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CLIF-C OF)评分和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CLIF-C ACLF)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进行预测,探讨并比较各种评分系统对HBV-ACLF合并IPA患者短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诊断为IPA分为IPA组和非IPA组,随访记录HBV-ACLF患者自诊断后28d的临床转归情况。分别计算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C OF评分和CLIF-C ACLF评分,应用ROC曲线比较以上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两组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在110例患者中,治疗28d死亡36例(32.7%)。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C OF评分和CLIF-C ACLF评分预测HBV...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采用ROC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3mo)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6/2008-09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37例,观察其3mo的生存情况,应用t检验、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137例患者短期生存率63.8%(86/137)、死亡率为36.2%(51/13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年龄,肝硬化,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小板数、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MELD分值、Child-Pugh分值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肺部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频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0.035、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NR值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肺部真菌感染与乙型肝炎肝衰竭短期预后有关.结论:高龄、INR值、并发肝性脑病及肺部真菌感染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 SAS6.12软件对众多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重型肝炎生存的主要正负危险因素,建立生存的数学模型,为预后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129例重型肝炎患者,男 111例,女 18例,平均年龄 42岁。急性重型肝炎(ASH)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SSH)16例,慢性重型肝炎(CSH)108例,死亡88例。对可能与预后有关的26项指标: X0-病原学、X0-性别、X2-年龄、X3-临床类型、X4-TBil、X5-PTA、X6-末梢血WBC、X7-发热、X8-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和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和46.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1.8%和79.4%(P<0.05);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Alb、CHE、TC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9%、15.4%和11.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45.6%、14.7%、39.7%和26.5%(P<0.05),而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血清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HBV相关的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好可能导致死亡因素的治疗关,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ACLF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后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n=77)、死亡组(治疗后无效死亡,n=63).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疗效,寻找ALSS治疗不同临床类型HBV-ACLF短期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感染科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ALSS治疗的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ALSS治疗3种类型HBV-ACLF的疗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经过ALSS治疗后90 d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313例HBV-ACLF患者,A型121例、B型59例、C型133例。ALSS治疗A型HBV-ACLF患者临床有效率为68.8%,显著高于B型(55.9%)与C型(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LSS治疗1周时ΔMELD是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ΔMELD在A、B、C三型HBV-ACLF中预测90 d预后的cut-off值分别为-5.7、-4.5、-1.5。三型HBV-ACLF患者在ALSS治疗1周后,ΔMELD低于cut-off值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均明显高于ΔMELD高于cut-...  相似文献   

9.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各种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选择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住院确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的3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生存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价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d,1、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6.2%、32.9%、26.9%,1、3年生存率分别为22.9%、17.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性脑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独立影响预后的因素。84例独立样本的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3个月的生存情况。结论本预后判断模型对评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确诊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00例,统计在治疗随访中肝衰竭预后好转或者病情加重的例数,并结合临床检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出现预后病情恶化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凝血酶原时间(PT)、肺部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血肌酐、入院后抗病毒治疗情况、胆碱酯酶、血脂、血清纳指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出现肝性脑病、入院后未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建立相应的预后评分模型。方法利用HBV-ACLF中国诊断标准研究(COSSH-ACLF)队列,回顾性分析725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障碍(HBV-ACHD)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90 d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模型,并利用内部500例和外部390例HBV-ACHD患者进行验证。结果在725例HBV-ACHD患者中,男性为主(76.8%),96.8%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并发症以腹水(66.5%)多见,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衰竭(4.1%)为主,90 d病死率为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碱性磷酸酶(ALP)是HBV-ACHD患者90 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评分模型COSSH-ACHDs=0.75×ln(WBC)+0.57×ln(TBil)-0.94×ln(ALP)+10,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显著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TP及CLIF-C ADs(P<0.05),500例内部随机选择组和390例外部验证组均验证了类似结果。