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CT及预后。方法 对34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多合并高血脂,且预后较差。结论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预后相对差,高血脂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接收救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50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脂、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多见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较差,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接收救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50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脂、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多见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较差,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86例,非糖尿病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合并糖尿病组偏瘫、高血压、高血脂等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发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随血糖升高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多见,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较差,常多发高血压、高血脂、偏瘫,治疗中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另外重视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86例,非糖尿病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合并糖尿病组偏瘫、高血压、高血脂等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发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随血糖升高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多见,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较差,常多发高血压、高血脂、偏瘫,治疗中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另外重视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了5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CT改变。结 果糖尿病6—18年内发生脑梗死几率为77.35%。临床上单纯脑梗死发生率33.67%。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31.63%,大片状脑梗死26.53%,梗死发生存基底节区为51%。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多发生在患糖尿病6—18年,腔隙性脑梗死和大片状脑梗死均多见。基底节区为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7.
韦耀丽 《内科》2008,3(3):379-380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完整的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45例,及同期住院随机抽取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5例,比较两组发病后6h至7d的病情进展情况,头颅CT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进展型脑梗塞多,CT表现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死亡率高。结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较非糖尿病脑梗死者其梗塞灶多,脑组织损害严重,脑水肿明显。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MRI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大面积脑梗死(6.00%),47例腔隙性脑梗死(94.00%)。45例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小脑、半卵圆中心、丘脑以及双侧基底节区(90.00%);5例位于脑叶、侧脑室周围(10.00%)。4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病灶(80.00%),10例单发腔隙梗死病灶(20.00%)。轻型组与重型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血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6例,基底节区部位梗死的患者59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接受降血糖、控制脑卒中等治疗干预后,预后恢复均良好。结论: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好血糖,可有效的防治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20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CT特点:多发性脑梗死60%,两侧大脑同时梗死20%;腔隙性梗死55%,大面积梗死20%;基底核区梗死55%,其中两侧基底核区同时梗死30%。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病情重,后遗症及病死率高。梗死部位广泛,尤多见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基底核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cT改变。结果糖尿病患病5~15年内发生脑梗死几率70.41%,临床上单纯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33.67%,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31.63%,大片状脑梗死26.53%。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多发生在患糖尿病5~15年之间,腔隙性脑梗死和大片状脑梗死均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 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s-CRP、FBG、HBA1c、MA水平,并行头颅CT检查,分析非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FBG、HBA1c、MA水平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 hs-CRP联合FBG、HBA1c、MA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病人,特别合并FBG、HBA1c、MA增高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60例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肺心病并发脑梗死灶的分布为单发2,4例、多发36例,好发部位为基底节,脑叶CT呈圆形、卵圆形、带状或楔形低密度灶。临床表现:头昏43例,头痛5例,肢体麻木38例,失眠21例,意识障碍6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41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治愈38例,好转19例,死亡3例。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病灶小,多发性病灶为特征,临床上以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CT及MRI检查,记录诊断结果,总结其影响学特征。结果 CT及MRI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诊断中,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41例,占比82.00%,病灶组织位于基底节区者35例,占比70.00%,多性病灶38例,占比76.00%。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但考虑到临床特殊性,应加强CT及MRI影像学特征研究,以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7例脑干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脑干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腔隙性脑梗死相同;脑干腔隙性梗死的好发部位多在脑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缺乏典型的脑干定位表现.结论 单纯脑干腔隙性梗死诊断较困难,需要借助磁共振成像(MRI)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杂志》2005,13(5):257-258
诊断腔隙性脑梗死(LI)重要前提之一是有高血压。LI的发生发展与病人的高血压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LI病人诊断之后,应当如何预防复发,预防病人发展成痴呆,血压的调整以预后的作用等等,都要求我们从事高血压临床工作的医生对腔隙性梗死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9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516例)和非高血压组(46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0.4%。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病人梗死灶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复发性脑梗死病人作为复发组,将病人按复发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3组:大面积组55例、小面积组48例以及腔隙性梗死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发性脑梗死病人60例作为初发组。比较各组血浆FIB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颈动脉超声检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情况,记录颈动脉斑块性质、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组与初发组年龄、高血脂、高血压、血浆FIB水平及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组、小面积组、腔隙性梗死组血浆FIB水平均大于初发组(P<0.05)。大面积组、小面积组、腔隙性梗死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以混合斑块多见。3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以多发斑块最多见,大面积组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组CSS评分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和复发性脑梗死的梗死灶面积有一定关系,存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多发斑块者可能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应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6例(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情进展情况,头颅CT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进展型脑梗死多,CT表现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死亡率更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害严重,发病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