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P)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XP患者,男,75岁,尿频、排尿困难3个月,加重2 d。DRE:前列腺Ⅱ度增大,质硬,无压痛。血清PSA:172.5μg/L。B超:残余尿量200 ml,膀胱粘膜增厚,呈梗阻性改变,前列腺4.3 cm×3.8 cm×5.0 cm,内部回声欠均匀。MRI: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信号不均,双侧外周带信号减低,边缘欠光滑,部分前列腺组织略凸向膀胱,与膀胱分界欠清晰。初步诊断:前列腺癌,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混有少量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结节。免疫组化:CD68(+),PSA(-)。给予间断导尿,并予坦索罗辛、糖皮质激素口服。随访20个月。4个月后排尿症状改善,血清PSA呈下降趋势,13个月后降至9.2μg/L,17个月后下降并稳定于3.6μg/L。结论:XP属临床罕见病,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应警惕合并前列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可行TURP术。XP患者治疗后需密切复查血清PSA,必要时进行重复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anthogranulomatous prostatitis,XGP)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XGP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6岁,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余,加重10天入院。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示"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伴慢性化脓性炎及脓肿形成",术后1周排尿通畅并出院。随访6个月无排尿不适。结论 XGP属临床罕见疾病,治疗前应排除前列腺癌可能,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可根据下尿路梗阻症状(low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程度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ostate secific antigen,PSA)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例16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4年于2000年3月12日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增生,质硬,中央沟消失,表面欠光滑.B超示前列腺7.5 cm×6.8 cm×6.5 cm,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结节,向膀胱内突出,PSA:1.82μg/L,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鳞癌,给予前列腺外放射治疗,排尿症状缓解,1年后肺、肝、骨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衰竭.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84岁,因"前列腺增生手术后排尿困难6个月,加重伴血尿1周"至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10年前因前列腺增生行经耻骨上前列腺剜除术,术后病理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部分组织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PIN)。手术后排尿功能恢复可,门诊随访偶有尿频,予托特罗定4mg口服,1次/d,复查PSA4ng/mL。本次门诊予多沙唑嗪4mg口服,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诊断性前列腺电切(TURP)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1例,总结病理为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测其TURP术后6个月、1年的PSA值及IPSS评分,分析术后血清PSA值、IPSS的变化,评估TURP在前列腺增生伴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诊疗效果。结果:①4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而血清PSA持续异常的患者中,2例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2/40),Gleason评分为6分,另1例电切后病理示前列腺增生组织,但术后血清PSA持续异常(18μg/L),行2次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3例均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恢复好。31例拒绝活检患者中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9例(9/31)。Gleason评分79分,平均8分,1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8例行内分泌治疗。②59例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其中血清PSA恢复正常者56例,显著降低者3例,IPSS评分有明显改善53例,6例尿道狭窄经过尿扩处理后评分亦有改善。结论:诊断性TURP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且有利于患者血清PSA持续正常化。对血清PSA异常(>4μg/L),伴有下尿路梗阻状态、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可考虑行诊断性TURP。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6 7岁。 3年前因进行性排尿困难 ,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术后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半年前再次出现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 ,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前列腺增生伴鳞状上皮化生 ,重度不典型增生。 3个月前再次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插导尿管于后尿道受阻 ,行尿道扩张后以金属尿道探子带入导尿管。患者无烟酒嗜好。直肠指诊前列腺Ⅲ°,质硬。中央沟消失 ,表面欠光滑。血PSA 1.6 9ng/ml,癌胚抗原 2 6ng/ml(正常值 <10ng/ml) ,酸性磷酸酶正常。CT示前列腺不规则肿块 ,密度不均匀 ,前列腺…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7岁,因"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多次查体示前列腺增生,未处理;近2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伴排尿费力,尿线无力、分叉及变细,无明显尿急、尿痛及血尿等不适,未处理.以"前列腺增生症"入院.一般情况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糖尿病病史7年余,口服降糖药物控制可;余既往、个人史无异常.肛诊未及结节.PSA 4.0 ng/ml;B超示前列腺增生(大小约7.6 cm ×6.7 cm×4.1 cm);MRI符合前列腺增生(图1).符合前列腺手术指征,完善准备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等离子电切术,术后多日膀胱冲洗液淡红,恢复较慢.病理(图2)示前列腺腺样基底细胞肿瘤,考虑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病变,免疫组化未见血管、神经浸润证据.免疫组化:S-100(-)、Bcl-2(-)、CK20(-)、CK7(-)、CD34(-)、PSA(-)、CK8/18(+)、CK5/6(+)、P63(+)、CDll7(-)、P504S(-)、CK34βE12(+)、Ki-67约3%.全身骨扫描示右侧第1 1肋骨点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建议定期复查),患者自述该部位外伤史,分析该部位放射性浓聚与外伤有关,择期复查.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肾转移极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癌伴肾癌内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患者, 67岁。因腰背疼痛3个月, 加重伴发热2周于2018年6月就诊, 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伴骨转移, Gleason评分4+4分, T2N0M1期。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下极肿物, 约3.0 cm×2.5 cm×2.5 cm, 动脉期明显强化, 考虑右肾癌。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Ⅱ级, 肾癌组织内见多个小灶前列腺腺泡细胞癌浸润。术后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影像学随访18个月未见右肾肿瘤复发。患者的前列腺癌予药物去势和醋酸阿比特龙治疗, 治疗6个月后出现PSA进展, 先后予多西他赛化疗、锶89治疗, 效果欠佳, 随访至第30个月患者因恶液质死亡。  相似文献   

9.