结论HBV-ACHD患者是一组以肝硬化失代偿为主、合并少量器官衰竭的人群,其90 d病死率为9.2%,COSSH-ACHDs具有更高的预测HBV-ACHD患者90 d预后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发病诱因和影响临床转归的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HBV-ACLF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观察90 d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临床转归的因素。结果 本组HBV-ACLF患者发病诱因包括自行停用核苷(酸)类药物53例(55.2%)、并发HAV或HEV感染11例(11.4%)、并发细菌感染9例(9.4%)、劳累7例(7.3%)、饮酒6例(6.2%)、药物性肝损害5例(5.2%)和原因不明5例(5.2%);在治疗观察90 d,生存69例,死亡27例;死亡患者年龄为50(41,69)岁,显著大于生存患者【39(33,58),P<0.05】,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急性肾损伤的比率分别为14.8%、29.6%和44.4%,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1.4%、5.8%和14.5%,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532(204,780)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302(80,416)μmol/L,P<0.05】,INR为3.0(2.0,3.4),显著大于生存患者【2.1(1.5,2.6),P<0.05】,MELD评分为26(18,37),显著大于生存患者【20(10,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8)】、并发消化道出血【OR=1.51(95%CI:1.23~0.79)】、肝性脑病【OR=0.50(95%CI:0.22~0.78)】、INR【OR=1.52(95%CI:1.22~0.73)】和MELD评分【OR=2.44(95%CI:1.63~3.75)】均是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熟知诱发HBV-ACLF患者发病的诱因有助于做好防治工作,而针对能引起患者死亡的因素做好临床救治可能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临床和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83例存活者和21例死亡者扩张型心肌病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低射血分数、低血压、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V1)增大、心胸比率>0.65、低血钠、低蛋白血症等均明显高于存活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低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是住院病人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低EF是扩张型心肌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及预后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5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TBIL、PT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253例ACLF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84例)和无效组(169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化验指标、肝功能指标和乙肝病毒学指标,回归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性别、ALT、AST、前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糖、AFP、血红蛋白、血小板、HBV DNA计量和e抗原(HBeAg)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年龄、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越大,预后越差(χ2=9.426,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胆红素、PTA、纤维蛋白原、肌酐和住院时间是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住院时间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其中总胆红素、PTA、纤维蛋白原、肌酐、住院时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赖曼  刘海霞 《肝脏》2021,26(2):118-120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相关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4例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例急性乙型肝炎相关的肝衰竭患者中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器官衰竭的发生情况,并对短期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HBV相关ACLF器官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HBV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器官衰竭的危险因素。记录研究组3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占比分别为46.67%、65.56%、58.89%、35.56%、41.11%,高于对照组的24.44%、42.22%、35.56%、11.11%、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是HBV患者ACLF器官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有53例(58.89%)预后良好,有37例(41.11%)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的年龄≥60岁、病程≥6年、白细胞计数5.73×109/L、Child肝功能C级、乙肝肝硬化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患者ACLF器官衰竭的发生与年龄、病程、肝功能分级、乙肝肝硬化有关,通过建立危险因素模型,有利于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背景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而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纳入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260例,根据随访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5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0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4~13分及≥14分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心率、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率、有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47,95%CI(1.10,6.18)〕、肺炎〔OR=3.28,95%CI(1.17,9.22)〕、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8.36,95%CI(4.93,72.74)〕及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2,95%CI(1.02,1.30)〕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肺炎、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早识别、筛查高危人群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1995~ 1999年住我院治疗 96例结核性胸膜炎 ,按全国规定的统一标准 ,男 65例 ,女 31例 ,年龄 14~86岁 ,平均 35 .8岁。有明显低热、盗汗、乏力症状 82例 (占 85 34 % ) ,合并肺结核 64例 (占 66.7% ) ,其中痰检抗酸杆菌阳性 13例 (占 2 0 .31% )。出现胸水至治疗时间 3~ 60天 ,平均 19.31± 5 .7。2 治疗方案各例按全国统一抗痨 (初治、复治 )方案。 81例胸腔抽液 ,2~ 3天一次。 2 3例采用胸腔注药 (异烟肼10 0 mg+地塞米松 5 mg)。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强的松每日 30 mg,一周后减量 ,疗程 4~ 6周。3 结果根据胸水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准确评估肝衰竭患者预后,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过程的把握十分重要,并最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近几年出现的新的肝衰竭预后模型进行了综述,包括MELD评分、SOFA评分、改良的SOFA评分、ALFED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的优缺点和运用条件。另外,对新出现的肝衰竭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