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药七情有丰富的哲学内容。一、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表现为配伍六情中的药物出现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1、具有联系的多样性、如相须相使能增强功效或产生新功能,相反能增强或产生毒性;2.六情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特点而成系统。如配伍的整体功能可大于或小于组成它的各药功能之和;一味药随配伍不同而功能有异;配伍药间比例或剂型不同功能亦有异;配伍可以是两味,也可增加药 产大或更大的方  相似文献   

2.
在数以万计的方剂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对药是指处方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亦称姐妹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副作用。对药是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的主干,也是配伍的基础,在经典中药复方中,往往含有一组乃至数组对药。其对药的配伍法则,有以下九点:(1)同类相须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2)表里兼顾即两种对药相配伍,既能治表,又能治里,达到表里兼顾的目的;(3)相互辅佐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种药物辅佐另一种药物,提高主药的疗效;(4)开合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开一合,一收一散,相反相成,使两种药物发挥更好的功效;(5)升清降浊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升一降,使脏腑气机升降调畅;(6)寒热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寒一热,寒热并用,达到兼顾治疗寒热病证的功效。(7)补气养血即两种对药相配伍,达到气血双补的功效;(8)滋阴助阳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达到滋阴壮阳,阴阳双补的功效;(9)补泻兼施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补一泻达到攻补兼施的功效。刘尚义教授为全国和本省名老中医,善巧用药之功,对疑难杂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有其独特之处,每每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3.
用药配伍时要掌握一定的用药法度,相须使用则应注意以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如麻黄配桂枝;相使配伍则强调主药和辅药,如黄芪配茯苓;相杀配伍主要是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又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小半夏汤中的半夏配生姜;相反可以为寒热性质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取其相互制约,相反相成之效,如麻杏甘石汤中的麻黄配石膏。另外尤须注意,药物的剂量可以影响主治病证,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大黄汤。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还包括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时间、贮藏方法、炮制方法、剂型、给药途径、剂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用药配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对指导临床用药报有价值.兹就如何进行配伍用药问题作一浅略论述.1充分利用相须相使,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相须是药物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相使是以一药为主,配以它药,其性能和功效可异可同,均是起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这是常用的配伍方法。如党参(或人参)配黄茂,以加强补气之功;银花配连翘,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荆芥配防风,疏散风寒之邪;大黄配芒硝,以增强攻里泻下之力等等,均为相须而用的例子。据现代实验研究,确能起到协同作用,如以大黄配芒硝而…  相似文献   

5.
十八反、十九畏属于中药用药禁忌中的配伍禁忌,因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而避免合用。然而,临床上确有合和使用相畏、相恶药物者,作为药剂人员,应严把审方关,一经发现,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药对,是通过两种药物的合理配对,起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作用而发挥药物特长的配伍方法。通过配对能改变或调整个药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种新的、更佳的治疗效果。药对不是随意的两药凑合,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现浅述如下。一、通过相须相使配对以求相加协同,增强疗效。相须配对就是将两种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成对应用,可相互增加疗效。相使配对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成对,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无论相须还是相使配对均以增强药效为目的。如荆芥与防风,同属辛温解表药,两药配对,可加强发汗解表之功;又如大承气汤,…  相似文献   

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药学研究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付作用的配伍关系。(“制彼之毒”)3.十九畏金元时期,概括十九种药物的相恶(或相反)关系,为中药配伍禁忌的一部分。(或十九种配伍禁忌药物。)  相似文献   

8.
从中药的发展来看,在由单味药发展到几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量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消、消弱了原有的功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蒙医秘诀方海》中治疗“痞病”方剂配伍规律。方法 通过整理《蒙医秘诀方海》中所记载的治疗“痞病”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 Python语言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其用药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8首治疗“痞病”的方剂中,共涉及169味蒙药,使用频率排在前10位的蒙药为荜茇、诃子、豆蔻、红花、獐牙菜、五灵脂、姜、石榴、硝、光明盐、乌头。药味以辛(15 次;28.30 %)、苦(14 次;26.41%)居多,药性以温(13 次;43.33%)、为主,药物17效能以燥(14 次;15.22%)、糙(13次;14.13%)、为主。药物功效以助胃火药(15 次;14.70%),祛“巴达干”药(14 次;13.72%),燥“协日乌素”药(黄水)(13 次;12.74%),调理体素药(8 次;7.84%),破痞药(7次;6.86%)为主,常用药物配对为荜茇配伍姜和荜茇配伍光明盐。结论 《蒙医秘诀方海》中治疗“痞病”方剂主要以助胃火药、祛“巴达干”药、燥“协日乌素”药(黄水)、镇赫依、开胃消食、调理体素为主的药物进行配伍,这也充分体现了“祛除病因,辨证施治”为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两个性质功能不同或相反的药物,互相配伍组成的对药称相对对药。今就相对对药临床增减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药方剂配伍研究的现状,认为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模式是促进中药方剂研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对于创制新型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复方,研制成分清楚、机制明确、质量可控的高效低毒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在方剂配伍理论和药理机制指导下的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思路,强调应加强方剂配伍理论对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研究的指导,加强从经典方剂和中药药对入手研究有效组(成)分配伍,加强用药理机制指导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川芎是临床常用药,对药配伍,各取其长,补彼此之不足,全个体之未备,乃合群之妙.系统整理文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5种川芎"对药"配伍关系(主要包括同类相从、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解析与川芎配伍药物的性味功效,总结对药配伍规律,探讨组方用药比例,发掘用药特点,以期规范川芎对药应用范围、剂量等,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方药存在着与功效相关的量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组方配伍中,各个药物有不同的用量范围,共同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与证候相关是中医方药别于化学药的特征表现,也是形成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条件。方药临床疗效是方药效应成分群与机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整合效应。经典方剂存在量效关系,具有双相二时段基本特征(双相是指证候转归取效和疾病指证取效的双相性特征;二时段是指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双相性效应相对应的两阶段时效性特征)和病证-结构-剂量-物质-功效五要素关联规律。  相似文献   

16.
药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中药药对实验研究的意义、思路及方法。认为可提供该药对配伍运用的原理;寻求该药对发挥最佳作用的用量比例;为含有该药对的中药复方提供部份实验资料或运用机理。并以药对的功用为依据,采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进行药对配伍前后的实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探讨治疗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治疗CRS的中药复方,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的高频次中药、药物配伍及归经规律.结果 检索...  相似文献   

18.
陈磊  陆茵  郑仕中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6):841-843,882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经典方剂二次开发,尤其是针对已有中成药进行的二次开发,成为许多制药企业研发重点。在经典方的二次开发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对经典方的药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方剂配伍的合理性,以及指导临床用药这两方面上,较少的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经典方的二次开发。尝试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分类的角度,浅析药动学在经典方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探寻可以申报新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药毒性主要由其本身药性和所含物质所决定,其次还与配伍密切相关。为了增强中药安全性,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历代医家在用药的过程中,根据中药药性、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合理配伍,正确炮制(包括蒸煮、砂烫、炒法、醋炙、制霜、煨制等),科学煎煮,剂型选择,规范管理,正确对待偏方、验方等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以确保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