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blaCTX-M基因分型及相应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医院细菌室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69株;对上述菌株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及耐药特征的检测;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对比不同基因型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结果 69株菌株中,37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其中36株为blaCTX-M型基因,占97.30%;单独检出blaCTX-M-1有10株,占27.78%,单独检出blaCTX-M-9有24株,占66.67%,同时检出blaCTX-M-1和blaCTX-M-9有2株,占5.56%。CTX-M-1菌株和CTX-M-9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为100%。CTX-M-1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CTX-M-9菌株(P<0.05)。结论 blaCTX-M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的基因型,且以blaCTX-M-9型为主。blaCTX-M-1型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以及氨曲南的耐药性显著高于blaCTX-M-9型菌株。  相似文献   

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常州地区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TEM、SHV等17种耐药基因,并用DNA测序仪测序.结果 80株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46.3%,37株大肠埃希菌检出TEM、SHV、CTX-M-1群、OXA-1群和DHA 5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1.1%、78.4%、21.6%、10.8%、5.4%;37株菌中有36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24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1株菌最多同时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只有1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 大肠埃希菌已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成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便了解该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携带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分离到的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16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6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3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共检出4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检出blaTEM16株、blaSHV1株、blaCTX-M-1 cluster 3株、blaCTX-M-9 cluster 14株,检出率分别为80.0%、5.0%、15.0%、70.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DHA2株,检出率为1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OXA-1 cluster 3株,检出率为15.0%;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每一株均有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少者检出1种,多者同时检出24种,且该组菌株blaCTX-M总检出率85.0%。结论产β-内酰胺酶基因是该组大肠埃希菌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倪朝辉  郑文旭  李凡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37-1239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SBLs基因与氨基糖苷修饰酶(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对49株临床分离株采用K-B(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和AMEs基因的携带状况,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联合检出情况.结果 该4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全部为多重耐药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9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67.3%和65.3%,对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2.0%.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SBLs基因中blaTEM、blaSHV、blaCTX-M-1和blaCTX-M-9的阳性率分别为93.9%,2.2%,22.5%和59.2%.AMEs基因中aac(3)-Ⅱ、aac(6')-Ⅰ和ant(3\  相似文献   

6.
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表型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6月医院大肠埃希菌945株,采用API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AmpC酶,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5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测出18株产SSBLs株;ESBLs阳性与阴性株大肠埃希菌相比较,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SSBLs株与仅产ESBLs株者相比较对以上3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对青霉素类加酶抑制剂、头孢三代加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SSBLs菌株及其耐药性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阐明产ESBLs ECO基因型分布。方法K-B法检测54株ECO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扩增ESBLs基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结果54株ECO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达7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敏感性〈27.8%;27株产ESBLs ECO中,CTX-M-1型9株、SHV型5株、TEM型16株、OXA-1型8株、6株未检测出ESBLs基因型、10株有≥2种ESBLs基因型;54株ECO中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44株,aac(3)-Ⅰ4株、aac(3)-Ⅱ38株、aac(6′)-Ⅰ17株、aac(6′)-Ⅱ11株、ant(2″)-Ⅰ8株及ant(3″)-Ⅰ12株;54株ECO中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41株,qnr基因检出率为7.3%。结论碳青酶烯类为治疗ESBLs阳性ECO的首选药物;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呋喃妥因外,产ESBLs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产ESBLsECO中TEM型为最常见的ESBLs型别;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以aac(3)-Ⅱ和aac(6)-Ⅰ为主;ECO对喹诺酮耐药率较高,且检测到qnr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现状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型。结果 37株PA中blaDHA阳性14株(37.84%);blaVIM阳性7株(18.92%);blaCARB阳性5株(13.51%);blaSHV阳性2株(5.41%);oprD2基因缺失26株(70.27%)。所分离的PA对第1代、2代和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32.43%。结论 本院院感患者分离的PA呈多重耐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blaDHA、blaVIM、blaCARB、blaSHV基因有关;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进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中β-内酰胺酶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及耐药机制研究.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分离的22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2种β-内酰胺酶基因(IMP、GIM、SPM、VIM、TEM、GES、VEB、PER、DHA、CARB、OXA-10、SHV).