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镜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结肠镜诊疗技术的普及,伴随而来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多。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仅有数例个案报道。2009年2月~10月,我院共发现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4例,本文拟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探讨其发病机理,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结肠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误诊率、死亡率高。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8例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女性老年患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多数患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血便时,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时行结肠镜检查进一步证实,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检查术目前仍是大肠检查最佳选择,而结肠穿孔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11%。本院1988年11月至2007年2月完成结肠镜检查21 200例,发生结肠穿孔3例,发生率为0.014%,虽然并发肠穿孔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但是一旦发生对医、患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医方增加了心理压力,有时心理阴影还持续一段时间。把肠镜下肠穿孔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是广大内镜医师追求的目标。此3例结肠镜并发肠穿孔给我们教训很多,因此将此3例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易患因素、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转归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70.3%(26/37).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27例(72.9%,27/37)患者基本愈合.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泻以及便血应注意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综合临床分析可及时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结肠镜检查时应该小心操作因为肠镜检查本身可以诱发缺血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者.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此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确诊的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89例患者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10天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2.6,年龄为60~90岁,平均年龄(73.31±6.63)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86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其中60岁者占54.8%(17/31)。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血便或腹膜刺激征的中老年人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充分运用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结肠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王若燕  季圣肪  李峰 《山东医药》2011,51(13):43-4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3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在腹痛症状出现后72h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2个月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全部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33例,狭窄型2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表现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为一过型,及早诊治后恢复良好。结论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发生腹痛、便血者,应尽早行结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1975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在腹痛等症状出现后5d内行全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测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大肠镜,部分病例取病变黏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为35-84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其中50岁以上3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30例,狭窄型5例,仅有1例坏疽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血栓栓塞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外并发症很多,但并发血栓栓塞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病人报告如下。例1男性,41岁。病人以脓血便2个月余为主诉,于1994年8月22日入院,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溃疡性全结肠炎重度活动期。经用激素治疗症状不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9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且多合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或腹腔手术病史;典型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三联症,仅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容易误诊,结肠镜下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活血、扩血管及内科综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不建议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该病基本可诊断,及时内科治疗,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该病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37例,分析临床、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血便,常合并有基础疾病,病变以左半结肠多见,早期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结论缺血性肠炎临床易误诊。诊断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缺血性结肠炎(IC)以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常因起病急、症状隐匿及患者本身基础疾病的影响而延误诊治。结肠镜检查并发IC非常罕见,现报道我院发现的2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6月结肠镜检查诊治的IC患者2例,其中男1例,60岁,曾有高血压3级;因"右下腹疼痛伴便秘3年余"接受大肠镜检查;另1例,女,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的结肠镜及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以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为最易受累部位,大多表现为一过型。腹部CT检查以病变肠段的肠管壁增厚为主要表现,腹主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检出率(14.3%)远低于腹部血管B超检查(7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1);右半结肠缺血患者住院日[(13.3±5.7)d]较无右半结肠缺血患者住院日[(9.5±3.4)d]更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P<0.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尽早进行结肠镜、腹部CT及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缺血性结肠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结肠炎是继发于结肠壁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种疾患,是结肠缺氧再加上机械因素(肠腔内压力增高)和感染等所致。一般将缺血性结肠炎分为坏疽性和非坏疽性二种。坏疽性者由于结肠大块梗死而病情严重,患者呈休克状态,并有肠穿孔和腹膜炎征象,需紧急手术,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应属禁忌。非坏疽性者缺氧仅引起粘膜、粘膜下层和偶尔肌层的损害,临床症状相应较轻,只有结肠炎和直肠出血征象,愈合后可有或无后遗症,对此类病例可行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作者等在1973~1979年共见22例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74岁,平均56岁。均有明确的症状,皆经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22例中14例根据临床、X线和结肠镜可以确诊,2例误诊为结肠癌,1例误诊为肠息肉,另5例同结肠Crohn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日渐升高。血栓形成作为UC一种并发症在国外报道逐渐增多,但国内文献较少提及[1]。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并作简要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溃疡可由多种疾病所致,目前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溃疡病因的主要手段。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结直肠溃疡的特征和诊断方法,以期提高对相应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结直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结直肠溃疡的病因以溃疡性结肠炎(UC)、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结直肠孤立性溃疡、克罗恩病(CD)、感染性肠炎、内痔,息肉术后、恶性淋巴瘤等常见。临床诊断的敏感性为33.3%,病理诊断为46.2%,内镜诊断为61.3%,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为73.1%。结肠镜下UC多为弥漫分布的不规则浅小溃疡;肠结核多为环形溃疡;CD多有铺路石样改变;缺血性结肠炎病变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多数UC患者可见隐窝脓肿;异型淋巴细胞见于恶性淋巴瘤,经免疫酶标检查可证实;干酪样肉芽肿和抗酸染色阳性对肠结核有确诊意义,肠结核和CD中均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结论:结直肠溃疡病因复杂多样。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对结直肠溃疡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介了缺血性结肠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老年人突发腹痛、便血、腹泻三主征要首先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医师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83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结肠镜下特点。结果 IC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类型以一过型最为多见。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结肠镜结果,该病基本可诊断。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IC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