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悬吊式无气腹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妇科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全麻下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Ⅱ组于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次日晨8时(T4)4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结果麻醉前2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或悬吊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至T4时最高。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至T3时最高,Ⅱ组至T4时最高。组间比较,在T2时点,Ⅰ组的皮质醇和TNF-α水平高于Ⅱ组(P〈0.05),在T3时点,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中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 7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38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在100 min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CO2气体腹腔镜手术;Ⅱ组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 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次日晨8时(T4)4个时点的TNF-α、IL-6、IL-10和HSP70水平。结果麻醉前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和HSP7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指标的水平均升高,其中Ⅰ组在T3时达峰值,Ⅱ组在T4时达峰值。组间比较,Ⅰ组在T2时点的TNF-α水平高于Ⅱ组(P〈0.05);在T3时点,Ⅰ组的IL-6、TNF-α和HSP70水平显著高于Ⅱ组(P〈0.01),且IL-6/IL-10比值也高于Ⅱ组(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技术避免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3.
4.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对患者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CO2气腹对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测定患者术前和术中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变化以及SBP、DBP、HR、PETCO2、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中患者腰部硬膜外腔压力均显著升高,CO2气腹时SBP、DBP、HR无明显变化,PETCO2在气腹的建立和维持中逐步升高,但在手术结束气腹消除后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CO2气腹可显著提高患者腰部硬膜外腔压力。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CO2气腹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CO2 气腹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后腹腔镜下行肾及肾上腺手术患者 2 0例 ,监测气腹前、气腹后 30、6 0min和放气后 3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气腹后 30、6 0min患者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小动脉楔压 (PAW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气腹前显著增加。气腹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指数 (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 (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数 (LVSWI)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气腹后PaCO2 较气腹前明显增加 ,pH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后腹腔镜CO2 气腹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有一定影响 ,术中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对全麻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了解后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对全麻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经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病人 (R组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Ⅰ组 )各 16例 ,ASAⅠ~Ⅱ级。全麻后观察CO2 气腹前后BP、Ppeak、PETCO2 、PaO2 、PaCO2 、pH、SBE等变化。并计算VCO2 、A aDO2 、Pa PETCO2 。结果 Ⅰ组气腹后SBP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亦较R组显著增高 (P <0 0 5 )。两组气腹后各时间点Ppeak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 (P <0 0 5 )。R组与Ⅰ组PaCO2 、PETCO2 分别于气腹后 10min和 2 0min开始较气腹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组气腹后10minVCO2 开始增高 (P <0 0 5 ) ,并随着手术期的延长而持续缓慢增高 ,VCO2 最高增幅达 (6 9± 6 )ml/min ,较气腹前增高 5 3%。Ⅰ组VCO2 气腹后 2 0min达高峰 (P <0 0 5 ) ,并于整个气腹期在这一水平维持相对稳定 ,最高增幅达 (34± 5 )ml/min ,较气腹前增高 2 7%。R组气腹后 2 0min后各时间点Pa PETCO2 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与腹腔镜手术相比 ,后腹腔镜手术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VCO2 增加和Pa PETCO2 增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监测气腹前后HR、SBP、DBP、MAP、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皮质醇浓度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两组HR、SBP、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G组较GE组显著;G组E、GE、血糖均显著升高,GE组无显著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皮质醇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气腹后均出现PaCO2升高,pH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手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血气变化,探讨CO2气腹对不同麻醉的影响。方法选择5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组29例(包括C.E.A和C.S.E.A),全麻组30例。术前、术中挠A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可安全进行腹腔镜手术,椎管内麻醉组pH、PaCO2、BE、TCO2术前术中比较P0.05,全麻组pH、PaiCO2、BE与术前比较P0.05,TCO2与术前比较P0.05,2组比较pH、PaCO2,P0.05,BE、TCO2,P0.05。结论CO2气腹影响不同麻醉下患者的血气变化,影响麻醉。椎管内麻醉通过加强麻醉管理,患者代偿,充分吸氧等保持患者血气变化在正常范围,可安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通过调节呼吸控制参数,适当过度通气,预防高碳酸血症发生,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麻组(GA组)各15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5min(T1)、气腹后25min(T2)和术后10min(T3)4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ne,COR)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浓度,并观察SBP、DBP、HR、PETCO2及SpO2的变化。结果:与T0相比,GA组T1、T2时SBP、DBP、HR、GLU、COR和CA明显升高(P0.05);组间相比,EA组术中、术后各时点SBP、DBP、HR、GLU、COR和CA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静注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满意,能有效调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60岁,体重55~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先采取脊椎-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稳定后全麻诱导,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状态熵45~60.