例1 78岁.因排尿不畅1年、近1周加重,拟诊为前列腺增生,于1989年8月22日人院.体检:BP14/9kPa.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中央沟变浅,质韧,未们及硬结节.尿常规;红细胞(?).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5.5cm×3.8cm×3.4cm,回声尚均匀,包膜欠光整.X线胸片及IVU 未见异常.于同年10月1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切除之前列腺包膜完整,质韧,无结节,重约40g.病理报告:前列腺结节性增生伴局灶性鳞状细胞癌.术后口服前氟陡200mmg,每日3次,他莫西芬10ms,每日3次,化疗1个月后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65岁,2018年2月28日因"间断性排尿困难20年、加重2年"收入我科,入院后查CT示: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大小约6.0cm×3.3cm(图1A)。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逼尿肌肌力下降,考虑"前列腺增生"诊断明确。于2018年3月2日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见膀胱左后壁一个约6cm憩室,憩室壁黏膜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软组织肿瘤,主要发生在脏层胸膜,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近年来发现孤立性纤维瘤还可以发生在胸膜外的22个部位,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罕见,发生于前列腺者目前国内报道仅有10例.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男性,54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肉眼血尿伴不能排尿1d入住本院.查体:直肠指检前列腺中央沟消失,不能触及上缘,质韧、表面光滑、压痛、无结节.B超检查:前列腺增大,约5.0mm×5.5mm×4.5mm,双肾积水.查血清PSA 1.33 ng/ml.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见前列腺重度增生,中叶增生明显,突入膀胱,表面糜烂出血,切除前列腺组织105g.病理诊断:前列腺孤立性纤维瘤.随访3个月,复查膀胱镜一次,未见明显异常.3个月后再次出现肉眼血尿,急诊至本科,查盆腔CT: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内密度混杂,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可见血流信号,双肾积水.遂在全麻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前列腺囊肿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囊肿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伴前列腺增生(BPH)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排尿通畅,Qmax〉19 mL/s,RUV〈30 mL。膀胱镜检查发现的5例透明囊肿行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后1年膀胱镜检查未复发。3例囊肿直径大于3 cm者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囊肿穿刺治疗,抽出25~50 mL淡黄色液体,穿刺后5~7 d,会阴不适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囊肿直径由3.0~5.0 cm缩小到0.5~1.0 cm。8例囊肿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者经过前列腺注药等综合疗法治疗1~2个月,尿频、腰痛等症状消失,囊肿大小无变化。8例囊肿直径小于1.0 cm者随访1~2年,囊肿大小无变化。结论前列腺囊肿合并BPH引起排尿困难者行TURP,透明囊肿行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大于3 cm囊肿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囊肿合并CP按前列腺炎治疗,小于1 cm囊肿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primary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PSRCC)伴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例膀胱PSRCC伴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检索Pubmed、CBM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结果:膀胱镜检病理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血PS A:12.73 ng/ml,FPSA:0.737 ng/ml,FPSA/PSA:0.06。前列腺穿刺活检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3。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术后1 6个月膀胱癌复发。结论:膀胱PSRCC临床少见,浸润性强,进展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于膀胱PSRCC伴发前列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囊腺瘤患者的主要症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1岁,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症状,曾诊断“前列腺炎”,行药物治疗.2012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行彩超检查提示:前列腺肥大并腺体内实性占位;行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增生,PINⅡ-Ⅲ级.于外院行TURP治疗,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开始反复出现血尿.2012年12月7日,急诊以“血尿待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CT、MRI、膀胱镜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占位病变”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将肿物彻底切除.术后病理:前列腺囊腺瘤.组织学特点:前列腺腺体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充血,无细胞异形性,无核分裂像.免疫组化:PSA(+),PSAP(+).