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微动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张先龙曹炳芳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而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促进骨折愈合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人们对骨折愈合研究的深入,对骨折的治疗也已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传统的骨折愈合理论也正在受到冲击。近...  相似文献   

2.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愈合过程复杂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近年来骨折手术治疗后患者行可控制性微动锻炼与骨折愈合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探索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主动负重和被动加载时骨折局部力学环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主动和被动加载时长骨骨折局部的生物力学环境,为选择理想的加载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胫骨中段横行骨折外固定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改变骨痂弹性模量模拟骨折愈合早期(4—8周)愈合骨的刚度,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主动负重与被动加载时骨折局部的力学环境及钉孔处的应力分布。结果主动负重时骨痂内部始终为压应力;被动加载在骨折愈合早期也为压应力,但随着骨痂刚度的提高,靠近外固定支架侧仍为压应力,对侧逐渐转为张应力。骨折断端的位移随着骨痂刚度的提高而降低,到术后8周位移接近为零。两种载荷方式钉孔处存在较高的压应力,但主动载荷时应力更高。结论在骨折愈合早期,宜采用体外的机械装置对愈合骨施加载荷,其力学影响因素为位移;随着骨痂的生长与钙化,应逐渐改为由患者主动部分和完全负重,其力学影响因素为应力。  相似文献   

4.
杨晓霞  鲁宏  宋斌 《护理学杂志》2007,22(12):78-80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愈合过程复杂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近年来骨折手术治疗后患者行可控制性微动锻炼与骨折愈合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探索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接骨板内固定与骨折愈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影响骨折愈合多种因素中,以骨折局部力学环境和血液供应最为重要。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接骨板的置入势必会引起骨折环境中的生物学反应(如应力和血供),扰乱骨折愈合所必需的生物学环境。因此,接骨板对骨折局部血供和力学环境的影响成为衡量接骨板质量及设计是否合理等的重要参数。如何既保证骨折段稳定,又能使骨折端承受一定的应力刺激,同时,又尽可能减少接骨板置入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害,一直是人们针对接骨板内固定研究和探索的热点。多年来,学者们围绕上述…  相似文献   

6.
骨折愈合过程主要受与生理学、物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全身及局部两大类因素影响。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骨密度等全身基本生理条件与骨折愈合时间长短相关。其中,骨折端局部血液供应、力学环境等是骨折愈合的直接影响因素。此外,治疗药物作用、生长因子水平、感染风险大小等  相似文献   

7.
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断端位移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红刚  赵宏普  宋跃  赵勇  孟和 《中国骨伤》2001,14(10):604-605
目的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微动.方法采用穿针滑动固定家兔胫骨实验性骨折治疗动物模型,手术截骨造成横断骨折,骨折线位于胫骨中部,采用自制滑动固定器4针固定,针径1.5mm;采用霍尔元件磁场传感器测量位移.结果术后1天断端最大位移278±122微米,2周时为190±91微米,3周时为70±35微米,4周时为54±25微米.结论所采用的骨折治疗模型具有对骨折断端生物力学环境的测控能力,骨折断端微动的大小能反映骨折愈合的早期进程.  相似文献   

8.
低频可控性微动影响长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应用可控性微动外固定支架研究骨折端低频微动对骨痂增殖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绵羊39只,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间隙2mm,用连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进行微动,按不同的微动频率分为3组:A组0.5Hz,B组1Hz,C组5Hz;幅度为0.25mm,4周结束(30min/d)。另一侧肢体不微动,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6、9周切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大体与X线检查显示各实验组均有大量的骨痂生成,4周末达高峰;组织学检测显示微动组骨痂软骨内骨化与类骨质形成的速率在6周最为明显,均快于对照组,以B组形成速率最快。9周末生物力学测试微动组弯曲刚度均强于对照组,以B组的力学强度最大。结论骨折端低频微动在骨折愈合早期均能有效地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痂的矿化,以1Hz频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骨折愈合过程涉及到纤维组织、软骨和成骨等相关基因的有序表达,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细胞、分子反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问题,其先决条件是有良好反应能力的生物学环境~([1,2]).同时,骨折愈合是一个对力学变化高度敏感的生物学修复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一个理想的生物力学环境~([3]).有众多研究证明,骨折断端优良的力学环境,比如说微动可以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钙化,加速骨折愈合~([4]).然而,什么样的生物学和力学环境是理想的,力学环境对于骨愈合过程的影响机制等问题,长期以来深深地吸引并困扰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迄今为止,我们对其理解还十分有限,需要长期、深入的系统研究~([5,6]).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胫腓骨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Bastiani外固定支架固定,2周拆线后开始微动,每2周复查X线至有大量骨痂停止微动,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周已有少量骨痂生长,10~12周有较多骨痂生长,5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力学环境因素影响骨折修复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无论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学者们对骨折愈合应力环境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骨折治疗提供了诸多理论依据。为此笔者综述近年来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以加深临床医师对骨折的认识,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明立功  张全金  冯光 《中国骨伤》2002,15(12):708-709
目的:研究一种弹性微动自动加压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穿针或手法整复结合自制弹性微动加压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48例,结果:经8-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优4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达97.9%,结论:该弹力加压夹板可有效地防止骨折端分离,早期活动的同时增加骨折端纵向刺激,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组合式外固定器最佳拆除 时间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1992年6月-1994年12月,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24例,治疗过程中应用B超直方图检测骨愈合,为固定器高速及拆除提供量化指标。固定后6周,B超直方图值达到健侧50%-60%,拆除外固定更换夹板或行走石膏,为骨愈合创造较好力学环境,骨折在10-14周愈合,比通常认为需要3-5月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 (AMLN )固定后骨折局部的组织学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 1 2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 ,分别采用AMLN和GK钉内固定 ,术后 1、 2、 4、 8周分批处死 ,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MLN钉能以微动间歇性应力方式促进骨折愈合 ,骨外膜骨痂、桥梁骨痂能早期加速形成 ,并逐渐连接骨痂、封闭骨痂 ,使皮质骨松化 ,骨小梁坚韧 ,提高了骨的结构力学特性 ,缩短了愈合周期 ,明显优于GK钉固定。骨痂的定量分析表明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AMLN钉内固定所建立的局部有应力、应变产生及轴向应力传导的生物力学环境 ,可以调控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平衡 ,骨折边愈合边改建边塑形 ,增加了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骨折的愈合模式有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两种,骨折端的力学环境决定了实际会发生哪种愈合模式.二期愈合又称间接愈合或骨痂愈合,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较之人力所致的一期愈合,自然界中固有的二期愈合在骨干骨折中显示出更多优势.欲促成并加速骨痂愈合,确定其复杂的力学环境指标及各自理想范围势在必行,本文即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  相似文献   

