由术前(52.79±8.96)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3.00±4.01)分,其中优23例,良1例;VAS由术前(5.50±0.98)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1.04±0.80)分(P<0.05);距骨倾斜角由术前(9.16±2.09)°下降到术后3个月(3.10±1.72)°(P<0.05);距骨前移距离由术前(8.80±2.55) mm下降到术后3个月(2.98±1.97) mm (P<0.05)。末次随访24例患者行踝关节抽屉试验及内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技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0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的23例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采用AOFAS评分、Karlsson评分及Tegner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3例均获得24~57(36.7±9.6)个月随访。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不稳感、肿胀均消失,行走正常,关节活动度良好。查体前抽屉试验(-),内翻试验(-)。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2.0±5.6)分,Karlsson评分为(89.4±6.6)分,Tegner评分为(4.7±1.1)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以较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胫腓前韧带最远束(ATiFL-DF)转位增强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新鲜冷冻男性尸体下肢标本分为正常组(不离断ATiFL-DF,6例)和缺损组(离断ATiFL-DF,6例)。通过内旋实验比较两组的失效扭矩和失效角度。结果 失效扭矩:正常组、缺损组分别为8.152~13.725(11.22±1.96)、7.848~14.031(10.93±2.16) N·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813)。失效角度:正常组、缺损组分别为27.5°~38.6°(33.85°±4.21°)、28.3°~41.7°(34.80°±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P=0.723)。结论 离断ATiFL-DF并不会对踝关节稳定性造成明显影响,说明全关节镜下ATiFL-DF转位增强修复ATF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0)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尤其是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效,约有20%~4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CLAI)。经典的Brostr?m-Gloud手术是韧带修复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ATFL修复的微创技术成为发展热点,尽管对镜下修复的可靠性以及神经损伤并发症等问题仍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镜下修复可以获得与开放修复类似的结果,且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16)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因踝关节扭伤致踝关节外侧疼痛、不稳就诊,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与内翻应力试验(+),全镜下关节腔清理,距腓前韧带双线环套后收紧止点处置入可吸收无结锚钉1枚,恢复韧带张力。[结果]平均随访(14.56±2.3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5.34±3.4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6.68±2.32)分。VAS评分由术前(5.68±1.76)分降至(1.56±1.36)分。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无皮神经损伤,无再发不稳定。所有患者主观感觉踝关节稳定性提高。[结论]应用关节镜无线结锚钉技术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创伤小,解剖修复,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锚钉技术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关节镜下锚钉修复ATFL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9例患者采用无结锚钉修复技术(无结组),另外39例患者采打结锚钉修复技术(打结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结组出现异物反应的比率显著低于打结组(0%vs 33.3%, 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两组踝背伸-跖屈ROM、Karlsson-Peterson评分、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而踝内翻-外翻ROM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前抽屉试验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改良Broström-Gould法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37例ATFL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Broström-Gould法治疗,根据是否接受PRP治疗分为对照组(14例)和PRP组(23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周时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A)、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6周AOFAS评分、TTA和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OFAS评分[(82.3±7.1)分 vs. (85.5±9.2)分]、TTA(3.7°±0.5° vs. 3.5°±0.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564;t=1.016,P=0.641);VAS评分[(2.8±0.5)分 vs. (0.9±0.2)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7,P=0.028)。结论 自体PRP联合改良Broström-Gould法修复ATFL损伤,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度,有利于加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保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与常规ACL重建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行ACL重建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和术中镜下所见ACL残端存留情况,25例采用ACL重建联合带线锚钉紧缩缝合韧带残端(保残组);26例因残端质量差,仅行常规ACL重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保残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3.35±1.18)个月,保残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显著改善(P<0.05);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保残组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固定后修复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随机分为2组,修复组17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修复下胫腓韧带;不修复组21例单纯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8例均获随访11~20个月,平均15.4个月。修复组手术时间较不修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AOFAS评定标准,修复组和不修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1%、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后下胫腓前韧带可不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1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 ~31岁,平均23.6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肿胀、疼痛、不稳感,均为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而且经过3~6个月康复训练无改善,反复扭伤.均采用带线锚钉技术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Good 症状评级标准对患者术后主观感觉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92.06±3.13)分]、距骨前移距离[(3.19±1.17) mm]、距骨倾斜角度(4.69°±1.35°)均较术前[(65.00±6.65)分、(11.38±2.23) mm、13.44°±2.25°]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ood症状评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应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解剖修复韧带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共12例,均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距骨倾斜角变化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12例均获得15~46个月随访,平均(26±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无踝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1.0±2.6)分、Tegner评分为(6.0±1.2)分,两者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 =10.57、12.38,均为P<0.001)。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降低(t=7.13,P<0.001)。 结论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能更精准地探查韧带断端、定位韧带附着点、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一组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制动与非制动疗效比较,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中,男42例,女13例。右足47,左足8。年龄平均224岁(18岁~24岁)。伤后就诊时间平均8小时(2小时~3天)。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排除踝部骨折。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诊断标准:①外伤史,有足内翻,跖屈位损伤。②疼痛。③局部肿胀(范围>40cm)。④前抽屉试验阴性。观察指标:①肿胀范围。②疼痛分3级:静止痛 ,不负重主动活动踝关节时疼痛 ,负重疼痛 。皮下瘀血不作为观察指标。2 治疗方法 本组34例采用石膏外固定制动,宽10cm,长度以不超过胫骨结节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治疗胫骨髁间前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髁间前嵴骨折34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后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治疗,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42岁,平均36.6岁。车祸23例,下楼摔伤3例,运动伤8例。按照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12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2个月X线影像学检查骨折均愈合。测量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男性组术后1个月(2.28±3.04)°~(89.28±5.42)°,术后2个月(0.33±0.97)°~(113.89±0.97)°;女性组术后1个月(2.81±3.49)°~(88.75±5.33)°,术后2个月(0.50±1.41)°~(116.56±4.73)°。术后6个月KT1000测量胫骨前移向量,男性组健侧(6.58±0.67)mm,患侧(6.70±0.67)mm;女性组健侧(6.55±0.67)mm,患侧(6.58±0.84)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复位锚钉固定髁间前嵴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不需二次手术取出,适用性良好,不受撕脱骨质块的限制,同时优化力学传导,符合生物力学替代原理,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4)
目的探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合并跗骨窦综合征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0月,采用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的47例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未合并跗骨窦综合征(A组);15例合并跗骨窦综合征(B组),同时行跗骨窦清理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0~31个月,平均26.0个月;B组随访时间20~31个月,平均24.7个月。所有患者踝关节肿胀均消失,关节活动良好,恢复正常行走。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Karlsson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踝关节不稳复发。结论无论是否合并跗骨窦综合征,前距腓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1-9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