于入室后、气腹完成、气腹后10 min、术中持续牵拉子宫、拔除喉罩和拔除喉罩后10 min(T0-5)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浓度,术毕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术后48h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T3-5时血浆AE和NE浓度、T3,5时血浆DA浓度降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躁动和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48 h时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全麻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时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气腹不同阶段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40例患者,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5~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ml),间断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根据血压(BP)、心率(HR)变化调整药物浓度,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Ⅱ组选择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15 mg,靶控输注异丙酚1~1.5μg/ml维持镇静。分别于麻醉前(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监测BP与HR,于各时点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plasma 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结果:与T0相比,Ⅰ组T2时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升高,T2、T3时血浆NE、E浓度,T3时Cor浓度升高(P<0.05);Ⅱ组T1、T2时HR升高,T1时MAP下降,T3时Cor浓度升高(P<0.05),T1、T2时pH(potential of hydrogen)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与Ⅰ组相比,Ⅱ组T2、T3血浆NE、E浓度降低(P<0.05),T3时Cor浓度降低(P<0.05),T1时HR升高,T1、T2时MAP、pH下降,T1、T2时PaCO2升高(P<0.05),Ⅱ组术后患者清醒时间短(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更好地控制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不同CO2气腹压力对各年龄段患者手术期间呼吸系统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不同CO2气腹压力下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各参数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例。按年龄分为3组,20~40岁为中青年组,40~60岁为中老年组,>60岁为老年组,每组30例,各组按压力不同分A组(气腹压力8~12mm Hg)、B组(气腹压力14~16mm Hg)两组,每组15例,各组间性别,体重无统计学差别。观察各年龄段在不同气腹压力下各时点(气腹前10m in、气腹后10、20、30m in、放气后5m in)呼吸系统参数(PETCO2、Paw、MVE、VCO2、VO2)的变化情况。结果:中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在A组、B组气腹注入后,呼吸系统各参数均有显著变化(P<0.01),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在A组、B组气腹注入后,呼吸系统各参数均有显著变化(P<0.01)。A、B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CO2气腹时间延长,会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各参数的变化;(2)CO2气腹压力增加,会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各参数的变化;(3)随时间延长气腹压力的变化对于中青年组、中老年组呼吸系统参数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如果是健康机体,肺功能正常,手术可根据需要选用任一组气腹压力;(4)老年组气腹压力的变化随时间延长对呼吸系统各参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建议最好使用低气腹压力,以8~12mm Hg为宜。 相似文献
14.
李双宝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4):29-30
目的 比较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唐山市玉田县计生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56例,A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毕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4.6%,B组为96.4%,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3,P=0.02)。A组麻醉起效时间(9.0±1.2)min,B组麻醉起效时间(6.34±1.6)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P=0.001)。A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B组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P=0.002)。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妇科手术病人不同麻醉方法绩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病人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绩效.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病人3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单纯全麻组(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EG组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两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酰胆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E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维持麻醉;两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毕入PACU,G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EG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七氟醚、芬太尼、肌松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于术后6、24、48 h时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以及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麻醉有关费用.结果 与G组比较,EG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6 h时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或0.01),苏醒时间、各时点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妇科手术病人硬膜外复合全麻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且麻醉总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TEA+GA)与全凭静脉麻醉(TIVA)这两种麻醉方法在上腹部手术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选择44例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患者,麻醉诱导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完成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维持静脉麻醉.然后患者被随机双盲分入TEA+GA组(n=22)或TIVA组(n=22).TEA+GA组患者在单次硬膜外腔注入0.25%布比卡因0.2 ml/kg后继以0.2 ml·kg-1·h-1的剂量持续输注;而TIVA组则单次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后继之持续输注之,其容积和速率与上组相同.监测指标为:心电图、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气末CO2水平,间断进行血气分析.两组的观测时间均为90 min.结果 在硬膜外腔应用布比卡因或生理盐水后的观察时点,TEA+GA组SAP、DAP、MAP、HR和SVR呈显著性降低;与TIVA组相比,TEA+GA组SAP、DAP、MAP和SVR的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EA+GA组CI、SV改变不大,与TIV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A+GA麻醉中尽管血压呈一定程度下降,但可能与体循环阻力降低有关,而其心功能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提示TEA+GA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心血管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