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祁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5,(2)
CT扫描易于获得头颅的面积或线性测量,作者初步测定了一组不同年龄正常个体的平均值(见表)。作者共测量了215名无任何影响头颅大小疾病证据的自出生至18岁个体,男性125例,女性90例。临床要除外脑积水或小头者已自动排除。受检者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女性子宫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lese imageing,ARFI)量化值的参考范围.方法 对84名健康成年女性子宫前壁和后壁分别进行ARFI检测,比较子宫前后壁ARFI数值及不同年龄ARFI数值,正常子宫的ARFI测值采用x-±1.96s计算.结果 不同年龄组子宫ARFI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壁和后壁ARFI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正常参考值范围:0.81~4.43m/s.结论 ARFI为子宫的硬度检测提供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为以后子宫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测量成人下直肌CT值的正常范围并总结其在侧别、不同节段、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本院进行副鼻窦螺旋CT检查且无眼眶病变的患者240例,其中男120例,女120例,年龄18~90岁.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冠状面软组织算法重组,并在筛前、筛后动脉管层面测量双侧下直肌的CT值,比较其在侧别、不同节段、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1)筛前动脉管层面CT值为(21.45±10.51)HU,筛后动脉管层面为(35.13±10.35)HU,不同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筛前动脉管层面:青年组(35.01±4.56)HU,成年组(22.39±8.96)HU,老年前期组(17.43 ±7.95)HU,老年组(7.69±6.51)HU,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后动脉管层面:青年组(41.12±7.61)HU,成年组(40.75±7.25)HU,老年前期组(30.17±5.89)HU,老年组(26.54±6.45)HU,青年组与成年组、老年前期组与老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筛前动脉管层面:右侧(21.25±10.21)HU,左侧(21.51±10.31)HU;筛后动脉管层面:右侧(34.33±10.34)HU,左侧(34.45±10.21)HU.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筛前动脉管层面:男(21.69±10.21)HU,女(21.79±10.87)HU;筛后动脉管层面:男(34.24±10.94)HU,女(35.13±10.78)HU.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直肌CT值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且在筛前动脉管层面此变化较显著,而与侧别、性别无关.观察眼外肌CT值变化时,须考虑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4)
颅外软组织由5层构成。包括(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4)疏松结缔组织,和(5)颅骨膜。位于头皮内有三个主要肌组,包括(1)额肌,(2)枕肌,和(3)颞肌。正常CT 解剖:皮肤即最外层正常表现为薄的高衰减值线样结构。紧靠皮肤下方的浅筋膜表现为稍低衰减值的稍厚层。由脂肪和致密纤维束混合构成这层结缔组织。正常人帽状腱膜是不能认出的单独结构。枕肌在浅筋膜下方表现为新月形并同颅骨紧相邻。颞窝内颞肌为紧靠浅筋膜下方的高衰减值细的线样结构。浅筋膜下方为帽状腱膜下或松结缔组织包含有脂肪和颞肌。颞肌位于蝶骨大翼外侧并与对侧颞肌表现大小和密度对称。造影剂增强通常可显示在耳前浅筋膜内走行的颞浅动脉。偶尔可见 相似文献
9.
