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6例发生在急诊科和心内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观察10分钟后,再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如此反复,普罗帕酮总用量不超过350mg,如房颤复律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即停止静脉注射。结果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51例成功复律,占59.30%,未复律但心率明显减慢者占未复律的80%,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等缓慢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普罗帕酮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也有较好的复律效果,但对老年患者宜减少药物剂量,或权衡利弊,选用其它方法复律,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慎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和盐酸普罗帕酮对预激性综合征伴房颤的复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可达龙)和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对预激性综合征伴房颤复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预激性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被随机分成可达龙组及心律平组。可达龙用法为:首次剂量:150mg于10min内静推,半小时未转为窦性心律可再给150mg静脉注射,继之0.5~1.0mg/min持续静滴1d;心律平用法为:首次70mg于5~10min内静脉注射,半小时未转为窦性心律可再给70mg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d,观察1d内转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达龙组有效率为81%(13/16),心律平组62%(9/14);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见复律后恶性的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阻滞及窦性停搏等。结论:盐酸胺碘酮效果较好,明显优于盐酸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在48h内的房颤可无需抗凝,即进行复律。复律分为电复律和药物复律。除紧急情况外,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试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将 5 2例发生在 48h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 ,分别静注普罗帕酮 70~ 2 10mg和西地兰 0 .4~ 0 .8mg。结果 :普罗帕酮组 2 8例 ,转复成功 2 2例 ( 78.9% ) ;西地兰组 2 4例 ,转复成功 10例 ( 41.7% ) ;转复成功时间 :普罗帕酮 62± 3 8.2min ,西地兰 96± 5 1.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提示在阵发性房颤转复中普罗帕酮成功率明显高于西地兰 ,转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论是否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房颤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无房颤患者2倍;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疾病,导致中风严重致残的发生率是其他病因的2倍。而长期预防其反复发作仍是一个难题。普罗帕酮的药理学特性提示,其具有抗颤作用,且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本研究通过对该药随机与安慰剂对照、较长时间的随访来评价其预防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其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韩宝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3,25(1):34-35
为观察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 ,对 30例房颤持续时间 <4 8h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 (n =14 )和西地兰组 (n =16 ) ,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mg ,西地兰 0 4mg ,1h后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未转复者交叉用药。结果 ,首次给药后普罗帕酮组的转复率为 71 4 % ,西地兰组的转复率为 12 5 % (P <0 0 1)。对未转复者行交叉给药后 ,普罗帕酮组的转复率为 0 % ,而西地兰组的转复率为 71 4 % (P <0 0 1)。认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较西地兰能更有效转复房颤心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3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前服用负荷量普罗帕酮,房颤转复服用小剂量普罗帕酮100mg,每天3次维持.结果 29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转复后窦性心律不能维持,早期有效率为90%.随访(12.3±2.0)月,期间5例(18.5%)复发,总体73.3%维持窦性心律.结论 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药物的转复率、心室率控制情况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直流电转复治疗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57例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复律治疗资料,分别给予毛花苷丙(西地兰)及不影响不应期的钠通道阻滞剂类药物普罗帕酮,观察转复及心率控制情况,对合并严重并发症、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结果 毛花苷丙24 h内急诊转复率28.1%,安静状态下心室率控制满意;普罗帕酮24 h内急诊转复率62.2%,心室率控制满意,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流电复率组即刻转复率为73.3%,心室率控制不满意。结论普罗帕酮较毛花苷丙的急诊转复率明显提高,对危急患者同步直流电转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即刻复律效果和其长期口服预防复发效果。方法:50例患者,入院时均发作PSVT,给予普罗帕酮70mg静推,10分钟后如无效再追加70mg,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有效或无效均口服普罗帕酮300-600mg/日,6-24个月。结果:普罗帕酮的复律效果82%,心动过速终止环节主要为旁道的逆传和房室结快径的逆传,静脉注射可终止PSVT的41例病人,口服普罗帕酮的预防效果为78%,明显优于静脉注射不能转复的9例病人(55.5%)。结论:普罗帕酮静脉用药对预测口服药疗效有一定的价值。普罗帕酮在PSVT 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6,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无差异(t=0.0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胺碘酮联用能显著缩短左心房内径,显著减少房颤的复发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保中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7,36(5):21-25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两组患者基础疾病行不含抗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4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在胺碘酮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所有患者均接受8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fraction,LVEF)、血清中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 test,6M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DD)、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和肝肾功能,记录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LVEF、6MWT、QTd、LVDD和NT-proBNP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效果差异。方法 61例房扑及70例房颤患者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6.92%vs.47.06%,P0.05),伊布利特对房颤的转复率亦明显高于普罗帕酮(66.67%vs.37.93%,P0.05);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与胺碘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76.92%vs.27.78%,P0.05),但对于房颤的转复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无差别(66.67%vs.47.06%,P0.05);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无论对房颤还是对房扑的转复均无差别(P0.05)。因此,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成功率高于房颤。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既优于普罗帕酮又优于胺碘酮,对转复房颤仅优于普罗帕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平行对照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1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索他洛尔组(每日2次,剂量从40 mg/d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渐增,最大剂量320 mg/d。n=68)和普罗帕酮组(每日3次,剂量从450 mg/d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渐增,最大剂量不超过800 mg/d。n=70),治疗12周末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随机、平行对照治疗12周末的总有效率,索他洛尔组为72.06%;普罗帕酮组为62.86%。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索他洛尔组与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和18.57%(P〈0.01)。结论: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帕酮,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和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应用普罗帕酮(32例)、胺碘酮(28例)和安慰剂(20例)治疗及预防复发,治疗不少于3个月。结果三组服药后48h内转复率分别为72.7%、42.1%、23.1%,普罗帕酮组显著高于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P〈0.05和P〈0.01);随访(21.6±8.0)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1.4%、15.0%,两药物治疗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在随访期限〉12个月的病例中,胺碘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表明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远期疗效优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8%和17.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毒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两药对治疗和预防PFA复发性均有较好疗效,且相对安全,胺碘酮的短期复律疗效低于普罗帕酮,但预防PAF复发的远期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对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由武汉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慢-快综合征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治疗9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组窦性节律维持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8个月,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亦明显缩小(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确能降低慢-快综合征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增加窦性节律的维持率,且能抑制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服用胺碘酮,治疗组服用胺碘酮+普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房内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CRP及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能有效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其机制与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砀山县人民医院2008年7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和胺碘酮治疗。所有患者每月于门诊随访一次,共连续随访一年,观察两组血压改善情况、房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压均控制良好,且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实验组房颤复发率24.0%(12/50),对照组复发率50.0%(25/50),两组复发率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可以减少房颤的复发,是一种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60例分两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胺碘酮组),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组),观察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86.7%,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76.7%,普罗帕酮组转复率80.0%,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40%。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AF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房颤的复律和维持窦律的疗效以及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连续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序列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0例)和普罗帕酮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维持治疗1年后,两药物对房颤的复律和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胺碘酮组观察(13.1±2.67)月,普罗帕酮组观察(13.1±2.58)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窦律42例(84.00%),维持窦律36例(72.00%);普罗帕酮组转复窦律34例(70.83%),维持窦律26例(5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药物对心脏外器官的副作用轻微.普罗帕酮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可致心功能减退.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都可用来治疗房颤和维持窦律,且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胺碘酮的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