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提高劳教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在干预前后进行KAP定量调查.干预方法专家讲座、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结果干预前后,综合知识得分有显著性差异(Uc=14.11,P<0.0005),绝大多数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有显著性提高.基本知识的干预效果指数为1.05~2.25.结论对劳教人员采用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传播艾滋病基本知识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聊城市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企业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3家市直企业的3006名职工采用现场授课、放科教片、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办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干预前均高于7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非预防方法和某些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偏低。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同时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改变(P〈0.0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现场培训、放科教片及发放宣传材料等综合干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江苏省南京市流动人口进行不同方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组分别采用录像、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录像、讲座、手册组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知晓率分别为66.71%,67.35%,61.09%,讲座效果优于录像、手册;复合干预方式干预后知晓率为68.43%,优于单一方式。结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以讲座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云南省2012—2014年重点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含有地方病核心知识的宣传材料,发放到项目县,分别对家庭主妇和小学生进行地方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采用统一问卷方式对项目县目标人群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调查,并对基线调查、效果评价的知晓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6年级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16558人,干预前知晓率74.34%,干预后效果评价16551人,知晓率提高到94.51%;家庭主妇地方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8350人,干预前知晓率75.08%,干预后效果评价8350人,知晓率提高到93.07%。结论随着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目标人群对地方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提高,人们对地方病的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病区人群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煤矿农民工艾滋病预防中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9年7-12月,选取开滦矿业集团某煤矿农民工459人,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分成3组,分别施加发放宣传品、专业讲座、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连续干预6次,干预周期5个月。收集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性行为情况,比较三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专家讲座组的知识知晓率干预后提高到61.33%,明显高于宣传教育组的45.83%和同伴教育组的50.30%,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态度及意识比较,干预后专业讲座组有1个问题正答率较宣传品发放组有所提高,有2个问题正答率较同伴教育组有所提高;而同伴教育组与宣传品发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比较发现,三组在干预前后寻找CSW(女性性工作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安全套使用率比较来看,专业讲座组及同伴教育组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宣传品发放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干预措施从干预效果角度来看,专家讲座组最好、同伴教育次之、发放宣传品组最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茂名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探索在农村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茂名市所辖的高州市其中的2个镇的3个行政村的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开展集中观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自学的健康干预等方式,采取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匿名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三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间的效果,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回归分析,探索农村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P<0.05);性别分布上,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知晓率(P<0.05)。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人口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知晓率也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态度变化不明显。在三种健康教育模式中,以张贴海报的形式获得的成本-效益最高。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为干预人群,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前后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81.02%提高到90.68%,全部答对率由21.53%提高到42.80%;安全套使用率由85.65%提高到9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女性性工作者采用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和免费安全套等简单易懂的干预方式,重视同伴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私营企业农民工防治艾滋病(AIDS)宣传教育效果,探索健康教育模式.[方法]用相同问卷对农民工开展AIDS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企业农民工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预防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AIDS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变.[结论]利用发放宣传材料、播放VCD光碟、利用广播宣传和开设讲座等方式,对提高农民工的AIDS防治知识有一定收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福建省厦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为制定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厦门市6市区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06、2008和2010年对厦门市的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厦门市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平均知晓率由2006年的62.1%提高到2010年的83.0%,正确态度持有率从60.8%提高到78.7%,艾滋病相关政策信息总平均知晓率由41.4%提高到58.3%。2010年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政策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政策知晓情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71.6%),网络(56.4%)、报刊/杂志(46.8%)、广播(42.8%)、宣传材料/宣传栏(38.4%)。结论厦门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鹿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鹿城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8年9月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和农民工4类人群共计68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和农民工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84.17%、68.51%、87.98%和75.19%,4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知晓率较低。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因素。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均以电视为主。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更加全面、科学。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熟悉情况,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探索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大众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与"四免一关怀"政策等三个问题,对湘西自治州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地区8县市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75.0%,49.7%)、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熟悉率(62.9%,48.6%)、"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率(44.0%,36.5%)。结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国内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即城市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的结果。但不足之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城乡居民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全国与湖南省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以城镇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为抽样单位,被抽取单位中各抽取一定的样本,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分别调查400名城镇居民和400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73.2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3.2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也随着升高(χ2=44.36,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OR=0.688,P=0.004)、咨询服务(OR=0.373,P=0.036)和免费宣传材料(OR=0.071,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报刊书籍(OR=2.392,P0.001)、医生(OR=2.979,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阻碍因素。结论怀远县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咨询服务和免费宣传资料的发放有利于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省城镇居民和农村青壮年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和态度,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PPS)的两阶段分层抽样法选择了583名城镇居民和429名农村居民,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一般知识、艾滋病传播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和其他关于艾滋病的信念等,随后对两类人群的部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5.48分,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75分(总分22分)。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艾滋病和感染者更具歧视性。两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存在很多误区。与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居住在示范区、文化程度、性别及职业。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相关态度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5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错误的认识。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桂林市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选取城乡居民261人、校内青少年302人和农民工30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122人,人群的总体知晓率为77.45%。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88.12%,农村居民74.12%,在校青少年82.12%,农民工66.45%。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很低。调查人群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报刊、书籍和宣传栏广告栏。结论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从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社区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成都市金牛区 4 2 8名社区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 ,采用问卷法 ,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之后 ,社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率显著提高 ,健康教育次数越多 ,正确率越高 ,受教育程度越高 ,正确率越高。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但一次教育不足以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 ,应常抓不懈 ,以减缓艾滋病由重点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沿海地区城镇、农村居民和当地公务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在某县城镇、农村和县公务员中,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3组人群共835人。结果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对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越少,所持态度和采取行为的正确率越低,对艾滋病的担忧与恐惧程度却较高。在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方面,由好到差的排列为公务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结论全面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消除居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仍是当今的重要任务。另外由于公务员对艾滋病的全面理解会对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极大的正反馈作用,为此在对城乡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加大对当地公务员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县域公立医院综合医改试点后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取2个试点县和2个非试点县,在各县随机抽取两个乡镇进行居民入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结果 宁夏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00%,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19.10%)、生活方式与行为(15.96%)和基本技能(15.68%);所在县、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总体健康状况、健康体检和签约家庭医生是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农村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比较少;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化县域公立医院综合医改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