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AFPmR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 ,探讨AFP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 ,建立HCC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Nested RT PCR) ,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 :在 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 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 3 5例 ( 71 4% )、2 0例 ( 4 0 8% )、3例 ( 6 1% )、0例、0例 ;3 5例肝癌患者中有2 3例术前外周血AFP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 ( 65 7% ) ,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 ;HCC患者外周血术后 72hAFP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 2 2 9% ( 8/3 5 )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 ,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HCC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临床早期宫颈癌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T-PCR法检测早期宫颈癌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291例O~ⅡA期宫颈癌和162例妇科良性肿瘤术前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另取3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291例肿瘤患者CK19阳性率为19.93%(58/291),妇科良性肿瘤和健康人阳性率均为O。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深肌层浸润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O.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宫旁转移不相关.P>O.05。结论:CK19 mRNA可作为检测宫颈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7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30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2.9%,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DukesC和Dukes D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高于Dukes A期大肠癌患者(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易发生血行播散,而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血行或远处器官转移的指标。目前已提出AFPmRNA和白蛋白mRNA作为循环中存在肝肿瘤细胞的标志物。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探讨其在预测肝细胞癌发生血行转移中的价值以及与其他转移、预后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复发转移的早期预测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2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l9-9阳性率分别为24.14%(7/29)、17.24%(5/29)、13.79%(4/29)。12例对照组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35.29%,6/1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33%。1/12),但x^2=2.79,P=0.095。TNM分期Ⅳ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6.67%(4/6),Ⅲ期16.67%(2/12)。Ⅰ、Ⅱ期9.0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P=0.022。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 mRNA阳性率最高,随TNM分期进展,阳性率更高,提示预后不良,应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RT PCR方法检测 6 7例乳腺癌患者、2 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 :6 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 18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2 6 9% ,与健康对照人群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 NA的表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P <0 0 5 ,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 ,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甲种胎儿球蛋白(AFP)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8例HCC和76例癌旁组织FHIT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AFP高、中和低表达的肿瘤组织中FHIT阳性率分别为100%(36/36)、67.0%(20/30)和45.2%(19/42);肿瘤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AFP表达有显著正相关,P&lt;0.01。术后生存1年的32例,FHIT阳性表达16例(16/32);108例肿瘤组织中FHIT低表达33例、中表达20例和高表达55例,对应预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3.7879&#177;7.4320、30&#177;19.8202和40.60&#177;21.3729,三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肿瘤组织中FHIT的表达与预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lt;0.05。108例肿瘤组织中AFP低表达42例、中表达30例和高表达36例,对应预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7.3095&#177;14.7259、36.0333&#177;20.3376和41.1111&#177;21.0886,肿瘤组织AFP的表达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癌组织中FHIT与AFP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  相似文献   

10.
赵德清  邓甬川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0):1552-1554
目的:探讨大肠癌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对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其中35例同时测定肠系膜静脉血的CK19 mRNA表达。结果:71例大肠癌惠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检出率为59.1%(42/71),肿瘤回流血(肠系膜静脉血)为68.6%(24/3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例患者中Duke’s分期C+D期的惠者CK19 mRNA表达率(84.6%)明显高于Duke’s A+B期(44.4%)的患者,X^2=7.86,P=0.05。CK19 mRNA表达与其他病理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CK19 mRNA在大肠癌外周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随病期进展,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荧光检测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51例原发性肝癌,10例转移性肝癌,18例非肝癌的恶性肿瘤,1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甲胎蛋白mRNA。结果:AFP mRNA在非肝癌的恶性肿瘤患者无异常表达,在转移性肝癌(20%,2/10),慢性肝病(6.3%,1/16),原发性肝癌(37.3%,19/5)、AFP mRNA的基因拷贝数和肝癌TNM分期[1],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血清AFP值无相关性。结论:巢式FQ-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异常预示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可作为肝癌的诊断,肿瘤分期和有无肝外转移及愈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周围静脉血液中AFP mRNA的变化及其意义。我们用巢式RT-PCR对21例TACE术的PHC患者进行其每次TACE前1周、后1周外周血中AFP mRNA的检测,以观测其变化。