16.
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采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utocontrol micromotion locking nail,AMLN)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14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K钉内固定,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2周AMLN固定组骨痂丰富、排列有序,骨小梁的吸收陷窝内有胶原纤维不断形成;术后4~8周骨胶原纤维在吸收陷窝内外形成丰富,互相平行束状排列,与骨干主应力轴相一致,骨吸收和骨形成活跃,骨塑形改建迅速,哈佛氏系统结构完整,结构网架在骨质钙盐结晶沉积下十分坚韧;而GK钉固定组则无上述特征现象发生。结论AMLN钉固定使骨折端局部稳定、有轴向生理性应力刺激与应力传导,增加了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使骨小梁沿压应力轴线发育,骨折边愈合边塑形,给骨折愈合提供了较佳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不同力学微环境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评价力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观察不同力学环境对骨折局部CGRP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细钉组和粗钉组分别采用直径0.8 mm和1.0 mm的髓内钉固定。造模后第1、2、5和8周处死实验动物,通过X线评分、Micro-CT技术、生物力学技术、组织学技术评价两组不同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T-PCR检测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评价不同力学环境下骨痂组织中CGRP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X线评分显示,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cro-CT结果显示第2周时两组TV值均较前增大,细钉组TV值高于粗钉组,而粗钉组BV及BV/TV值高于细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5周时两组TV值达到最大,细钉组TV值仍高于粗钉组,而粗钉组的BV值及BV/TV值高于细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时两组TV值均较第5周时减小,BV及BV/TV值仍继续增加,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评价结果显示,第1、5、8周时两组的力学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第2周时粗钉组的最大载荷、抗弯刚度及最大断裂能均高于细钉组。CGRP受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仅造模后第1、2周细钉组阳性表达高于粗钉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骨痂组织中CGRP受体的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但造模后第1、2周时,细钉组的表达水平高于粗钉组。RT-PCR结果显示,仅造模后第1、2周细钉组的CGRP受体 mRNA表达水平高于粗钉组。结论 不同直径髓内钉大鼠股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可模拟不同程度微动的力学环境,骨折愈合早期较大的微动有利于CGRP受体的蛋白与mRNA表达,力学环境可能通过影响CGRP受体的表达水平调节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微动对骨折端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骨折端微动时应力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微动组与固定组,每组30只。固定组术后使骨折端固定。微动组使外固定架中间杆有0.5mm的轴向移动,术后动物自由行走,依靠体重使外固定架产生微动。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两组动物骨痂的骨密度。结果:术后14d时固定组、微动组骨密度为正常的10%左右,两组无显著差异。21、28d两组骨密度有明显上升,微动组与固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2d时微动组骨密度高于正常水平。56d时微动组骨密度稍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固定组骨密度高于正常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动可增强骨愈合时骨痂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9.
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折弯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将V形钉或梅花钉两端折弯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结果 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除2例延迟愈合外,43例术后半年内获骨性愈合,膝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该方法可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的力学环境,维护骨折部的血运,减少术后感染,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微动应力与骨折间接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断端存在相对移动时,骨折以间接愈合的方式连接。微动应力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但程度与应力的方向及强度有关。机械应力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刺激效应是促进骨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力使骨内发生应变,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骨形成。不过,骨折愈合不同阶段所需应力的相关参数尚未确立,其确切的细胞学机制与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