结果 22株菌中CARB基因全部阳性(100.0%),IMP基因阳性21株(阳性率95.5%),TEM基因阳性17株(阳性率77.3%),VEB基因仅3株阳性(13.6%),VIM基因1株阳性(4.5%),其余基因无阳性检出.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CARB及IMP基因携带率高,常常同时携带其他耐药基因,导致菌株出现多药耐药性,给临床诊治和医院感染监控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5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15株,先做β-内酰胺酶分型,再做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15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TEM-1 12株、KPC-2 9株、KPC-2-like 2株、OXA- 30 1株,检出率分别为80.00%、60.00%、13.33%、6.67%,2号株与6号株KPC基因为KPC新的变异型(KPC-2-like,GenBank登录号:HQ258934);其他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该组15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与细菌产4种β-内酰胺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生物生化、药敏试验卡,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试验卡及纸片扩散法对32例大肠埃希菌标本进行ESBLs检测,并对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3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过确认试验,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8株,检出率为25.0%。药敏试验耐药率高,敏感性较高的只有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临床分离的825株E.coli的耐药性,比较产ESBLS和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产ESBLS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25株E.coli中检出产ES-BLs菌565株,检出率为68.5%.分离的E.coli均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产ESBLs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18个与产ESBLS感染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中,4个为独立危险因素,即ICU住院时间>7 d(OR=2.708,95%C.I 1.701~4.312)、机械通气及导尿(OR=2.671,95%C.I 1.747~4.084)、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OR=6.790,95%C.I 4.126~11.173)和COPD(OR=9.302,95%C.I 2.227~38.857).产ESBLS株感染或定植患者死亡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或定植所致死亡率高.产ESBLS株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产ESBLS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DNA测序分析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的14株泛耐药菌株,均表现多药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株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结论 医院出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KPC-2,是泛耐药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大海  李明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68-5169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北京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结果:45株大肠埃希菌中25株为多重耐药,对氨苄两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及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56%,并携带3~6个数目不等的大小约为1.2~60kb的天然质粒。结论:北京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其耐药性与细菌携带1.2~60kb的质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ECO)GyrA突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及整合子的存在情况。方法 8株ECO在2008年分别分离自同一起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检测是否产ESBLs;PCR法扩增ECO对环丙沙星耐药相关基因gyrA,ESBLs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3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Ⅰ2,intⅠ3)和第Ⅰ类整合子可变序列;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ECO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株菌在GyrA的QRDR区83位Ser→Leu和87位Asp→Asn,同时产TEM1和携带第Ⅰ类整合子;1株菌在QRDR区83位Ser→Leu,同时产TEM55;1株菌在QRDR区83位Ser→Leu;2株菌分别产TEM1和TEM55;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为aacA4、cmlA1、dfrA1和aadA1;PFGE将8株菌分为8个PFGE型。结论 GyrA突变、产ESBLs和携带整合子是ECO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左氧氟沙星(LVX)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75株大肠埃希菌对LVX和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PCR法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49株(65.33%)对LVX耐药,耐LVX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3.47%、65.31%、61.22%、51.02%、16.33%、14.29%;与非耐LVX菌株比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药耐药表型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LVX菌株aac(3)-Ⅱ、aac(6′)-Ⅰ、ant(3″)-Ⅰ、ant(2″)-Ⅰ、aac(3)-Ⅰ,aac(6′)-Ⅱ的检出率分别为:53.06%、46.94%、14.29%、8.16%、4.08%、0;与非耐LVX菌株比较aac(6′)-Ⅰ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LVX菌株多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提示耐LVX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存在一定相关性,尤以AAC(6′)-Ⅰ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检测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从尿路感染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分离的20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产ESBLs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202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81株,占40.09%;非产ESBLs菌121株,占59.91%。产ESBLs菌的耐药率为70.37%(57/81),非产ESBLs菌的耐药率为26.45%(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耐药性强,应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老年患者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型别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来自老年患者分离鉴定的大肠埃希菌株1 327株,通过K-B法作药敏试验,采用美国NC-CLS1999年推荐的抑制剂增强纸片法确认产ESBLs株,并对ESBLs进行初步基因分型。结果检出产ESBLs菌株702株,检出率为5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4.5%~100.0%;PCR初步分型结果:单独携带TEM型基因的占56.7%,单独携带SHV型基因的占15.0%,携带两种基因的占25.8%。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上升,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携带TEM型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