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眼的视网膜血流速度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眼底的改变依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持读的时间,升高的速度而不同。当血压持续升高时,血管壁硬化,血管中层玻璃样变及内膜纤维化致血管壁增厚,失去透明性,硬化进展,血管壁再增厚,致使动脉呈黄红色反光,似铜丝,称铜丝样动脉,动脉硬化严重,血管壁更厚,几乎不透明,通过多普勒血流频谱,确定动脉、静脉,比介入性血管造影,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视网膜中央动脉取样容积置于球后壁视神经段1~3cm处,中央动脉分叉处,测得血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流速(VD)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血压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血压骤升而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高血压患者脑底的小动脉常会发生病理改变,其管壁可发生玻璃样和纤维样改变,进而可导致血管壁硬化.此类患者在出现情绪激动或劳累等情况时,其硬化的脑动脉血管壁可因血压急剧升高而发生破裂出血,其颅内出现的血肿会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疝.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危重病,发病急骤,恶化迅速,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此病患者的病情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实践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可彻底地清除颅内的血肿,缓解颅内高压,减少脑组织受到的损害.与进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相比,此病患者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时所受的创伤更小,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问题:冠心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达标值和用药原则是什么? 答:高血压病(ET)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是心脏,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病变是作为高血压导致的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高血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血压升高可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使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发生障碍,也影响冠状动脉储备能力.由于血压持续升高,机械压力,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内皮素、血栓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促使冠状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壁增生肥厚、脂质沉积、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危险是非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2].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血压的高限(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血管重构(VascularRemodelinginHypertension)是指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结构改变,主要包括血管壁增厚及组织学异常,血管壁/腔比值增大,随之产生血管功能异常[1]。高血压可使血管壁的结构发生许多重要变化,其中一些变化是机体为适应血管张力增高而发生的反应,而另一些则是高血压所造成的病理损害,但事实上两者很难截然分开。1 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病理变化高血压所造成的血管壁增厚,其一是由于中层平滑肌细胞(SMC)体积增大,即肥大(hypertrophy)和/或SMC数量增多,即增生(hyperpla…  相似文献   

6.
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功能及结构改变是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发现已作为心脑血管病早期检测的首要指标.动脉硬化对血管结构的侵犯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事实上在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形成之前动脉功能早已发生改变.动脉弹性(arteries elasticity,AE)减退是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1,2],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多见于老年人。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大中型肌弹力型动脉,最终导致管腔狭窄以至完全堵塞,使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女性,病因不明,可能与增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高血压主要是通过血流力学作用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促进脂蛋白进入血管壁,此外,还有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使胶原、弹力纤维等细胞间质合成增加的作用,从而促…  相似文献   

8.
代谢性高血压,常无高血压家族史,代谢异常为先导,然后出现血压升高,其血管病变往住以大、中血管损害为主。大量研究证实,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可直接损饭血管内皮和肾脏,并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和活性氧致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和动脉粥样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探讨动脉血管壁胶原成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AT1和AT2亚型蛋白表达的增龄性改变及高盐负荷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HR60只,随机分为低盐组(0.4%NaCl,n=30)和高盐饮食组(4%NaCl,n=30)干预3周,测量血压后;胸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石蜡切片Mallory染色法观察壁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ATR蛋白表达。结果:高盐负荷后SHR大鼠的血压呈现明显升高(P<0.05);胸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壁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沉积亦随增龄增多,高盐负荷会加重这一趋势(P<0.05);高盐负荷均能显著增加动脉壁AT1和AT2表达(P<0.01),而以肠系膜上动脉壁改变较为显著,但是对AT1/AT2比值无影响(P>0.05)。结论:高盐负荷可导致SHR大鼠血管壁重塑,血管壁局部ATR的改变可能是SHR大鼠血管壁重塑的机制之一,减少盐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微量元素与血压关系的研究是高血压探讨的新领域。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通过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导致动脉管壁发生退行性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压升高。本研究探讨了人发微量元素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徐渭清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基础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压增高,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增厚,细小动脉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2).脑血管立体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壁中层变薄,粟粒样微动脉瘤形成。当某种突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草案)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Z1):2-5
一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标准化方案制订的临床意义 长久以来,对心脑血管疾病多关注其管腔病变的进展.最新国内外研究发现,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根本原因.血管造影技术和与此相关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人类对冠心病认识和治疗的新纪元.但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我们已知血管壁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的发生发展才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研究证实,动脉功能和结构损害是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早期血管改变,其与预后的确切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夹层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澜  吴锦林  朱星红 《医学综述》2009,15(23):3594-3596
颈动脉夹层的病理改变是动脉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造成血管内膜及中层分离。动脉夹层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埃勒斯-当洛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创伤等病因可引起颈动脉夹层,现就其病因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AGT)是体内唯一的血管紧张素前体 ,血管紧张素的主要成分为血管紧张肽原酶。血管紧张素原在它的两个羧肽酶 (血管紧张肽原酶和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 )的连续作用下 ,形成血管紧张素 。后者乃是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及负责调节水盐代谢、醛固酮生物合成和许多基因表达的八肽。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血管壁硬化程度改变、血栓形成增加、血液循环病理改变、组织缺氧和局部缺血 ,从而导致多数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障碍。糖尿病和动脉高血压是心肌梗死通行风险因子 ;病理学产生导致糖类和脂类代谢系统障碍 (血糖过高、血胆…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狭窄形成过程粥样硬化首先在血管开始,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变窄;由这样的血管供血的器官功能受到损害。代谢障碍是血管壁改变的基础。脂类(尤其是胆固醇)代谢障碍是最常见的。在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越高,在动脉壁中的沉积就越多。  相似文献   

17.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CAAH)是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第二常见病因,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占自发性脑出血的15%~40%。目前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于软脑膜和皮质的动脉、微动脉以及毛细血管壁内,损害血管壁的完整性,并增加受累血管的脆性是导致脑出血的重要机制。尽管CAAH术中止血困难,但随着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明确可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对近期有关CAAH的机制、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目前CAAH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改变人们对CAAH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血管综合征,常伴靶器官损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dysfunction)常见,发生率可达25%。65%,血管性病变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笔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浆NO和TNF-α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血浆中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在高血压进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8、12、16周舌下静脉取血,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TNF-α含量.16周取血后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RHRSP术后血压持续升高;血浆中NO含量在2周时最高,4周后开始逐渐下降,TNF-α含量逐渐升高,明显异于假手术组;脑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论 高血压大鼠存在血管壁内皮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血液中NO下降和TNF增高可能是RHRSP出现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中医学虽然无此病名,但就其临床证候和体征,可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胡永盛教授对本病的治疗,主张"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并自拟清肝泻火汤,对肝火亢盛证型的高血压病,每收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