自1972年CT 问世以来,包括儿科在内已获广泛应用。CT 具有非侵入性、诊断的精确性、相对的安全性及无痛性的优点,但在使用中也出现了检查费用与价值、过份的应用及缺乏适当的临床指征等问题。本文讨论了儿童头部CT 扫描中一系列相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正常新生儿脑质密度及脑室的CT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T问世以来为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的缺氧缺血性疾病 (HIE)以及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有关新生儿脑组织密度 (CT值 )正常的范围、脑室正常测量值等数据国内外文献鲜见报道 ,为此我院CT室从 1993 -0 1~1998-12月共收集足月新生儿颅脑CT扫描检查 35例 (排除HIE和其它颅脑疾患后确认为正常新生儿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收集 35例足月生产的新生儿 (出生后 10h~ 10d)行颅脑CT扫描。产妇孕期健康 ,生后 1minApgar评分为 ,8~ 10分 ,其中男性 19例、女性 16例。扫描方法 :使用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CT值和超微结构变化关系。方法 比较 9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伤后和手术前脑组织CT值的变化 ,结合术中所取 3 6份损伤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和脑实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探讨脑组织CT值下降与超微结构损伤的关系。结果 术前脑组织的CT值比伤后首次CT值低 2 .5~ 4.3HU。电镜下见 :毛细血管管腔扩张和狭窄并存 ,血管周围和细胞间出现大片水肿区。神经元细胞核仁边移或消失 ;染色质呈点状或团块状凝集 ,核膜迂曲 ;核周可见大片脂滴及空白区 ;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或消失 ,粗面内质网扩张、有脱颗粒现象。神经轴索肿胀 ,轴索部分断裂。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与神经元细胞相似。结论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CT值下降与脑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脑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 24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CT表现,并与B超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旨在探讨 CT对该病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24例中,男11例,女13例。起源于肾上腺的肿瘤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5例。CT扫描发现嗜铬细胞瘤具有一些特点:肿块一般较大、密度多不均匀、可伴有液化、坏死、钙化或囊变,增强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结果表明,CT对该病的定位率(95.8%)、定性率(87.5%)均高于B超(定位率83.3%,定性率62.5%),提示CT是目前嗜铬细胞瘤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CT特点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可进一步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常颅底的CT三维重建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3DCT)研究颅底的正常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材料与方法:选择颅底二维图像正常的10例正常人,先做薄层高分辨力CT扫描,将二维数据输入工作站做三维重建。然后将三维重建图像与颅底标本做对照。结果:三维重建可从不同角度描述并展示颅底的正常解剖。结论: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颅底的结构,为临床提供2D图像不能显示的立体观,特别是为手术方式和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及术后出院时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数据应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分析,获得脑血流量(CBF)图、血容量(CBV)图、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表面渗透性(PS)图。结果所有灌注图像均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轮廓且能定量测定肿瘤组织的灌注状态。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为在体观察脑肿瘤血流状态及肿瘤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研究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DWI)质量的影响。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b值为500、1000、1500、2000、2500及3000 s/mm2,进行MR DWI检查,选取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及背景等部位进行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T1WI和T2WI检查。结果:不同b值条件下,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的信号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背景噪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的信号强度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结论:在1.5 T场强条件下,b值为1000和1500 s/mm2时扩散加权图像上组织对比较好,清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泛影葡胺及不同CT扫描条件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分别将2%、5%、10%、15%、30%的泛影葡胺溶液置入一圆桶模型中进行PET/CT显像,同时采用CT及37Cs两种衰减方法进行校正.比较不同管电压(90kV、120kV、140kV) CT扫描条件下各浓度泛影葡胺充盈区CT衰减校正(CTAC)和137Cs衰减校正(CsAC)的标准摄取值差异及图像差异.结果 不同管电压CT扫描条件下的CT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均随泛影葡胺浓度增加而增加(r=0.977、0.979、0.985,P<0.01),而137Cs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则与泛影葡胺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0.386,P> 0.05);在本底区、清水充盈区及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充盈区,各CT衰减校正和137Cs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2、0.912、0.721,P>0.05);在浓度为5%、10%、15%、30%的泛影葡胺充盈区,CT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明显高于137Cs衰减校正值(F=82.571、348.211、569.630、992.746,P<0.01),管电压越高CT衰减校正的标准摄取值越小.在浓度为15%、30%的泛影葡胺充盈区,不同管电压CT扫描条件下的图像均出现18F-FDG高摄取伪影,以140kV下的图像“热区”范围及强度最小,而相同区域的137Cs衰减校正及无衰减校正图像均表现为圆形“冷区”.结论 高浓度(≥5%)的泛影葡胺可使PET图像出现高摄取伪影或标准摄取值的高估,增加CT扫描管电压值可以减轻图像伪影并减小标准摄取值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在床旁摄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CR系统在床旁摄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90 0张CR床旁X线平片的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分甲级、乙级和废片三类。结果 90 0张CR床旁X线平片中 ,甲级 780张 ,占 86 .7%,乙级 116张 ,占 12 .9%,废片 4张 ,占 0 .4%。结论 CR床旁摄片 ,数字影像经多种后处理 ,影像质量优良 ,且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