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8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均经病理证实,预后均良好。本文对诊断中的注意事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告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28例,其中过敏性3例,非过敏性25例。经抗生素、激素、中药和手术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23例获得随访,其中8例痊愈,10例无症状,5例仍有症状复发。并对发病情况、病因及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6岁。主因尿细、尿频、排尿费力1年,尿道疼痛、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5天就诊。检查尿常规:红细胞25~30个/HP,白细胞5~7个/HP。PSA 21.2μg/L。于2004年9月15日以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收入院。入院时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生,中央沟存在,前列腺右侧叶可触及一质硬结节,直径约1cm,无压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anthogranulomatous prostatitis,XGP)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XGP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6岁,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余,加重10天入院。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示"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伴慢性化脓性炎及脓肿形成",术后1周排尿通畅并出院。随访6个月无排尿不适。结论 XGP属临床罕见疾病,治疗前应排除前列腺癌可能,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可根据下尿路梗阻症状(low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程度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ostate secific antigen,PSA)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P)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XP患者,男,75岁,尿频、排尿困难3个月,加重2 d。DRE:前列腺Ⅱ度增大,质硬,无压痛。血清PSA:172.5μg/L。B超:残余尿量200 ml,膀胱粘膜增厚,呈梗阻性改变,前列腺4.3 cm×3.8 cm×5.0 cm,内部回声欠均匀。MRI: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信号不均,双侧外周带信号减低,边缘欠光滑,部分前列腺组织略凸向膀胱,与膀胱分界欠清晰。初步诊断:前列腺癌,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混有少量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结节。免疫组化:CD68(+),PSA(-)。给予间断导尿,并予坦索罗辛、糖皮质激素口服。随访20个月。4个月后排尿症状改善,血清PSA呈下降趋势,13个月后降至9.2μg/L,17个月后下降并稳定于3.6μg/L。结论:XP属临床罕见病,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应警惕合并前列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可行TURP术。XP患者治疗后需密切复查血清PSA,必要时进行重复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85~2001年6例经病理证实的症状性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资料.结果6例均继发于膀胱内BCG灌注预防浅表性移行性上皮癌.均在肉芽肿内找到抗酸杆菌.2例手术治疗,4例药物治疗.平均随访47.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症状性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临床较少见,极易与前列腺癌混淆,应引起重视.其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明确诊断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病例,其中15例患者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邦达)2.4mg/d,疗程3-6周不等,7例伴严重排尿困滩患者加服盐酸坦索罗辛(哈乐)0.2mg/d或者多沙唑嗪释控片(可多华)2mg/d。结果15例患者随诊3-20个月,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肛门指诊(DRE)前列腺质地变软、硬结转小,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明显下降。结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极易与前列腺癌相混淆,需引起足够重视,确诊必须依靠前列腺活检。  相似文献   

9.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单纯抗炎治疗 2 0例 ,口服氧氟沙星 2 0 0mg/次 ,2次 /d ,疗程 4~ 6周 ;加用α 受体阻滞剂治疗 4例 ,选用盐酸坦索罗辛 (哈乐 ) 0 .2mg或盐酸特拉唑嗪 (马沙尼 ) 2mg/d。 2例伴尿潴留者行TURP治疗。 结果  2 6例随访 6~ 4 2个月 ,排尿症状改善 ,最大尿流率 (Qmax)由 4 .6~ 12 .8ml/s提高为 16~ 2 8ml/s ,直肠指检前列腺硬结由 2 .5cm×3.5cm缩小为 0 .5cm× 1.0cm ,质地变软 ,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由 15 .5~ 6 0 .8ng/ml降至 1.5~ 10 .6ng/ml。 结论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极易与前列腺癌混淆 ,应引起重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NSG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9月~2006年5月共诊治NSGP32例,均采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认后,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结果:NSGP的基本病理形态特征是以导管或腺泡为中心的肉芽肿。32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排尿刺激症状及梗阻症状好转,Qmax提高至15.0~24.0ml/s,3例尿潴留患者经治疗后,Qmax分别为12.0、14.5和16.5ml/s。直肠指检前列腺硬结缩小至0.5cm×1.0cm左右,质地变软,但恢复较慢,可达12个月。血PSA降至1.3~11.5μg/L,其中17例<4μg/L。4例于治疗后6~12个月症状复发,血PSA上升,经再次抗炎治疗,症状缓解,2例PSA<4μg/L;2例PSA仍>4μg/L,但未发现PCa。结论: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NSGP的方法;抗生素加用α受体阻断剂可明显缓解症状;对于梗阻症状严重,合并尿潴留患者可行经尿道电切术。  相似文献   

11.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GP)是泌尿系统的少见病,有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本病有时易和前列腺癌相混淆,临床工作者对之应有所认识并给予足够重视.有鉴于此,特对本病作一综述.1 分类及发病因素1943年Tanner和McDonald首先描述37例 GP为一不明原因的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得到广泛接受的是 Stillwell等总结200例后提出的分类:①非特异性GP138例(69.0%);②经尿道切除或针刺活检后GP49例(24.5%);③特异性GP7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良乡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诊断为“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病例,复习文献,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及轻度前列腺增生。随访3个月,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肛门指诊前列腺较前减小,质地变软。结论嗜酸细胞性前列腺炎为一种伴有嗜酸细胞增多的前列腺炎,临床少见,确诊必须依靠前列腺病理学检查。对于不伴有下尿路梗阻症状者,可观察等待治疗,定期随访;下尿路梗阻症状明显者可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则采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并发感染所致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资料。结果:6例均经术前、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经对症处理后经TURP治疗痊愈。结论: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临床少见,易与前列腺癌混淆,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85~1996年5例经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前列腺炎资料。结果 4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3例行开放手术,1例抗炎治疗。1例为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为,系由膀胱内灌注BCG后引起,行抗结核治疗。5例平均随访4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肉芽肿性前列腺为临床上极易与前列腺癌混淆,应引起重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诊断率.方法 对12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12例患者均有以腺泡或前列腺导管为中心的多灶性结节状肉芽肿病变,同时免疫组化染色可见PSA为阴性,而KP-1为阳性.结论 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特染等可以帮助确诊该病.  相似文献   

16.
腹腔黄色肉芽肿: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登秋 《腹部外科》1995,8(4):169-169
报告腹腔内黄色肉芽肿3例,1例在空肠系膜;1例在横结肠系膜;1例在胆囊体部。2例经手术治疗,恢复好;1例在随访中。结合文献就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黄色肉芽肿性膀胱炎(XC)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XC的临床诊治经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C临床症状不典型,膀胱镜检及影像学无特异性。结论:XC临床罕见,不易与其他膀胱疾病鉴别,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肾盂肾源性腺瘤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予讨论.患者女,65岁,因"反复血尿2个月余,加重2周"入院,术前拟诊为左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炎性狭窄.结果:患者先后接受输尿管镜下左输尿管及...  相似文献   

19.
1943年Tanner-McDonald二氏首次报导非特异性前列腺炎。1967年Epstein认为前列腺的肉芽肿是一种组织损伤的反应,而损伤是网状内皮细胞集聚和增生产生的一种低溶性物质所造成。其发生可能是一种胶样物质的异物反应或一种过敏反应。组织学检查显示腺体实质浸润中有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若干嗜酸性细胞,并有散在多核巨细胞。作者指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系一种罕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近十余年发表的19篇XGC临床资料及我院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行B超和/或上腹部CT检查,329例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中5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47例合并胆囊癌,27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247例,附加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52例,41例加肝楔形切除,16例胆囊大部分切除,无近期、远期并发症.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难于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胆囊切除是常用的术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