结论 前列腺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前列腺来源的良性肿瘤,前列腺囊腺瘤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多表达PSA和PSAP.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2岁,因左侧臀部肿块切除术后2个月,伤口反复流脓1个月,于2012年1月8日入院.2个月前因左侧臀部3处"表皮样囊肿"行手术切除,术后伤口渗液1个月余,予抗炎、换药等治疗,渗液加重.在我院行B超检查示:左髋部皮下组织内见一6.1 cm×0.6cm长条状不均质回声团,有2处窦道与皮下组织相通.查体:左侧臀中外侧处见2处手术瘢痕,切口部分裂开,均见脓性分泌物,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轻压痛.患病期间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咳嗽、咳痰.病前无局部肌注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均无异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阴性.胸片和骨盆片无异常.于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并行活检术.术中见脓腔内大量肉芽组织形成和部分坏死组织,脓肿上缘接近右侧髂后上棘,内侧接近臀部正中线.予刮勺刮除脓腔内坏死组织并送活检和细菌培养,活检结果:可见组织大片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局部区域见肉芽组织增生,局部区域见由类上皮样细胞增生形成的肉芽肿样结构,周边见少量多核巨细胞;未见病原体.多次细菌培养、抗酸染色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正>男性尿道肿瘤发病率低,黏液腺癌更是少见,近期我院治疗1例,做如下报道。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2岁,因"尿频半年"入院。指检前列腺约Ⅱ度大,质韧,无结节。辅检:TPSA 0.68ng/mL,CT示膀胱软组织影5.1cm×2.8cm×3.2cm。膀胱镜检查:膀胱内未见占位,前列腺中叶增生明显,后唇突向膀胱,于精阜前见菜花样新生物,大小0.5cm×0.8cm,活检病理示尿道黏液腺癌。盆腔MRI提示尿道癌可能(图1A、1B),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例1,50岁,因排尿困难伴会阴部疼痛3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5.0 cm×6.0 cm)增生,质硬,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0.31 ng/ml,fPSA 0.09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例2,82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血尿4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4.0 cm×5.0 cm)增生,质硬伴多发性结节,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2.61 ng/ml,fPSA 0.05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精囊及膀胱颈部受侵犯。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双睾切除术加TURP。结果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肿瘤呈弥漫性片巢状结构,伴大片凝固性坏死,核小、燕麦状或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少,类似肺小细胞癌。精囊及膀胱颈部均有肿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LCA、L-26、34βE12(-),PSA、AE1/AE3、AR(+),CA、S-100(±)。例1术后1个月死于广泛肺转移,例2术后3个月发现后腹膜转移,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对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激素及化疗是可行的,晚期患者则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肾源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最常发生于膀胱,而发生于前列腺的肾源性腺瘤则更加罕见,国内外均极少报道。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4月诊治了1例前列腺增生伴肾源性腺瘤的患者,31个月后再次治疗,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0岁,因“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频尿急1年”于2016年4月入院。1年前曾于外院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检结果不详,术后长期感尿频、尿急,并逐渐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入院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5.020 ng/mL,B超检查示:前列腺增生并多发钙化斑声像,前列腺大小约4.3 cm×4.9 cm×4.2 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良乡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诊断为“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病例,复习文献,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及轻度前列腺增生。随访3个月,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肛门指诊前列腺较前减小,质地变软。结论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为一种伴有嗜酸细胞增多的前列腺炎,临床少见,确诊必须依靠前列腺病理学检查。对于不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状者,可观察等待治疗,定期随访;下尿路梗阻症状明显者可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则采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 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是恶性度较高的疾病,确诊主要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加膀胱灌注化疗为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能改善其预后,其预后较其他前列腺癌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