结果示21例PHC患者中首次TACE术前有13例(61.9%)血液中AFP mRNA检测阳性;8例(38.9%)首次TACE术前血液中AFP mRNA检测阴性;13例血液中AFP mRNA阳性患者中,有3例首次TACE后1周时转阴性(23.1%,P>0·05),4周时AFP mRNA转为阴性者共有5例(38.5%,P>0·05),第2次TACE术后1周时血液中AFP mRNA转为阴性者共有7例(53.8%,P>0·05),有6例未转阴(其中5例为肝内外转移者);8例首次TACE术前血液中AFP mRNA阴性者第1次TACE术后1、4周时仍为阴性,有2例在第2次TACE后1周时血液中AFP mRNA出现阳性(25%,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部分肝癌患者可以起到预防或阻止肝癌细胞血液转移的作用;多次TACE(≥2次)有引起肝癌细胞外周血转移的可能;介入期间辅以全身化疗及生物调节剂等综合治疗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针对甲胎蛋白mRNA(AFP mRNA)设计脱氧核酶(DZ),观察其切割AFP mRNA的有效性,探索脱氧核酶在肝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体外转录AFP mRNA底物,设计并合成DZ、硫代修饰脱氧核酶(DZs,序列同DZ,但两侧各有两个脱氧核苷酸进行了硫代修饰)、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无关DZ对照。体外切割AFP mRNA;经转染试剂将DZ转染入肝癌细胞HepG2,利用RT-PCR法检测AFP 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FP蛋白质表达情况;MTT法初步估计肝癌细胞的生长效应。结果:DZ与DZs在体外均可切割AFP mRNA底物,其切割率分别为63.2%与60.9%;经转染DZ、DZs的细胞均下调AFP mRNA的水平,而且DZs的作用更强;经转染DZ与DZs的细胞均下调AFP的表达,ASO也略下调AFP的表达;DZ、DZs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本实验设计的DZ能在细胞外有效切割AFP mRNA;在细胞内也能切割AFP mRNA、抑制AFP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灶和癌旁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所用三对引物S1/S2、C1/C2和X1/X2分别选自HBV DNA的S区、前C和C区,以及X区。以质粒提取HBVDNA作灵敏度测定,PCR-EB可达10-2pg,PCR-SBH可达10-6pg。以S、C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3.8%(14/32) 71.9%(23/32)和71.9%(23/32);以C引物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引物扩增,阳性率与C引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X引物比较,差异颇大(0.10>P>0.05)。16例肝中均检出HBVDNA片段。结果提示,防治HBV感染为我国HCC一级预防的重要方面。X基因整合导致细胞恶变,C基因表达受阻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可能是临床肝癌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HOC)组织GPC-3 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mRNA的表达夏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70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18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和IGF-ⅡmRNA的表达.结果:HOE组织GPC-3阳性率(82.85%)及其mRNA表达水平(0.596±0.20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4.28%,0.428±0.137),P<0.01;HOC组织IGF-Ⅱ阳性率(92.86%)及其mRNA表达水平(0.750±0.309)也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1.43%,0.648±0.237),P<0.05,GPC-3 mRNA和IGF-Ⅱ mRNA在H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肝外转移等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等无明显关系.GPC-3 mRNA和IGF-Ⅱ mRNA在HO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1,P=0.038;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CC组织中GPC-3及IGF-Ⅱ高表达,可促使HCC细胞增殖,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和克隆胃印戒细胞癌与正常胃黏膜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mRNA differential dlsplay PCR,DD-PCR),对比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mRNA的表达差异,克隆胃印戒细胞癌差异片段,经过RNA的斑点杂交、测序以及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胃印戒细胞癌与正常胃黏膜中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与胃癌相关的差异表达条带16条,其中7条为缺失表达条带,9条为过度表达条带。对其中4条差异表达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经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和RNA的斑点杂交,表明确认其中1条为GenBank/BLAST中尚未收录的片段。结论:胃印戒细胞癌的mRNA差异显示证明,该EST序列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基因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MMP 7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MP 7基因的表达。结果 :3 0例胃癌组织中有 2 3例表达MMP 7基因 ,阳性率为 76 7% ,相应的 3 0例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MMP 7基因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 ,MMP 7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 7 2 97,P <0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MMP 7基因具有高表达率 ,且表达具有高度肿瘤特异性 ,提示MMP 7在胃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T PCR法检测早期宫 颈癌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 意义。方法:应用RT PCR法检测291例0~Ⅱ A期宫颈癌和162例妇科良性肿瘤术前外周 血CK19mRNA的表达情况,另取30名健康 人作对照。结果:291例肿瘤患者CK19阳性 率为19.93%(58/291),妇科良性肿瘤和健康 人阳性率均为0。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 颈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与临床分 期、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深肌层 浸润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 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宫旁转移不相关,P> 0.05。结论:CK19mRNA可作为检测宫颈癌 外周血微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3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以CK19为标志物,以RT PCR检测33例肺腺癌患者和10位正常人外周血的微转移.结果:33例肺腺癌患者中,VEGF mRNA的阳性率为78.79%(26/33),外周血CK19的阳性率为57.58%(19/33),10位正常人外周血的CK19的阳性率为0.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08;VEGF mRNA阳性表达组和VEGF mRNA阴性表达组的CK19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VEGF mRNA表达和淋巴结及血行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肺腺癌组织中的VEGF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微转移不仅能够评估肺癌侵袭转移的程度,而且对正确评价肺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mRNA在正常卵巢、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cad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分别检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在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表达为0,阳性表达率0;在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261 7±0.138 2,阳性表达率为100%;在3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012 7±0.018 1,阳性表达率为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24,P<0.05。E-cad的表达与FIGO分期成负相关,r=-0.873,P<0.05;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602,P<0.05。E-cad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χ2=3.811,P>0.05;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χ2=3.458,P>0.05。结论:E-cad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