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治疗的1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临床症状消失,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部分胃底折叠术,其中5例术中应用补片。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无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9年3月至2004年4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27例;其中25例为胃底360°折叠包裹术(Nissen 术),2例为胃底270°部分包裹折叠术(Toupet 术)。结果 27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全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4h,平均2.2h;失血10~150ml。术后24~36h 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4~7天,平均5天。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的方法和结果。方法:对9例诊断明确的食道裂孔疝病人进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其中单纯修补2例,修补加胃底折叠术7例,术后随访。结果: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死亡。单纯修补组2例,1例术后2月症状复发,1例术后2年症状复发,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食道吞钡检查未见疝复发:修补加胃底折叠7例,1例术后发生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好转,随访2年未见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中胃底折叠术是治疗食道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又一选择。该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一例诊治经验.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Nissen法).结果: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手术(Nissen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食道裂孔疝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安东  陈德兴 《吉林医学》2008,29(24):2309-2309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4例。结果: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82min,平均(60±26.3)min。术中出血10~30ml,平均(15.3±10.5)ml。术后住院3.6d,平均5d。术后随访1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同时行胃底折叠术是食管裂孔疝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这一术式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点,恰当的病例选择、术前检查是这一术式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2例加做胃底270.部分包裹折叠术(Toupet术),18例加做胃底360.折叠包裹术(Nissen术).结果 20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2h,失血10~150ml;术后24~36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采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住并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的24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Nissen、Toupet和Dor胃底折叠术分别为11、5、8例。观察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肥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9~185 min,平均165.6 min;术中出血量85~291 m L,平均151.4 m L;术后住院时间5~11 d,平均6.8 d。术后1、3、6、12、24个月平均减重分别为(9.3±1.8)、(15.9±3.1)、(26.5±3.9)、(36.3±4.2)、(44.9±4.6)kg。患者术后肥胖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反酸、胃灼热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处理后痊愈。无吞咽困难、吻合口瘘、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食管裂孔疝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2月本院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裂孔疝修补+Toupet胃底折叠术1例,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5例。结果 6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时间150~185min,平均手术时间165min,术中失血10~50mL;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食管穿孔、狭窄、腹腔出血、膈胸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此术式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心尝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腹段食管延长+His角重建术治疗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余例,目前短期效果要优于胃底折叠术,并发症明显少于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利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自1999年3月至2003年6月对1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施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6岁。单纯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9例(Nissen法)。其中1例联合实施了胆囊切除术。结果 11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5h,平均2.5h;失血20~200ml。术后24-36h进流质饮食,临床症状消失,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8h(6~15d)。结论 应用腹腔镜治疗食道裂孔疝创伤小,疗效确切,具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经胸治疗小儿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一2014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胸外科经胸手术治疗39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6例,年龄2~63个月。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全部经左胸手术。胃底折叠组(食管裂孔疝隔肌修补+Thai胃底折叠+胃固定术)20例,胃底未折叠组(单纯食管裂孔修补+His角加固)19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儿均顺利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胃底未折叠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胃底折叠组(t=3.07、3.09、3.69,P<0.05);术后胃食管反流、复发、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75、2.000、0.676,P>0.05);随访1.5~8.5年,胃底折叠组中复发2例,术后短期呕吐2例,长期间断呕吐1例;胃底未折叠组术后3个月内呕吐2例。患儿均无明显并发症,进食及生长发育良好。结论经胸行食管裂孔修补+His角加固手术治疗年龄较小的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患儿疗效满意,手术创伤较传统的胃底折叠术小,对于特定的需经胸手术的患儿可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郑洁  李莉  彭顺秀  陈君华  王雪甜 《吉林医学》2012,33(22):4874-4875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9例食管裂孔疝在腹腔镜下手术后的护理资料。结果:术后早期有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经合理饮食后,吞咽困难均逐渐消失;1例出现轻度的气胸,随后气胸自行吸收;1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出少许鲜红液体,经止血对症治疗后痊愈、14例患者随诊6~21个月,无复发,无吞咽困难,其中3例嗳气反酸的症状未完全消失,给予口服药物控制及饮食生活调整。结论: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术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别是术后饮食调整,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6年4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28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4例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3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术后24~72h即可开始进食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6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适合用于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在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3个trocar孔法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12例。其中:滑动型(Ⅰ型)5例;食管旁裂孔疝(Ⅱ型)3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型)2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型)2例。通过X线吞钡动态透视确诊,还纳疝内容物,切除疝囊,并用丝线紧缩、修补食管裂孔,全部进行了360°Nissen′s胃底折叠术。结果12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修补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60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约10 mL。术后1~2 d开始进食,5~7 d出院,出院前均行钡剂胃食管造影,食管裂孔无明显异常。12例随访7~70个月,平均42个月,无明显反流。结论腹腔镜下修补小儿食管裂孔疝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野显露清晰,可以在治疗裂孔疝同时还可探查腹部是否有其他的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2005年6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替术30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0例(15例采用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和前干高选择性切断术,4例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行迷走神经干切断和胃空肠吻合术)和胃间质瘤切除术8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24~72h后开始进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3—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间质瘤,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很适合用于上消化道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常青  文明  龙海霞 《新疆医学》2009,39(5):36-37
近年,随着微创外科蓬勃发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以其只需重建(不需切除且无需取标本)、图像放大、光照良好、可在狭小间隙内操.作的突出优势而迅速成为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食管裂孔疝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康复。方法:对18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确切,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永伟  晏楠  白云飞 《当代医学》2009,15(3):144-145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为膈疝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分为四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食管旁裂孔疝、混合型食管裂孔疝以及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后者是指1/3以上的胃疝入胸腔内;除了胃外,还可能疝入腹内其他脏器。由于疝囊较大,可在胸腔内发生逆时针扭转而产生嵌顿、绞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8年2月16日收治了一例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采用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1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前180°胃底折叠缝合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黏膜穿孔行一期缝合修复,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